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教案

单元课题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能够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究并能够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这些老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

(1)课件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圆柱、四棱台和长方体,学生说它们的名称。它们都属于立体图形。

2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课件出示)你能在身边找到形状是长方体的物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二、动手活动,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面和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动手探究,完成表格。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看有什么发现?认真填写表格。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3.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课前作业,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找长方体中任意位置的长、宽、高。

4.怎样求长方体的总棱长?只需要知道几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

填空。

1.(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

(2)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3)长方体有()个顶点。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

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是()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上图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2.5厘米。它上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左边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一个长、宽、高分别是40厘米、30厘米、20厘米的小纸箱,在所有棱上粘上一圈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胶带?

4.(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并指出来。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拓展提升

1.求出下面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

2.下图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想象

1、长方体的左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哪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

4.思考

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掌握两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三维立体几何的初步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棱长特点,为以后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顶点。

2、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4,面积是12。

3、正方形的边长为5,它的面积是25。

二、新课引入

1、图示:自主比较。

2、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何特点?

3、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总结归纳。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观察这六个面,你能组合成一个长方体吗?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①④⑤⑥⑦⑧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3、2。

6、练习。

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上下面近似认为一致,单位: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形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2)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长方形长和宽各是36cm和28cm下面

左侧面:长方形长和宽各是28cm和10cm右侧面

(2)前面和后面

三、例与练

例1:把下面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中。(单位:cm)

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面积cm2323240402020

例2:选择哪些小棒可以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单位:cm)

答:4、6和8

练习: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灯笼框架,制作一个这样的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单位:cm)

30X4+20X4+20X4=280cm

答:制作一个这样的框架至少需要280cm长的木条。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用一根28cm长的铁丝做一个棱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可能是多少厘米?想一想,填一填。

序号长/cm宽/cm高/cm(1)1031(2)932(3)842(4)74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9-20页例1、例2及有关的练习。

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和高;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2.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足量的长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

1.教师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墨水瓶盒、粉笔盒、铅笔盒、排球、牙膏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按照平面上的图形(平面图形)和占据一定空间的图形(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分类。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或正方体和排球等球体等等,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把它们的形状称为立体图形。

3.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引出新知: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出示多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为学生创设了进行比较分类的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对“比较分类”这一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具体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智力准备,学生拿长方体跟随教师初步感知。

教师演示:

①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评析:学生跟随教师初步感知,初步建立表象,为下面的自己探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2)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宫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面、棱、顶点的知识,小组内完成下面表格。(每小组1一张表)我们的发现面棱顶点

(3)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4)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自己的发现。

[评析:学生在测量、计算、比较、想象、观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和精彩之处。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模仿与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学生根据小组内的长方体框架,分小组观察、测量并讨论:长方体的棱有什特点?

(2)师生共同归纳:

①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

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评析:运用学习例1时的学习方法,对长方体的长、宽、高(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方法进一步得到优化。]

三、巩固发展

l.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

(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评析:学生在辨析性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师生共同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略)

总评:

①本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数一数、量一量、摸一模、算一算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③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把传统的教师命令学生枯燥地、被动地记忆数学知识结论的过程,变成教师依据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成由学生重复前人探究这些结论的“再发现”、“再创造”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活动,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教学内容:18页例1、例2。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及框架;生:长方体物体

一、复习准备:

1、(展示教科书第27页的主题图)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状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3、我们在低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长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如果我们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画出来就是这样。(出示立体图)

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补充虚线)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师: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师: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探讨一下长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品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将小组同学的发现填在P19的表格中。

请学生汇报时在数面、棱和顶点个数时,要求他们说出数的方法,注意提醒学生用一只拿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有顺序地观察。在相对面的大小及相对棱的长短研究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策略。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用学具盒中的塑料小棒和连接器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3)把长方体横入、竖放、侧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度和高。问:长方体通常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课件演示)

(4)(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已知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做这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应该怎样算?

