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加之各系统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功能很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使其体温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异常。当婴幼儿肛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腋温超过37.4℃,可以认为发热。有部分儿童对发热的反应较敏感,甚至引起高热惊厥。临床上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感到恐慌和焦虑,迫切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作出降温处理。针对家长在发热患儿表现出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是科学治疗和护理发热成功的关键[1]。

1临床资料

2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分析小儿发热的原因

2.1.1非感染因素①年龄越小,器官系统的发育越不完善,尤其是体温调整节中枢的发育不完善,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散热和储热功能低下,使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②一日内体温波动:一般清晨2∶00~6∶00体温较低,傍晚8∶00体温较高;③饮食与衣着薄厚:日常进食、进水可使体温升高,衣着厚,温度较高,反之较低;④沐浴与运动:热水沐浴、哭闹等都使产热增加:⑤季节性温差: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⑥新陈代谢率: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体温高。

2.1.2感染因素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母体提供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引起急性、全身性、局部性感染,使体温升高。

2.2收集家长对发热婴幼儿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家长在患儿发热而无明显症状时难以发现,一旦发现患儿发热和高热时表现出惊慌失措。②患儿家长对小儿发热症状发展估计不准,常急于要求采取降温措施,对医护人员采取保守措施表示不理想。③年轻的父母,对小儿发热的护理经验不足,面对婴幼儿发热表现出惊慌失措。

2.3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

①正确判断小儿发热。②了解常见发热的护理方法。③能实施物理降温方法。④列出小儿发热的预防措施。⑤掌握发热时的急诊信号。

2.4健康教育干预及评价

2.4.1健康教育方式对小儿发热的健康教育,多以个别指导为主。

3讨论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对机体来说有时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小儿由于解剖生理特点方面的因素,高热容易导致惊厥,失去保护性意义,如不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采取有效措施,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如果采取了及时、有效措施,则会使患儿很快康复[2]。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家长的自我保健与护理患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效果

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病是心脏血管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据统计,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也以每年17.7%的速度递增[2],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外关于如何控制高血压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对人群采取适当的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干预手段。本文通过对81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随访追踪一年,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81例高血压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A)及我国新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47.1±10.2)岁,Ⅰ级高血压50例,Ⅱ级高血压20例,Ⅲ级高血压11例,曾有吸烟饮酒史者54例,单纯吸烟者8例,只饮酒者10例,合并脑血管病者12例,冠心病者15例,糖尿病者8例。

1.4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x2检验等。

2结果

2.1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见表1

2.2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卫生行为构成情况见表2

2.381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见表3

由于高血压的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临床上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积极推广到社区,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帮助高血压患者掌握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表1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比较(x±s)

注:经t检验,教育前后比较:p

表2教育前后卫生行为构成情况[例(%)]

注:经x2检验,教育前后对照:p

表3教育前后危险因素的变化

注:经t检验,干预前后对照:p

参考文献

[1]杨江柳.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6):25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妇产后抑郁症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参加健康宣教,使用HAMD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方面对产后12周的两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产后抑郁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首次以情感心境持续低落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思维、行为改变及一些躯体症状的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80.

关键词:宫颈癌健康教育并发症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女性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患者通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疼痛及大小便改变等临床表现[1],常需通过手术治疗。研究揭示,在围术期间为患者展开有效健康教育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1]。我院在为宫颈癌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宫颈癌患者50例,年龄35-64岁,平均(47.8±2.6)岁;术式为子宫部分切除术17例,子宫全切术24例,子宫全切与盆腔清扫9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及手术方式均无显著差异。

2.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3.康教育内容

3.1术前护理:3.1.1心理指导:多与病人沟通,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同时解除后顾之忧,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3.1.2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B超、心电图、凝血四项等。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术前三日行阴道擦洗每天一次,防止阴道残端感染[4]。术前一日行腹部备皮、洗头、洗澡。术前注意事项:病人无感冒发烧、月经来潮、常规留置尿管、去除假牙、眼镜、发卡及手表。3.1.3化疗或放疗指导:为了提升手术效果,Ⅱ期B级以后的患者在术前可做化疗或放疗1-2个疗程。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如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脱发等情况[5],告诉患者无需恐慌。

