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圣诞节习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瑞典,传统上公司会在圣诞节前一星期邀请员工参加一个圣诞午餐。圣诞节在瑞典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时节,圣诞节盛宴上的重点还是以烘烤火腿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却也不同。不过在瑞典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圣诞前夜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点准时收看迪士尼的特别节目。
挪威的圣诞大餐会在12月24日举行,挪威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为圣诞晚餐。经过安静的与家人团聚的12月25日,节礼日后会有另一场大型庆祝,儿童们会在此时在邻居中挨家挨户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圣诞山羊)是芬兰版的圣诞老人。他坐在驯鹿拉的雪橇里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送礼物。
圣诞节的习俗:南欧
意大利人的圣诞节柔合了现代传统及罗马祖先遗留下、庆祝圣诞节的习俗。圣诞的降临节同日从古罗马的神农节中的异教徒庆典由来的可能性,而她们的假期就从这天开始一直到显现节。食物、宗教仪式、圣诞摆设和送礼都是重点项目。
在希腊,纵然树木是要进口的,但船是圣诞的传统像征。
圣诞节的习俗:中欧
在捷克,人们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诞夜庆祝圣诞节,这天晚上大家会相互赠送礼物。虽在12月25号和26号也可以。根据传统,礼物是由小耶稣带来的。为了使节日更丰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诞传统保存了下来。人们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备好前,圣诞夜里不能吃任何东西,为了能看见闪闪发亮的烤猪。礼物被安置在圣诞树下(通常是云杉或松树)。人们将会在晚餐后开启自己的礼物。
在波兰,圣诞夜是宴会的第一天。宴会是从圣诞夜第一颗星星出现时开始的,然后大家开始互赠礼物。在第二天人们会走访亲戚朋友们。
在斯洛伐克,圣诞节是一个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庆典。2001年,一个大型的耶稣诞生场景在布拉迪斯拉发造建并展出,还计划将它封装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圣诞节的习俗:东欧
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开始,圣诞节日祝在俄罗斯重新复苏。圣诞夜的“神圣晚餐”包含12道菜肴,每一道都是为了纪念耶稣的门徒。虽然俄国的传统有些被转移到新年,但大多数仍被保留至今日。
在波兰,圣诞夜是斋戒的第一天,然后,在第一颗星星出现,交换礼物之后人们便开始享受。而接下来的日子通常是用来拜访朋友的。
圣诞节的习俗:西欧
在英国,圣诞拉炮是一种庆祝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诞童话闹剧更是风行于年轻的家庭中。自从西元1947年开始每年挪威首都奥斯陆都会赠送一棵云杉树给英国人民作为表示英国于二战支援挪威的感谢之意。这棵树立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鸽子广场,TrafalgarSquare)而且是全英国最知名的圣诞树,象征着英国和挪威人民之间的友谊。
圣诞节的习俗:北美洲及中美洲
圣诞节的习俗: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充满着宗教主题。在这些国家,世俗的风俗和互赠礼物是欧洲和美洲土著人传统的混合体,并且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
无论在人们的家中还是在公共场合,耶稣形象在南美的圣诞庆祝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像秘鲁这样有着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区,耶稣形象会使用历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乡村居民一起参与一场围绕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见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诞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饭菜内容各有不同。但圣诞烛光却几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别的在巴西城市中还常常可以在这天观赏烟火表演。
圣诞节的习俗:亚洲
在台湾,名义上,圣诞节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间,每年12月25日均为行宪纪念日国定假日,以纪念中华民国宪法于1946年同日通过,并于翌年同日实施,所以圣诞节虽然在名义上不是假日,但却很凑巧地放假一天。
香港受前宗主国英国影响,12月25日圣诞节及12月26日节礼日均属公众假期。香港的圣诞气氛相当浓厚,很多商场早在11月中旬已有圣诞灯饰。平安夜,年轻人喜欢带着情侣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商店、食肆及娱乐场所仍会照常营业,不少人会陪同爱侣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会出国旅行。对年轻一辈来说,圣诞节的焦点完全集中在与爱侣一起庆祝,变相成为另一个情人节。此外,香港人普遍误解节礼日为“拆礼物日”,以为所有在圣诞礼物必须要待到此日才可拆开。其实欧美并没有此传统。在欧美,所有圣诞节礼物早在平安夜或者圣诞日早上已经拆开。
澳门同样受前宗主国葡萄牙影响,圣诞节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处,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圣诞节都是假日,12月26日节礼日却非假日。
在日本,圣诞节不属国定假日(但学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而凑巧地,接近圣诞节的12月23日是天皇诞生日国定假日),但民众完全接受了西方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但是他们的新年是更重要的节日。
盘点10个国家的不同圣诞习俗
美国:为圣诞老人准备饼干和牛奶
IntheUS,familieslovetosetouttreatsforSantaonChristmasEve.
