PPT制作入门教程:从零开始,打造专业级演示文稿
PPT制作让教学备课轻松无忧!
微软宣布在Microsoft365中全面植入GPT-4。
这意味着我们高频的文档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
于是P圈也炸了,
其实微软尝试过做智能化设计的改变,共两次。
Office2007开始,微软就引入SmartArt功能:
要知道在当时能通过添加数量自动对齐排版是多么方便的一件事,尤其是做环形,或组织结构图(至少不用一根根的连线了吧)。
但对于新手来说,会直接被默认的样式吓到:
在最新office版本中,依然还能见到SmartArt菜单。这或许已经成为一代人在office中的印记了,无论我们在这个“Smart”基础上做了多少更复杂更耗时的二次编辑,都会觉得,“嗯,这就是PPT。”
2015年11月,微软发布了名为"Designer"的新功能(早期中文叫“设计创意”现在改名为“设计器”),能够分析用户输入的文本和图片等素材,并自动为用户提供多种演示文稿布局设计排版。
你可能突然发现在PPT页面放一些简单的图片文字时,右侧边栏会主动跳出一些排版示意:
稍微复杂点的逻辑和图形就提示“很抱歉”了。
微软官方博客上写着:“2019年4月,设计器自推出以来所创建的幻灯片已有10亿张,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很遗憾,除了几次尝试外,我没有给这个里程碑贡献任何数据...
从office03版本到现在的Microsoft365,你会觉得PPT中最好用的官方升级居然是智能参考线。
而做PPT,依然是个苦逼的活,一点没变。
有时也会调侃:期待某天,我们打开凌乱的PPT,说一声"优化"就能自动设计了。
这天是要到来了吗?
在ChatGPT大火之后,微软宣布将生成式AI集成到Microsoft365Copilot版本中(Office现已更名为Microsoft365),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来描述PPT的内容和设计要求,Copilot将自动生成具有相应设计和布局的幻灯片。
“一键生成PPT”终于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生成式AI的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智能化功能,这是被定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里的一个里程碑。
眼下我们因为苦逼太久,所以依然会聚焦在:
“哇,以后做PPT不用加班了。”
然后呢,
当我们适应了AI,寻求精准答案和分析决策变得简单时,我们还用做PPT吗?
上一段扯远了,请忽略最后一句。
要感谢这个默认页面,让所有人都养成了做PPT找模板的习惯。所以在某些关键词上,我们似乎永远也争不过那些卖49元终生会员的PPT模板站。
如果你不经常做PPT,找个模板改改文字当然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也可能会带来大量的二次编辑工作。于是又求助于度娘:怎样更改PPT背景颜色?...
而在Microsoft365Copilot版本的演示中,我们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可以将内容一键生成设计。
即使你没有内容,AI也可以辅助生成大纲,给出文案建议,创造图片素材。整个过程中,你可能都不用学习PPT的编辑操作。
经常做PPT,我们都是职业“收图人”。
图标,字体,图片,音视频等基础素材一定会被妥妥地安排在一个素材文件夹中。
模板更不用说了,只要下载到硬盘的,都是无限使用的免费资产。
一旦AI介入能够在操作界面合成素材,并且直接插入PPT,那还需要硬盘上的图库吗?
PPT里其实一直藏着皮肤的概念,但大部分人不了解什么是PPT主题,也很少有人去点击“大纲视图”。可惜了微软定义的内容+形式的设计规则,一直都是静悄悄地窝在官方帮助里。
现实中,大家都是默契地复制粘贴+编辑排版,一页又一页,改个标题的字号都要任劳任怨地30页走一遍,更别提什么统一的风格样式了。
而Microsoft365Copilot版本中,AI加持下,形式和内容的组合与切换变得更简单。
只要能够描述,选择风格和改变设计形式都不是问题。
所以,文字内容是“里”,设计形式是“表”。
两者都可以AI生成,且灵活组合匹配,风格统一。相信微软这次不再像之前的设计器(Designer)一样,只改变单页了。
生成式AI实现创造性功能,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对很多行业造成影响和改变是必然的。
对于围绕PPT的生态行业来说,Microsoft365Copilot的推出也将会带来一系列变化。
当一件事变得简单,就很少有人去写攻略和教程了。
AI的应用能够提高PPT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用户能够更快速、更方便地制作高质量的PPT。这项技术可能会减少PPT设计人员的需求,因为绝大部分用户不再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技能,Copilot将自动完成这些任务。
普及性的PPT课程:
培训需求可能会大量减少,比如标题里打上“小白PPT”的知识产品。功能菜单已经不再重要,以操作考核为主的证书也会失去价值。简历中写一句“精通office”,效果就像“我会扫码支付”一样。
酷炫的设计技巧:
用户会越来越习惯使用AI来创建PPT,生产力的提升会让我们把需求重新拉回到PPT的原始职能上:有效的信息展示传递。PPT就该做PPT的事,为什么要拿来当AE或PS用呢?
