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性思维和教育戏剧的主要内涵
台湾张晓华(2004)给出以下定义,“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是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研究者马利文等人在初中生中开展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教育戏剧教学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热身游戏和创造戏剧。两个部分各有各的作用,游戏能够让参与者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创造戏剧则是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戏剧的创造和表演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两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简介
研究目的:
验证教育戏剧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讨教育戏剧是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图探究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某小学二年级中选取八个自然班中的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创造性思维前测。根据测试结果,从中选择两个创造性思维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研究,实验班8班和控制班1班的主要任课教师、教学设备、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等相当。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为9岁。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为测量工具,将每个分测验分半,一半用于前测,一半用于后测,使得该测验更加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62,计分者信度为0.96。其效标效度为0.31。
图形测验部分是添画,是让被试根据给出的椭圆形补画出图形,让椭圆成为所画事物的一部分,要求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所画的东西是什么,画得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答案将画作分为九类(人、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家居、军事、自然、卡通)。
三、前测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二年级学生前测总人数为260人,创造性思维前测的总体平均分为2.28分。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平均分分别为0.57分、1.12分、0.58分。可见,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接近,标准差接近,变通性平均分比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高,学生变通性整体水平高于流畅性和独特性,见表1;从频数统计得出,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的离散性程度不大,呈正态分布,其中最大值为4.76分,最小值为0.21分,平均数为2.28分。
从1班和8班的前测平均分来看。1班总平均分2.24分,流畅性0.56分,变通性1.13分,独特性0.56分。8班总平均分2.33分,流畅性0.58分,变通性1.16分,独特性0.59分。可见,1、8班的总平均分及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平均分较为接近。通过t检验得出1班和8班之间在平均分、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差异均不显著,所以1班和8班在参与前测的所有班级中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相当的,因而本研究选取1班和8班分别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详见表2:
表21班和8班前测情况对照表
四、干预效果分析
(1)创造性思维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后测平均得分高于前测平均分,增益值是2.58分,t检验结果表明,8班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值为0.000)。另外,从个案分析角度来说,8班某同学创造性思维总分增益值最高达到4.67分,流畅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5分,变通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65分,独特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9分。这些说明经过8周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干预以后,实验组8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干预是有成效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前测()后测()tP
8班352.330.645.431.19-17.520.000
1班332.240.642.840.70-5.390.000
(2)流畅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流畅性变化
8班350.580.211.760.51-16.710.000
1班330.560.200.760.24-3.820.001
(3)变通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5:
表5变通性的变化
8班351.160.261.910.29-11.650.000
1班331.130.291.310.24-2.5930.014
(4)独特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特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独特性的变化
8班350.590.211.770.50-16.850.000
1班330.560.200.770.25-3.840.001
从教育戏剧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差异来看,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8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2.59分。实验班8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3.51分。控制班1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差异与8班相比不显著,增益值只有0.67分。控制班1班女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较8班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增益值只有0.53分。表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论男生女生均有显著效果。同时,实验班女生的增益值高于男生,在同样的干预内容和干预方法下,女生却比男生有更高的增益值,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效。具体情况见表7、表8:
表7男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8班172.320.604.911.21-9.620.000
1班182.250.672.920.73-4.300.000
表8女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8班182.350.655.860.99-21.090.000
1班152.220.632.750.67-3.200.006
(5)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水平以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后测得分与控制组1班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9:
表9实验班与控制班创造性思维后测的差异比较
五、讨论与结论
(一)干预效果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上来看。教育戏剧包括暖身游戏和创造戏剧、结束三大部分,这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能够将教育戏剧的形式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去。“暖身游戏”的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能够调动起他们加入课堂中来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的“创造戏剧”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故事让学生写标题,或是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安排角色和剧情表演戏剧,编排和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具体问题情境“如何帮助画家脱离危险”,学生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迅速思考出了如“让助手从旁悄悄提醒”,“给画家的鞋安上弹簧”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一种提高,同时教师从旁提示学生尽量想出独特有价值的方案,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这体现了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培养。第三部分“结束”可以与每次干预的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本研究的干预方案充分结合了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将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紧密结合在干预过程的点点滴滴中,因而能够得到显著的干预效果。
其次,从教育戏剧的特点来看。课堂上所进行的戏剧活动大多为角色扮演,多属于即兴创作,并非那种有剧本或者众多观众在场的正式戏剧。一方面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与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想符合。全部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可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学习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在创造戏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另外,参加戏剧演出的学生可以被视为参与者或游戏者,而不是演员,课堂的重点不在于表演的结果而在于戏剧创造的过程体验,可以说通过小组商量角色和剧情等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t检验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控制组前后测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控制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自然成长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受到了练习效应的影响以及教师期待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总体来说,教育戏剧对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显著效果,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维特性的发展上,教育戏剧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性别而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采用教育戏剧的形式都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对促进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势更为明显。可见,教育戏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的不足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干预是否具有持续的后续作用,干预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因素的控制,为何教育戏剧的形式对于女生的效果比男生显著,为何后测标准差要比前测标准差
数值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其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缺憾,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台北:成长文教,2003.