美国家庭喜欢在平安夜为圣诞老人准备点心。
Mostchurchesalsoholdcandlelightservicesormidnightmass,whichoftenincludereenactmentsoftheNativity.
大多数教堂还会在午夜举行烛光弥撒,通常包含耶稣降生场面的表演。
加拿大:在平安夜打开礼物
InCanada,familiesoftenopenpresentsonChristmasEveaftermass.OthersonlyopenoneandsavetherestforChristmasDay.
加拿大家庭通常在平安夜做完弥撒之后打开礼物。还有些人只打开一个礼物,其余的礼物留到圣诞节当天打开。
ManyFrenchCanadianshaveahugefeastafterChristmasEvemass,calledaRéveillon,whichlastsintotheweehoursofChristmasmorning.
许多法裔加拿大人在平安夜弥撒后会举行一场巨大的盛宴,这顿名为Réveillon的年夜饭会一直持续到圣诞节的凌晨。
weehours:凌晨
俄罗斯:在平安夜当天斋戒
Thefasttypicallylastsuntilaftereveningserviceorwhenthestarscomeout.Afterthefast,somemighteatatraditionalRussiandishcalledkutya.Kutyaconsistsofgrains,honey,andpoppyseeds,sharedfromthesamebowltosymbolizeunity.Nomeatisallowed.
斋戒通常持续到平安夜弥撒之后或星星出来之时。斋戒结束后,俄罗斯人会吃一道名为kutya的传统俄罗斯菜,包括谷物、蜂蜜、罂粟籽,一家人都从一个碗里吃,以此象征团结。但是不能吃肉。
中国:送“平安果”
ChristmasappleswrappedincellophaneareapopularholidaygiftinChina,whichissaidtobebecausetheword"apple"soundssimilarto"ChristmasEve"inMandarin.
圣诞节的“平安果”就是用玻璃纸包好的苹果,在中国是很流行的一种圣诞礼物。据说是因为苹果的“苹”和平安夜的“平”谐音。
意大利:平安夜吃“七鱼宴”
AhugeseafoodandpastadinneristraditionforItaliansonChristmasEve.ThetraditionofservingsevendifferentseafooddishesstemsfromtheRomanCatholicpracticeofabstainingfrommeatonChristmasEve.
意大利人平安夜的传统大餐有海鲜和面食。“七鱼宴”上有七种不同的海鲜菜肴,吃海鲜的传统源于罗马天主教徒在平安夜不吃肉的做法。
丹麦:圣诞节是12月24日
InDenmark,peoplecelebrateChristmasDayonDecember24.TheDanishalsocountdowntoChristmasusingAdventwreaths.Wreathsfeaturefourcandles,onecandleliteveryoneofthefourSundaysleadinguptoChristmasEve.
丹麦人在12月24日庆祝圣诞节。丹麦人用降临节花环来做圣诞节倒计时。降临节花环上有四支蜡烛,平安夜前的四周,每个星期日点燃一支蜡烛。
澳大利亚:圣诞节吃冷餐
WhereasmanypictureChristmasasacozy,snowyholiday,AustraliansexperienceChristmasinthemiddleofsummer.AustraliansoftenhavecoldChristmasdinners,andonChristmasEve,fishmarketsarepackedwithpeoplehopingtostockuponseafoodbeforetheholiday.ApparentlypavlovaisalsoamustasaChristmasdessert.
尽管很多人都将圣诞节描绘成下雪的温馨节日,但澳大利亚人的圣诞节却在盛夏。澳大利亚人通常在平安夜吃冷餐,圣诞节前鱼市挤满了囤海鲜的人。奶油蛋白甜饼是澳大利亚人必吃的圣诞甜点。
墨西哥:孩子们扮演玛丽和约瑟夫
从12月16日开始,墨西哥孩子挨家挨户地敲门问有没有“旅馆房间”,到了平安夜,孩子们会被邀请进门一起庆祝。这一传统叫作波萨达斯巡游,巡游结束后人们会举行圣诞派对,派对上有食物、饮料,还有传统墨西哥彩色装饰品piatas,里面装满了糖果。
挪威:从平安夜起每夜点一支蜡烛,一直到新年
挪威家庭从平安夜开始,每夜点燃一支蜡烛,一直到新年才结束。挪威人通常也在平安夜交换礼物。
ThegiftsarebroughtbySantaClausorbysmallgnomescalledNisse,folkloriccharactershistoricallyresponsiblefortheprosperityofthefarmandfamilywhobeganbeingthoughtofasthebearersofChristmasgiftsinthemid19thcentury.
