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几款变焦距镜头的体会作者:冲冲
一.图丽SZX28-70mmSDf/3.5-4.5
二.适马28-70mmf/2.8-4UC
为了检验适马新型镜头和旧型镜头成像质量上的差异,我分别用两只镜头拍摄了大量同一景物的照片,经反复比较竟然看不出有何差别。看来新型镜头除光圈值增大了约半档外,光学质量并无什么提高,但价格却贵了许多,目前该头市场零售价约1280元。
三、美能达28-70mmf/3.5-4.8
作为日本五大照相机厂家之一的美能达公司,除生产一些专业高档镜头外,也生产一些中低档普及型镜头。这款28一70即是美能达公司面向摄影爱好者推出的低档普及型镜头,光学结构为8片8组,最近对焦距离0.8m,有1:4的微距功能。双环式设计,整个镜头从镜筒到对焦环、变焦环、光圈调节环均为优质塑料制成。转动对焦环时,手感较佳,既柔顺又有适当的阻尼感,光圈调节环和对焦环手感也很好,令人爱不释手。在短焦距端对好焦再拉到长焦端,焦点几乎一点也不漂移,体现了名牌产品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准。从笔者用该镜头拍摄的500余幅照片来看,成像质量良好,画面颜色饱和度高,层次丰富,影调明快,逆光摄影时眩光控制得很好,只是28mm全开光圈时四周失光现象较明显,该镜头最佳光圈为F8,解像率的表现虽不如图丽、适马两镜头,但也并不算低,明锐度、反差、色饱和度则好于上述两支镜头,给人的感觉反而是美能达镜头更清晰一些。将所摄照片放至16英寸,明锐度、色饱和度相应有所下降,但整体清晰度还不错,目前该头市场零售价约1300元。
四.美能达AF28-80mmf/4-5.6
该镜头是为配合美能达500Si相机上市而推出的,和早期xi系列镜头相比取消了电动变焦机构,因此体积和重量都有所减少。镜头的光学结构为7片7组,其中采用了一片光学玻璃和光学树脂胶合的复合非球面镜片,最近对焦距离0.8m,有微距功能。从镜头前端看去镜内幽深,反射极低,镀膜质量非常好。转动变焦环时阻尼适当,不紧不旷。整支镜头除镜片外均为塑料制成,这也是日本厂商自90年代以来在中低档镜头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做法,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但不免令人对其耐久性产生怀疑。成像质量方面,最大光圈时像质较差,令人无法接受。收缩至F5.6时也没多大改善,至F6.7时像质有了明显提高,F9.5时达到了最佳值。画面中央清晰度很高,边缘也不错,色彩还原真实、自然,饱和度较高,层次也很丰富,画质丝毫不逊于其他几大名厂的同规格、同档次镜头。由于采用了非球面镜片,对畸变也校正得很好。将所摄照片放至l6英寸,清晰度,色饱和度仍有上乘表现。总体上说,该镜头在F5.6以下时成像质量令人失望,而在F8-F13范围内则表现不俗。是否值得购买还是由各位影友自己拿主意吧!目前该头市场零售价约1400元。
五、佳能EF28-80mmf/3.5-5.ⅡUSM
这是佳能公司为争夺中国市场而推出的一款低档普及型自动对焦镜头,光学结构9片9组,其中2片是复合型非球面镜片。镜筒、接口都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据说这种接口曾做过上万次耐磨实验,按每天装卸一次计算,也可以保证使用15年以上。虽说是普及型产品,但制作工艺并没有简化,镜头做工精细,结构紧凑,从镀膜质量上看与佳能的高档专业镜头并无明显区别,证明镀膜工艺是一样的。实拍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色彩还原上保持了佳能镜头的特色:色饱和度高,肤色还原逼真、自然;影像层次丰富、细腻,反差适中。从解像率的测试看与佳能高档头也无甚区别,照片放至16英寸人物毛发仍清晰可辩。但如果从影像柔和及层次过渡等方面来看两者仍有差距,各种残存像差的校正和焦外成像的模糊性能也不如高档头。由于是普及型镜头,手感也不是很好,变焦时有轻微的摩擦声,更无法在AF时进行MF修正,但该镜头可实现全程微距并且最近摄距达0.38m(微距),是其它同档次镜头无法比拟的,成像质量作为普及型镜头实在是无可挑剔。而售价和美能达镜头基本相同,都在1400元左右,但性价比高于美能达头,实为摄影爱好者之首选。
六、威达AFl9-35mmf/3.5-4.5神镜1号
以上介绍了笔者对六支镜头的使用体会,由于各人的测试手段、评判标准、设备条件、综合素质的不同,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因此以上结论仅供参考。
使用变焦镜头时,有几个经验和技巧可以帮助提升拍摄的效率和画质:
长焦距对焦提升拍摄画质:在使用变焦镜头时,建议先用最长焦距对焦后,再选择合适的焦距进行拍摄。这样做可以利用长焦距时被摄体影像最大、景深最小的特点,使对焦更准确。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下,这种方法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局部测光,而无需走近被摄体进行测光。
多尝试各种焦距:许多摄影爱好者在使用变焦镜头时,往往只倾向于使用最长或最短焦距,这样做不仅浪费了镜头的性能,还限制了多种取景拍摄的可能性。例如,对于24-70mm的镜头,尝试使用40-50mm的焦距可以获得标准镜头的视角。
