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站开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高阶课程群设置
网站开发高阶课程设置包括B/S项目实训、IT项目管理等,旨在使学生完善网站开发过程及后期拓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网站开发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网站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成因
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启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来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也相应出台了各项政策,积极鼓励教学团队的建设。我院信息管理教研室根据行业的发展与岗位的需求制定了以上网站开发专业方向课程群,但由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课程难易程度的不同以及缺泛完整网站开发的经验等因素,大部分教师只能讲授其中一两门课程,对课程在网站开发中的定位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不能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角度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不能对学生开发一个完整的网站进行指导。多门课程出现内容重复、内容断层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培养技能型高级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网站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网站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为一下几点:
(一)团队结构的优化
专业内容、组员学历、职称等结构以及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培养1-2名网站开发项目带头人。精通网站开发各种工具与技术,很好地指导其它教师授课和开发各类网站。
(二)团队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群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网站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科研促进教学
(二)优化团队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实现课程群教学改进。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等)进行教学,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平台。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企业项目实训,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相结合。
五、结束语(下转第2页)
(上接第133页)网站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仍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汲取外界先进的思想,这些在教学团队持续建设中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杨.网站开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高师理科学刊.2008.
[2]罗俊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讨文科爱好者2009.
[3]高俊强、陈红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2009.
作者简介:
1.1编写目的
该计划书旨在阐述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网站开发的目的和开发计划,以及对于各阶段
具体的开发步骤和过程,为开发过程提供必要的依据以及起到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
1.2项目背景
该项目为现有浙西分校网站的升级和更新,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原网站全部采用静态页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并且给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造成极大的困难和代价,在此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该项目立足于学校校园网建设,作为校园网Web服务中的前瞻性开发,今后校园网中提供的Web服务的Web服务器由各职能部门分级建设管理和维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如图书资料信息库、校内网上学校、课件点播、学校教育科研论文和教案试题库、团委学生会网站等
1.3定义
1.Pentium
2.IIS
3.ASP
4.ADO
5.ODBC
6.HTML
7.SQLServer7.0
8.TCP/IP
1.4参考资料
1.项目概述
1.1工作内容
点击查看全文
【关键字】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改革案例教学
一、引言
《商务网站设计》是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目的了解网站的架构,掌握网站开发技巧和能力,特别是掌握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能力。《商务网站设计》内容涉及静态网页制作、SQLserver数据库应用、动态网页编程等内容,是一门难度特别大的技术综合课程。
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商务网站设计》集网页制作、数据库应用、网络编程、系统开发设计于一身,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动力能力要求非常强。在教学中活动中,发现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教材过于简单
现在,社会上介绍网站开发程序和技巧的课本主要是二类教材,软件和java编程。现实用教程为例,由于同学刚学习网络编程,所以教材往往会采用实用教程作为教材。教材首先介绍VS201运行环境,变量定义if语句forwhile循环,类属继承,基础web控件内置对象,主要对象,数据控件GridView显示数据,主题与模板,网站导航,XML数据传递和web服务。教材往往把各部分单独介绍,没有相互配合,完成整个系统,各个web控件、内置对象、对象、GridView的功能介绍得特别简单,以方便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案例简单不连贯,教学方法以讲为主
由于教材为适应初学者,数据库操作只介绍一个表的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最基础操作;最重要的GridView控件只介绍数据查询显示,而GridView的分页、链接字段、图形显示、删除修改等特别重要功能,一概不说。前一章案例与后一章案例毫无关系,系统开发实用常用知识和技巧都不讲。《商务网站设计》比较高要求围绕商品展示、商品查询、购物车、下订单支付等功能,完成商务网站开发,内容包括设计静态网页,数据库的表,网络编程,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教材对这些内容无从谈起。
另外上课以老师讲课为主,老师将网站制作需要的知识点,做成PPT,进行讲解示范;学生通过简单模仿老师讲解的方法,完成网页功能,造成老师教什么,同学就只会什么,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结果{杀了同学主动性创造性。
3.课程网站成摆设,互动性差
许多学校都要求老师建立课程网站,方便同学课后学习。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主要是在课堂时完成;课后,老师与学生各忙各的,交互性差,只是通过课程网站完成,让同学自主学习。
三、改革措施
1.加强教学内容
2.以电子商务角度选择案例,加以扩展
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熟悉、简单B2C商务网站作为案例,比如网上书城,介绍商务网站基本功能―前台:商务展示、商品查询、详细信息、购物车、下订单、用户登陆注册,后台:商务管理、优惠打折等功能;数据库数据如何变化,才实现网上购书。最后逐步讲解主要程序技巧,完成商品展示、购物车、下订单等功能。
