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如今,不少人对胃肠道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没有任何症状就是没事儿。其实,早期消化道肿瘤常无明显的症状,而这种“无症状”表现恰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胃肠道疾病呢?胃肠镜检查是最好的选择。
哪类人属于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
一、胃癌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45周岁,同时存在以下任一项情况的人群: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存在HP(幽门螺杆菌)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疾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常吃高盐和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的人群:
1.年龄超过40岁;
2.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疾病史;
4.本人有癌病史或肠息肉史;
5.存在结直肠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龄、男性、长期吸烟、肥胖、大量饮酒等)。
哪类人群需要行复查?
1.首次检查结果无异常,并且没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3~5年后复查;
2.首次检查结果显示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每年复查;
3.发现良性息肉并摘除的患者,第二年复查结果无异常,可以2~3年后再进行胃肠镜检查。
无痛胃肠镜检查有哪些优点?
1.让人全身放松,在检查前不会紧张,检查时没有不适感,检查后很快恢复;
2.能让医生仔细地检查到胃和肠道的各个部位,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又可以尽量避免进镜时器械对消化道的损伤,有利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4.扩大适应症的范围,有些在常规下不能做胃肠镜检查的病人,在无痛和睡眠状态下能够耐受,这样有利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胃镜和肠镜检查是否应该同时做?
若患者只是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例如上腹疼痛、反酸、烧心、打嗝等,可以选择做胃镜检查;若长期有下腹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下消化道症状,可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可以考虑合并胃肠镜检查。具体的话,医生一般会尊重患者意愿。临床上,大多数的患者会选择胃肠镜同时检查。
无痛胃肠镜检查前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
一、检查前
1.检查前三天应遵循少渣清淡饮食,高纤维食物会增加肠道内的残渣量,使肠道内的视野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需避免吃大量的绿叶蔬菜、坚果、谷物、海带、菌菇类及带皮带籽的水果等;宜选择低渣食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瘦肉类、鱼类、蛋类、低纤维的蔬菜等;
2.检查前一天,建议采用少渣或无渣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细粮的粥类、面片汤、鸡蛋羹、小馄饨、米汤、无渣蔬果汁、藕粉、蛋花汤等;
3.检查前需要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以上;
4.遵循医嘱规范口服泻药。
二、检查后
1.检查后2小时可以喝温凉开水;检查后4小时可以进食米汤、面汤等流质,逐渐过渡到稀粥类、稀的鸡蛋羹等半流质,如无特殊情况,第二天可恢复正常饮食;
2.若在胃肠镜下进行了息肉摘除术等,则根据息肉多少、创面大小遵医嘱由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少渣的饮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正常进食;
3.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辣椒和高脂肉类,以避免刺激肠道。
温馨提醒:大家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胃肠镜检查。尤其是胃癌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到达了一定年龄后,要尽早接受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