很多人崇拜PPT动画大神,羡慕那些用PPT做成MG的动画效果。
早期我们也追过,以动画窗格中的数量过百为傲。
后来微软在【切换】动画里更新了“平滑”,这是Keynote才有的“神奇移动”效果。做个前后页的创意动效一下子变得简单很多。
案例来自:愚人说P/愚人
案例来自:黑白间设计/老黑
那些用PPT来炫技的课程从来不是职场应用的刚需,但对用户是有吸引力的,至少是培养兴趣,改变对PPT枯燥乏味的看法。
但以后就不好说了,有了AI的设计加持,如果生成的PPT看上去都还不错,相当于一个中等设计师的水平了,还能自动生成演讲辅助的动画。做PPT都面带微笑了,还学那些快闪效果,立体渐变干嘛呢~
P圈课程大佬秋叶大叔早在21年就开始做AI职场加速器的课了,三个月前开始转型,现在高校一路卖AI训练营,销售火爆,就是明显的信号。
做PPT找模板,已经成为习惯了。
所以iSlide里其实是把模板拆开的:
主题是皮肤,图示图表是内容页,图标、图片、插图都可以在内容页上灵活替换,以此来组合一个契合度更高的模板。
这点确实迎合了职场用户,因为大部分公司都有官方的主题模板,插入的内容页模板能够直接适应公司主题模板的配色和字体,当然会减少很多的编辑工作量。
我们之前讲过,Microsoft365Copilot对于低频PPT使用者会更友好。
如果是临时要做个商业计划书,或者毕业答辩,AI可以帮你实现完整的内容和设计,还可以切换不同的风格,所有操作都可以在PPT界面下完成,那你还会打开浏览器在这些模板网站上一屏一屏地筛选看不清文案内容的模板吗?
所以,生成式AI可能直接可以替换掉这些场景模板,因为有样本可循。焦点不在于AI与设计师的PK,而是对用户而言,谁更匹配,更高效。
PS时代,抠图业务很火,的确是个技术活。
当线上抠图工具开始流行起来时,淘宝上的抠图已经低到了1元钱...
PPT设计的业务其实也很火,我们可能一直低估了初级设计的需求。
但这种散单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底层设计业务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无论是微软还是WPS都在把办公软件推向越来越高的智能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AI之外,一定还会有设计的加持。
头部PPT设计依然地位不可动摇,个性化的高端定制需求会长期存在。像锐普,AbleSlide国内顶级的PPT团队,很早之前就开始结合AE,3D动画等,也非常善于利用AI工具创新设计,这些团队都是经历了N年的积累和沉淀。
但对于小团队想走同样的路,破局可能还是蛮难的,不如尝试做特定用户群体需求,比如一堂课几万的培训师课件?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此强大的“一键生成PPT”什么时候能用上。
但这里还想说一个另外的现实:
AI什么时候能够帮我们修改PPT。
职场中的很多PPT会被复用,我们总会拿现成的文档或者页面来拼装一个新的PPT,然后改文本,调对齐,换颜色...
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相对比较复杂,可能还有二层,或者三层重点需要表达。
AI一定可以做到识别内容,帮我们分析梳理逻辑,再进行设计优化排版,但这是一个过程,在Microsoft365Copilot正式用上之前,我们依然会面对很多PPT,继续用习惯的方式编辑修改。
场景化的PPT如商业计划书,毕业答辩,年终总结等都可以通过AI智能化生成内容和设计。
但是职场中的很多PPT,包括咨询公司投行这些专业的数据报告,内容逻辑复杂,专业性要求更高,
iSlide依然会通过更多灵活的设计辅助功能,和素材匹配,帮助职场人更高效地输出PPT设计,并作出优化改变。
很多公司可能并没有做好生成式AI到来的准备。
打开公司的PPT模板,在【开始】菜单下找到【版式】看看下面有多乱。
模板作为一个公司PPT设计的标准,只有符合微软定义的规范了,AI才会在模板基础上自适应色彩,版式和风格样式。
但很遗憾,大部分公司的模板可能只有个“封面”吧。
近乎所有公司都想在商务演示中建立一个专业的印象,甚至对标500强的PPT,此外还有模板的版本管理,场景应用,统一素材的共享与更新维护,以及资源正版化等等,即想要提升PPT设计生产力,有希望内外呈现专业。
三大文档里,PPT是最讲颜值的。
所以每次培训时,我都在强调咱们不是在做一个传统的图文排版,而是信息设计。
既然是设计,也就一定会牵扯到色彩,布局,版式,图文处理等等,直白点说,就是在逻辑呈现清楚的同时还要能够“好看”。
iSlide本质上还是一个设计团队在驱动的产品,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同WPS,腾讯文档,永中office等大厂保持合作。去年开始我们与微软中国officeplus团队建立合作关系,为PPT的AI智能化应用提供设计支持。希望iSlide能够联合大厂的力量,让“屁屁踢”再简单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