方法一:将每一条棱长相加;

方法二:将长、宽、高分别乘4,然后将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三:将长、宽、高的和乘4。

问: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P21第1、2、3题

长方体的特征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27~29页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观察和电脑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各种有效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序的观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2个(其中一个两面是一正方形的长方体)、尺子、报告单、制作好的灯笼一个。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图形王国里开演唱会,下面该谁出场了呢,让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欢迎它。

生:长方体。

师:那长方体是不是平面图形,(不是)那是什么图形?(立体图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学生列举)

看来生活中的物体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发现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然后汇报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还有边的角。

师:把你手中的长方体举起来,说一说什么地方是平平的?还有你说的边和角都在哪?

师小结: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把两个面相交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师边摸边说)

电脑演示。

师:现在教师要考察一下你们这段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注意观察,我摸到长方体的哪个部分,你们就快速说出它人名称,好吗?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活动环节是让学生摸长方体,使他们对长方体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的点滴认识充分激活。面对长方体的物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现在我们将要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研究时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个或两个长方体,在做的过程上,各小组要齐心协力,然后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并将你们的发现填在报告单上。

附表

面棱顶点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个数长方体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制作长方体,让学生调用直观感知、生活经验、做中观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发现,做的过程将实物、表象、模型建立联系,对特征有浅表的认识。)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师:你想先说说面、棱、顶点,哪个部分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数的吗?举起来数一数。(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对他的方法进行一下评价。数得好不好?

师:同学们在数图形的时候要做到有规律,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大家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

师:你还发现有的长方体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这样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用手指出来哪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上有几个面是长方形、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没有找到这样的长方体?举起来看看。(板书: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继续汇报。

生: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师:你能指一指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那你是怎样知道这两个相对的面面积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发现相等,说明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长方体有几组这样相对的面(3组)哪三组你能上台指出来吗?

学生回答,电脑演示。(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及时表扬鼓励)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仔细观察,在同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呢?

它的前面是个什么形状?它的上面呢?也是一个长方形,由于观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右面也是这样的`。其实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般添加3条虚线,画出它的透视图。这样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了。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谁来继续汇报。

生:长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不相等。

师:都不相等吗?

生:是4条4条相等。

师:哪4条相等?(指名学生上台摸一摸)

师:这4条棱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生:互相平行。

师:他们组发现了这样一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还有这样的和这样一组平行的4条棱相等。(师边说边摸)

(电脑演示)

师:你们认为他们小组的发现怎么样?还有哪些也有这样的发现,你们的发现真是太精彩,来,我们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一下。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来的。

生2: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有的小组是用眼睛观察出来的,而这个小组同学还对它进行测量,说明他们有很严谨的研究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再一次给他们鼓鼓掌。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的演示。

师:另外,顶点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8个顶点。(电脑演示)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交流中发现特征,沟通联系和区别,说的过程是数学名词,数学概念结合操作体验,通过汇报语言实现转化的过程,把感知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由感悟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认识长、宽、高。

师:每个顶点上都有几条棱相交?

生:每个顶点有3条棱相交。

师:我们把相交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是长方体的现下面也叫底面,我们通常把底面上较长的棱中做长方体的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长方体的宽,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长方体的高。

师:下面长们来进行一个快速抢答,注意看老师摸到的是长方体的长、宽、还是高。

(注意纠正不对的同学)(学生纠正)

师:它也是长,因为它和长是相对的,互相平行的,属于同一组,所以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呢?

(交换位置再说一说)

师:长方体的长、宽、高会随关它摆放的位置不同发生改变。

(三)巩固应用:

1、判断。(题略)

2、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长和宽是多少。

3、做灯笼,把所需要的木条和纸的数记录下来。

(四)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长方体,注意留心生活,我们就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

面棱顶点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个数长方体6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开,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12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19页例1、例2。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比较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图片)这些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中建筑物的轮廓)

师: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状,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

(贴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并贴出画有长方体平面图的卡纸)

(过渡语)师:我知道同学们也带来了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给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摸,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接下来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感觉吗?没错像这样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师:那除了面,我们还能摸到长方体的其他组成部分吗?