把商务网站的各个功能拿出来作为任务,由各个小组分别负责,组织分析讲解要点和主要技能,全班同学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也可以把完成项目过程,遇到困难,收获的经验,或者学到技巧,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提高彼此水平。避免老师不管学生吸收能力,满堂灌的现象。
3.增强课程网站互动性
四、结论
《商务网站设计》是一门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性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以真实的商务网站为精讲的安全,即要对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也要对重点控件熟练应用,发挥同学热情和能动性,扩展到其他常用网站。课堂上课后,都需要加强互动,才能上好《商务网站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容容,《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15.5,53
一、体系设计
二、应用情况
三、结论与展望
作者:王书琴胡章胜李街生单位: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通信安全系
关键词:网页制作;DreamweaverCS5;网络教学
目前用于网页制作的工具很多,常用的包括网页设计软件和高级网页编辑语言。因为网页中使用的语言基本上都是标记语言,不需要进行编译,所以可以直接用各种文本编辑工具进行制作,但是这样编写网页效率较低,要进行大型或复杂的网页制作及进行网站建设,必须使用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CS5是一种最便捷和最简单的工具,它是目前最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是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1DreamweaverCS5的发展
2DreamweaverCS5的新增功能
利用AdobeDreamweaverCS6软件中改善的FTP性能,更高效地传输大型文件。更新的“实时视图”和“多屏幕预览”面板可呈现HTML5代码,使您能检查自己的工作。
2.1自适应网格,可响应的自适应网格版面
使用响应迅速的CSS3自适应网格版面,来创建跨平台和跨浏览器的兼容网页设计。利用简洁、业界标准的代码为各种不同设备和计算机开发项目,提高工作效率。直观地创建复杂网页设计和页面版面,无需忙于编写代码。
2.2改善的FTP性能
2.3Catalyst集成
AdobeBusinessCatalyst集成
使用Dreamweaver中集成的BusinessCatalyst面板连接并编辑您利用AdobeBusinessCatalyst(需另外购买)建立的网站。利用托管解决方案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2.4增强型jQuery移动支持
使用更新的jQuery移动框架支持为iOS和Android平台建立本地应用程序。建立触及移动受众的应用程序,同时简化您的移动开发工作流程。
2.5更新的PhoneGap支持
更新的AdobePhoneGap支持可轻松为Android和iOS建立和封装本地应用程序。通过改编现有的HTML代码来创建移动应用程序。使用PhoneGap模拟器检查您的设计。
3系统配置要求
3.1在Windows系统中运行DreamweaverCS5的软、硬件配置要求如下:
(1)IntelPentium4或AMDAthlon64处理器
(2)MicrosoftWindowsXP(带有ServicePack2,推荐ServicePack3);WindowsVistaHomePremium、Business、Ultimate或Enterprise(带有ServicePack1);或Windows7
(3)512MB内存
(4)1GB可用硬盘空间用于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可用空间(无法安装在基于闪存的可移动存储设备上)
(5)1280x800屏幕,16位显卡
(6)DVD-ROM驱动器
(7)在线服务需要宽带Internet连接
3.2在MacOS系统中的配置如下:
(1)Intel多核处理器
(2)MacOSX10.5.8或10.6版
(4)1.8GB可用硬盘空间用于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可用空间(无法安装在使用区分大小写的文件系统的卷或可移动闪存设备上)
(5)1280x800屏幕,16位显卡DVD-ROM驱动器
(6)在线服务需要宽带Internet连接并不断验证订阅版本(如果适用)
4DreamweaverCS5在网页设计中的制作方法
服务器端可以使用ASP(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的网页文件的格式是。asp,现在常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JSP(是由Sun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PHP(独特的语法混合了C、Java、Perl以及PHP自创新的语法。PHP安装它可以比CGI或者Perl更快速的执行动态网页),ASP程序可以使用VisualInerdev\UltraDEV等编辑。客户端可以使用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制作工具来设计网站的整体框架,然后再用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来对网站进行修饰。
5结束语
[1]杨尚森.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詹青龙.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论文关键词:高职;Web技术;课程开发;教材编写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作为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Web开发技术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适合高职教育发展需求的很少,特别是适合高职技能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学的,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型的教材更少。因此,探索建设适应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优秀计算机教材体系,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软件专业web技术开发类教材存在的问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在两个方向开设了asp.netWeb技术开发课程,一个是软件开发方向,另一个是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与“北大青鸟”合作开设班级,采用课程置换形式,很多专业技术类课程采用“北大青鸟”的accp系列教材。笔者在两个方向的班级都有多年的教学经历。软件开发班采用的教材有以下几次变动:2006年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程不功等人主编的《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一版)》,2007年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刘乃丽主编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第一版)》,2008年使用《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第二版)》,2009使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李强,魏峥等人主编的《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教材。频繁更换教材的原因是以上教材都存在各种问题,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对一些典型问题分析如下。
教材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技能的实际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Web开发技术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会直接应用到课程涉及的基本技能。高职教育主要通过对具体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适合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以期在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然而,目前的高职教材中理论内容过多,知识追求全面,具体的操作训练内容过少,特别是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能从中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教材更少,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有此缺点。
