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肿瘤在女性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相对比较高,每年多走近百万女性生命,很多女性至今没有养成足够预防宫颈癌的意识。
据大数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成年女性中,HPV病毒感染率居然高达85.3%,且感染人群多集中于30岁~65岁的女性。
HPV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元凶”。如果对其控制和清除不利,将大大加快宫颈癌的发生,尽管宫颈癌对女性健康有极大破坏性,但好的是他早期病变会出现征兆。
宫颈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宫颈癌是由环境与个体综合作用所致,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行为因素,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感染均可引起宫颈癌。
一、主要病因
二、诱发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机体抵抗HPV感染的能力下降,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患者。
2、过早进行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16~18岁开始有活跃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几率高于其他女性,性伴侣越多感染HPV几率越大。
3、吸烟:烟龄越长HPV感染后患宫颈癌的风险越高。
4、其他:多孕、多产的女性,在HPV感染后患宫颈癌的风险较高。长期生殖道其他感染可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患病风险。肥胖以及蔬菜、水果食用少等,也可导致该疾病。
HPV病毒和宫颈癌的关系是什么?
hpv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的宫颈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感染hpv病毒后可能会导致宫颈癌。
hpv是人体的一种病毒,只有人乳头瘤病毒长期感染宫颈,并且是高危hpv阳性时,才会逐渐导致女性宫颈发生病变,最终发展成为宫颈癌。
宫颈癌是妇科上常见的一种恶性循环肿瘤,开始是从宫颈的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逐渐发展加重,最后导致人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的病变,最终变成宫颈癌。低风险的hpv感染可能导致生殖器疣,而高风险的hpv感染可能导致子宫颈癌。
hpv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从女性感染hpv病毒到确诊宫颈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适龄女性可以通过注射宫颈癌疫苗的方式加强预防。
双腿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双腿的异常变化,也能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宫颈发生了癌变,很可能会出现以下这几种症状,希望您能提前去医院进行检查。
双腿是宫颈癌的“报警器”?若有三种迹象,或是宫颈“伤痕累累”
【1】腿部长异常“丘疹”
【2】腿肿胀麻木
由于宫颈癌会影响气血运行和循环代谢,会导致下身气血运化出现障碍,从而更容易导致局部肌肉纤维缺乏正常的营养供给,出现下肢肿胀,麻木等不适感。
【3】腹股沟发黑
双腿缝隙处腹股沟皮肤异常发黑,应该警惕多半与宫颈病变有关系,由于宫颈受到损伤,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造成埋在大腿缝隙中的毒素和色素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出现异常现象。
当女性患上妇科疾病的时候,也会出现腹股沟异常发黑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可以以睡觉前对这个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能够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改善皮肤状态。
宫颈癌灶累及范围和出现的继发性症状,由于侵犯的范围导致尿频、尿急,对直肠刺激导致便秘、腹泻,严重的转移和压迫症状会导致下肢肿痛。如果压迫到输尿管会导致肾盂积水,晚期严重的病人还会出现消瘦、恶液质的症状。
宫颈癌切除子宫就“万事大吉”了吗?
宫颈癌并非仅切除子宫即可治愈,宫颈癌可分为4期,对于Ⅰ期患者,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宫颈癌Ⅰ期又分为ⅠA期与ⅠB期,两个期别手术范围不尽相同。
通常情况下,如果为宫颈癌,多数需切除子宫与宫旁组织,除非属于早期ⅠA1癌肿,仅需切除子宫即可。
另外,是否需要切除卵巢,应根据患者年龄与生育要求决定,如果患者比较年轻,可将卵巢移位以保留内分泌功能。但如果患者年龄偏大,可能需将卵巢一并切除。
此外,切除后的癌细胞,通常不属于肉眼可见细胞,切除时只能做到将肉眼可见的病灶及癌肿周围部分病灶切除,但有可能肿瘤细胞在手术前,已经顺血管及淋巴管播散。
因此,有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理类型与级别,进行补充放疗、化疗。对于宫颈癌Ⅱ-Ⅳ期患者,可直接以放、化疗治疗为主,因为手术并不能将病灶彻底切除。
延伸——宫颈癌疫苗能预防几年?
二价宫颈癌疫苗按程序需要10月、1月、6月三次注射。效价宫颈癌疫苗主要用于预防HPV6、HPV11、HPV16、HPV18感染,主要适用于20-45岁女性。价格宫颈癌疫苗建议10月、2月、6月按程序接种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