(预设1)生:我还摸到了长方体的棱。

师:那请问长方体的棱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指出长方体的棱)

(预设2)生回答不出来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接着让生在自己的长方体物品里找出长方体的棱指出来给同桌看看。

3.指导学生观察顶点。

师:同学们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板书: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4.师小结: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具体位置。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过渡语)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数一数,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朗读活动要求。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数棱和面的数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对(没有公共边的面)及相邻的面(有一条公共边的面)。

(2)若学生(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出示课件,并让生把长方体的定义齐读一遍)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过渡语)师:为了对长方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大伙动动手来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如果我只给你细木条和橡皮泥,该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呢?

请个别生读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2-3分钟,请生回答。

(预设)生:我要用细木条来当长方体的棱,橡皮泥用来黏住细木条,同时橡皮泥充当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

注意:请每组拿出一本书垫在下面再制作长方体框架。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

(2)师:仔细观察长方体框架,你发现长方体用了几根细木条?

生:12根细木条

师:这些细木条其实就是长方体的12条棱,如果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生1:分为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

(预设)生2:我想分为四组,每一组里有一长,一宽,一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渡语)师:你们刚才都说到了长、宽、高,请问同学们谁愿意带上你们的作品上台给大家指一指长、宽、高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生:我还知道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练习巩固

1.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想一想,做一做

书本第21面练习五第一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教具准备】

多个平面图形、大土豆、刀、长方体纸盒、学习单、长短不一的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平面图形,不知道大家还认识吗?(一一展示带来的平面图形,学生一起回答)

2、看来大家对这些平面图形都很熟悉啊,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图形与刚刚的平面图形一样吗?(生答:不一样)

3、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像这个图形,叫“长方体”。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它吧!(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面、棱、顶点

1、热身游戏:摸课桌

在认识长方体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游戏: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手掌摸一摸课桌,各个地方都要摸到,请同学告诉我你摸的感受。

2、切土豆,引出面、棱、顶点: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东西(土豆),先请几个同学像刚刚一样摸一摸它的表面,然后告诉我什么感觉。

(2)老师把它切一刀,再请同学摸摸这个切出来的地方,同样告诉我你是什么感觉。(平平的,光滑的)这个平平的地方我们叫做“面”。(板书:面)

(3)老师再切一刀,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面,老师请同学来摸一摸这两个面相交的部分,摸摸是什么感觉。(直直的)我们把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板书:棱)

(4)老师再切一刀,请学生摸一摸棱与棱相交的这个地方。(尖尖的)我们把地方叫做顶点,它是棱和棱的交点。(板书:顶点)

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认识长方体。

3、观察孩子们带来的长方体,动手摸一摸面、棱、顶点。

4、揭示课题。

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1、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标准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完成学习单。

(3)小组汇报展示

哪一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

①对“相对”的理解;

②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

③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

(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演示幻灯片)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另外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用教具,搭建一个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材料,动手搭一个长方体框架。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几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3)小结: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4)练习。

①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抽一名学生到台上指给大家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幻灯片演示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基本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体。()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五、谈谈收获,全面总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基础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谈收获,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

长方体的模型,搭长方体的小棒学具和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题目:准备长方体的模型

观察长方体模型,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

找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事物。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些图形,谁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分的非常好,请在你们的本子上画一个平面图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书、铅笔盒等立体图形。

生开始操作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可能说:平面图形平平的,立体图形有边,有角,有点、有面……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立体图形--长方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呢?