追求以实例说明知识,实例缺乏项目化特色还有一些教材注重以实例说明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动手能力、编码能力较强,但是该类教材缺乏项目的支持,实例没有很好地融入项目。课程学完后,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还可以,但在完成实际项目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将所学的技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与《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都具有此类缺点,实例虽多,但未能把这些实例综合成一个或多个系统项目。
追求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忽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对技能知识理解的要求要高于其他高职技术课程,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技能知识要求会做就行,可以不用理解其原理,而软件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编程,仅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创新,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多动手、多实践,目的是融会贯通技能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而有些教材给出了2~3个完整的项目,对项目有简单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剩下的就是代码,晦涩难懂。这种教材只注重项目的完成,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不能很好地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虽然项目完成了,但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学生理解的基础技能知识甚少,这是不符合软件专业课程以理解为基础的科学规律的。《asp.net2.0+sqlserver2005项目开发》教材就具有此种缺点,项目数量达到9个,但却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必要讲解。
内容不准确内容不够准确甚至有错误也是很多教材的通病,通常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编者本身对技能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二是编者不负责任,编教材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完成任务。教材技能知识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危害极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技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之前,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是否具有准确表述技术技能知识点的能力,而且在编写教材时要本着对学生、对自己、对大众负责的态度。上述提及的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此类问题。
“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是高职教育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Web开发技术课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将直接应用的一门技能课程,因此,此类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我院软件工程方向的专业技能课主要讲授accp课程体系,目前使用的是Accp5.0教材,教学效果较好。由于市场上Web类教材存在诸多缺点,我院组织教师编写了《asp.net讲义》,该讲义参考accp课程体系,贯彻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通过直接到合作企业调查、查询网络招聘信息、召开一年一度的往届毕业生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开发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的讲义,该讲义在软件开发方向班级中使用,教学效果良好。综合分析市场上Web技术教材的优缺点,结合Accp5.0教材的优点及我校自主开发的《asp.net讲义》编写思路,要开发出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Web开发技术类课程特点的教材,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模式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必须以项目为中心展开,并应适当地把项目分割成多个任务,每一次课以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组织技术内容。项目的选择要考虑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所谓企业性,即项目应该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所谓实用性,即项目应该是普通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项目;所谓教学性,即项目应适合教学,不宜太大,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易于理解知识原理;所谓趣味性,即项目应能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学完以后应保证学生在学到更多的常用技能的同时,积累项目经验和更多的行业知识。例如购物网站,这类项目就具有企业性、实用性、教学性、趣味性的特点。
关键词:ASP节点导航数据库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网站遍布到各个领域,网站设计制作也随之兴盛起来;无论从大公司,还是个人,都可以进行网站设计或制作。对于一般的建站公司,大多采用模板式批量生产,对于个人,一般采取个人设计或制作的形式,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日后的维护和网站的更新,有时需要对原有网站版面进行重新修改,这样经常会涉及到导航的变动。由于一般情况下,网站的导航都采用的固定的方式,从而导致修改不方便(需要修改源代码来实现),所以本文所阐述的就是如何实现动态导航,减少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修改源代码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量。
1分析过程
动态导航可以应用于各种Web编程语言,如ASP、PHP、JSP等。通过程序与数据库结合,来实现动态导航的管理。其中在数据库中存储导航的各节点及所属上级节点,利用程序在网页中进行节点检索,实现导航树,将各节点创建在网点中。另外,也可以实现导航节点之间的新建、移动、删除等操作,便于节点管理,对于节点的维护,通常放在后台进行,前台只是为普通用户生成导航节点。
流程如下:
(1)设计数据库和节点数据表(字段)。
(2)前台导航节点的显示,包括主节点(主页中)及分支节点(子页面中)。
(3)后台导航节点的管理及维护(节点之间的新建、移动、删除等操作)。
2设计过程
(1)数据库和节点数据表。
navItem节点表中字段包括:navID(节点ID)、navName(节点名称)、Lsort(节点顺序号)、UID(父节点ID)、Leaf(是否是末节点)。
navContent节点内容表字段包括:navID(节点ID)、content(节点对应内容)。
(2)前台导航节点的显示。
主页面中的首节点可以采取通过滤的方式,只需要在检索时检索UID为0(为0代码是顶层节点)的节点,即可得到首节点,并放置在导航条上。
子页面中的节点检索,是通过得到某个首节点ID后,通过递归算法,得到相应子节点的方式得到。例如,如果用户点击了某个首节点ID=5,则可以检索UID为5的所有子节点,利用递归,以此类推,查找出每个子节点的下级子节点,并利用CSS样式及HTML代码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在对应的子页面中即可。
(3)节点的管理及维护。
后台节点管理最为复杂,需要实现节点新建、移动、删除操作,具体作法如下:
新建:新建节点时,要给出新建节点名称,以及所属的父节点(navID),并选择是建同级节点,还是下级节点,是否是末节点(叶子)。取到相应数据后,判断如果是同级节点,则先获取当前navID的父节点,将获取到的navID作为UID(父节点ID)存放,如果是下级节点,只需要将当前节点的navID作为UID,应用节点名称写入navName,如果是末结点,则将Leaf字段置1,否则说明不是末节点,则置0,写入记录即可。
移动:
