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0月份松下G1诞生以来,微型可换镜头相机已经走过了一个年头。这期间,一共诞生了5款微型可换镜头相机,它们分别是松下G1、GH1、GF1,奥林巴斯E-P1、E-P2。与佳能、尼康、索尼镜头群泾渭分明不同的是,松下与奥林巴斯的微型可换镜头相机的镜头可相互完美兼容,这对于微型可换镜头相机这个新兴的产品未来的发展无疑是相当有利的。
●E-P2详细参数规格表:
产品类型
微型可换镜头相机
存储介质
SD储存可(SDHC兼容)推荐CLASS6进行影片拍摄
感光元件尺寸
17.3mm(H)x13.0mm(V)
镜头卡口
微型4/3系统卡口
有效像素
像素数目
1230万像素
感光元件
高速LiveMOS传感器
像素总数
约1310万像素
纵横比
1.33(4:3)
除尘系统
SSWF超声波除尘滤镜
记录(静态)
记录格式
DCF、DPOF兼容/Exif、PRINTImageMatchingIII
文件格式
RAW(12位无损压缩)、JPEG、RAW+JPEG
记录图像尺寸
[RAW]4032x3024像素、[JPEG]4032x3024像素–640x480像素
记录(影片)
AVIMotionJPEG(30fps)文件最大容量2GB
影像模式
HD:1280x720(V)纵横比16:9SD:640(H)x480(V)
纵横比4:3(VGA)
HD:7分钟DS:14分钟
记录(声音)
Wav格式立体声PCM/16bit,44.1kHz
H照片附加:30秒影片:支持全程录音
实时取景
LIVEMOS传感器、100%视野、曝光补偿预览、白平衡调节预览、灰度层次自动预览、网格线、脸部检测预览(8张)、自选效果预览、直方图、7x/10x放大可选*1
图像稳定
类型
内置(图像传感器移动型图像稳定)
模式
3种模式(I.S.1、I.S.2、I.S.3),关闭
焦距设置
可用
有效补偿范围
最大4EV步(取决于镜头类型和拍摄条件)
影片IS
偏移电子影像补偿(电子IS)
显示屏
HyperCrystal液晶显示屏
尺寸
3.0英寸
约23万像素
播放视野
100%
亮度控制
15级
色温控制
对焦
AF系统
高速成像AF(当使用不兼容高速成像AF的镜头时,可作为AF辅助使用)
对焦模式
单次AF(S-AF)/连续AF(C-AF)/手动对焦(MF)/S-AF+MF/自动追踪对焦
*C-AF在高速成像AF下不可用
对焦点
11区多重AF
对焦点选择
自动选择和任意选择
AF对焦辅助灯
当安装了外部闪光灯时使用
AF锁定
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半按快门按钮AEL/AFL(可定制)
手动对焦辅助
当旋转对焦环时实时取景画面被放大(S-AF+MF或MF模式)
曝光控制
测光系统
(1)数字ESP测光(324多区模式测光)
(TTL开光圈测光系统)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3)点测光
(4)高光点测光
(5)阴影点测光
测光范围
EV0–18(在常温下,50mmf2,ISO100)
曝光模式
(1)智能自动(2)P:程序AE(可进行程序微调)(3)A:光圈优先AE(4)S:快门优先AE(5)M:手动(6)场景选择AE(7)艺术滤镜
场景选择自动曝光
人像、完美肖像、风景、风景+人物、运动、夜景、夜景+人物、儿童、亮键、暗键、DIS模式、微型距、自然微型距、烛光、夕阳、文件资料、全景拍摄、烟火景色、海滩&雪景
ISO感光度
自动(ISO200-6200)(可定制,默认值200-800),/手动ISO100-6400,1/3或1EV步可选影片:200-1600
曝光补偿
+±3EV(可在1/3,1/2,1EV步中选择)
自动曝光锁定
曝光包围
3帧,0.3、0.5、0.7、1EV步可选
白平衡
白平衡系统
高速LIVEMOS传感器系统
预设白平衡
8种设置(3000K–7500K)
定制白平衡
可注册一个设置(2000K–14000K)
一键式白平衡;
可注册1个设置
白平衡包围
3帧,在每个R-B/G-M轴上2/4/6步可选
彩色模式
色彩空间
sRGB,AdobeRGB
画面模式