生举例

师:你们都拿着长方体模型,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可能说: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点,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纠正边、点,我们来认识一下面、棱、顶点的含义

生可能用语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来解释这三个概念。

师给出规范的语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边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媒体演示,并闪烁一个面、一个点、一条棱。

三、小组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长方体的特点,但不够全面,接下来我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一人组织发言,一人记录,他生补充

2、利用好学具

3、全组要统一意见。

4、汇报时,一人汇报,一人演示

师出示活动提纲

图形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长方体

生开始活动,师巡视

师:大家基本完成了任务,我们现在来汇报一下。

师:我们按照表格提示来汇报,好吗?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学生汇报:有8个顶点.一生数八个顶点。(拿着用橡皮泥和小棒组合成的长方体演示)全班赞同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几生介绍验证过程)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补充: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完全相同。

师说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也不同。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验证用小棒和橡皮泥组合时,相对的棱不相等就组合不成长方体,)还发现:12条棱,分成3组。

生介绍完后媒体出示完整表格。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对长方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着长方体模型互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活动。

四、抽象图形

1、按照要求看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①只看一个面②只看一条棱③只看一个顶点

生操作,汇报。

师,媒体出示:一个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画了下来,你认为哪个最能代表长方体。

生赞同第三个。

师: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画出长方体的三个面,才能代表长方体。

2、观察从一个顶点看到的三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后发现:看到的是三个相邻的面,前面、上面、一个侧面,它们分别相对的面是看不到的。

3、观察长方体平面图的面得形状,有什么发现?

是平行四边形。

师:平面图形中虽把上面、一个侧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认识长、宽、高

利用自己的学具阅读课本29页内容。

师摆放一个长方体盒子,让生分别说出长、宽、高。

说明: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同桌摆放长方体,互说长、宽、高。

六、课堂总结

1、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145页纸,做一个长方体。

七、课堂延伸

师拿着一个魔方,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我们研究了长方体,请你们运用本堂课学习知识的方法,研究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新知识学习课

学习目标:

1.组织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各自的特征。

2.引导学生结合长方体实物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各自的特征。

3.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灵活掌握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前准备: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方体框架。

一、复习旧知识

1.复习平面图形--引入立体图形

(1)逐个出示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2.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图。

(2)引导学生比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

3.谈话引入新课--“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组织学生认识学习目标

2.组织学生带着自学问题结合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实物进行自学。

自学问题:

问题一: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

问题二:长方体共有几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棱的长度有什么特征?

问题三:长方体共有几个顶点?

问题四:分别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问题五: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1)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结合长方体实物探究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组织学生对五个问题的学习交流情况逐题进行全班交流评析,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给予补充性小结。

3.教师结合五个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进行知识点总结并完善板书。

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是长宽高。

--棱长总和=长×4+宽×4+高×4

三、学习成果检测

1.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

2.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

(1)长方体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2)长方体的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2)长方体的左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再指名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小结订正。

3.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交流,师再小结。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2.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准备: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面的认识:

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

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跟着老师一块儿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6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6个面吗?数一数。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面。)这6个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注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到底猜想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想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长方体6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6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仔细观察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4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一般情况下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师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长方体面的特征。

生:齐读。

2、棱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

生:12条。

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依次数出长方体棱长。)12条。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棱)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研究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边观察边用直尺测量,思考一个问题:1、长方体12条棱按长短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带着这个问题,四个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分。(师巡视)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

生甲:我们小组把12条棱分成了三组,最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较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最短的4条分成了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

生乙:我们小组分成了两组: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

(师:到底这两组同学分的对不对呢?请同学观看大屏幕,显示1:最长4条分成一组,最短4条分成一组,剩下4条分成一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分成。显示2: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这两组同学分的对吗?