获取源节点navID,并获取目标节点navID,选择移动到当前节点之前还是之后,是与目标节点同级节点,还是下级节点。取得数据后,根据所选值进行判断,如果是同级并且是之前,则先要取得目标节点的Lsort值,将当前目标节点及以下的Lsort全部向后移动。插入当前源节点(将当前源节点的Lsort值改为原目标Lsort值),如果是之后插入,只需要将目标节点后的节点向后移动,插入当前节点即可。如果是下级,则获取目标节点的子节点(如果没有子节点,则将当前节点的Lsort设置为1),并将目标节点的navID设置为当前节点的UID(父节点)。
删除:
提示用户是否确定删除节点(连带删除所有所属子节点)。获取到预删除节点的navID后,利用递归算法,先将所属所有下级子节点删除后,再将当前节点删除,同时要将navContent表中相对应的节点内容一并删除。
3算法代码
移动节点:要求先获取目标节点ID,根据移动位置,来决定源节点的移动方式。代码如下:(其中数据库连接代码部分省略)
s_level=request.Form("s_level")
t_level=request.Form("t_level")
mi=request.Form("mi")
target=request.Form("target")
ifs_level""then
s_sort=1
setrs=conn.execute("select*fromnavwherenav_id="&t_level)
ifnotrs.eofthen
s_sort=rs("s_sort")
uplevel=rs("uplevel")
endif
ifmi="i"thenuplevel=t_level
iftarget="b"thensql="select*fromnavwhereuplevel="&uplevel&"ands_sort>"&s_sort&"orderbys_sortDESC"
iftarget="f"thensql="select*fromnavwhereuplevel="&uplevel&"ands_sort>="&s_sort&"orderbys_sortDESC"
setrs=conn.execute(sql)
loc=rs("s_sort")
s_sort=loc+1
whilenotrs.eof
conn.execute("updatenavsets_sort="&s_sort&",uplevel="&uplevel&"wherenav_id="&rs("nav_id"))
s_sort=loc
rs.movenext
wend
conn.execute("updatenavsets_sort="&s_sort&",uplevel="&uplevel&"wherenav_id="&s_level)
rs.close
setrs=nothing
删除节点:通过递归的方式实现先删除子节点后,再删除当前节点的方式实现。
'递归删除算法
functionloopDel(leaf)
setrstemp=conn.execute("select*fromnavwhereuplevel="&leaf)
whilenotrstemp.eof
loopDel(rstemp("nav_id"))
rstemp.movenext
conn.execute("deletefromnavwherenav_id="&leaf)
endfunction
4结语
本设计已经通过实验并应用,效果较好。但在设计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尚需进一步改进,希望在以后的应用中得到更好的效果,也希望能够满足不同的场合需求。
参考文献
[1]佳图文化.ASP动态网站开发案例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2.
[关键词]网页无障碍网站无障碍WAI
[分类号]G203
我国亦如此,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对网站无障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本文目的即在于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网站无障碍方面研究的成果,分析我国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1网站无障碍研究文献的收集
2网站无障碍研究文献的分类
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在网站无障碍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基于不同用户的研究和基于不同类型网站的研究。
2.1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理论研究中,大部分文献介绍和引进了国外关于无障碍方面的概念和理论。尽管对access,bmty的翻译不同,但几乎都引用WAI(Webaccessibilityini-tiative,网络无障碍组织)关于网页无障碍的概念,即认为网页内容对于残障用户的可阅读与可理解。同时指出,提高无障碍性也能让普通用户更容易理解网页内容。
在网页无障碍建设的意义方面,蒋淑君从互联网带给残疾人的优越性谈起,分析了不同残疾人群的无障碍网页需求及设计要求。樊戈分析了Web信息资源无障碍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后,从意识、策略、技术三个层面,就如何构建国内Web信息资源无障碍化建设环境进行了探讨。
为了保障所有人拥有均等的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的机会,需要构建无障碍的网络环境。陈子健等对建构无障碍网络环境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帮助人们对网站无障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导网络设计开发人员的实践。
2.2技术研究
目前,国际上在解决网站无障碍问题时,主要从开发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规范网站设计这两个方面着手。规范网站设计是在服务器端对网站内容提出设计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是从网站的设计上去除障碍,以使残障者能借助辅助设备顺利地访问网站。规范网站设计要从网页无障碍的设计标准人手,国内的文献主要以介绍WAI颁布的一系列规范文件及美国的508标准为主。吴英桦则主要介绍我国互联网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的制定过程,并介绍了标准的技术内容,最后介绍了标准的应用推广情况。
此外,网站无障碍实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有人研究。陈子健等通过对一些网站进行无障碍检测发现网站导航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根据无障碍设计原则,为网站导航无障碍设计提出了一些策略。丁文洁结合国际上的无障碍网页开发原则和规范,分析并提出同步多媒体集成语言(即SMIL技术)可以解决多媒体播放在视觉无障碍网页设计中的可及性和可控性问题,重点研究了利用该技术解决网页中动态图像的视觉无障碍优化面临的问题。
2.3基于不同用户的研究
在所有弱势群体中,视障用户在访问网站中所要面对的困难是最多、最复杂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资源首先是一种视觉资源,视障用户必须借助于各种软硬件辅助手段,以非视觉的方式来访问,因此大量研究以视障用户为视角展开。孙庆华通过
调查法、观察法等深入全面地了解视障用户不同于普通用户的网络访问方式和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在网络访问中的障碍体验和无障碍需求。最后,针对在工具测试和用户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在描述视障人士的障碍和需求基础上,依据通用设计原则和WCAGl.0,提出了针对视障用户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为WCAGl.0的运用提供了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参考。王雅溪针对视障人群的基本情况,分析现今网络界面中他们面临的一系列存取障碍问题,通过深入了解视障用户的生理、认知、心理、行为等特点及上网习惯方式,分析由此形成的网络界面无障碍要求,进而提出针对视障用户的网络界面无障碍设计原则。杨金转分析了视障人群在使用网络课程时可能存在的障碍,按照国际标准对我国部分网络课程页面无障碍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通用设计和无障碍设计理念,研究如何设计网络课程的页面元素、用户界面的布局以及如何提高其无障碍访问。
2.4基于不同类型网站的研究
由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国外已经将这一思想广泛廊用于各行各业的网站设计中。有研究表明,在对无障碍需求方面,政府排列第一位,其余依次为教育、图书馆、新闻组和在线期刊、公共设施、交通、医院、银行等。我国学者分别对政府、教育、图书馆领域的网站无障碍建设情况展开了研究。