给人们送来礼物的有圣诞老人,还有小矮人尼森。传说尼森小矮人在历史上给农场和家庭带来了繁荣,19世纪中期,尼森小矮人开始被挪威家庭视为圣诞礼物的搬运工。
gnome[nm]:n.小矮人
冰岛:在平安夜交换书籍
为了欢度圣诞节,西方许多家庭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如圣诞礼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进圣诞晚宴。有时,圣诞晚餐还要为“上帝的使者”设一个席位。圣诞晚宴极为丰盛.种种美食,色香味形俱备,令人大快朵颐,所以圣诞晚宴又叫圣诞大餐。在餐桌上,黄色圈状的鲜橙片预示着美好的祝愿。玫瑰、核桃、桂皮和颜色鲜艳的水果,是圣诞节传统的桌上饰品。圣诞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就算不上是圣诞晚宴。有些西方人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整头烤乳猪,英美等国的人们还喜欢在猪嘴里放上一只苹果。这个习惯可能源于一些较大的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也纷纷效仿。晚餐后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馅饼等――英美等国人认为,吃过这几种食物后就会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美国圣诞节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将会庆祝圣诞节的前一天。它是最广泛地庆祝宗教节日在美国。
人们买礼物送给家人和朋友。在完成家庭和商店圣诞树和彩灯。他们去参加聚会,准备特别的圣诞食物。许多人认为圣诞节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刻。
许多基督徒去教堂的前夜或圣诞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的牧师说需要和平和理解,在世界上。这是圣诞的精神。教堂的服务包括为节日准备的传统宗教歌曲。其中最流行的是《平安夜》。”
其他许多美国人庆祝圣诞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但非宗教节日。然而,对所有人来说,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家庭、食物,交换礼物。
圣诞节可能是一年中最特殊的一天给这些孩子们。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主要是有受欢迎的圣诞老人。
年轻的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是一个胖胖的慈祥的老人,穿一件红色衣服,留着白胡子。他们相信在圣诞节前夜在空中飞行乘坐驯鹿拉着的雪橇。他会进入每家每户滑下,从屋顶滑入壁炉的洞中,将给孩子们的礼物放在圣诞树下。
一些人反对花大把的钱。他们说这不是圣诞节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他们采用其他方式来庆祝。例如,他们自己做圣诞礼物,而非购买。或者他们志愿去帮助提供食物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或者他们捐给一些组织帮助穷人在美国和世界各地。
家和家人是圣诞节的中心。对许多人来说,最开心的传统是买一棵圣诞树,并用彩灯和漂亮的饰物装饰它对象。在平安夜或圣诞节早晨,人们围坐在圣诞树下打开礼物。
另一个重要的圣诞节传统当数美食了。家人准备许多不同的节日食物,尤其是糖果。他们吃这些食物在圣诞前夜和圣诞节。
对很多人而言,圣诞节意味着长途跋涉赶回家和他们的家庭。另一个的圣诞节传统的是回“佳音。"一群人走在这条街道上。在每个房子前停下来唱圣诞歌,称为颂歌。学生组织也唱颂歌在学校和购物中心。
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庆祝圣诞节。犹太和穆斯林的教徒宗教,例如,通常不庆祝圣诞节。然而,许多美国人确实参加一些该季节的传统表演。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舞蹈讲述的故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写这首曲子是由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91年。
芭蕾舞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叫克拉拉。克拉拉正在庆祝圣诞节和她的家人和朋友。她的圣诞礼物是一个小装置开坚果坚果。它看起来像个玩具士兵。她梦想,就有了生命胡桃夹子作为一个英俊的王子。
专业舞蹈集团在美国很多城市的芭蕾舞表演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经常用学生从当地芭蕾舞学校跳的一部分,克拉拉的其他孩子的故事。这给父母有机会看到孩子们表演。
美国圣诞饮食习俗
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英国圣诞节
在英国,圣诞节往往在家和家人一起过,且被视为对家庭和睦的一种庆祝。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大家寄贺卡且在家最显眼的地方装饰圣诞树。尽管这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圣诞树最早是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在1840年从德国引入这一风俗,且开始流行起来。
一些房子用常青植物(冬天不会掉叶子的植物)装点;前门挂圣洁的花圈,屋内用圣洁的花冠,常春藤和皮毛装饰。一捆捆的槲寄生经常放在门口上方――任何从下走过的情侣都必须互吻!要准备的传统食物:甜馅的派,一个花式的圣诞蛋糕和圣诞布丁。人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食谱,但都用足了香料,坚果,干果和白兰地。礼物是买来包好的,通常都是在圣诞夜摆放在圣诞树下的。圣诞节也是世俗的宗教节日,许多家庭喜欢在圣诞夜去教堂参加午夜活动,或者在圣诞节早上去教堂庆祝圣诞。
A:大家好,我是***.
B:我是***.
C:我是***.
D我是***.