3.2术后护理:3.2.1伤口护理指导:术后患者腹部伤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可以使用药物降低疼痛。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时双手支撑伤口。伤口术后2天换药,7天拆线。3.2.2指导膀胱功能锻炼:讲解早期离床活动和下蹲站立功能锻炼[6]的意义及原则。拔除尿管后督促病人多饮水,如不能自解应及时处理,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洗会阴等方法刺激排尿[7],必要时测残余尿量,若>100ml重新留置尿管。3.2.3饮食指导:手术后6小时禁饮,24小时禁食。术后第一天半流饮食,待排气后可过度为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3.2.4出院指导: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盆浴、保持会阴清洁、术后3个月可恢复性生活、定期随访。

4.结果

4.1观察指标

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健康知识得分的比较

4.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比

4.3统计学分析

5.讨论

宫颈癌患者常需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加以治疗,然而大部分患者因对自身疾病缺少正确认识,极度恐惧疾病且思想压力较大,常会失去治疗信心,这不仅会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幅提升。因此,在为宫颈癌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给予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为宫颈癌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促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蓉.对宫颈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医学,2011,17(25):114-1116.

[2]王云秀.宫颈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2):108-109.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

[4]漆凌萍,郑爱莲.乳癌术后健康教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4,10(91):1435.

[5]孙永花.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

1.1一般资料

社区内高血压患者都符合WHO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病程≥1年,因降压效果不佳而来就诊。排除标准: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老年性痴呆、偏瘫等脑血管病者。入选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单盲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7~73岁,平均56.3岁,病程3~21年,平均13.5年,高血压1级10例,高血压2级22例;干预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8~72岁,平均54.8岁,病程4~20年,平均12.9年,高血压1级13例,高血压2级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服用降压药物;干预组:在应用降压药的同时,加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1.2.3血压测评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测量平均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措施6个月后,进行血压评定,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血压情况,用台式血压计每周1次,连测16次,取平均值。

1.3统计学分析

资料由作者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用t检验检验其差异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见表1。

2.2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干预组显效分别为7例(21.9%),9例(28.1%);有效16例(50%),21例(65.6%);无效9例(28.1%),2例(6.25%)。干预组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也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高血压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控制高血压病的进展已迫在眉睫[4]。单纯药物控制,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方法可以明显增加降压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和危险因素有一定认识,有效地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和遵医行为。通过进行饮食的调节,控制体重,适度锻炼,使高血压危险因素得以控制从而使血压逐渐降低。适度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的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有利于血管硬化过程的控制,且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减轻心血管应激水平,降低血压,运动对血压的降低已有明显效果[6]。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且方便易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健康教育将会给高血压的治疗带来良好的效果。

[1]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等.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6):253-255.

[2]张文康.高血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8.

[3]励建安.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3):6-12.

[4]李颖,张贺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医学,2002,9(3):315-316.

[5]GuidelinessubcommitteeofWHO-ISH.1999WHO-ISHofhypertens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JHypertens,1999,17:151-183.

EvaluationofhealtheducationforpatientswithspinaltuberculosisbasedonInternetWeChatplatform

YUMeiCHANGChunjiaYANGXiaoyingBINaCHENJiayiZHANGYanhuiYUXingyan

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the309thHospitalofPLA,Beijing100091,Chian

[Keywords]Internet;WeChat;Spinaltuberculosis;Healtheducation;Effectevaluation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调查问卷均由课题组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发放,指导填写,当场回收。

1.3.1焦虑情况评价患者入院时及术后7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克朗巴赫幌凳与信度分别为0.832和0.846,均>0.8。评分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通过前期Dephi专家咨询法,确立分领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表1),于患者入院时及术后7d进行调查。评分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十分了解、很了解、了解、有部分了解、完全不了解分别计5~1分。

1.3.3满意度情况出院时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各领域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健康教育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实验组认识、情感、技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分别为98.3%(116/118)和93.5%(86/9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575,P<0.01)。

[2]候晓华,孙晓威,殷胜春,等.CT引导下经皮病灶内置管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10):775.