2.4.2图书馆网站李院在我国学术界开启了网站无障碍研究的先河。他阐述了图书馆网站可访问性的含义,探讨了影响图书馆网站可访问性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建立可访问性良好的图书馆网站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图书馆网站的可访问性测试。钱国富等。分析了在图书馆网站中进行无障碍建设的原因,指出无障碍建设是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视障残疾人的特殊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刘炳芳在WAl制定的网页内容规范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阐述无障碍网页设计的必要性,指出无障碍网页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并结合图书馆网站开发的特点,提出图书馆在网站无障碍化设计中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张炜等遵照我国网页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及WAI的WCAG2.0设计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网站不仅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而且还实现了网页设计无障碍、内容呈现无障碍、辅助技术兼容无障碍、后台管理无障碍等无障碍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2.4.3教育网站教育网站的研究包括教育网站无障碍和网络课程无障碍两个方面。孙祯祥等认为WAI开发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对网站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测试了我国一些学校网站的主页后,发现当前教育网站的设计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王佑镁参照由WAI的WCAG1.0,借助于BobbyOnline的在线评价工具及人工检测工具,采用抽样调查法对2003―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进行了可及性检测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10%的网上资源在可及性测试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指数,大多数网上资源都有网页可及性错误。通过可及性参数分析与评估可以为高校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指标。赵洋等也对我国精品课程网站易访问性进行了评估。不同的是,他们对2003―2007年度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易访问性抽样评测和分析,结果与王佑镁的发现类似,大多数网站都有易访问性问题,最后对改进精品网站的易访问性提出对策。
除了基于测评的理论研究外,在教育网站无障碍方面还有具体的实践方法研究。张家年等介绍并分析了IMS开发的IMSAccessForAll系列规范,提出基于IMSAeeessForAll规范来指导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家年论述了教育网站易访问性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型,并从媒
体获取和教育教学信息理解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黄璐则从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入手,在研究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依据后,阐述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型、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提出了无障碍网络课程的实现框架。根据提出的设计思想,对《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进行了开发、检测和评价。文剑平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套网络课程的无障碍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陈子健针对教育网站研发过程中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例说明怎样进行无障碍开发。最后介绍了教育网站无障碍检测方法。杨金转则对我国45个和国外15个网络课程的首页和二级页面进行A-prompt自动检测数据分析,针对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无障碍设计原则和应采取的操作,并介绍了使用A―prompt软件对特定问题进行修复的过程。张燕还对网络课程无障碍建设进行了微观方面的研究。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研究范围狭窄
WAI认为网站无障碍有7个组成部分:内容、用户(网页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等)、辅助技术、用户、开发者、开发工具、检测工具。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对网页内容制作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对检测工具只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对开发工具则仍停留在介绍阶段。笔者认为这是导致我国目前虽然也进行了网页无障碍研究,但并未推动我国网站无障碍建设实践的部分原因。由于我们只对网页无障碍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缺乏另外两端的研究,使得网络开发者不清楚如何开发出这样的网页,而用户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样的网页,就好比设计好了路的蓝图,至于怎样铺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却还未研究。
3.2研究深度欠缺
我国对网页无障碍方面的研究尽管始于2000年,但只是浅尝则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我国学者为了解我国网站的无障碍建设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的方法,通过检测工具对网站进行实地检测。但检测得到的大量数据仅用于说明现象,而并未对数据做具体的、多角度的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来探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致使研究停留在表面。再比如,网站检测和评估是判定一个网站有无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WAI网站上提出了网站无障碍评估方法主要有专家检测、自动工具检测和用户检测三种方式,而最佳的评估方法是三种检测方式的综合。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仅使用自动工具进行网站无障碍检测(例如Bobby软件),而并未深入探讨选择此种检测方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这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客观性。
3.3研究主体单一
4未来研究的建议
网站无障碍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研究的复杂性。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4.2深入探讨网站无障碍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网页无障碍建设的建议总无外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指南标准制定方面和意识宣传方面。然而,从国外研究情况和实践情况来看,在网页无障碍的立法、标准都具备的英、美等国家,其网站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无障碍程度。可见,法规和标准是网页无障碍实现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要继续深入探讨导致网页无障碍问题存在的其他因素。
4.3重视对网站无障碍状况进行检测评估
当前研究中,对我国政府网站无障碍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的内容较少。实证研究的缺乏导致对网站存在障碍状况了解不足,因而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外进行的大量网站无障碍水平检测的研究已经证明,只有通过网站无障碍测试和评估才能证明一个网站遵守网页无障碍指南的要求与否,进而帮助网站开发者找到可能存在的网页利用障碍,提高网站无障碍水平。
