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富民小学联合工作组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安全专项检查。记者林奶花通讯员严旭亮摄
惠州市第八中学老师到校园周边托管机构进行走访和检查。记者涂坚通讯员余桂国摄
日前惠州日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该局牵头制定了《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监管工作指南(试行)》(下称《指南》),为全面加强校外托管机构服务管理提供了惠州方案。
走访
双职工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托管机构
“想到每天接送孩子,就心烦。”虽然刚开春不久,惠州的天气已经很热,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门前,等着接孩子回家吃午饭的王女士看起来很烦躁。
对很多双职工,特别是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来说,接孩子回家吃午饭更是不可能。“我们11点半下班,孩子11点20分放学,飞着也赶不及呀。”小杰妈妈无奈之下,只能送两个孩子去午托。
“校外托管机构其实已经成为非常必要的存在了,那么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职业操守、安全管理办法、行业监管等就应该很到位,就应该政府出面,有部门负责。”希希妈妈说,现在压力那么大,家长要兼顾工作和孩子,一天4次接送,没人在家里做饭给孩子吃,只能依赖午托机构。
托管机构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
据统计,我市校外托管机构近2000家,主要分布在我市各中小学周边,质量良莠不齐。
去年5月,王女士开在仲恺第二小学附近的学生服务中心营业,中心两层大概有400多平方米,70多名学生,每学期每人2480元。“我们有营业执照、消防验收意见书、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都持有健康证。”
王女士说她的服务中心主要为学生提供午托和晚托,之前使用的是双层床,为了学生的安全,已经全部换成单层。“我们会限定招生人数,争取给同学们提供更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对于《指南》的出台,王女士觉得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一些详细的服务和管理指南,能让校外托管市场更加规范。
管理
对托管机构监管学校扮演重要角色
在走访中,不少托管机构和家长都表示,希望能够理顺托管机构的管理机制。此次《指南》也用了大篇幅明确托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记者发现,除了政府部门之外,学校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如《指南》要求,学校应当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到校园周边的校外托管机构开展实地检查,查看证照资质、食品安全营养、卫生及治安等情况,告知并督促校外托管机构做好新学期托管服务准备,列席学校开学筹备会,到学校进行信息登记。
学校于开学后两周内填报《校园周边校外托管机构基本情况汇总统计表》,统计本校参加校外托管的学生情况,建立《校外托管学生名册》,并将上述两个表格报送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综治成员职能单位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住建、消防等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共享信息。
每学年学校要组织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对校园周边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通过学校网站、公示栏等渠道进行公布。
接下来市、县(区)教育局将牵头,成立学生托管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接受监管,促进学生托管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安全保障和食品卫生进行严格要求
孩子在午托机构内的安全保障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指南》在管理措施、食品卫生、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
校外托管机构通过第三方企业配餐的要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要优先选择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和已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单位供餐,并索取供应商证照和配送票据,建立台账。
动态
学校走访排查周边托管机构
该负责人说,学校20多位老师分成4个小组,对学校周边的托管机构进行调查走访,填写校外托管机构汇总统计表,并指定专人负责,逐一建档管理。
“我们实地走访了学校周边的托管机构,查看了证照资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营养、卫生及治安等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者其他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出。”该负责人说,学校还给每家托管机构派发了《指南》文件,主动告知配餐检查等事项。
对于学校的“强势介入”,家长表示欢迎,认为是给校外托管上了一道“保险锁”。家长欧女士说,学校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信息登记,有利于引导家长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机构。“特别是学校对托管机构进行检查,并开展陪餐,这个举措很好,有利于托管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解读
确保托管机构“有人管,服务好,能安全”
惠州日报:《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监管工作指南(试行)》的出台,有什么背景?
市教育局: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放学后的接送、用餐、休息、看管等需求日益增多,我市出现了众多临时托管机构。托管行业是一种新兴的社区、家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需求,解决了很多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接送子女上放学的燃眉之急。但由于国家、省还没有相应统一的管理办法,行政监督主体单位不明确,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管理标准不明确,在卫生、食品、消防、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局立足职能实际,主动担当,统筹牵头,制定了《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监管工作指南(试行)》,着力构建“学校——机构——家长”三方联动机制,全面加强校外托管机构服务管理,确保托管机构“有人管,服务好,能安全”,保障广大学生平安健康。
7大亮点做法解决学生课后午餐午休问题
惠州日报:此次《指南》有哪些亮点?
市教育局:《指南》按照“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全力解决学生课后午餐午休问题,逐步建立“校内基础保障,校外优质多样”的良好服务环境。
1.完善综治管理机制。学校将校外托管机构纳入校园及周边综治管理,每学期开学初摸排掌握校园周边校外托管机构服务管理情况,做好信息登记。学校加强对校外托管机构的指导,邀请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消防、治安、卫生、应急等安全会议、培训和演练。
2.推动午托规范服务。学校通过网站、公示栏、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公示校园周边校外托管机构信息,引导监护人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校外托管机构。
4.督促机构公开信息。托管机构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公开公示栏,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消防合格证明、员工健康证、业务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等信息。
5.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每学年学校组织家长、社区工作人员、职能部门人员对校园周边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通过学校网站、公示栏等渠道进行公布。
6.强化托管行业自律,市教育局推进成立学生托管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学生托管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规
“二十三条”完善校外托管机构监管
日前,《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服务和监管工作指南(试行)》出台,将惠州市辖区内的校外托管机构均纳入服务监管范围。其中所指“校外托管机构”,是指在学校以外为中小学生提供上(放)学接送、用餐、休息、看护等服务的机构。《指南》要求,校外托管机构不得开展有偿文化教育培训和学习辅导活动;开展有偿教育培训和学习辅导的,按校外培训机构有关规定执行。
记者看到,《指南》通过二十三条规定,对校外托管机构的资质条件、服务要求、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按照《指南》,校外托管机构应当取得营业执照、消防验收意见书或证明、食品经营许可证(不自行配餐的除外)后,方可开展托管服务。校外托管机构应设在建筑物的一至三层(不得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边50米范围内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活动,设计、施工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场地建筑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人均住宿建筑面积在3.5平方米以上。保证单人单铺,严禁通铺;低年级(小学1-3年级)不可使用上铺,有双层床的过道应当铺设软垫。应当分别设立独立的男女厕所。新建(新装修)的校外托管机构须有甲醛检测合格证明。
人员配备上,校外托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品行良好,无违法犯罪记录,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托管2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每增加20名托管人数,应当相应增加1名工作人员。
《指南》还提供了《托管服务委托协议书》样本,要求校外托管机构与托管对象监护人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期限、收费价格、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协议书一式三份,校外托管机构、托管对象监护人各执一份,校外托管机构汇总送学校一份。
另外,校外托管机构也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填报《惠州市校外托管机构基本信息登记表》,并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提供餐饮服务的机构)、消防合格证明、托管学生花名册、托管服务协议等材料一并汇总送托管学生所在学校。
学校应当汇总校园周边校外托管机构登记信息,在开学初及时通过学校网站、公示栏、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家长,引导监护人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校外托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