2.Landy,R.(1994).Dramatherapy,concepts,theoriesandpractice.Springfield:CharlesThomas.
【关键词】语言;人体;攻击;预测;学生
LongitudinalStudyonPhysicalandVerbalAggressionAmongPupils/SHISong-shan.HospitalofLudongUniversity,Yantai(264025),ShandongProvince,China
【Keywords】Language;Humanbody;Aggression;Forecasting;Students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呼和浩特市3所小学随机选取二年级5个班级(全部为汉语授课)共计288名儿童(男生141名,女生147名)。平均年龄为(9.25±3.9)岁。连续追踪4a,每年5月份收集一次数据。由于转学等因素,5次测量的人数不完全一致。三至六年级参加的分别是311,314,325,254人(其中1个班级在六年级时被解散后分到其他班级,故这个班级被试六年级的数据在本研究中没有使用)。
1.2测量工具与变量因为言语攻击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观察,而只有经常交往的同伴才能比较准确地报告他人的言语攻击,所以使用同伴提名的技术。由儿童填写“班级戏剧”。指导语的基本意思是,班里要演戏剧,需要挑选演员,请儿童根据问卷上描述的行为特征列举同学的姓名,1个题目(角色)最多列举3个同伴,1个人可以“演”多个角色,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空缺。这样,每个人有提名别人的机会,也有被提名的机会。该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世界各文化背景下[8]。为避免班级容量的影响,每个班的提名在班级内转换为标准分。该问卷二至六年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93以上。
1.3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发展趋势与性别差异以5个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年级的身体攻击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5.03,P
以5个年级的言语攻击为组内变量,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考察言语攻击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2.2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的差异为考察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差异,对同一年级的2种攻击行为进行配对的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发展的稳定性为考察攻击行为的稳定性,以二年级的攻击行为预测以后4a的攻击行为。以0为标准,将二年级身体攻击分数大于0的儿童划分为高身体攻击组,小于0的为低身体攻击组。结果表明,身体高攻击的有68人,低攻击的有220人;言语高攻击的有77人,低攻击的有211人。
2.3.1用二年级的身体攻击对后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预测以三至六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二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程度(高攻击组和低攻击组)、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身体攻击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4.02,P
对三至六年级的言语攻击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4.01,P
2.3.2用二年级的言语攻击对后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预测以三至六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二年级言语攻击程度(高攻击组和低攻击组)、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言语攻击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6.09,P
3讨论
3.1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男孩身体攻击随年龄表现出下降,这趋势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随年龄增长,儿童之间言语沟通增多,通过协商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增加[8];其次,攻击行为不被同伴所接受、遭到拒绝[9],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攻击行为;第三,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增强[10],延迟满足能力提高,使激情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攻击行为得以延缓或抑制;第四,儿童对同伴更具有同情心,而不使用身体攻击[11]。
女生身体攻击从二到三年级之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在二年级时女生很少使用身体攻击,与男生相比表现出的身体攻击非常少。随着女生学校生活经验的丰富,胆子越来越大,也使用身体攻击来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另外,根据社会学习理论[12],女孩对男孩行为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女孩身体攻击的加强。随着两性性别角色的互化趋同[13],父母、教师会潜移默化地表现出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如对女孩身体攻击的容忍度比过去有所提高;男女平等的现实也淡化了女性的传统观念,在行为上与传统差距更远。
3.2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发展的稳定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的攻击行为与后期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这种联系只表现在女生身上,即女生比男生的攻击行为稳定。攻击行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外在环境的和内在个人的。总体来讲,成人对女生攻击行为的容忍度要低于男生,持压抑的态度。尽管外界持否定的态度,但仍然有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女生。所以,女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可以更多地归因为内部因素,而内部因素相对于外部因素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女生攻击行为也相对稳定一些。调查结果还显示,身体攻击的稳定性更强,早期的高身体攻击可以预测后期的身体、言语攻击,而早期的言语攻击只能预测后期的身体攻击。身体攻击产生时通常伴随着言语攻击,但言语攻击可以单独出现。所以,身体攻击能预测后期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4参考文献
[1]郑淑杰,蔡淑兰.儿童社会性发展.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224-226.
