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逢春节、七月半、端午等一些传统节日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麦油煎。很多家庭也就是借着做食饼筒的机会才能聚一聚。
台州的食饼筒的菜肴非常丰富,一般少则五、六个菜,多菜十几个菜。这样方便不同口味的人食用。家里每次做的时候都会有十多个菜,除了我比较喜欢的炒蒜苔、肉片、海带、豆干炒胡萝卜、洋葱炒肉丝、绿豆芽之外,还有芋头、炒米面、萝卜丝、笋干丝、炒豆面……。
2番薯庆糕是用糯米粉和番薯粉精制而成,最有特色的就是用原始蒸绒和竹帽盖住而蒸,10分钟后带有番薯香气的番薯庆糕就可出炉了。想起新鲜出炉的番薯庆糕,刚洒上的桂花飘着浓香,咬下一口,那么松软香甜。。。。。
3,麦虾,其实旧时侯的“麦虾”是临海穷苦人家的主食。将麦粉搅拌成粉浆,但要求粉浆有韧度,以筷子插入其中而不倒为准,徐徐注入少量的水,刚好淹没粉浆,谓之“养浆”。吃麦虾,配料也只是青菜或萝卜是很经济的,所以,常为穷家所食。现代人的吃法一改往昔。配料为香菇、笋丝、牛(猪)肉丝、鲜虾、蛏子或蛤蜊等上乘山珍海味,但主料麦虾不变,上碗时再加葱蒜、酱辣等佐料,其味鲜美,其香醇厚,其状独特,其色纯正,撩人胃口,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口味和营养观,又满足传统怀旧的心理需求,成为传统小吃的新品而风靡江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临海麦虾,风靡江南
4鸡蛋麻糍在台州很多小街小巷都有,高中时喜欢在温岭购物中心后面买来带学校吃。不知道杭州有没鸡蛋麻糍,想吃了。推荐妈妈做的鸡蛋麻糍,因为加了爱心!
5乌饭麻糍,本来在农历四月初八才能吃到的美味,现在可是常年有卖了。但在四月初八那天,台州的大街小巷卖乌饭麻糍的担摊特别多,市民们似乎个个都要买点吃吃,说是吃了整个夏天不被蚊子叮咬,身上也不会长痱子。古城临海还有四月八日“牛生日”的旧俗:在乡下用乌饭麻糍喂牛,让牛补补身子,在一年中好好地下地耕田。
乌饭麻糍看上去黑黑的,一般做成条状,再在里面包上红糖汁或豆沙,卷成卷,外面有一层黄黄的松花,色香味形俱佳。做法也不简单,从山上采下来乌饭树叶也叫乌饭脑,洗净后捣烂取汁,拌和糯米,再上蒸笼蒸熟,在石臼中捣成麻糍,整理成大片。还要准备红糖汁和熬制豆沙,松花也是从山上采的。但现在你只要在街上,就能买到乌饭麻糍了,但其中劳动的乐趣就享受不到啦!
乌饭麻糍黑黑的颜色就是乌饭树叶染的,乌饭树又名南烛,果实味甜可食,江浙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它的枝叶苦、平、无毒,含糖类、酒石酸、枸椽酸,功用长筋骨、助阳补阴,明目壮肾。糯米则有补中益气的效果。外面黄黄的松花则是个很好的东西啦,在山上松树上采下来的,它是松树的精华,其中包括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酶与辅酶、核酸、黄酮、单糖、多糖等,总量达200余种,且搭配合理,能够全面补充、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具有补充营养、调理以及养颜的多种综合作用。
在吃乌饭麻糍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糯米粘性大,而乌饭麻糍都是凉着吃的,老年人和肠胃功能不好的就不能多食啦。还有它的糖分大,里面包的是红糖和含大量糖、油脂的豆沙,高血糖和高血脂者不宜食用。如实在想感受四月初八的应节美食,建议里面不包糖或包上无糖豆沙再在微波炉里加热下食用。
当地好店推荐:要说好店,在农历四月初八左右街上卖乌饭麻糍的小摊都是好店!~特别推荐温岭新河的乌饭麻糍!