生:都对。

师:12条棱一般情况下分成3组,每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分成2组,一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有8条棱长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总结为(师边说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

师:这样的顶点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显示: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顶点。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呢?拿出你们的学具数一数。

师:对,第三个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师板书:8个顶点)

师:(出示课件)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边说边用鼠标指三条棱)

生:不相等。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边说边用鼠标指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学具边说边用手指)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学具,老师用手指,同学们说出它的长、宽、高。(师把教具竖放、横放、侧放、让学生说出长、宽、高)

师: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现在咱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电脑出示:练习题1)

三、课堂巩固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八、板书设计: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教学主题:《长方体的认识》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课程标准要求】

1.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了解一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课程内容: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但让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表述发现的特征,学生往往有一种心已知、口难述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会看长方体直观图。(CS)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会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长方体的特征。(CS)

3.能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数学思考。(CS)

【评价任务】

1.能识别长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会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DO1)

2.会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长方体的特征。(DO2)

3.能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DO3)

【资源与建议】

1.对教材的简单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内容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2.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是,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新课的引入顾及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学会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学习过程力求在老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发现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对资源的分析、建议:

(1)学生:本班34名学生,按学生的学业质量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是10名,第四组4名。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检验目标达成度。

(2)座位:将第三组和第四组待优生的14名学生与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优生排成同位,方便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3)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长方体实物两个,其中一个是两面是正方形的。

(4)学生准备:自带生活中的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5)学习单: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效保障学生自主、合作的经历学习过程;有效实施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指导。