[3]RamaniPS,shiamaA,Jituris,etal.Anteriorinnstrumntationforcervicalspinetuberculosisananalysisofsurgicalexperienceswith61case[J].NeurplZndia,2005,53(1):83-89.

[4]谢中,祝少博.不同术式治疗脊柱结核疗效评价及预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1943.

[5]魏迎东.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5,32(6):59.

[6]张淑红.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526.

[7]石美霞,李亚琴,孙玉梅.微电影健康教育价值探析[J].护理研究杂志,2015,29(12):4231.

[9]李晓琳.8家公立医院实施健康教育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4):320.

[10]羊波,赵云,王叶革.癌痛健康教育模型在提高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34-336.

[11]陈伟红,冯新和,叶珍红,等.基于知信行模式设计的音视频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51-652.

[12]邱伟,吕莉,张卫红,等.健康教育处方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05-1106.

[13]刘淑敏,李宝玲,李芳,等.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584-585.

[14]王华芬,马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3-164.

[16]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1667-1668.

[17]于梅,陈嘉一,余兴艳,等.脊柱结核患者健康教育表单的制作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2.

[18]罗福强,曾孜.面向互联网医疗的虚拟医院[J].医学信息杂志,2015,28(2):1.

[19]宋勤奋,金春盆,郑淑芳,等.利用数字电视平台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34-336.

[20]颜文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21-123.

[21]戴莉敏,马慧,崔庆庆,等.表格式健康教育记录单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11):50-51.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系统管理

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长期的高血糖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居世界第一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高度重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258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糖尿病患者258例。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有一定学习能力、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能自理、可定期前来随诊,愿意合作成为糖尿病健康俱乐部会员,每位患者观察期均在半年以上,共收集265例,其中失访7例,最终收集258例,其中男146例,女112例。年龄21~75岁,平均(57.94±9.42)岁。

1.2.1糖尿病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的团队组成内分泌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专科护士7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小组成员均参加糖尿病教育专家培训,制定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方案,成立糖尿病健康俱乐部,给俱乐部的每个成员建立健康档案,专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评估系统、随访计划,确保健康俱乐部的每个成员都得到长期及时的正确指导。

1.2.2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然进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病;②饮食指导,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目的,教会患者计算自己所需的总热量,即根据理想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在保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掌握饮食组成的原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纤维的膳食,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如何挑选食物,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主食的分配定时定量,掌握三餐分配原则。饮食的注意事项,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对超重患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控制食盐每天

1.3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的效果评价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1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知识掌握和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知识掌握和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值比较

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3.1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功能保障,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并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应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我国糖尿病是导致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使心脏、脑和周围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7倍,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对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3.1.1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胰岛素抵抗等,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重要表现,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1.2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非糖尿病患者群比较,糖尿病患者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轻,病情发展也较快,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已上升为严重并发症,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近年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3.1.3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通常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灼热,有时伴有痛觉过敏等,严重者出现肌力减弱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等。

3.2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3.3系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式管理,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糖尿病健康俱乐部成员,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及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时刻提醒患者,按期随访,系统评估患者,掌握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能及时得到正确指导和重点监控,使其在我们的长期监控下尽早使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或接近于达标范围,使此类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系统管理前的情况,达到长期护理干预,防止不良行为复发[10,11],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4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长期建立健康行为,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98.

[2]戴霞,周爱民,张勇胜,等.糖尿病轻松课堂的实施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55-125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14.

[4]鞠昌萍,孙子林,金晖,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9-2142.

[5]曾淑兰,邹丹,唐艳颜,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56-59.

[6]陈亚芳,庄国芳.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66-267.

[7]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55.

[8]何展鹏,米剑媚,罗宏斌.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220.

