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山东曲阜,古为鲁国国都,亦是孔子故里。是中国儒家文化基地。
作为好客的山东人,现在流行到人家里吃顿饭,付个人餐钱就可以享有主人客制的整套餐点,这样的「私厨」在山东曲阜这边可是由来已久,甚至吸引乾隆皇帝四季都来吃一轮,慈禧太后更是爱到不行。
对于皇帝一再叨扰的孔家主人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伤透脑筋精心设计的孔府菜,可说是集鲁菜之大成,更别说菜名字字珠玑、崇儒尚礼,不怕坏了皇帝规矩。孔府菜是确立山东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重要代表。
孔府菜是确立山东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重要代表
早上抵达曲阜古城看过了三孔(孔府,孔林和孔庙),中午便在古城内的「阙里宾舍」用餐,这里过去是孔府的一部分,紧邻著孔府景区。
实际上的孔府当然无法在里面用餐,这间可说是最接近历史的一家餐厅。
在2016年,「阙里宾舍」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间餐厅是由当代建筑大师“戴念慈”少见的遗世之作,北京的中国美院同样是他的作品;
而“阙里宾舍”四字是由美术巨擘“刘海粟”所题,上海美院便是由他所创。以此作为阐扬中国饮食文化的表率,可见中国政府对于曲阜地方的重视。包厢外水池园景环绕,窗景优美。
包厢外水池园景环绕,窗景优美。(
虽然现在中国料理以川菜为盛,其实山东鲁菜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孔府菜的关系。
孔子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定下符合礼教的饮食准则,当孔子被立为圣人后,后代便依循制作孔府菜招待皇帝,将刀工最精细、火工最复杂的鲁菜传入宫中,清代御厨多是山东人,间接影响许多地方菜式的发展,把鲁菜放在菜系第一位当然不为过。
这边所提到的孔子概念似乎与现在风盛的粗食原则有所冲突,甚至与他本人所提倡的「君子食无求饱」有所矛盾。
可想而知,生于兵荒马乱的春秋,家道中落的夫子本人应该不是个挑嘴吃货,原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的都是下而上的祭祀或招待礼节,由此可知孔府宴的发展应该也是以宴客菜为主,山珍海味林果野蔬都可入菜,造型多趣讨喜,一开始便摆上的福字盘是由新鲜山楂肉压模制成,微酸微甜的凉糕,入口滑嫩。
福字盘、四干果、四棱盘,每人座上还会附上手工字花留作纪念
其他干货或是冷盘都是以山东常见的特色物产,尤其红通通的干枣让我这个山东人也惊艳和喜欢。服务员说这道「贡枣」以桂花蜜汁渍过再风干,咬下没有一丝干瘪,原以为跟超市卖的一样甜到不行,枣肉却像是蛋糕般松软的还有桂花的香气,超乎一般甜枣的想象!
干枣
毕竟是有头有脸的一品官「衍圣公」(世袭的长孙),招待的菜单也依照对象孔府菜分三种形式:
第一等用于接待皇帝和钦差大臣祭祀孔子时的“满汉全席”,是以清代国宴的规格设置的,使用全套银餐具,上菜196道。
第二等是婚宴、寿宴,以「鱼翅四大件」、「海参三大件」为代表,约三、四十道菜。
第三等则是“家常菜”,其食材来自民间的常食小吃,例如豆芽、香椿、鸡蛋、茄子等,经过孔府厨师的精巧制作,成为孔府的独特菜品。今天挑了几盘具有历史色彩的菜色来为大家尝尝!
虽是家常菜,也是从受老百姓欢迎的孔府家常菜中,挖掘和提炼了许多菜品,在遵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基础上,用现代的食材,赋予他们新的呈现方式,最后达到被大众消费者接受的菜色。
入席附上手工剪出的“福”字花。
大家对于“鲁壁藏书”的故事一定不陌生,孔家人为了纪念这个故事而设计了这道菜,今天在孔府内也可见到明代重建的鲁壁遗迹,至今屹立不摇。用卷饼卷著肉乾跟大葱(束脩)仿造竹简作为儒学重获新生的代表,常会作为正菜的第一道,咬起来费劲但饼皮香气十足,作为开胃一人一卷刚好。
鲁壁藏书
话说孔家人自宅的料理天天大鱼大肉也不是办法,因此自家种植的蔬菜跟豆腐简单料理也常见于桌上。
别小看这一道,人家可是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满满富贵的一盘“金钩挂银条”。如果有看过日本动漫《中华一番》就知道,让皇上惊艳的简单一品就是炒豆芽菜啊~
发想自孔府菜的“金钩银条”,当年乾隆皇突袭曲阜拜访,杀个孔府上下措手不及,忙中有错的厨师就这么将错就错把炒豆芽上菜,尽管如此还是淋上了鸡油跟虾米拌炒增添香气。正因为这种庶民食材从来不曾进过御膳,乾隆一吃惊为天菜,从此成为孔府的传统,甚至列为鲁菜必吃的料理。
金钩银条
没看错!就是一道炒豆芽菜!!!
