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螃蟹已经到最肥美的季节,走,直奔江苏靖江,吃最性感的蟹黄汤包去!从上海、南京出发,每天都有30多班大巴往返,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就能把你送到蟹黄汤包身边。
早上八点半,靖江的餐厅已经人头攒动,每一笼Duang~a~Duang的汤包出炉,就能吸引一片(不限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注目礼。
为什么别人一早上就能吃这么奢侈!汤包为什么能做这么大?汤是怎么灌进去的?这么晃荡为什么它都不破?
这里聚集了全中国拆蟹最快的师傅。向师傅打听了一下,现在忙季,一家餐厅平均一天要拆七八千只蟹!
将熟蟹按部位分开,拆蟹房一般都有4-5个师傅,从拆蟹腿到蟹黄,每人都有不同分工,效率非常高!
拆蟹腿,是最琐碎的一步。要先将蟹腿按关节剪开,力道要控制得当,才能用铁棒将蟹腿完整擀出。
剔蟹肉,要破除的障碍最多。先剪掉两侧的腮,再顺着蟹脚方向,剔出身体中的肉。在熟练的拆蟹师傅手中,蟹黄蟹肉丝丝缕缕纷如雪下,不一会儿就堆成一座小山。
相比之下,挖蟹黄就显得容易一些,只是需要师傅眼明手快摘掉隐蔽的蟹胃。
一边螃蟹小山迅速消减,而另一边的塑料袋里,一下子就盛满了诱人的金黄:
这么多汤,到底是怎么灌进薄薄一层皮里的?
原理……说起来也简单。
刷洗干净的猪皮先煮出汤,然后再与猪骨汤和鸡汤一起凝成胶冻,和蟹黄、蟹肉按比例拌和在一起,馅料就变身成了动感皮肉冻;将皮冻包进皮里,等蒸熟后,它们就会重新溶为醇厚的汤汁。
这位看上去弱不禁风吹弹可破的汤包宝宝,到底怎么做到包着一大包汤被蒸又被提也不破的?
真功夫,还在外皮的制作上。
高筋面粉揉捏拌和后,片成极薄的面皮,皮要擀得厚薄均匀,湿燥软硬都恰到好处,才能包得住这么多滚烫的汤汁。
最后一步包汤包,最赏心悦目了。师傅包汤包,可以看一天:师傅的手会轻轻上提,以防皮沾到肉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一屉包子一下就被安排得齐齐整整!
这个过程看似轻盈,其实里面也充满了玄机,一个细节做不好,整只汤包就有破皮风险,前功尽弃。一个合格的汤包师傅,起码要经过3-4年的训练。
汤包一端上来,别急着自己动手,会有专业服务员替你拎到小碟里。细心的服务员还会移到盘子偏边上的位置,方便你找准“开窗”着力点。
牙齿在弹滑的外皮上一阵搜索,找到着力点后轻轻一咬,汤包薄皮乍破,汤汁滚热奔腾,整只蟹的精华就这样涌入了嘴里。
正宗靖江汤包不会在馅里掺入蟹以外的任何肉类,喝完汤,只会剩下纯粹的蟹肉蟹黄。
吃蟹黄汤包的时候,每家餐厅都会准备上四件套:姜丝,恒顺香醋,茶杯和碟子。姜丝和醋吃的时候可以稍放一点,去腥去寒。
汤汁多而纯,加上温度高,靖江人吃汤包是绝不会要吸管的!