[9]李探云,李思进.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94.

[10]鲜雪梅,楼青青,朱伟燕,等.糖尿病患者行为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63-65.

【关键词】

健康教育SLE;疾病认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较差。患者如能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因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尤显重要。偃师市中医院内科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2.1试验组由健康教育护士(以下简称健教护士)负责健教护士是通过培训,负责同一病种健康教育的护士。患者住院期间所有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出院指导都由健教护士完成,故称为“一对一”健康教育法。

1.2.3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健教护士指导其遵医用药,不能自停、间断和减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自我观察病情,3个月复查一次血尿常规及复诊。并填写出院记录卡及注意事项,通讯地址和联系方法,以利于观察病情动态,健教护士留一份以便今后进行病情对照。

1.2.4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传统的SLE健康教育知识,并发放SLE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不懂的地方向医护人员咨询。

SLE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见表1。

3.1SLE患者被确诊后,因为对所患疾病了解很少,有的患者甚至没有听说过此种疾病,因此迫切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更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强烈的对疾病知识需求愿望。

3.2SLE是一种发作与缓解相交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后,病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往往需要终生治疗。而全面有效的控制SLE,单靠药物难以达到,患者需要对SLE疾病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避免诱因,病情可以长期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对SLE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心病;效果评价

Effectestimationofindividualandsystematichealtheducationonthe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

GONGYajun,HUFan*

(DepartmentofCardiology,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ichuanProvince,Chengdu61007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individualandsystematichealtheducationonthe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CHD),thenreinforcetheconsciousnessofhealtheducationofnurses,improvethehealthlevel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Methods:502casesofCHDwere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randomly,thecontrolgroupreceivedtheroutinenursingonly,and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thepurposive,designedandsystematichealthyeducationrepeatedlyduringinhospital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patientsandtheirrelatives.Casesoftwogroupswereestimatedbyinquiryorquestionnaireonadmissionandbeforeleavinghospital.Theratioofrehospitalizationafter6monthsoftwogroupswascompared.Results:Thehospitalday,theratioofrehospitalizationandsatisfactorydegreetothenursesoftwogroup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ronaryheartdisease;Effectestimatio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1]。中国目前处在冠心病发病率增高、人群冠心病病死率迅速上升的阶段[2],而据上海2所综合性医院资料统计[3]:20世纪90年代冠心病患者已经占住院心脏患者总数的1/3,冠心病住院人数是20世纪50年代的近15倍,因此,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健康教育是一门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4]。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冠心病预防的重要干预手段,是改变患者对疾病认知的重要途径,可为患者提供引导健康行为的正向行动线索[5],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而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6]。我科2006年7月~2007年12月通过对5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将2006年7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5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0例,男116例,女134例,年龄52~83岁,平均68.1岁。试验组252例,男124例,女128例,年龄48~80岁,平均66.8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按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指导,而试验组增加全面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1年。

1.2.1个性化、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试验组的患者于入院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在制定健康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度等因素。教育方式采用一对一讲解、宣传卡片、图文相册、演示动作、集中学习、现身说法等方法进行。

1.2.2健康教育的内容

1.2.2.1入院介绍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病房环境、入院须知、有关制度等,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对于危重患者不宜马上进行入院宣教,可待病情稳定后进行。

1.2.2.2疾病知识的讲解许多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的知识一知半解,故要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体征、治疗方法与效果、急性发作的预防、自我监护方法、将要进行的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等。重点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目的使患者对冠心病有全面的了解,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3饮食指导为使患者树立科学、正确的饮食观念,笔者与营养科共同制定相应的保健食谱,按医嘱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等治疗饮食。提倡患者进食含渣多的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芹菜、韭菜、萝卜、油菜、苹果、香蕉等。高纤维素饮食能促进肠蠕动,使粪便易于排出体外,既可以预防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还能保持胆固醇的吸收,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嘱咐患者进食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的酸辣食物或发酵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灵活掌握各种膳食和数量,例如合并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摄入;合并糖尿病者,应限制糖的摄入;肥胖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心肌梗死患者前3d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待症状逐渐减轻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等。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吸烟可造成动脉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而适当饮酒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因酒精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3]。