播放音乐《祝你圣诞快乐》(音乐减低,作为背景音乐)
A:我喜欢这纯洁的冬,白雪飞舞,让圣诞安宁、欢乐、幸福。
B:我仰望这翠绿的树,绚丽温馨,让圣诞献上祥和而充满爱意。
C:白色的雪,绿色的树,衬着红杉皓须的慈爱老人,驾着辘辘车报送平安。
D:在经过了一段长长的冷寂后,圣诞节又回到我们身边,也许她最珍贵的就是让人们摆脱寒冬,重归温馨的记忆。
圣诞装饰,圣诞老人
A:在圣诞节带给我们浓浓圣诞节气氛的就是圣诞节的装饰了。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B: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在我们的记忆中,圣诞节总是少不了这位白胡子的老人,他总是带给人们对于圣诞节的无限期待。
A:圣诞老人的传说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即将出现。故事情节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诞老人却永驻人们精神世界。每年圣诞节,圣诞老人骑在驯鹿上,圣童手持圣诞树降临人间,随着世迁,作家和艺术家开始把圣诞老人描述成我们今日熟悉的着红装,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时不同的国度和文化对圣诞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释。
B:那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圣诞老人来了解下世界各地的圣诞节。在德国,传说圣诞老人扮成圣童把坚果和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灵机一动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
A:其实现在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老精灵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B:没错。在罗马,圣诞节最早是从公元336年开始举行的。古代罗马人敬太阳为神,而阳历12月24日是"冬至"日,就是太阳照射最短的一天,那么12月25日就成了"太阳的生日".当时送给罗马人礼物的不是圣诞老人,而是太阳神。当罗马政府扶植基督教后,太阳神变成了穿黄色衣服的短胡须圣诞老人了。如果你在罗马看到"传说中的圣诞超人",请不要见怪。
A:圣诞超人?这词用在澳大利亚还真不为过,因为纬度和半球原因,澳大利亚的圣诞节阴差阳错地入入夏季。那圣诞老人的穿着你可能很难想象,澳大利亚的圣诞老人还是和其他国家的圣诞老人同一个时尚潮流,还是穿着厚厚的衣服,所以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不过,圣诞老人的坐骑从辘辘变成了冲浪板。所以,圣诞老人还必须穿着厚厚的~~救身衣。
A:圣诞节环、圣诞树、圣诞贺卡……这些充盈圣诞色彩的物品一直在点缀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圣诞佳节。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童话故事里,在床边挂一双圣诞袜,临睡前悄悄地许下一个愿望,一觉醒来,圣诞袜里多了一份爱心的礼物呢!在西方的一些小国家,圣诞袜越臭,圣诞老人给的礼物才会越有价值。
B:在土耳其,圣诞老人则是个与众不同的角色。圣诞节扮演圣诞老人的人则是个公众的"出气包",人们可以对他扔番茄、扔袜子甚至还可以欺负圣诞老人。仁慈的圣诞老人的口号就是"神,会原谅你的!",只有人们欺负圣诞老人才能从他手上拿到礼物。
A:啊?那圣诞老人岂不是很可怜?
B:更为可怜的是,圣诞节的晚上,对圣诞老人折磨得最有新意、最特别的公民还会被授予"年度奖项",获得丰厚的一整套家具。不过,下一年的圣诞老人将由此人担任。
A:南美洲的圣诞老人穿着很凉快,这或许与南美温暖的圣诞节有关。圣诞老人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在晚上进入孩子们的房间,从梯子到跳跃床,应有尽有。
B:调皮的圣诞老人啊。
G:看来不同国家的圣诞老人会带来不同的欢乐。圣诞老人总是伴着十分轻快、优美的铃铛声而来,将那美妙的声音编入你的梦中。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JINGLEBELL》。
圣诞节习俗
C:恩,其实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庆祝圣诞节的习俗也不同。在瑞典,传统上公司会在圣诞节前一星期邀请员工参加一个圣诞午餐。圣诞节在瑞典任何一个地方其实都是享受美食时节,圣诞节盛宴上的重点还是以烘烤火腿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却也不同。不过在瑞典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圣诞前夜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点准时收看迪士尼的特别节目。
D:收看迪士尼节目?这倒是很有趣啊。想象一下,在平安夜,大家围坐在烤炉旁一起观看《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怎样的情景。
C:然后还吃着瑞士糖。的确,我想这应该就是其他国家所模仿不来的圣诞习俗了。
D:恩。那在捷克,人们主要是在12月24日庆祝圣诞节,这天晚上大家会相互赠送礼物。根据传统,礼物是由"小耶稣"带来的。为了使节日更丰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诞传统保存了下来。人们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备好前,不能吃任何东西,为了能最后吃到闪闪发亮的烤猪。礼物呢,则被安置在圣诞树下,人们将会在晚餐后开启自己的礼物。
C:我想在晚餐前美食的诱惑和在用餐时对开启礼物的期待应该也可以算是圣诞节的亮点了。另外捷克的圣诞传统习俗还包括对来年的预测。他们将苹果切开,如果第一下能看见苹果核就预示来年具有好运气,如果没有就表示来年的不顺。
D: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很多地方也会在新年到来时也会通过当地习俗算来判断年运势啊。就比如说…
C:是的,这也许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我们圣诞节更多的事浪漫。在波兰,就有一种很浪漫的圣诞习俗。在圣诞夜人们讲一同等待黎明的到来,在第一颗星星出现时,人们将交换礼物,然后开始享受美食。
