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曝光台|省心还是闹心?揭开产后康复消费乱象
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反映了在产后康复保健消费时遇到的诸多“套路”——“22800元购买了舒适月子套餐,服务质量欺诈”“月子中心预订房间,未入住申请退款被拒”“机构虚假宣传,通乳服务操作一年没有效果”“订购了价值788元/10次的产康项目,套餐里明确6项赠品,5项没给到”“服务期间产康师、产康销售不停给我灌输产后身材恢复焦虑,进行诱导消费”等。
“人民投诉”梳理发现,近期平台涉产后康复消费的投诉量上升,内容主要聚焦:
·服务机构虚假营销,夸大康复效果,实则无法兑现承诺;
·服务标准与消费者心理预期不匹配,如月子餐简陋、遇到突发情况无处置方案以及产康护理项目额外加收未明示费用等;
·消费价格不透明,折扣/套餐/活动“陷阱”难防;
·专业门槛导致信息不对称,一些“天价”项目名实不符,“小病大治”或“无病乱治”;
·销售话术不规范,部分违规灌输产后焦虑,诱导高额充值消费;
·机构和护理/服务人员资质信息造假,服务安全性和专业性风险放大;
·服务质量欺诈或护理不当致伤,售后退款难或服务退订难。
据了解,当前,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消费者对专业科学的产后康养服务需求旺盛。然而目前产后康复保健机构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盲区多,月子会所、美容机构等不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成为产后康复服务的主体。规范产后康复服务市场迫在眉睫。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实中,产后康复保健机构常常涉及住宿、餐饮、诊疗等多种业务,而这些不同服务项目分属不同的部门监管,监管归属分散、不明确导致了监管执行难度大,行业“野蛮”生长,纠纷多发。市场监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强许可证审批和日常巡查,确保其合法经营和服务质量;对拟从事诊疗活动的月子中心,应当申请设立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并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纳入医疗机构管理范围。
今年以来,已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做出探索。2024年10月,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产后母婴生活照护服务合同公平缔约指南》和《产后母婴生活照护服务行业风险提示》,聚焦提升月子中心履约质量,防范化解纠纷。
√提前考察,理性选择。在选择月子中心时,一定要实地考察,仔细查看月子中心是否证照齐全,多途径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信誉程度和服务能力。可多家对比,多次上门了解,切勿“一时脑热”,仓促决定。
√规范合同,明确责任。签订书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详细了解、明确、核对服务项目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日后产生额外收费。同时,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切勿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
√警惕低价诱惑、虚假宣传。对月子中心承诺的住宿标准、餐标、护理套餐等服务内容,消费者应尽可能详细了解,以防消费过程中产生纠纷,并留存证据便于维权。
屏幕前的你如果遭遇类似的消费权益侵害,
欢迎通过“人民投诉”平台向我们反映
(点击下图“一键维权”↓↓)
如果您是提供消费服务的企业或机构,
也欢迎入驻“人民投诉”平台回应消费者关切,
共建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
(点击下图“一键入驻”↓↓)
(本期编辑:崔元苑)
·消费曝光台|低价“注水”、缺斤短两……“金”光闪闪消费“坑”多难防
·消费曝光台|“提灯验车”、“低价诱租”、退改难……这些租车消费套路深
·消费曝光台|低价引流、隐形消费……揭开摄影服务的“美丽陷阱”
·消费曝光台|洗坏不赔、衣物丢失……互联网洗衣“真香”么?
·消费曝光台|“星期宠”“美颜宠”“免费领养”……揭开宠物消费新陷阱
·消费曝光台|“无抵押”“免息”“低息”,警惕这些网络贷款“套路”
·消费曝光台|花两万挽回婚姻失败揭开婚介消费“甜蜜陷阱”
·消费曝光台|门票搭售保险、1日游变纯购物“银发游”侵权乱象需警惕
·消费曝光台|低价假药、货不对板网购医药保健品需提高警惕
·消费曝光台|吃出异物、环境脏乱外卖乱象亟待整治
·消费曝光台|甲醛超标、低价陷阱、虚假房源……当心这些租房“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