[2]UNDERWOODMK.Sticksandstonesandsocialexclusion:Aggressionamonggirlsandboys//SMITHPK,HARTCH.Blackwellhandbookofchildhoodsocialdevelopment.OxfordUK:BlackwellPublishing,2004:533-548.
[3]CRICKSNR.Engagementingendernormativeversusgendernonnormativeformsofaggression:Linkstosocial-psychologicaladjustment.ChildDev,1997,67(6):2317-2327.
[4]CRICKSNR,GROTPETERJK.Relationalaggression,genderandsocial-psychologicaladjustment.ChildDev,1995,66(2):710-722.
[5]RYSGS,BEARGG.Relationalaggressionandpeerrelations:Genderanddevelopmentalissues.Merril-PalmerQuaterl,1997,43(1):87-106.
[6]KNIGHTGP,FABESRA,HIGGINSDA.Concernsaboutdrawinginferencesfrommeta-analysis:Anexampleinthestudyofgenderdifferencesinaggression.PsycholBull,1996,119(3):410-421.
[7]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心理科学,1994,17(4):198-204.
[8]CHENX,RUBINKH.SocialandschooladjustmentofshyandaggressivechildreninChina.DevPsychopathol,1995,31(7):337-349.
[9]谭雪晴.儿童关系攻击行为与友伴数量关系的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09,22(1):33-34.
[10]郑淑杰,石松山,郑彬.小学生攻击、情绪问题发展趋势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追踪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09-911.
[11]应贤慧,戴春林.中学生移情与攻击行为: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73-78.
[1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10.
[13]盖笑松,王小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259(5):227-231.
【关键词】健康教育;贫血;缺铁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2个区各抽取经济、环境相同的中、小学,分别确定为对照组和营养教育组(简称教育组)各1所。为便于日后干预后的跟踪调查,除新入学的一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极、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以外,在每所学校其余每个年级随机抽取各1个班的学生,共9个年级,18个班,基线调查883名学生,由于高三分班转学等原因,流失研究对象28人,终线调查855人。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反复修改和预调查。基线调查和终线调查采用相同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膳食营养基本知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的膳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均为多选题。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再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考虑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对问卷的独立理解能力的限制,要求调查问卷在家长协助下完成;但膳食营养基本知识部分无法排除家长诱导因素,因此,营养知识以小学生家长来分析。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902份,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终线调查发放问卷868份,获得有效问卷8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1.2.2血红蛋白测定采用“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中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氰化高铁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和血红蛋白检测。按年级的高低分4个年龄段分析,即小学低年级(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初中(初一、初二)和高中(高一、高二)。用教育组学生对营养教育的反映和教育前后2次问卷中各项内容、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自身比较,同时对教育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统计分析血红蛋白全部原始数据录入Excel2003,由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营养教育效果评价见表1~3。
2.1.1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2.1.2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后,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健康饮食行为,除小学低年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年龄段学生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值均
2.1.3营养态度教育组各学段学生对于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希望从健康教育课获得营养知识的态度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血红蛋白与贫血患病率比较
2.2.1血红蛋白教育组和对照组各学段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贫血患病率在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各学段男女生贫血患病率较营养教育前均有显著下降(P值均
从饮食行为方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通过营养教育,中小学生在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较高年龄段学生的改变更加明显;不喜欢食用蔬菜水果、喜欢饮用含糖和碳酸饮料等不良饮食行为均有下降。
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市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小学生在营养教育干预后贫血患病率也在20%以上,而未进行营养教育的小学男女生和高中女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达到了34.1%,38.5%和25.0%。
[1]WEHLINGWAK,McCARTHYAMA.Healthlifestyleprogram:Promotingchildrenhealthinschools.JSchNurs,2002,18(6):322-328.
[2]马冠生,孙静.北京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1(5):343-244
[3]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5.
[4]WERNERL,KORCM,BRANONPM.Efeectofdietarymangesedeficiencyanddietarycompositiononratpancreaticenzmyecontect.JNutr,1987,117:2079-2085.
[5]RAMPERSAUDGC,PEREIRAMA,GIRARDBL,etal.Breakfasthabits,nutritianalstatus,bodyweight,andacademicperformanc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AmDietAssoc,2005,105(5):743-761
首先,我做为一个体育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我是教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体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指导,完成工作.教学中对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不仅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与其他人相处.也就是要学生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学校,他的班级就是他的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看似简单,实际中要教育学生好多内容.比如说,学生往往都是独生子,个性比较强,别人碰到一点就不能容忍.爱与别人发生矛盾.这是老师常常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告诉学生,要能容忍别人.如果一点都不能容忍.我们都自己在家玩,会孤独的.