D:的确很浪漫,有点像偶像剧的情节了。在英国,圣诞拉炮是一种庆祝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诞童话闹剧更是风行于年轻的家庭中。另外,自从西元1947年开始每年挪威首都奥斯陆都会赠送一棵云杉树给英国人民作为表示英国于二战支援挪威的感谢之意。这棵树立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鸽子广场)而且是全英国最知名的圣诞树,象征着英国和挪威人民之间的友谊。
C:在南美,耶稣形象在圣诞庆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像秘鲁这样有着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区,耶稣形象会使用历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乡村居民一起参与一场围绕耶稣基督诞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见的。全家一起享用圣诞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饭菜内容各有不同。但圣诞烛光却几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别的是在巴西城市中还常常可以在这天观赏烟火表演。
D:在亚洲,很多国家也开始将圣诞节作为了重要节日。例如在属于天主教国家的菲律宾,就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圣诞季。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菲律宾人在午夜弥撒后将会举行传统的圣诞盛宴。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尽情享用传统美食。菜主要包括干酪球和圣诞火腿。节日里孩子们会向他们的神父要礼物,神父则会快乐的赠与礼物然后祝福他们繁荣快乐。
C:我发现每次过节,最开心的总是孩子们,因为他们的期望在节日里总是能得到满足。
D没错。那就我们一起来《想念圣诞节》。
播放《想念圣诞节》
圣诞节美食
G:说了关于圣诞节的这么多习俗,我想大家最期待的还是圣诞节大餐吧。
A:是的。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西方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B: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烤火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但在欧美,尤其是美洲大陆,火鸡却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而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据说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当时,那儿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捉火鸡,作为过节的主菜。因此圣诞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饼、鸡尾酒之外,当然少不了火鸡这位"仁兄"了!
A:吃火鸡的历史已经有近四百年了。这个象征丰收团圆的感恩大餐原本并非指晚餐。而应该在中午吃。由于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诞节。每当圣诞节的到来,人们总会想到香喷喷的火鸡。
B:火鸡的最传统做法非常简单,您只需要用盐和花椒末将火鸡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炉中烘烤3小时左右即可。火鸡内部的填充佐料Stuffing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面包、白面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另外还有一样特别的酱汁-小红莓调味酱汁。其它的配菜还包括烤洋芋泥、烤红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
A:除了火鸡呢,还有红莓苔子果酱、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沙拉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这些东西都是圣诞节的传统食品。圣诞节的聚餐是甜美的,每个人都愿意在饭桌旁多呆一会儿,他们一边吃一边愉快地回忆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蜡烛燃尽,他们才离开那可爱的餐桌。
B:说了这么多,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了,尤其是那美味的火鸡啊。
A:那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跟圣诞节美味火鸡有关的歌曲--《稻草上的火鸡》
播放音乐《稻草上的火鸡》
圣诞节艺术
G:享受完了美食,让我们来谈谈关于圣诞节的艺术。一个节日往往能带动艺术的发展。
C:是的。比如圣诞节激发了许多虚构的圣诞故事。圣诞故事试图用现在的神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圣诞节精神。内容通常是触动心灵的关于圣诞奇迹的故事。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变得非常有名并且已经变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故事已经被作为圣诞传统流传至今。
D:不仅如此。圣诞期间上映的新片是不仅是每年电影工业票房的保证,圣诞也是各大电影公司和著名导演群雄逐鹿的黄金时节。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故事叙述的是一位年轻俄国女孩在圣诞夜进入梦境后发现圣诞饰品都有了生命的故事,类似的还有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小气财神》。《小气财神》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吝啬鬼的故事。主人公拒绝圣诞节所代表的发善心和同情他人的精神ì直到他遇见了圣诞精灵。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基本把英语国家的圣诞节庆祝状况描述了