旅行在外餐餐鲜蔬可是相当难得,山东的青菜可是一餐未少尤其鲜美,豆芽菜的脆感在齿间一嚼分明,让人筷子夹不停。
嗯嗯,又是一道素菜^^^孔府菜其实比想象中的清素淡雅啊!
想象一下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选择真的不多,经过历代不被淘汰的美食当然也不是哗众取宠之流。这道看似简单调味的烧制豆腐,吃起来有着孔家人最爱的熏木味,不是烧焦的那种苦味,带着梨木、苹果木、枣木的熏香,外皮扎实内里软绵特别带味。
孔家豆腐
这道锅烧鸭子应该就是山东鲁菜常见的酥肉做法,不过鸭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道菜谱我只有在这里看过,鸭肉用葱姜丝盐腌制过鸡蛋及太白粉下去炸,外皮酥脆很像炸排骨,不过里面是香嫩的鸭肉,吃起来有熟悉的味道。
锅烧鸭子
西红柿牛腩也是孔府常见的家常菜,在很多料理都可以看到,其实中国各地饮食习惯确实受鲁菜影响深远。
番茄烧牛肉
干馍肉丝在古代算是很有创意的吃法,传到了青岛因为受德国影响甚至出现罗宋面包夹鱼肉的奇妙料理。干馍就是山东馒头的切片,同样是馒头,道地的山东馒头煎的两面金黄色,入口酥脆配上肉丝简直是绝配。
干馍肉丝
古人爱吃河鲜,炸、溜、蒸、煎、烤等做法,在北魏的《齐民要术》多有记载,特别是山东地方的烹饪技术,已与今日中菜相去不远,甚至更为精巧。
葱油鲈鱼
这道《诗礼银杏》吃的是孔府“诗礼堂”前的银杏树白果,属于孔家人招待外宾的诚意菜色,当然今日难说这白果来自何株,但曲阜里面百年银杏倒是不缺,孔家人爱吃银杏,这道甜品以桂花糖蜜卤制,外Q肉软香甜。
诗礼银杏
这道看似简单的“阳关三叠”,受王维的一首“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启发而制作,常用来送别友人,表达主人对友人依依离别之情。蛋皮夹入一层鸡茸一层虾泥一层韭菜,小火煎至金黄,外酥里嫩清脆爽口。
阳关三迭
在收获的季节,孔府会采用各种源自农田的农作物作调味食材,再用杂粮制成饼一同卷起食用。该菜式除了祈福五谷丰登外,还寓意学生在学业上学有所获。
农家大丰收
孔府菜渊源: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世界上古往今来只有孔家可以如此完美诠释这句话,就连家里的菜,也自成一派。孔府菜尊崇孔子的饮食思想与主张,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自宋仁宗宝元年间孔氏族人在此建府,孔府菜便开始在历史上崭露头角,到明清时期得以完善。
孔门三套汤
孔府菜广泛吸收了以鲁菜为代表的北方菜和以苏菜为代表的南方菜的烹饪技术及其风味特色,同时还兼收了大量皇宫御膳的烹饪精华,对原料、摆盘、口味和形态的追求可谓达到极致,菜肴名称也典故层出;深受明清两代影响的孔府家宴则专为精致宴会、皇家庆典和宗教庆典定制。时至今日,孔府菜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彰显其别具一格的风采。
我们这餐人均约在60~100元间,并不是太贵的菜色,若要吃上山珍海味也不难,孔府的菜谱一定可以满足你!
阙里宾舍: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阙里街1号
在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孔子讲学的阙里,吃上一顿千年料理,体验一餐圣人的滋味,不用大拘小节,就当家一样轻松吃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