i-Enhance、鲜艳、自然、柔和、人像、单色、定制(默认设置:自然)
调节参数
对比度和锐度水平在每种模式下为5级
饱和度水平在i-Enhance、鲜明、自然、柔和或人像模式下为5级
灰度层次水平在定制模式下为4级
滤镜效果
可对黑白模式设置黄色、桔黄色、红色或绿色滤镜
画面色调
可对黑白模式设置咖啡色、蓝色、紫色或绿色色调
快门
电子控制焦平面式
快门速度
自动模式:60–1/4000秒:Bulb快门可达30分钟
自拍定时器
12秒,2秒(可取消)
遥控器
需另购RM-UC1(可进行B门控制拍摄)
防震模式
可用(从1/8至30秒可选)
无线遥控器
不可用
拍摄
拍摄模式
单幅拍摄、连续拍摄、自拍定时器
连续拍摄
连拍速度
最大3张/秒
连续拍摄时的最大可记录影像
RAW模式:最多10张。JPEG模式:依赖于压缩率和像素数目LN模式:约12张(使用ToshibaSuper高速型“Class6”4GB卡)
闪光灯
兼容的外部闪光灯
FL-50R、FL-36R、FL-50、FL-20、FL-14
FL-50R、FL-36R、FL-50、FL-20、FS-FL14
TTL自动、自动、手动、FP-TTL-AUTO、FP-MANUAL
外部闪光灯闪光模式
自动、红眼减轻、红眼减轻慢同步、第1幕帘慢同步、、第2幕帘慢同步、补光、、关闭
同步速度
1/180秒或更低
调光修正
最大±3EV,0.3、0.5或1EV步可选
闪光包围
3帧,0.3、0.5、0.7或1EV步可选
艺术滤镜
浓郁色调效果、柔焦效果、淡化及增亮色调效果、柔光效果、照片怀旧颗粒效果、针孔相机效果、立体效果、负片冲印效果
多重曝光
画面数
最多2幅
多重曝光功能
自动增益控制、实时取景、在记录的影像上进行曝光
多纵横比
4:3、3:2、16:9、6:6
过程
RAW:纵横比被记录为EXIF数据。JPEG:JPEG影像根据纵横比加以记录。
水平仪
检测
2轴
显示
液晶显示屏
声音
麦克风/扬声器
可用(静音/音量控制可用)
回放
回放模式
单幅、信息显示、索引(4/9/16/25/49/100幅)、日历、特写(2–14x)、画面旋转(自动模式可用)、影片(带声音,快进/快退/暂停)、幻灯片
信息显示
直方图(独立亮度/RGB可用)、
高亮/阴影点报警、AF框、拍摄信息
菜单语言
语言
34种语言可选,包括英语、韩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定制设置
MY模式
可注册2种设置
影像编辑
删除功能
单幅图像、所有图像、选定图像(带保护功能)
RAW图像编辑
RAW编辑
JPEG编辑
灰度层次调整、单色、咖啡色、红眼修正、饱和度、调整大小、裁剪、纵横比、完美肖像
画面合成
最多3副,增益补偿(0.1-2.0)
打印
打印功能
打印预约(DPOF)、直接打印(PictBridge兼容)
输入/输出
PC接口
USB2.0高速接口
TV接口
HDMI-OUT(HD/立体声),VIDEO-OUT(SD/单声道)
视频连接器
USB专用多连接器(视频:NTSC/PAL可选,可使用选购的RM-UC1遥控线)
HDMI连接
MiniHDMItype-C(1080i/720p/576p/480p)
闪光灯接口
热靴
附件接口
外接附件接口
电源要求
电池
BLS-1锂离子电池(附带)
休眠模式
可用(1、3、5、10分钟、关闭可选)
可拍摄副数(使用50%闪光)
大约300次拍摄
(在CIPA测试标准下使用BLS-1)
尺寸/重量
体积
120.5mm(W)x70.0mm(H)x35.0mm(D)(不包括突起部分)
重量
大约335克(仅机身)
工作环境
温度
0–40oC(工作)/-20–60oC(存储)
湿度
30–90%(工作)/10–90%(存储)
●亮骚的小玩意儿——堪称“目光杀手”
紧凑的金属机身设计极其出彩,堪称“目光杀手”
E-P2的按钮非常多,得细细琢磨方能熟练使用
与上一代E-P1对比,除色彩外无其他变化
奥林巴斯E-P2的体积尺寸为120.5mm×70.0mm×35.0mm,重约335g(仅机身),虽然与消费DC相比便携性不具优势,但与数码单反相比E-P2便携优势明显。笔者实际体验,E-P2+饼干头揣进外衣兜里也没有问题(冬装外衣);或者把E-P2穿好肩带挂在脖子上并扣好外衣,这样谁也不知道你随身还带着这么一个亮骚的小玩意儿。