出来,同时故事也反对了圣诞节期间的商业气息。
C:如果说狄更斯描述了英语国家的圣诞景象,那么ThomasNast就提供了现代英语国家圣诞老人的基本形象。Nast的19世纪的图画给出了圣诞老人的相貌,描绘了圣诞老人胖乎乎声音宏亮的形象和圣诞前夜乘着雪橇来到屋顶的情形。另外,也有一些描述圣诞节的小诗诞生。
D:虽然圣诞节的符号象征已经通过电视电影广泛传播,但在一些坚持传统的国家仍旧保持原样,圣诞老人及其故事也各国有别。一些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节故事并非如狄更斯描述的那样轻松愉快。
C:是的,那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就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了。不像那些美好的圣诞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尾。
D:是的。那我们说的这些圣诞艺术,其实是反映了圣诞节对文化和商业发展的带动。
其实现在从我们的身边也可以发现,圣诞节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
结束语
A:是幸福的期待
B:是开心的笑容
C:是圣诞卡中的祝福
D:是挺我们的节目
G:这就是我们提前送上的圣诞礼物,祝大家圣诞快乐!,感谢大家的收听,也感谢我们的导播。
火鸡、烤猪、圣诞布丁、馅饼、蛋糕、杏仁布丁、姜饼、鱼肉沙拉、三文鱼、鳕鱼等。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重要节日。亦称耶稣圣诞节、主降生节,天主教亦称耶稣圣诞瞻礼。耶稣诞生的日期,《圣经》并无记载。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12月25日原是罗马帝国规定的太阳神诞辰。有人认为选择这天庆祝圣诞,是因为基督教徒认为耶稣就是正义、永恒的太阳。
5世纪中叶以后,圣诞节作为重要节日,成了教会的传统,并在东西派教会中逐渐传开。因所用历法不同等原因,各教派会举行庆祝的具体日期和活动形式也有差别。圣诞节习俗传播到亚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韩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现在西方在圣诞节常互赠礼物,举行欢宴,并以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增添节日气氛,已成为普遍习俗。圣诞节也成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火鸡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经被印地安人驯化。火鸡的英文名字叫“土耳其”,因为欧洲人觉得它身黑头红的样子很像土耳其的服装。欧洲人喜欢吃的是烤鹅,至今英国人过圣诞的时候吃的都是烤鹅,而非火鸡。
在移民到达美洲之后,还没有养好鹅就有了吃鹅的要求。可是当时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烤火鸡作为过节的主菜。美国人吃火鸡的习俗是用盐和花椒末将火鸡里外充分涂抹,再将各种材料装填到火鸡腹内,放人烤箱内烤熟。
不过火鸡让我想起了一只可爱的猪――麦兜小朋友,他的话总是简单到极致却又深刻得令成年人汗颜。麦兜家境清贫,每年圣诞都只能吃烤鸭。他对美味的火鸡朝思暮想,经过一番软磨硬泡,他的妈妈麦太终于答应在这一年的平安夜买只火鸡与麦兜庆祝。
可火鸡实在太大,一次吃不完,整整一年,早餐、午餐、晚餐以至小吃,都是由雪藏了再解冻、再重组、再调味的火鸡残骸堆砌而成。最后剩下的一块肉被麦太扔掉,此时可以说“噩梦与美梦同时结束”。
麦兜感叹:“其实火鸡的味道,在未吃与吃第一口之间已经是最高峰,之后之所以还继续吃,不过是因为已经开始了,便接着吃下去罢了……”梦想与现实,究竟有多大的距离今年的圣诞节,麦兜是否开始怀念烤鸭了
姜饼小子来助阵
圣诞节除了经典的火鸡之外,姜饼也是必不可少的。传说在古代西方,姜是一种昂贵的进口香料,人们只舍得在圣诞节、复活节这样重要的日子,把它加入蛋糕、饼干中以增加风味,兼有驱寒的功用。久而久之,姜饼就成了与圣诞节关联的点心。传统的姜饼用姜、蜂蜜、胡椒粒当佐料,甜甜辣辣,口感相当刺激。如今的姜饼都经过了一些改良,在外面撒上一层糖霜,口感更丰富,味道也更容易使人接受。
把姜饼做成小人形状,据说源自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的某次突发奇想,她命令点心师把姜饼造成宾客模样。但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姜饼人的流行,来自于一对因为战争而分开的恋人,年老后担心对方找不到自己,便在自己的村庄里出售做成对方模样的姜饼人。为此,姜饼人里才有如此浓浓的思念的味道。传说在圣诞节晚上,如果在圣诞树下吃了姜饼,那么来年会和心爱的人永远在一起。
布丁和树枝蛋糕
圣诞布丁亦是传统食品,它源于英国,是一种蒸出来的布丁,味道非常丰富。在西方的很多家庭,制作圣诞布丁是一件大事,大都是在圣诞节前几个星期就开始准备了。而且搅拌布丁馅料时全家人都要参与,象征团聚与和谐。每个人轮流搅几下,并在搅拌时许愿,据说需以顺时针方向搅,转错方向便不吉利。最后藏人一枚硬币,谁吃到便会获得一年好运。
圣诞树干蛋糕(法语:BOchedeN061)是著名的法国圣诞美食,作为圣诞大餐的最后一道菜。工业革命前,木材燃烧不仅驱赶了冬日的严寒,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法国人以一根好柴作为圣诞节礼物。而主人自家过圣诞节前也会准备一根粗大的木柴,点燃之前祈祷,希望来年丰收。木柴的燃烧仿佛是幸福的蔓延,最理想的是燃烧能够延续到自圣诞节开始的第十二天。若在圣诞夜祷告时木材熄灭,则有厄运降临。
西方国家都是如何过圣诞节的
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
不过,圣诞节吃苹果这一说法儿,其实只有中国才有!苹果在中国象征着平安,所以也就逐渐成为了一个“中国特色”。另外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以及圣诞购物等等现在已经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只是中国人的过圣诞节方式。对于中国而言,圣诞节其实也是个舶来品,正宗的圣诞节过法儿,还得看国外!