论文关键词:高职;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网站规划与建设》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开发与建设的能力。通过本人在这门课的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现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缺乏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因此,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传统的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一开始都是对一些关于网站理论知识、常用的网站开发语言的学习等,这些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其次是学习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制作、网站规划等,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上看,这样安排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却并不适合。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根据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人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际应用中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反,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规划、设计、开发与实现,使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将抽象的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从而促进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的准备和选编
1、从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的区别来说,案例应该在教学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多的案例给人感觉就像举例教学,这样就失去案例教学应有的特征和效果。
2、从程序设计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时数少,如果选取过多的案例,在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上就很难把握,并且太多案例的选取对于教师来说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张继学分析我国目前案例教学现状时指出案例库源供应不足,质量不高。而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而言,经典的案例并不是很多,要么太陈旧,要么太大、太深不适合教学的要求,大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去编写。
3、从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来看,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既要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也要让学生清楚开发一个实际的工程的基本流程和软件的计算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要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
(二)教师素养的提高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养及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例的选取来看,由于要选编经典、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方面要进行改善。如何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1、案例讲解法;2、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案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对于案例而言,由于它并不能包含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全部内容,特别是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相对比较强的内容,虽然案例教学在实用性和重应用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上不如传统教学有优势。所以,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反思,进而改进教学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和学生的需求。转贴于
三、案例教学法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运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以下通过一个案例在网站规划与建设教学中的运用来进行简要说明。
(一)案例选编
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原则,选择一个在线考试系统系统案例,该案例在实际中运用比较广泛,有实用性,并且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网站规划与建设基本思路。
(二)案例的实施
(三)考试系统原理
(四)考试计时器的设计
四、结束语
总之,从学生角度看,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课后实践更加兴趣盎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问题对策
1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化问题
网络信息大量出现,且呈现分散、无序、价值参差不齐、变化频繁等状况。无序扩张的网络信息,一方面使网上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信息分布、信息组合错综复杂,信息污染严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用户面对如潮信息应接不暇,无法了解网上有多少信息与自己的需求有关,无法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因此,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是网上信息资源著录的出发点和目的。
1.2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CNMARC中的一些适用网络信息资源著录的字段还没有进行修改或增设,尤其像USMARC中能表示与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856”等字段还是空白,其文献著录类型单一;适用于中文环境的元数据模式正处于引进和消化国外元数据方案阶段。
1.3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不统一
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的统一,是图书馆实行信息服务工作科学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推进编目工作标准化的一个前提。在我国,虽然自1979年开始已陆续制订、颁布了近20项与编目工作有关的国家标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标准的实施情况各个图书馆参差不齐,造成的原因是:一方面各个图书馆对于各项著录规则的理解存在差异,对MARC格式各个著录单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造成数目数据质量高低悬殊;另一方面在编目自动化方面,由于自动化系统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其应用程度也不一致,很多图书馆并没有按照MARC格式著录。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造成编目数据混乱,影响信息资源的检准率和检全率。
1.4编目人员素质问题
2采取的对策
2.1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利用