●与数码单反相似的操作菜单
奥林巴斯E-P2的操作菜单与奥林巴斯4/3单反的菜单相似,显得非常专业。进入OK菜单后,通过INFO按钮可以在两种菜单模式中来回切换,这一点,不仔细使用还很难发现。
通过INFO按钮可以在上面两种菜单模式中来回切换
MENU菜单:
通过MENU按钮,可以进入E-P2的详细功能、参数设置菜单界面。
多达6种拍照界面:
奥林巴斯E-P2共有6种拍照界面(如上面的GIF动画所示),包括直方图、水平线等全部具备。虽然功能多是好事,但多达6种的拍照界面反而让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具有3种防抖功能:
奥林巴斯E-P2具有3种机身防抖功能,除了普通的光学防抖以外,还具有水平防抖和垂直防抖两种特殊功能。
19种场景模式8种滤镜效果:
奥林巴斯E-P2虽然是一款专业级的微型可换镜头DC,但是多达19种的场景模式和8种滤镜效果可以让初级数码相机用户也能拍出满意的照片。
●操控性:与单反相比有一定差距
虽然奥林巴斯E-P2具有与单反相似的操作菜单,如B门、AE-L(曝光锁定)/AF-L(对焦锁定)等专业功能也具备。但是,由于取消了反光镜和五棱镜,取景和自动对焦完全依赖于感光元件自身,因此E-P2的对焦速度远不能达到数码单反的水平。
不仅对焦速度和专业功能与单反相比有所欠缺,E-P2的操控性与单反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除了机身小巧造成操作手感不佳之外,一些常用功能设置起来也有些繁琐。
最令笔者感到不便的对焦点选择:
上图1是E-P2的对焦点可移动界面(该界面可通过INFO按钮调整出来,移动后如图2),隐藏得非常好,要不是仔细琢磨还很难发现。但是对焦点的位移速度非常慢,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对焦点选择界面
笔者更多采用上图的对焦点选择方法,虽然对焦范围达不到那么精细,但选择起来相对快捷一些,可惜依然达不到理想的速度。
●高清录像:具备PK专业DV的实力
与普通DC的录像功能相比,微型可换镜头DC的优势何在?答案依然在4/3英寸的感光元件上。
E-P2录像模式下的常用功能设置界面(通过OK按钮进入)
微型可换镜头DC的大尺寸感光元件搭配大光圈镜头(相对于普通DC),可以实现更为优秀的虚化效果,这不仅限于拍照,录像时效果同样明显。
录像实现虚化效果示例(E-P2+奥林巴斯17f/2.8镜头拍摄):
在录像模式下,将对焦设置为手动,光圈设置为最大光圈。开始录像后,通过镜头上的变焦环手动对焦,便可轻松营造出专业DV才能实现的背景虚化效果。
●成像能力、感光度、白平衡测试:
奥林巴斯E-P2采用了一块1200万像素4/3英寸的感光元件,感光度支持ISO100-6400,支持手动白平衡并可自定义色温。
E-P2+奥林巴斯17mmf/2.8镜头拍摄2倍大小的增强型ISO12233分辨率测试卡:
F2.8;F4.0
F5.6;F8.0
F5.6时中心垂直方向100%截图;F8.0时中心垂直方向100%截图
F5.6时中心水平方向100%截图;F8.0时中心水平方向100%截图
各档感光度100%截图对比:
ISO100/200/400/800/1600/3200/6400
奥林巴斯E-P2在ISO800以内噪点和色彩表现都非常优秀,只是锐度略有下降;ISO1600时,噪点依然控制得不错,但开始出现色彩偏差;ISO3200和6400时,噪点较明显,同样出现了色彩偏差。毫无疑问,奥林巴斯E-P2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足以秒杀一切消费DC。
自动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100%截图对比:
自动白平衡(图上)/手动白平衡(图下)
与手动白平衡相比,自动白平衡仅仅在色调上略微偏暖,其他方面与手动白平衡毫无二致,表现非常优秀。
●E-P2+奥林巴斯17f/2.8镜头样片(一):
文中样片均采用手持拍摄,未经任何处理,保留EXIF信息,点击可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