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由于这数以万计的“高考大军”拥有庞大的消费能力,所以每年一到此时,宾馆、饭店、药店、出租车公司,这些与考生备考关系较密切的商家就早早盯紧了“高考经济”这块市场,使尽浑身解数来争夺其中的商机。
然而,记者通过几日的调查发现,今年的“高考经济”在长春却遭到了“冷遇”。
宾馆
“小时房间”少人问津
衣、食、住、用、行,人的一生缺了这5个中的哪个都不成,高考学生也不例外。而对于宾馆来说,高考无疑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可以方便考生,自己又可赚钱,何乐而不为呢?但6月7日记者联系了长春市多家宾馆后了解到,长春市专门为学生准备的考生用房少人问津。
案例一今天只有1个考生入住
在长春市重庆路的某宾馆内,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早在5月份,就进行一系列策划,在考生的住房方面,专门为考生配备了“小时房间”,而且考虑到考生的消费能力,如果考生在宾馆休息1个小时需要40元,2个小时需要70元,入住半天只需要100元。
这位人士同时表示:“尽管我们制定了适合考生的房价,并为考生提供各种服务,但并没有多少考生到宾馆来住,今天只有1个考生入住小时房间,这么多年,高考并没有给长春市的宾馆业带来多大的商机,主要是人们的观念比较滞后。”
案例二干脆放弃这块“鸡肋”
原因3成消费者认为房价过高
面对“小时房间”少人问津的局面,宾馆显然已经无能为力,而考生和家长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在长春市“朝阳考区五中考点”,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近7成的考生和家长认为高考期间住宾馆没有必要,而近3成的考生及其家长则表示,宾馆的房价无法承受。
一位考生家长表示,现在的城市交通这么发达,即使考生的家离考点比较远,打车就行了,另外有些家长为考生预订宾馆无非是担心家里的环境不好,考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到宾馆住,心里反而会产生压力。
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尽管宾馆的休息环境可能会好一点,但从消费上来讲,却有一点贵,仅仅为了休息一两个小时就花费近百元,有些不值。
出租车
顶多比平时多挣三五十
案例一收入和平常的周末差不多
“今天一天估计能比平时多挣30多块钱吧!”7日下午,在长春市人民广场附近,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这样的收入几乎和平常的每个周末差不多的。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多位出租车司机中,刘师傅是效益最好的一个,而另外一些出租车司机则没有这么幸运。
案例二车队没针对高考安排活动
“今年的高考好像没给我的生意带来多大的影响,我的活儿基本还和往常一样,高考生打车的也不是特别多。”在长春市北安路的一处路口,正在路边等活儿的司机李师傅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的高考基本没有给我们这些出租车司机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即使赶上运气好,每天能比平时多挣三五十元也就算不错的了。”李师傅说。
另外,他告诉记者,这几天车队里也没有针对参加高考的考生安排特别的活动。
原因“车接车送”反而会更紧张
“像这样重要的考试更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如果每天‘车接车送’的,反而会让我的情绪更加紧张,会影响我的考试发挥。”7日下午,在长春市“朝阳考区五中考点”门前,一位等待下午场科目开考的女生这样告诉记者,在高考期间,她宁愿多走一会儿,也不会选择打出租车出行。
一位考生的母亲则表示,她家离考点并不十分远,所以在高考考试的这几天里,她和女儿都会选择在考试前一个小时出发,步行赶到高考考场。
饭店
“高考菜单”家长不买账
不仅“小时房间”对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薄弱,就连一些饭店为高考而特设的“高考菜单”也成了“鸡肋”。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酒店面对高考带来的市场和商机并不愿过多涉足,在各大饭店的橱窗上也很难看见“高考套餐”之类的宣传标语。
案例一没有注重宣传失商机
长春某三星级饭店的总经理助理马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迎接高考带来的商机,该饭店在几天前推出了“高考菜单”,分为20元、25元、30元等几个不同档次的自助餐,各种自助餐比平时更加注重营养搭配,价格也不算太高。
案例二消费者不太放心小店
同样,在“朝阳考区五中考点”附近,一家小吃城的女老板也告诉记者,在高考这几天,她的小店的生意与以前相比基本没什么太大的起色。“高考考生很少有到我们这些小店来吃饭的,可能是有点儿不放心吧。”女老板说。
原因自家伙食不比饭店差
“平时家里对孩子的饮食营养方面都挺注意的,所以考试这几天不会特意给孩子在饮食上进行改善。”对此,一位在考场外“陪考”的考生家长认为,论营养,自己家的饭菜并不会比大饭店的差。
药房
健脑保健品销量没增
对于考生来说,高考是一个既考能力,又考体力和耐力的战斗,有些时候,即使考生复习的比较好,但身体支持不住,同样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因高考应运而生的健脑保健品渐渐取得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但记者在长春市多家药房了解到,本应火热销售的健脑保健品,却没有因为高考的到来而走俏,相反销量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
案例一销量和平时没区别
“现在有2种健脑保健品销售情况比较好”,重庆路某药房的一位店员告诉记者,随后这位店员从柜台里拿出了两种健脑保健品,在这两种药的标签上,记者看到两种保健品的价格为32元和68元,店员告诉记者,这是比较便宜的,贵的还有120元一瓶的。
至于销量如何,这位店员表示,销量和平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以前健脑保健品都是在高考前夕销售的比较好,很多家长都有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想法,但事实上,在高考前夕服用健脑保健品对考生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保健品不等于好成绩。
案例二消费群体已经非常固定
而另一家药店的店长则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服用保健品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因此在高考前“突击”服用健脑保健品的考生几乎没有了,相反,很多家长选择了长期给孩子服用健脑保健品。
同时,由于健脑保健品的价格比较昂贵,偶尔服用一些还可以,但如果长期服用,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因此健脑保健品的消费群体已经非常固定了。
原因保健品不等于好成绩
在采访多家药店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3成的药店店员认为健脑保健品销量没有出现陡然上升的原因是,家长认为健脑保健品对孩子高考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而7成的药店店员则认为健脑保健品价格太贵,很多家庭承受不起。
虽然对于为考生购买健脑保健品,考生和家长都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但考生和家长却又有不同的看法。
在朝阳考区五中考点,一位考生告诉记者,高考考的是能力,只要平时用功,复习得好,就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有必要去买什么保健品。对于这种观点,接受采访的大多数考生均表示认同。
而在接受采访的考生家长中,仅有2成的考生家长表示长期服用健脑保健品家庭承受不起;而8成的考生家长的观点和考生相似,认为买健脑保健品对考生没有太大帮助。
专家解析
对待高考越来越理性
对于“高考经济”为何渐渐被“冷却”,6月7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冬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正在越来越理性地看待高考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宋冬林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高考经济是因为家长和考生对高考过度重视而催生的,前些年,由于高考录取比例比较小,很多家长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惟一的出路,因此家长会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但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考上大学对于孩子前途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这使得因此产生的“高考经济”渐渐失去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