图书馆及各种网站应充分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重要性,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无限扩张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利用之间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图书馆,对揭示文献信息资源的特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应根据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地参考学习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研究制作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目录,开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管理。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为本校用户下载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本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站,虽然只是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链接,没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但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利用的有效尝试。
2.2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编目方案,解决好著录标准移植和汉化问题
对于CNMARC而言,我国图书情报界有必要参照USMARC格式,对CNMARC中的一些字段进行调整,增加文献信息类型的内容标识及代码,丰富著录类型,增设“856”等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和获取的字段,从而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编目要求。
2.3制定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著录项目,推进编目工作标准化
鉴于目前的情况,加快制定出一套实用、面广、易于掌握的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著录标准已是当务之急。在制定统一的著录标准时,还应注意解决好如下二点:①采用最能满足信息制作者、用户等需求的著录数据模式;并且这种模式是最通行的版本。②根据图书馆预定的目标与任务,权衡著录项目“适用度”。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能满足将来使用的需要;既不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影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
2.4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著录标准
前面所述,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对此,图书馆应根据用户对网络信息内容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MARC与DC都可以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二者之间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由于MARC以及有关分编标准需要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去维护,其处理成本相当高;而DC因著录简单,使得未经过专门培训的信息提供者们有可能对自己创造的网络信息加以描述,成本相对MARC来说低廉。因此,对于网络信息不必费时费力用MARC去标引,而选用DC即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网络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选取有价值的、符合用户需要的再采用MARC给予更精确的描述。
2.5适度简化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标准,加速编目速度
目前,网络信息正以每12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向前发展,图书馆对其进行编目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编目条例越来越细,著录项目不断增加,使编目速度跟不上信息的生长,给编目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我国,许多图书馆要求机读目录尽可能详尽、全面描述信息,不同程度地向完整级编目靠拢,而不大考虑所增加的内容对用户检索有没有实际意义。由此,笔者认为,随着网络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中应以信息最主要的检索点为依据,适度简化其编目项目,以有利于编目速度的加快,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检索信息。
2.6提高编目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下,对编目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学历方面,要求编目员除具有图书馆专业的学历外,还要具有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历的趋势,图书馆认为具有其他学科背景对建设特色数目数据库会有很大帮助。能力方面,除了要求编目员会利用OCLC等书目中心外,要求编目员具有元数据、都柏林核心集等电子资源编目所必需的知识;还要求编目元具有网站开发或网络创造的能力,以从事本馆或本部门的网站开发工作。
[1]蔡文彬.网上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兼论DublinCore.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2,(1):79-81.
[2]胡燕菘.论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图书情报工作,2000,(8):32-33.
[3]曾晓牧.网络环境下的编目工作.图书馆建设,2004,(4):31-32,35.
【Abstract】Socialnetworksnotonlyprovideentertainmentplatform,butalsoshouldbemorepracticalclosetothedailystudyandlife,andthecurrentsocialnetworkismainlyforthemajorityofsocialgroups,notfocusedonsocialactivities.Tothisend,thisarticlebuildsasocialnetworkthatfacilitateslearning,livingandcommunicatingbasedonJFinal.
【关键词】校园社交网络;JFinal框架;JSP技术
【Keywords】campussocialnetwork;JFinalframework;JSPtechnology
1引言
2系统关键技术
2.1JFinal技术
JFinal是基于Java的极速web开发框架,它具有Java语言具备的所有优势,同时也具备python等语言的开发效率。开源的JFinal框架由詹波(JamesZhan)于2011年初创建,深受欢迎。JFinal将一直坚持以开发快、代码少、易学习、功能强、易扩展为设计目标,打造功能全面的WEB+ORM开发框架[3]。
2.2JSP技术
JSP是基于Java及Servlet的动态网页编程技术,由于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特性,因此基于JSP技术建立的网站也具有跨平台优势,具备面向对象、面向互联网等特点。JSP技术所应用的平台及服务器非常广泛,可以使用绝大多数的流行平台,如Win,MAC,Linux等系列平台,也可以使用Apache和IIS等任何B/S服务器[4]。
2.3UML技术
UML为系统面向对象建模提供了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的标准。基于UML建模语言的系统开发需要建立三类模型: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其中对象模型用到的图形工具主要是类图、对象图等。类图中的主要元素之一是类,包括类名、类属性、类操作;类图的另一主要元素是类间关联,描述的是哪些类之间有何关联[5]。
2.4MariaDB技术
MariaDB也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查询语言仍然是结构化SQL语言。MariaDB数据库软件因其体积小、速度快、源码开放,已成为一般网站开发中数据库工具的首选。
3基于JFinal的校园社交网络
3.1社交网络主要功能
3.2校园社交网络数据库
校园社交网络数据库设计结果如图2所示。
3.3校园社交网络主要功能界面
校园社交网络界面包括用户注册、登陆、用户资料管理、日志与博文管理、喊话管理、@你@我、照片与相册管理、好友推荐等。图3为查看好友分组成员界面。系统其他界面在此从略。校园社交网络编码阶段采用白盒测试技术,系统集成阶段采用了黑盒测试技术。系统通过了最终测试,目前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仲玮等.以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校园信息系统架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51-54.
