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截止到2012年的有关米饭、血糖反应及糖尿病的研究论文,发现亚洲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比西方人更经常吃白米饭,且吃得也多,而这类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较高。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者得出结论:吃较多的白米饭与糖尿病患病率升高有联系,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主要指中国人和日本人)。
看到这项研究,从小就吃米饭的南方人可能会有点小担心,而北方人看到可能有点小庆幸:幸好我们平时是吃面条、馒头。那么,白米究竟为什么会与糖尿病有联系?白面是否与糖尿病无关?
食物的血糖指数与糖尿病有关
想知道上面问题的答案,先得学习下糖尿病与食物的血糖指数(GI)的关系。
白米、白面GI高,都怪精加工
我们平时所吃的白米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被人体吸收后分解为葡萄糖作为能量物质使用,它是可以升高人体的血糖的。白面由小麦制成,其主要成分也是淀粉,其血糖指数也很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白米饭的血糖指数为83,而白馒头的血糖指数为88,都是高GI食物。因此,我们平时所吃的白米、白面都是GI较高的食物,长期食用对于血糖调控都是不利的。
影响食物血糖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淀粉分子组成,食物中所含的膳食纤维、蛋白质、有机酸、单宁和植酸等成分,以及物理状态等方面。另外,加工方法对食物的血糖反应也有影响,加工精度越大,GI值越高。
对比我国十几年前和现在的大米标准可发现,我国大米加工的精度有增大趋势。现在我们吃的主食基本都是精制白米和白面,这些精制白米白面外层(大概30%)营养最好的地方被磨掉了,只留下中间约70%比较细腻、比较白的部分,然后把它磨成面,或者变成精白的大米。这些经过精制的白米白面不仅丢失了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变得特别容易消化吸收,进入肠胃之后很快就会被消化、变成葡萄糖,然后蜂拥进入血液,特别容易升高血糖,因此它们GI值都很高。所以说,我们的主食都太“精”了。
专家表示,谷物外壳确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在进行精细加工的过程中,大量营养素会流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白米饭“一无是处”,更谈不上是垃圾食品。
事实上,米饭的营养成分并非网帖说的那么“不堪”。米饭的营养成分表显示,碳水化合物占70%-80%,蛋白质占8%-10%,脂肪占1%。此外,米饭还含有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由此可见,米饭的营养成分并不单一。
日常主食不要太精
不过,这个研究也提示我们,预防糖尿病,日常主食要尽量选择低GI的食物,尽量少吃精制加工的主食,包括现在的“精白细软”米面;多用粗粮和豆类当主食,注意粗细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提倡杂粮主食,如黑米、黄米、薯类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有机酸和一些抗氧化物质等均可降低食物的血糖反应,而单宁和植酸能通过抑制淀粉酶的作用降低消化吸收速度。有研究对日常混合膳食的GI值进行测定发现,混合膳食比白米饭、白面馒头的GI值低。因此,也建议大家平时要尽量保证饮食多样化,适当配合肉类和奶类,多吃些蔬菜。(阮光锋)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