6清明团,青团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青”据说也叫鼠鼬草,正因为这个“青”,临海的青团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团的特殊香味。在临海,每当清明将近,家人往往举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间地头,便在田埂上寻那长了小圆叶子、略带点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满载而归了。回家将摘来的“青”煮熟捣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团的颜色便绿的让人颇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两种,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为了能分开甜的和咸的青团,往往甜的包成圆的,而咸的包作大饺子的样子。包好的青团用鲜楮树叶垫到底下上屉蒸,伴着清明时节纷纷的雨,家家户户的青团便在雾气腾腾中出笼了。上坟祭祖,青团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团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热乎乎的青团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团吃起来也有格外的香味。
7蛋清羊尾是唯一上《中国菜谱》的地道临海菜。蛋清羊尾的制作所用的原料有:菜油、鸡蛋、猪油、豆沙和麦粉。制作的时候先将鸡蛋去壳去黄留下蛋清,然后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上下搅打,直至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宜。接着将豆沙做成比乒乓球略小的丸状,外裹猪油,然后将裹了猪油的豆沙丸子放入搅打好的蛋清麦粉里,尽可能多得将蛋清麦粉裹在丸子上,并旋即将丸子放入沸腾的菜油里炸。不一会儿,落锅的丸子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在油锅中绽放开来,顷刻之间便化成拳头大小,胖乎乎、油黄黄的,状如羊尾,好看极了,接着盛进盘子,洒上一些白糖,就可以吃了,其特点是油而不腻,甜而不馁,香气扑鼻
10温岭人所吃的麦饼,其实就是“春卷”一类食品。温岭人所称的麦饼,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种叫“麦饼”,用黄花麦果、苎(麻)叶、菜叶等捣成泥,掺进面粉中揉成青色的面团,再用不到一尺长的短擀面棍擀成一张张直径一尺左右的圆饼,放在锅中烙熟即成(也有用掺入一定量糯米粉做成的麦饼,叫糥米麦饼,吃起来比麦做的麦饼要嫩糯),裹入馅料就成“麦饼筒”了。馅料跟嵌糕的大同小异,一般自己家做的话会相当丰盛,比如黄鳝段、虾仁、粉蒸肉、面鱼、墨鱼卷等,还有各种蔬菜。还有一种温岭人称之为“拭饼”,1992年版《温岭县志》书中称拭饼是“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这种麦饼的做法是用面粉加水拌成面粉浆,摊拭饼时,主妇拈一团又软又韧的面粉浆放在底部加热的平底鏊盘上,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即成,手艺好的摊成的拭饼不但皮薄、匀而无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圆”。也有人将拭饼写做“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锡饼”;还有人写作“食饼”或“席饼”的,但温岭人日常所称的读音更近于“锡饼”或“拭饼”(温岭人读为xi,入声)。
11炒绿豆面
12桃树树干上的裂口,雨后会有树胶沁出,结晶后凝固称为桃浆。桃浆性微寒,清凉去火能美容。把桃浆放在清水里泡上一天,让它“涨”起来。然后洗干净,和着水烧沸,放糖,最好是冰糖,在烧的时候就放下去。冷藏后味道更佳。
13“新河鲻鱼石粘蛇,长屿黄鱼豆子芽”,其中豆子芽说的是坞根豆子芽,专指坞根乡前饭店的豆子芽。这道被温岭的“美食家”们所津津乐道的豆子芽,原料就是蚕豆芽(倭豆芽),即温岭人所称的“川豆芽”是也。
14,泡虾,面粉打成糊状,放在铲上定型,内夹放碎肉,鲜虾,小葱,再加入各种调味,放到油锅内炸至金黄色,即可起锅。
此小吃,皮脆,内香,美味可口,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食物。
15,温岭圆起源于何时,已无法查考。据坊间传言,可上溯至宋元时期,这样算来,大约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温岭圆主要有汤圆、水圆、炊圆和炸圆四种。
16
炒糯米圆的由来还有个典故,说的是陈王乘船逃亡三门湾,为耐饥和营养,从皇宫出逃时专门由御厨精制了糯米蛋圆(和蛋同炒)作为点心。陈王后裔隐居三门湾后将这一皇家点心发扬光大,又加入了弹涂鱼干或去刺鲻鱼肉等海产品,从此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沿海民众馈待亲朋的高级点心。现在有些大酒店进行了创新,将丸子做小了,粒粒如珠玑落玉盘,更富有情趣,更能入味
17台州的仙居有着非常淳朴、地道的农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脸豆腐、蜜汁红薯、永安溪溪鱼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仙居八大碗”让人叹为食之。“八大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搭配科学,口味纯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请客必用的传统大餐。传说古时八仙过海大战龙王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见邻村皤滩鼓乐喧天、张灯结彩,遂降祥云去凑热闹,原来是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八仙当时兴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以示庆贺。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饭用的四方桌改称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样拿手菜,并尊称为八大碗。八大碗具体名称改为以上八大碗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