【2】杜荩赵灿,付小龙.高校校园社交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99-102.
【3】杨宁,刘丹军.基于JFinal框架的JavaWeb应用开发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7):1440-1443.
关键词:项目案例教学;递进优化式;
ABuildingStrategyofTeachingContentBasedonProject-CaseTeachingMethodofProgressiveOptimization
ZHANGXiao-yan,HUJing-peng
(HuizhouEconomicsandPolytechnicCollege,Huizhou516057,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teachingcontentisstructuredwithintroduction,c#,controllerandSQLCServeretc.However,this"series"teachingmethodmaybemakesstudentsdonotunderstandoneoftheknowledgeof,whichcancausetostudentstoloseinterestatthewholecourse.Aimingattheseproblems,thispaperpresentsabuildingstrategyofteachingcontentbasedonProject-Caseteachingmethodofprogressiveoptimization,thepracticehasprovedthisstrategycaneffectivelyenhanceteachingeffectofcourseandprogressivelyoptimizetheconstructionofthiscourse.
Keywords:project-caseteachingmethod;progressiveoptimizationtype;
采用编译型程序语言,摒弃了解释型的脚本语言,建立在.NET框架平台上的完全面向对象系统,其网页内容和程序代码分开,即“Code-Behind(代码隐藏)”技术较JSP、PHP等技术使网站开发更有效率。
1知识体系
图1是的知识体系,其主要的知识点有:面向对象C#语言、基础控件、高级控件、数据库与、操作数据库、访问其他数据源、MVC、LINQ及Lambda表达式、WCF应用开发、WPF应用开发以及图形图像编程等知识。
2传统教学及其问题的分析
传统教学表现有两种特征:第一种是按照整本教材以其章节为序,用“串联”的方式教授每一个知识节点。这种“串联”教学策略经常因某一个知识点综合较多的知识内容而使学生感到困惑,继而导致对整个课程产生“犯难”的情绪。因为,采用编译型程序语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多种控件和代码的记忆力能要求很高,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第二种是弱化难点,如弱化C#语言的继承性、多态性等知识而只强调其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等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种教学策略,往往造成学生缺乏得心应手的设计网页前台和后台的能力。如教学过程中,弱化后台C#中类库的分析,只教授的标准控件,一旦出现网站生成错误,学生就很难做到前台和后台协调调试。
3项目案例递进优化式教学理念
4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可以为三步。
第一、对实际项目的选取。如本学期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开发与设计基于技术的学生管理系统,这个大的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学生学费网站交付模块、学生选课模块、学生成绩管理和分析模块等,下面以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为例,谈谈教学内容对实际项目的抽象。
第二、对实际项目模块的抽象,构建出很多具有耦合性的教学案例,如上面的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就可以抽象为TextBox控件的用户登陆案例、RadioButtonList和ListBox控制的单选与多选案例和FileUpLoad文件上传控件的文件上传提交案例等。
第三、用案例耦合的知识点。例如FileUpLoad文件上传控件的文件上传提交案例,其后台核心代码为:
publicpartialclassfileupload:System.Web.UI.Page
{protectedvoidbtnSubmit_click(objectsender,EventArgse)
{if(FileUpload1.HasFile==true)
{stringstrErr="";
intfilesize=FileUpload1.PostedFile.ContentLength;
//获得上传文件的大小
if(filesize>1024*1024)
{strErr+="文件大小不能大于1M\n";}
if(strErr=="")
{stringpath=Server.MapPath("~");
//获得服务器文件当前路径
FileUpload1.PostedFile.SaveAs(path+"\\upload\\"+FileUpload1.FileName);
//把上传文件保存在当前路径的upload文件夹中
lblInfo.Text="文件保存成功";}}
else{lblInfo.Text="请指定上传的文件";}}}
初次看这个代码可能没有头绪,如果把这一段代码分解为:int、string数据类型及其转换,FileUpload控件属性和C#语言控制语句等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以上三步在教学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每一届学习教授递进优化其内容,如下一次第一步就可以做学生管理系统做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了,第二步就可以把中的控制就为了独立的模块,第三步就可以把控件和C#控制语句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为教学内容的递进优化。
5总结
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经过笔者八年来的教学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快学生领会开发实际项目所需知识的速度,可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可以递进优化课程建设。
[1]彭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0(2):110-112.
[2]孙刚,徐兵.基于技术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0-83.
[3]刘烨,吴中元.C#编程及应用程序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