在教学中,我从队列开始,立正,稍息,向前看齐,跑步走,齐步走.原地踏步走.等等.体操一直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几乎每节课中都要把小学生广播体操复习一下,纠正错误.游戏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活动了以下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巧过拦截区,迎面接力,我是带头人,等十几个游戏.
恶劣天气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让学生知道,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小伤的简单处理办法等.
现在的节气是大暑,这几天非常闷热.有一种压抑感,觉得喘不过气来.不动是一身汗,动更是一身汗.越是这样的天气越是想大海呀,常常想海边凉风,海水的适中,游泳的乐趣.也常常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在海边一呆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一天在海边呆七个多小时,天凉了才回家.
123
然而,现在不行了,我要早上五点多就到岗执行任务.直到下午二点多才能回家.两天下来,我感冒了,嗓子肿了,脑袋整天晕乎乎的.心想,以前从来没在夏天感冒过呀,今年是怎么了不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啊.只恨自己太不争气了
天这么热,没有一个人迟到.因为没有大阳伞,只能在太阳下工作,紫外线过过敏的小郭,这几天可受苦了,巡逻一天,到家直觉得皮肤哪都痒,她挠呀,越挠越痒,那难受劲呀,别提了.但是第二天照样来工作..
工作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一天中最早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女同事的丈夫们,每天妻子早上五点多上早班,妻子走后,他们在家做饭,到七点多给妻子送到执勤的地方,不会做饭的先生就四处跑,买妻子最爱吃的早餐.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警官,在执行正常的搜查任务时,那个个妇女不让查,还打人骂人,但这个警官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第三个让我感动的是李大妈,看到我们值勤辛苦,给我们送来甜甜的西瓜.
第四个让我感动的是上第三班的同志们,他们是夜班,他们是我的同事,他们从来没上过夜班,第二天早上接班的时候,我看到他们个个晕乎乎的样子,有的还灰头挂脸的.显然他们已经十分疲惫.他们的工作地点没有可以喝的水,更不用说弄点水来洗脸了;没有手电,他们只能睁大他们那已经疲劳的双眼;他们工作在草地上,但他们没有驱蚊设备,他们只能重复地用手驱赶蚊子;他们这一班人多,(酒殇,新郎,文学青年,小王力勤等10人)但只有三把椅子,他们累了,只能轮换着坐一会;他们遇到了酒鬼,说不人性的话,把他们的工作指示牌扔了.不接受检查,扬长而去;他们离居民区近,说话也得小点声,不然会打扰本来就难以入睡的居民;甚至他们去厕所都得跑出几百米远的地方;天亮时很多人饿了,只能忍着,看到有小卖部开门了,就赶紧跑过去买点什么.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有着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负责校车上的学生的安全.无数次地告诉学生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不要站立起来.要坐好.不要在车上写字等.工作做到了,换来的是学生的安全.
为了学校的安全,我校安排了男老师值夜班.我能和大家一样,克服值班室冬天冷,夏天热的困难.为学校出份力.
【关键词】初中教学;德育工作;现状;内容;方法
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生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究竟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谈谈我的体会。
一、现状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并不容乐观,加强以“八荣八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高科技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正改变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另外,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教育或注重对孩子的口头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孩子们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德育内容
(一)充实德育的“双基”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德育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基本的政治方向教育的同时抓好基本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上下功夫。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去影响学生。汶川地震中马健用自己的双手刨除了瓦砾下面的项孝廉,小学二年级的陈浩救出了几名同学后受伤。这些实例都是很好的教材。
(二)充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做后盾,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按照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与他们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
三、具体方法
(一)加强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楷模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因此,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一样,仅靠书本,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将德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努力拓展学生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遵循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和自我完善。
(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中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进行品德教育,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四)以德育促发展,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其特点是情绪多变,容易冲动,起伏不定。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寓德育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树立全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理念,从源头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优选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1)立足德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培养真正、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了解掌握他们的总的心理特点,同时要注重个性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就像著名画家达芬奇刚一开始学画鸡蛋一样,看上去鸡蛋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时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
(2)立足德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性
现代的中学生讲究实际,以自我为中心,迷恋网络……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重视孩子的问题,要正面加以引导,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答案,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力戒片面和偏激,使学校德育不失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