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将军们的年夜饭菜单收集的怎么样啦?
香香今天给大家带来金玉满堂菜单上
凉菜碟
1.葱醋鸡
“葱醋鸡”原为唐代名菜。出自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陶谷注曰“入笼”,当为蒸菜。葱醋鸡则舍蒸从炸,淋入葱醋汁,成菜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葱香浓郁,醋味柔和,鲜美爽口,是山西各大饭店的迎宾佳肴。
2.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原为汉族民间小吃,一般加有小枣制成,俗称糙豌豆黄儿,在庙会等场合,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后传入宫廷,由清宫御膳房改进,俗称细豌豆黄儿,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
3.腌杨梅
杨梅原产中国,但与荔枝一样,鲜果保存期短,古时很难实现长途运输,因此北方人所食多为经盐津或脱水加工后的杨梅干、杨梅脯。曹操“望梅止渴”典故的存在,就可以证明杨梅已经是三国时期常见的水果了,但是因为来之不易,所以腌杨梅多用于古时达官贵人的饭前甜点。
4.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是《红楼梦》中一美食,为秦可卿病中所服之滋补品。枣泥山药糕易于消化,味道清甜,而红枣可以补气血,山药可以健脾胃,对可卿这些病中之人,是不错的补养小食。加之烹饪简单,营养丰富,又有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是古时候一道非常受喜爱的甜品。
江鲜单
1.鳜鱼肉羹
2.光明虾炙
光明虾炙,又叫茄汁宫灯虾、糖醋灯笼虾,是唐代关中官府宴席传统风味热菜。光明虾炙出自唐代韦巨源府中的《烧尾食宴》,当时系韦巨源由四品官提升为三品官时,向皇帝唐中宗李显进献的菜肴之一。
唐代“烧尾宴”中的“光明虾炙(生虾则可用)”,是第十道肴馔。据说西安烹饪研究所根据史料,把这道菜列为长安官府菜,并研制做成装盘形似灯笼状造型,宛如一盏点燃的宫灯,寓意光明。
3.乳酿鱼
乳酿鱼又名“奶汤锅子鱼”,是一味历史悠久的长安古菜,有1300余年历史。自唐中宗李显时,大臣拜官例要献食天子,名曰:“烧尾宴”。取意“鱼跃龙门”,前程远大。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时,进献的食单中便有“乳酿鱼”。“乳酿鱼”发展演变至今日变成了“奶汤锅子鱼”以黄河鲤鱼为主料,初以“铜爨”(cuàn)为炊具,后改用为火锅,煨以其汁如乳的奶汤,上席后点燃酒精。原在宫廷的御宴和官邸的宴席上使用,以后逐渐深入民间,在西北一带广为流传,现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4.金银夹花
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时进宴唐中宗,留下了唐朝最负盛名的“烧尾宴”食单。其中就包含“金银夹花”,又叫做“平截剔蟹细碎巻(juǎn)”。“金银夹花”以蟹为食材,“金”为蟹黄,“银”为蟹肉,把蟹黄、蟹肉剔出来,夹在蒸卷里面,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它是中国蟹粉肴馔的鼻祖,也是风靡宋代的“签菜”源头。
5.三丝银鱼羹
银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无论炒制、做汤都很鲜美。再搭配各种时蔬,更为营养健康。“三丝”为香菇丝、胡萝卜丝和荠菜丝。鱼羹味道鲜美,辅以红绿黑白四色,可谓色香味俱全。
蜜饯单
1.荔枝干
荔枝原产于南方,一直到秦汉时期,才有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进贡发生在汉高祖刘邦时期,进贡者是当时的南海尉赵佗,那时进贡来的的荔枝只有荔枝干,因为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鲜荔枝的保存确实是非常难的。由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记载,可知哪怕是贵妃,想要一品鲜荔枝也是非常难的,所以古时的荔枝干是达官贵人常见的实用蜜饯之一。
2.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又称京式蜜枣、北式蜜枣,是中国三大蜜枣之一(另两种种是徽式和桂式蜜枣),呈琥珀色,透明或半透明,素有金丝琥珀之称,驰名中外。
3,山楂糕
4.蜜饯海棠
蜜饯海棠是一道色泽金黄,汁液清亮,香甜可口的美味食品。海棠果又名红厚壳、海红等,中医认为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常被制作成果脯蜜饯,清代又宫廷传入民间后就一直是老北京果脯作坊中的热销果脯。
饭粥单
1.长生粥
长生粥是一种陕西仿唐风味小吃,源于唐代宰相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以陕西洋县所产黑米为主料,配以红枣、葡萄干、桂圆、莲子等多种辅料,用小火炖制而成,有补气养血、滋补润肺的功效。
2.人参粥
人参粥是以人参末、粳米为主料制作的药膳。秋冬季当早餐食用。可用于元气不足引起的老年体弱、五脏虚衰、久病羸瘦、劳伤亏损、食欲缺乏、慢性腹泻、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性功能减退等症的辅助食疗。
3.粳米饭
粳米是大米的一种,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历史已有6900多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产之一。稻米分糯米和粘米,粘米分粳米和籼米。粳米比较粗短,广东人称之“肥仔米”,煮的粥饭比较绵软,常见的东北大米、珍珠米、江苏圆米都属于粳米。粳米作为食物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药用首载于《名医别录》,其功效为“主益气,止烦,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