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长者食堂通过刷身份证领取免费点心。
深圳华龄老年服务中心位于莲花北,配有长者食堂、中医诊所、老年大学、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
长者食堂窗明几净,中午提供自助餐,晚上以小炒为主。
根据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圳人的平均年龄为32.5岁。
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深圳常住老年人口为940716人,占比5.3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17人,占比3.22%。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随着第一批来深建设者逐渐老去和随迁老人持续增多,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面临民生“新挑战”。
如何让老年人在深圳老有所依?
这些“医、食、住、行”上的政策和举措,或许提供了一些路径与样本。
医
“在家门口的社康
看病,省时省力”
林老伯来深圳跟女儿一家一起生活三年了,平时偶感不适,多让家人帮忙在药店买点药自行服用。去年5月,深圳全市800多家社康中心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为来深异地参保的人提供“家门口的就医服务”。对老年人来说,这项政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己买药,总有药不对症的时候,药没少吃,但病一直拖拖拉拉好不了。孩子们也很忙,跑趟大医院要折腾一两天,也耽误他们工作。现在好了,家门口的社康看病现场刷卡结算,省时还省力,我自己去看病也能搞定了。”林老伯说。
目前,深圳市内医院、社康已全部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结算机构数量较2021年增加超过6倍,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2025年底前,普通门诊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此外,深圳还有128家药店实现了跨省购药直接结算,为大量外地参保人在深圳买药提供了便利。
据测算,到2029年,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149万人,占比10.52%,深圳将正式步入老龄化。其中,就医看病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深圳多措并举做好老龄健康工作,积极布局“老有颐养”已取得显著成效。
食
“长者食堂,吃一周不重样”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也是头等大事。生活在福田区莲花北的赵奶奶和老伴不跟孩子们住在一起。周末孩子们来看望,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做饭、吃饭,其乐融融。但平时孩子们不在,又不想做饭了,老两口就到家附近的老年食堂解决。
记者来到福田区莲花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是下午五点左右,二楼的长者饭堂从收银台到门口已经排起了队。老人们凭身份证,人脸识别通过后,就可以免费领取点心,包括肉包、发面饼、玉米饼、馒头等等。种类非常丰富,“基本上可以一周都不重样。”在服务中心工作的陈佳鑫介绍道。作为深圳长者食堂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华龄长者饭堂创办于2016年,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不仅可为长者和社区居民提供自助餐、堂食点餐,还能提供订餐和送餐等服务。
深圳2019年起开展长者助餐服务,连续多年把“构建长者助餐体系”纳入民生领域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并建立完善的助餐管理及扶持体系,在有效解决长者“吃得上”的问题后,逐步解决“吃得好”的问题。2023年以来,各区民政部门推动长者饭堂提速增效。其中福田区新增长者饭堂及助餐点13家,是2022年增量的4倍;日助餐量约1.4万人次,占全市的82%。截至去年12月,福田区惠及长者2.89万人,建成长者饭堂及助餐点46家,其中养老机构内设饭堂13家,依托社会餐饮企业设置长者助餐点33家。此外,科技赋能也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通过刷脸、身份证、颐年卡等,即可现场快速完成核验,实现全区通吃通享。
住
“老年大学女学员人数明显高于男学员”
今年1月18日,《关于命名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通知》公布,深圳共有5个社区上榜,分别是福田区莲花街道彩田社区、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南山区蛇口街道东角头社区、宝安区新安街道新乐社区、龙华区民治街道大岭社区。近年来,在打造老年人友好社区的过程中,全市上下都在不懈努力。而在深圳生活的老年人更是颇有感触,纷纷表示,在社区参加活动时有越来越多的同龄人作伴,更有归属感了。
社区工作人员小唐向记者介绍,社区的两大定位一是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另一个就是近些年开始大力投入的老年人友好社区服务。为向老年人提供持续系统的文体艺术培训,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圳还大力兴建公益性老年(常青)大学,开设有声乐、器乐、舞蹈、书画、摄影、英语、手机操作等多种专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来上课的,特别是声乐、舞蹈、手工,都是阿姨们偏多,她们也很喜欢这些课程。叔叔们一般选择手机操作、视频剪辑的比较多。总体来说,女学员比男学员积极性更高,上课人数明显要多。”小唐说。为此,社区也想办法为男学员安排更多元化的体验,“比如,做义工,叔叔们一般更愿意参与,我们就多组织此类的活动。”
除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公益老年课堂,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也被提上日程,成为一种新型的居家专业养老服务模式。据悉,深圳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系统平台在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正式上线后,实现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移动端指尖申办。据深圳市民政局官网消息,截至今年1月,深圳居家适老化改造惠及的长者家庭已超一万户。
此外,深圳各街道、社区还组建了专业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发展群众志愿队,面向辖区的特殊老人开展定时探访、专业康复、结对帮扶。此外,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对于60岁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介护)老年人、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介护)老年人、“三无”老年人、低保老年人和重点优抚老年人给予300元、500元不等的服务补助。
行
智慧助老打车点覆盖全市
一座老年人友好城市的标准,除了让老年人能在家安享晚年生活,也要能让老年人放心出门、轻松出行。这一点,深圳同样有一系列暖心举措。其中,凡在深圳市居住,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港澳台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地铁。
深圳这座奋斗者之城,如今正朝着打造“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大踏步迈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为愿景,这里期待更多老年人的到来,这里可以让他们有备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