美国
圣诞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就像中国对待春节一样被美国人重视。但美国是也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不过,在圣诞时期,美国人的门外挂着花环以及其它别致的布置则是一样的。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
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是在圣诞节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诞歌者沿门逐户唱歌报佳音,他们会被主人请进屋内,用茶点招待,或者赠小礼物。而如今,很多英国人也开始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瑞士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瑞士的圣诞老人是穿白色的长袍,戴上假面具的。他们都是由贫苦人所扮,结队向人讨取食品和礼物。在收队后,他们就平分所得的东西。
法国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团聚吃饭。这个集会,讨论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意大利
每一个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诞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时参加圣诞弥撒。完毕之后,便去访问亲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人有一种很好的风俗,儿童们作文或撰诗歌,表示感谢他们的父母在这年来给他们的教养。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他们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德国
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有的。德国每一个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
德国最着名的圣诞食品是姜饼,是一种介乎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点。传统的姜饼,以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姜饼经过改良,外面洒上一层糖霜,不但口感丰富,外型也相当讨好。德国人对于制圣诞节饼是很讲究的。饼有很多款式,在亲友之间,彼此均有赠送。当然,现在国内的各糕点店也开始在圣诞节卖起姜饼来了,且价格都不算便宜!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丹麦
丹麦是最初推出圣诞邮票和称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发出来筹款作防痨经费。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没有不贴上这种邮票的。收接邮件的人,看见贴有愈多圣诞邮票的,会觉得更喜欢哩。
丹麦有一个圣诞习俗,在圣诞晚餐开始时,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如果谁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谁将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一个人,通常大人们会将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让他们高兴。
澳大利亚
当居于北半球的人们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正是仲夏时节。澳大利亚热情如火的“仲夏圣诞节”既有热带风情的庆祝方式,也融合了欧洲传统圣诞节的经典元素,尽管户外人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但商店橱窗里却精心布置了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
爱尔兰
爱尔兰的每一个家庭,在圣诞节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烛或灯在窗门架,表示欢迎救世主降生。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会放鞋子在门外或窗外,接收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里有礼物给最美丽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据说在耶稣诞生时,曾有一头牛向他吐气来使他得到温暖。
挪威
挪威人在圣诞前夕临睡前,家里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双鞋子,由大至小排称一列,是各人轮流唱出他最喜欢的圣诞歌或圣诗一首。
俄罗斯
东正教圣诞节为公历1月7日,与公历新年、俄历新年的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分外热闹。圣诞节前夕,青年们化装成牛、羊、熊等各种动物,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唱圣诞歌,祝贺各家幸福、兴旺,唱完祝歌后要求馈赠礼品。
圣诞节期间,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占卜。碟卜是传统的占卜方法之一,姑娘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戒指或其他首饰放在一个碟子或大汤碗中,倒入水后用毛巾盖着,然后由一人用手从中摸一件,摸到谁的,碟卜歌词内容所预示的就是谁的未来。碟卜歌词有的歌唱面包,有的歌唱金银财宝,有的歌唱幸福生活。
荷兰
荷兰人的圣诞礼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时会被藏在布丁羊肠里面。
各具特色!看西方国家都是如何过圣诞节的
传说中耶稣在这一天诞生的,所以叫圣诞节。西方人信上帝,上帝叫耶和华,耶稣是上帝之子,耶稣是母亲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孕后生下的。
最开始,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但是,在十九世纪,圣诞贺卡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得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悄然出现。
香榭丽舍大街法国,巴黎
巴黎人用时髦的方式庆祝着新年。在“光明之城”巴黎,耀眼的灯展和烟火表演独具特色,此外在香榭丽舍大街还有大型的街头聚会,人们畅饮着香槟。午夜时刻的埃菲尔铁塔会上演壮观的灯光表演,人们互相亲吻脸颊以送上新年的祝福。
泰晤士河英国,伦敦