1.2.2.6心理指导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其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因文化水平的不同,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紧张、恐惧等,而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预后产生很大的影响,往往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患者的疾病过程及转归[8],针对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说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

1.2.2.7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需要出院时,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休息、营养、饮食、用药、运动随诊等方面,对患者和家属加以指导。如戒烟、限酒,避免饱餐,防止便秘,防止各种可能加重病情的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冬天避免寒冷刺激,按医嘱服药,并嘱咐出院后随身携带急救药盒和疾病卡,以防在发病时能及时得到救治。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再住院率、对护士的满意度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见表1~3。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比较(x±s)

表2试验组与对照组再住院率(1年内)、病死率比较

表3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比较

3.1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

有研究显示[9],对冠心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良好健康行为可极为显著地改善冠心病各种危险因素,阻止疾病进展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率、因心脏事件住院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人患上冠心病,而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健康教育工作还未普及。对于已患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患者住院期间是指导其建立健康习惯的最好时期,系统的医院健康教育为患者获得健康知识提供重要途径。而医院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10]。从表1、2可以看出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缩短,再住院率显著下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依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的健康是不够的。只有加强预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达到改善症状、保证长期稳定预后的医疗目标。因此,可以肯定,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解决生活方式病流行的重要策略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应的保健措施[11]。

3.2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

实践证明:个性化、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多方面互动的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3.3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励护士掌握更多的健康指导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仅具有医学知识还不能完全胜任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心理、预防、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知识及交流沟通技巧。这就能更好地激励护士努力学习,深入研究,积累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合理的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12],而笔者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激励了护士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150.

[2]陈燕芳,江素芬,王何兰.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1):1252-1253.

[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7-258.

[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5.

[5]武婷,姚娟,王帅.认知行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3):68-69.

[6]李红梅,王全义,杨黑女,等.护士与癌症患者对手术前健康知识需求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73-474.

[7]刘晓,常波.运动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6,13(1):61-64.

[8]周玉珍,宋玉成.不稳定心绞痛焦虑抑郁患者的综合性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8,23(19):57.

[9]霍勇,高炜,丁文惠.心肌梗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58-490.

[10]杜军丽,李武平.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69.

[11]汤素琼.预防生活方式病的健康教育[J].国际护理杂志,2009,28(1):121-123.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依从性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本质。常因患者缺乏有关的哮喘知识和对自身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而出现反复发作[1]。由于呼吸道炎症长期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引起哮喘反复发作而使病情恶化,不但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还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最终可能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哮喘虽不能根治,却可以很好的控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情况下,哮喘的复发率较高,除了生物因素外,重要的是患者对哮喘的基本知识缺乏和医护人员缺乏教育的意识或不正确的教育[3],因此,加强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医护合作,建立医护患合作专项哮喘指导方案,以降低哮喘患者的复发。

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却又是超越于心理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建立良好医患以及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对于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以掌握哮喘的预防,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知识,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使哮喘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09月~2010年10月我病区依据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8~60岁。将120例哮喘患者按随机开放式分组。单数为试验组63例和双数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保状况、文化程度及人均月收入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研究方法调查描述性研究。试验组患者采用2名医生和4名护士合作共同完成患者所有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对照组采用由4名护士完成患者所有的健康教育及随访。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出院每月进行健康教育及随访一次。

1.2.2研究步骤

1.2.2.1指导人员由我病区住院医生及临床护士担任,(医生2名护士4名)研究开始前,对所有的医生及护士均进行哮喘健康教育内容培训。

1.3评价方法所有病例随访1年,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例数,同时了解其发作诱因。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P

2.1两组出院后1年哮喘急性发作及再住院治疗情况的比较见表1。

注:x2=15.04,11.03,P

2.2两组患者急性发作诱因的比较试验组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分别为感染4例,过敏2例,服药依从性差1例,情绪3例,劳累3例;对照组组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分别为感染9例,过敏10例,服药依从性差4例,情绪6例,劳累7例。

