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杜邦线把单片机的串口2和WiFi模块的串口相连接
(STM32)PA3--TX(WiFi)
(STM32)PA2--RX(WiFi)
拨码开关拨动位置如下
短接跳线帽,让单片机的串口2和WiFi模块的串口相连接
只安装上WiFi模组,不要安装右上角的模组(模组都是使用单片机串口2连接通信,不能同时安装,否则会造成通信混乱)
根据自己的PCB版本修改LED,按键,和复位模组的引脚
整个程序就是利用MQTT服务器实现APP和设备之间通信.
APP通过和设备配网绑定,让设备连接上路由器.
通信过程中,APP也获取到了设备的MAC地址信息.
设备连接上MQTT服务器以后,设备订阅的主题是:user/设备的MAC地址设备发布的主题是:device/设备的MAC地址
APP获取设备的MAC地址后,APP发布的主题是:user/设备的MAC地址APP订阅的主题是:device/设备的MAC地址
APP和设备的发布和订阅的主题相对应,APP和设备的消息发给MQTT服务器以后,MQTT服务器就为各自的消息互相转发.
APP通过SmartConfig给设备配网,设备通过无线嗅探,获取到所连接的路由器名称和密码
设备连接上路由器以后把自己的MAC地址等信息传给APP.
提示:后面有配网程序的移植使用教程,用户这节只需要先了解程序整个运行过程.
mqtt_msg文件是最底层的mqtt协议封装文件,用户不需要研究
mqtt文件是在mqtt_msg之上封装的一套文件,该文件内部处理了mqtt各种通信流程,用户也是调用这里面的api函数.
具体使用可以接着往下看.
用户始终记住:和mqtt服务器通信就是和tcp服务器通信.不过他们之间的通信数据需要按照mqtt协议规定.
我编写的包是以注册回调函数的形式使用.
控制连接服务器使用的是ConfigModuleNoBlock框架
如果返回的数据是连接成功,此函数便会调用上面注册的连接成功回调函数
把数据交给这个函数,函数内部解析之后会调用相应的回调函数
控制继电器吸合{"data":"switch","bit":"1","status":"1"}
控制继电器断开{"data":"switch","bit":"1","status":"0"}
查询继电器状态{"data":"switch","bit":"1","status":"-1"}
只要是连接上MQTT了,用户只需要在任意地方调用订阅主题和发布消息就可以.
用户调用其api函数所打包的数据会存储在mqtt内部缓存管理里面,然后内部自动把数据通过tcp发送出去.
缓存管理是使用的我编写的BufferManage
mqtt.c里面就需要这一个修改,替换自己的实际的tcp发送函数,在移植的时候十分的便捷.
关于下面的mymqtt.timer_out_send=0;这个是预防有的模块发送数据之后需要等待,按照提示修改就可以
app使用的jar包为:org.eclipse.paho.client.mqttv3-1.2.0
MyMqttCLient是封装的mqtt文件,用户后期通信都是使用这个里面的api函数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mqtt服务器更改参数
MyMqttClient.sharedCenter().setConnect();//连接MQTT
然后内部就是自动连接.
这节测试了基本的MQTT远程通信控制,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学习到整个流程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