泰晤士河的新年烟火表演同样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烟火从被称作“伦敦眼”的巨型摩天轮点燃,游客可以在河边欣赏绚丽的烟火,也可以在特拉法加和议会广场的大屏幕中观看烟火燃放的盛况。
跨年活动苏格兰,爱丁堡
爱丁堡的跨年活动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新年街头聚会之一,爱丁堡城堡上的烟火表演将为期四天的街头庆祝活动推向了。火炬之光游行、烛光音乐会以及苏格兰民族舞蹈都只是这个庆祝活动的其中的一小部分亮点。
盛大舞会奥地利,维也纳
与在街头庆祝新年的城市不同,维也纳将地点选在了舞厅。盛大舞会在霍夫堡宫举行,古典音乐、芭蕾表演和有四道菜的晚宴都是这场舞会的特色。而午夜的欢庆活动主要是烟火表演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上演。
英里派对德国,柏林
柏林的“英里派对”可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新年派对之一。两千米长的街道里有着各种独具特色的酒吧和全球不同风味的食品摊位,同样还有激光表演,另外,在街道的主舞台上还会上演现场音乐会,当然也少不了流行乐演唱。狂欢之夜将在大型的烟火表演中落下帷幕。没有尽兴的游客也可以在街头永不停止的舞池中嗨到黎明。
新市场、莱兹广场和水坝广场荷兰,阿姆斯特丹
1、12月的节日:中国的冬至,西方的平安夜、圣诞节。
2、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3、平安夜(基督教社会传统节日),即圣诞前夕(Christmas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节的一部分,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4、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
每年的12月24日,我们都在过平安夜。朋友之间送苹果,开浪漫party,玩的不亦乐乎的。这个被全世界人民广泛作为的节日,就如同感恩节一般。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平安夜的真实由来来历,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平安夜的真实由来来历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诞夜的意思,英语叫christmaseve(圣诞前夕,圣诞前夜),平安夜也用来表示圣诞节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平安夜大多数人都要在这个晚上一起聚会,不管是和家人团聚,还是和朋友相聚。一起吃一个团圆饭,一起狂欢。朋友之间也会相互发祝福短信。
平安夜意义寓意圣诞节是救世主耶稣基督的生日,是为了纪念耶稣降生而定的节日。正是因为耶稣基督的降生,人类才有了拯救的盼望。所以才将这个伟大的夜晚定为平安夜。真正的平安是心里的平安,是在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平安。
到了现在,平安夜不仅代表了平安祥和,其背后团圆和希望的美好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大多数欧美家庭的平安夜会选择所有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期待着圣诞节的到来。
平安夜传说故事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平安夜这个习俗渐渐流传进中国,圣诞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还没到,一种叫做“平安果”的礼物,开始在人们手中悄然传递。
据了解,“平安果”是用一个个色泽鲜艳、样子好看的进口苹果装扮而成的,多为红蛇果、青蛇果,当然也有把国产的红富士苹果进行包装扮成“平安果”的。据说,“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据说水果商装扮“平安果”是受年轻人的启发。开始时,有一些年轻人买一两个进口苹果,然后拿到礼品店打上包装,准备在平安夜当礼物送给好朋友,这一“商机”马上被精明的商人捕捉到。
对这种新东西感兴趣的多为一些青少年,他们都觉得用5元钱将赋有“平安”意义的礼物送给朋友挺值。看来,平安夜在人们手中悄悄传递着“平安果”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一份美好的祝福。
在平安夜的时候,人们会送上一个苹果给重要的人,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为什么平安夜要送苹果,那么平安夜送苹果代表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平安夜为什么要送苹果_平安夜送苹果的含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安夜送苹果的含义平安夜(silentnight),即圣诞前夕(christmas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国家是圣诞节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每年的12月24日,也就是圣诞节的前夕是求平安的夜晚。
不过,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据说是中国才有的。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12月24日夜晚。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平安夜象征什么圣诞节是源于教派的节日,是为了纪念耶稣降生而定的节日。
正是因为耶稣的降生,人类才有了拯救的盼望。所以才将这个伟大的夜晚定为平安夜。真正的平安是心里的平安,是在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平安。
而在我国,近年来平安夜圣诞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除了受到洋文化的冲击之外,也可以证明无论是世界哪个国家的人都期待着和平美满的生活。
2020年平安夜祝福语1、鹿橇叮当,是思念最真挚呼唤,霓虹闪烁,是狂欢最欢快开端,情意满怀,是心灵最真诚体现,温馨祝福,是平安夜最浪漫诗篇,祝你岁岁平安,幸福相伴!
2、带上诚挚的祝福,请你在平安夜让自己的笑容绽放,请你在平安夜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请你在平安夜笑语欢歌,请你在平安夜守着幸福和快乐!
3、播下平安的种子,用健康浇灌,拿幸福施肥,赶快乐捉虫,请睿智修枝,伸出友爱的手,摘下平安的果,在神圣的平安夜,送给你这代表平安的苹果,保你一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4、当流星划过夜空,为你默许了一份心愿,当平安的钟声响起,为你悄送了一份祝福,当喜庆的节日来临,为你轻声送去问候,平安夜,愿你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