3.1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不间断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急性发作率及住院治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2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依从性方面试验组因为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而诱发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哮喘患者因感染、过敏、情绪激动等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资料都表明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护士的参与,而且更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依从性治疗,改变各种不良行为,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5]。

哮喘是当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最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行已10余年,按GINA要求达到哮喘控制目标的患者不足10个百分点[6,7]。近年来,哮喘的治疗除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外,对哮喘的防治应当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转移到预防哮喘发作,保持患者的病情长期稳定,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哮喘的健康教育形式是以"哮喘之家","哮喘日"以及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对患者讲解部分哮喘的防治知识为主。然而护士所讲解的内容侧重于护理知识,欠缺哮喘的预防与日常监测知识。因此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不但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了升华,而且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本研究表明: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梅,等.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杂志,2006,23:5-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5):261.

[3]杨彩云.健康教育处方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25(5B):21-23.

[4]秦秀群,等.健康教育干预对哮喘患儿发病的影响[J].护理进修杂志,2002,(2):11-12.

[5]罗艳华,等.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对降低哮喘患者复发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08,(6):60-61.

THE END
1.你的宫颈会一天比一天好子宫颈医生讲解女性降养生之道有HPV的朋友应该多吃这五道菜,你的宫颈会一天比一天好2024-12-08 16:07:19 孙老师健康 吉林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孙老师健康 3918粉丝 养生 健康 爱心传递 01:16 糖尿病患者的清晨禁忌:三件小事,关乎全天血糖平衡 01:02 https://www.163.com/v/video/VDHVFKRM1.html
2.怎样安排人流后一周的食谱?医疗科普人流后的食谱窍门流产一周食谱大全 人工流产后食谱大全人流后第一天菜谱 人流30天食谱及做法流产食谱菜单一览表 推荐权威三甲专家 项涛副主任医师妇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三甲 去咨询 擅长: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卵巢畸胎瘤、子宫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月经不调、子宫腺肌瘤https://health.baidu.com/m/detail/ar_2406882102554168233
3.北方网2013年11月14日新闻汇总[966][健康之家] 食道癌患者化疗时应该注意什么 2013-11-14 09:05 [967][健康之家] 饮食治疗宫颈癌的几个小技巧 2013-11-14 09:05 [968][健康之家] 你知道治疗宫颈癌有哪些原则呢 2013-11-14 09:05 [969][健康之家] 注意便血也是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2013-11-14 09:05 [970][健康之家] 专家介绍http://www.enorth.com.cn/system/2013/11/14/0_20131114.shtml
4.91嫩草香蕉国产线懂你的网站永久免费看mv网站亚精品影视精品过眼烟云网http://fe8fe.jfhantang.com/
5.化疗后一周早餐不重样,省时又省力化疗期间的饮食真的超级重要,好的营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恢复和应对治疗的副作用。下面是一周早餐食谱,希望能给你们一些灵感和帮助! 周一:山药红枣小米粥 + 鸡蛋羹 + 清炒时蔬 健脾养胃,红枣还能补铁哦! 鸡蛋羹,蛋白质满满,好消化! 维生素和纤维,健康满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84979100
6.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饮食营养管理(2)丨营养食谱一日营养食谱 为帮助肿瘤患者更好地补充营养,我们准备了肿瘤患者一日营养食谱,第135期一日食谱请查收。 3 营养群知识分享 群友提问 老师,肿瘤患者如何才能保持体重呢? 1.体重下降的危害: 损害免疫力,易招致并发感染等 降低对手术、放化疗等的耐受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DUwNDcwMQ==&mid=2247533307&idx=1&sn=336c1ae6a2ee65dab3a7179843c6b0ce&chksm=ffa51819d7861cf2b43d9c9a4137ef3d35428e7eb26729c7d931f36f6470645893af3b71fbb2&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