下面推荐几家靖江当地的汤包店:
这家卖相粗糙了点,但并不影响味道,皮子薄而有韧劲,汤汁的蟹味纯正细腻,最为浓郁。
扒开外衣验货,每一只的黄和肉都给得均匀慷慨,黄的澄亮,白的温润。
这两家店,在本地人中名气最大,是当地最有口碑的老店。挺好吃的,但离摇头汤包还有点点差距~
南园汤包除了普通版本,还有加料特级版,加料版蟹黄更多,汤汁也更浓郁,但价格也要贵出一大截。
陈士荣汤包的蟹肉蟹黄肥美,调味偏淡。但外皮有些偏湿软,服务员上来就抓破了一只。里面的内容物还是挺有诚意的。
这家店的煎汤包有特色!蒸熟后再煎一下底,对火候的要求有点高。
把汤喝完后,要一大口咬下,同时吃到表皮、蟹肉和焦焦的底。焦香的底带点油,和蟹味融合很有层次感。
记得快点吃完!焦底久泡就不好吃了。
不过,这家店对散客不是很友好。大厅位置都是大圆桌,包厢如果被预约满……就只能坐在举办婚礼的百人大厅,孤独吮吸汤包了
蟹黄汤包虽然美味,但这种食物的成本大多在费时费力的人工上,原料河蟹从全国收集而来,想吃到大闸蟹那样丰腴的膏脂是不可能滴。
所以,决定去靖江吃汤包前,先管理一下自己的心理预期哈。
可能是因为汤包名气太大,靖江有太多小吃的光芒被掩盖。答应我,你们的靖江美食拔草清单里,这些小吃也必须拥有姓名!
靖江的马桥馄饨非常有名。比较有特色的虾仁馅,包进一整只河虾,配上香菇木耳丁很爽脆。
鱼肉馅用的虽是草鱼,但调制馅料时放了适量的蒜,吃起来细腻爽滑,没什么腥气。
这里的馄饨还可以煎着吃,蒸着吃。油煎三鲜馄饨是一个个酥脆的小三角,里面热油还有些烫嘴,衬得韭菜馅非常清甜。
靖江的馄饨汤有点特殊,可以选择粯子汤做汤底。
元麦细磨后调成糊状,再加入大米煮成粥,整颗饱满的大米在浓稠米汤里莹莹发亮,特别香!
粯子粥是靖江人民的主食之一,几乎每家餐厅都吃得到。
靖江的饼和糕点,取名还常常反差萌。比如季市大炉饼,本饼其实长得非常小巧可爱。
运气好等到刚出炉的饼饼们,外皮温热酥脆,一咬就簌簌往下掉。外皮上芝麻铺得慷慨,肉馅有饱满的葱香油香。
豆沙馅小甜饼是最适合秋日的温婉系,馅料细腻软滑,有很清甜的玫瑰香。
还有一些,说小吃过分了,“大吃”才配得上它们,比如又大又厚的酒窖涨烧饼。
以酒为酵母,发酵到松软状态,放在特制锅炉里上色,饼面上一层层浇淋热油,直到它变得酥脆金黄。切开来,是乡土版的法棍!
饼中有一个个发酵形成的小洞,里面会渗出金黄蜜意的油脂!外皮酥里面松软香甜,还带着特殊的发酵香气。
还有一种荷叶桂花茵糕,听名字秀气,实际个头比酒窖烧饼还大!
蒸熟切块后,桂花香变得浓郁,吃起来却是清雅的甜。原料同时掺了粳米和糯米,会有让人上瘾的糯实口感。
靖江的香沙芋盛名在外,在当地餐厅也很常见。这种芋头个头小,口感软糯不粉,和猪油,鸡汤,葱花一搭,是让人鼓着肚子还想再多吃几块的配置。
这些好吃的,大多能在离市区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古镇季市找到。下午四五点,中心市小学对面的街头巷尾简直藏满了小吃的宝藏。这里不会像很多旅游景点一样宰游客,物价很可爱,可以放心地买。
来靖江,大名鼎鼎的猪肉脯也是要买的。当地人最爱双鱼、味八哥,市区内的直营店都靠谱,但千万不要在车站门口买。靖江传统的猪肉脯口感偏干柴,是越嚼越好吃的魔性零食。
靖江作为一座县级市小城,春天有刀鱼河豚,秋天有蟹黄汤包……全国闻名的特产竟然一个手数不过来,街头巷尾还藏满各种好吃的点心,低调好喝的咖啡馆,很是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