熟悉变焦镜头的操作:早期的变焦镜头具备对焦、变焦、光圈环等功能,而现代镜头大多只有对焦和变焦环,更改光圈的任务已交给相机设置。因此,需要适应现代镜头的各种功能开关,如自动手动对焦开关、防抖开关等。此外,不同品牌相机的镜头变焦和对焦环拧动方向可能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遮光罩的重要性:变焦镜头比其他类型的镜头更容易产生光晕,因此一个合适的遮光罩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有些镜头购买时不带遮光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款镜头不需要遮光罩。相反,加上遮光罩后,可以显著减少炫光干扰,提高照片质量。
浅谈用好变焦镜头的10个经验
1.利用长焦距对焦
使用变焦镜头时,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用长焦距对焦后,再选择合适的焦距拍摄;因为在长焦距时,被摄体的影像最大而景深最小,这就方便了准确对焦。在遇到逆光或光线复杂的情形时,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局部测光,而无需走近被摄体进行测光。
2.对各焦距要多作尝试
大部分摄影爱好者虽然都极为关心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问题,但在具体使用时却往往是长焦距一头用得最多,有些甚至将其当作一个定焦远摄镜头看待。其实,当你尝试运用其他各焦距而获得截然不同的画面时,便会发现变焦镜头作为一种可变的取景工具,有着相当的潜能。
3.熟悉变焦镜头的操作
早期的变焦镜头上,变焦和对焦是以二环分别调节的。现在大部分变焦镜头都已改为单环控制,其特点是通过将镜头前后推拉来改变焦距,左右旋转来进行对焦。因此,对刚刚购买新镜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要熟悉及牢记变焦的前后方向和对焦的左右位置,避免在精确对焦之后因变焦时微稍转动调节环而影响清晰度。
4.适当运用支撑物
当运用焦距为200mm或更长焦距的变焦镜头时,应把镜头固定在三脚架等支撑物上,以保证拍摄时的稳定性。
5.选择合适的遮光罩
变焦镜头比其他类型的镜头更容易产生光晕,因此,一个合适的遮光罩是少不了的。有时遮光罩造成的遮挡在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取景屏上看不出来,但是在胶片上却显示出来。这种情况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最为明显,往往会使遮光罩也落入景深范围。此外,有些遮光罩在长焦距一端有效,但变焦至短焦距一端使用时,就会使照片上产生取景屏上看不出来的因遮挡而造成的晕映现象。因而,为变焦镜头选择合适的遮光罩并合理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6.加用增距镜
在需要使用极长焦距的情况下,花很少的钱购买一个2倍增距镜,便可随意将你的70—210mm镜头立即变成140-420mm超望远变焦镜头,一个3倍增距镜更可达到210–630mm,使你的镜头马上跻身天文望远镜的行列。然而,代价将是损失光圈级数和摄得照片的清晰度。例如,一个F4的变焦镜头加上2倍增距镜后,光圈会损失2级而变为F8;加上3倍增距镜后,最大光圈就变成了F11。如你所知,要发挥镜头的最佳解像力应当是选择比最大光圈收小2级的光圈来拍摄。因此,当加用增距镜时就必须考虑选用高速胶片和三脚架,同时,被摄体以静止的为宜。
7.慎用滤光镜
除非确实需要,一般不要给变焦镜头加用滤光镜。在海滩或咸水的环境下,确实需要一块保护镜。为了改变色温,制造特殊效果,例如为了加深天空颜色和消除反光,需加用偏振镜。除此之外,加上一些可有可无的滤光镜,只会增加已经让人头痛的镜头内部光线反射问题。
8.控制画面深度
用一个变焦镜头在离被摄体1.5米处用60mm焦距拍摄,与在离被摄体7.5米远处用300mm焦距拍摄,所得照片中的被摄体影像是一样大小的,所不同的是两张照片画面深度不同。用60mm焦距拍摄的照片,其背景有深度和空间感;而300mm焦距拍摄的,给人的感觉是景物被压缩了,被摄体与景物似乎被“拉近”了。
9.保持距离,防止变形
在使用变焦镜头的广角一端拍摄时,要注意与被摄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造成被摄体变形。须记住,拍摄时的距离是影响透视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焦距。
10.控制景深的诀窍
可以做一个实验,用同一光圈,在同一距离分别以25mm和50mm的焦距拍摄两张照片,再将用25mm焦距所拍摄的照片放大,使画面中被摄体影像与50mm的一张中的一样大小。比较两张照片的背景后就会发现,放大后照片中的背景并不像第一张照片中的那么朦胧,实际上得到了更有用的景深。这种方法应用于定焦的广角镜头时同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