4.学习流程:温故引新揭示课题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5.学习重点: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课件动画展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THE END
1.微波炉大小尺寸规格表9. 嵌入式微波炉:长60cm x 宽45cm x 高42cm 在选购微波炉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容量:根据家庭人数和烹饪需求选择合适的容量。一般来说,家庭常用的微波炉容量在23L到32L之间。 2. 外观尺寸:考虑微波炉的外观尺寸是否适合厨房空间和橱柜尺寸。 3. 能耗:选择能耗较低的微波炉,有助于节能减排。 4. https://chuhaiyi.baidu.com/news/detail/570455083
2.谁知道微波炉的尺寸是多?长×宽×高?谁让我们中国时代的飞速发展,微波炉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多,普通品牌的微波炉,它的尺寸也是各有差异的,而我们市面上,比较出名的微波炉品牌有格兰仕品牌,这个品牌的尺寸,大约是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这就是格兰仕微波炉的标准尺寸了。而我们来购买微波炉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购买格兰仕这个,品牌还是非常不错的,口碑也https://m.jia.com/wenda/mip/a-514541.html
3.微波炉的尺寸长宽高一般是多少微波炉的容量不同,长宽高是不同的。市面上以25L的家用微波炉居多,尺寸长宽高一般是在高320×宽510×深455mm左右。 18L容量的微波炉尺寸一般是:高290×宽290×深149mm;20L容量的微波炉尺寸一般是:高282×宽482×深368mm;21L容量的微波炉尺寸一般是:高461×宽361×深289mm;23L容量的微波炉尺寸一般是:高305https://edu.iask.sina.com.cn/jy/35zLdF8B70X.html
4.人体工程学和常用室内尺寸何林设计师阳台:宽1.4~1.6m、长3.0~4.0m(一般与客厅的长度相同) 踏步:高0.15~0.16m、长0.99~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二、常用家具尺寸; 卧室: 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 https://www.shejiben.com/sjs/264717/log-17606-l60488.html
5.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长0.7m,宽0.5m,高0.4m,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如果你说的是内径尺寸的话,需要2.4平方米.要是外径的话还能少一点 APP内打开 结果2 举报 展开的长是箱子的周长(0.7+0.5)*2=2.4 宽是0.4+0.5=0.9所以面积是2.4*0.9=2.16。 你拿个箱子看看就知道我是怎么样算的。 查看完整答案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长0.7m,宽0.5m,高0.4m,至少要用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06832904c088bbca548f8dbe786737b.html
6.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研究(精雅篇)这类固态量子器件以其固有的超高速(10-12~10-13s、超高频(1000G H z、高集成度(1010电子器件/ c m2、高效低功耗和极低阈值电流(亚微安、极高量子效率、极高增益、极高调制带宽、极窄线宽和高的特征温度以及微微焦耳功耗等特点在未来的纳米电子学、光子学和新一代VLSI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背景,得到世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azq6yv.html
7.微波炉的尺寸一般是多少微波炉尺寸规格长宽高微波炉尺寸 微波炉是现如今使用的十分广泛的电器产品,根据家庭使用的需求不一样,微波炉的尺寸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人们比较关心家用微波炉长宽高是多大,什么样尺寸的微波炉适合家里面使用?下面就来看一下微波炉尺寸知识有哪些,看一看微波炉尺寸相关的介绍!https://www.qizuang.com/baike/7368.html
8.微波炉尺寸揭秘:宽度长度是多少?厨房用品标准微波炉(41-45 厘米):提供充足的长度以容纳大多数菜肴。 长款微波炉(46-50 厘米):可以容纳大型烤盘或披萨盒。 3. 尺寸影响因素 影响微波炉尺寸的主要因素包括: 容量:容量更大的微波炉需要更大的尺寸。 输出功率:高输出功率的微波炉需要更大尺寸以容纳加热元件。 http://www.3show.net.cn/chufanshow/57155.html
9.谁知道微波炉的高度是多少一般尺寸是:宽50公分、高30公分、厚40公分。微波炉(microwave oven/microwave),顾名思义,就是用微波https://m.to8to.com/ask/k5109803.html
10.119.1克,棕色重量:130.4克)天平×3(塑料材质,产品尺寸:12.5x39人体球道循环:尺寸:长 2.4m,宽 1m,高 2 米 材料为水晶膜密度板,亚克力,不锈钢,PVC,需要电 源 220V 2. 镜子隧道:材料:木质框架,镜面为亚克力材料. 10 规格:3 米*1.2 米套 1 功能室环境配置: 1.墙面处理 390 ㎡,顶面处理 130 https://ztbxx.caep.cn/TPWeb/WebbuilderMIS/attach/downloadZtbAttach.jspx?attachGuid=505aa995-bf88-4547-9f01-9e0970fe2603&appUrlFlag=ztbAttach&siteGuid=7eb5f7f1-9041-43ad-8e13-8fcb82ea831a
11.微波炉20l有多大装修问答东西放的越多,加热用的时间越长。“蒸鸡蒸排骨”可能买的是美的的微波炉吧。说实话拿微波炉蒸东西https://ask.zx123.cn/show-8480757.html
12.长方形纸做容积最大的长方体1、长方体的特征:一般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2、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特殊在它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706667/article/details/112166709
13.1烘箱4.内胆材质:带B型为不锈钢内胆;5台5.内部尺寸(长*深*2.焊接部分采用高标准熔接焊,焊点须经打磨, 抛光处理,且容易清洁;表面涂层附着力应不低 于 2 级. 3.产品安全性能要求:有害物质限量,可溶性铅 ≤90mg,可溶性铬≤60mg. 1.产品名称:桌面式激光切割机. 2.产品尺寸及重量:长*宽*高(mm),各边≥ 868*611*https://ggzy.hefei.gov.cn/EpointWebBuilder/WebbuilderMIS/attach/downloadZtbAttach.jspx?attachGuid=71bcc88a-46cf-4019-8ce8-f430a80c7eff&appUrlFlag=ztbAttach
14.室内标准门的常用参考尺寸是高mm,宽mm。假定某品牌微波炉单价由800元降至600元,销量由1万台增至1.5万台,则阐明该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为( ) A. 无弹性 B. 缺少弹性 C. 富有弹性 D. 单元弹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CPC卡核销原则上应由O负责,非原采购方需要对通行介质进行核销的应经供应方确认。 A. 需求方 B. 制作方 C. 原采购方 https://www.shuashuati.com/ti/5375d73ccd1a4c979e71095ce37afcab.html?fm=bd5b7b849e782824f38af34d01c3b56c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