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的话:昨天的发布君,在美食诱惑下,毫无理智,甚至将一吨兄弟改“判”为一顿兄弟。(在这里,发布君自罚几碗热米皮。)
害,都是美食惹的祸,谁知道一吨兄弟在拍摄的时候,到底吃了多少顿
……话不多说,看看今天又有啥好吃的。
这几天
很多人都被
由一吨兄弟纪录片实验室
和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
共同策划推出的纪录片
《我在银川开餐馆》
给圈粉了
隔着屏幕就能让你流口水的下饭纪录片
今日继续更新
浏阳蒸菜有“无菜不蒸”之说
那么
开在银川的浏阳蒸菜馆
你知道吗?
看完今天的视频
你一定想去尝尝韦老板的《浏阳蒸菜》
这家“浏阳蒸菜”的老板韦之保是安徽人,很早跟着家人去了湖南打工。在湖南生活的十年间,他喜欢上了“浏阳蒸菜”这种湖南传统小吃。
后来,韦之保从老乡那里听说银川这边生意好做,于是在2004年带着家人来到了银川,在温州商城附近的永安巷里开了一家小店,做的就是自己最喜欢吃的“浏阳蒸菜”。
Part1
好吃不贵的浏阳蒸菜
浏阳蒸菜起源于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的发源地——大围山,隶属于湘菜系列。
看着这一碗一碗价廉又美味的蒸菜,恨不得冲出屏幕去干饭了……
Part2
中华小当家
第一次到浏阳蒸菜去拍摄,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客人们到蒸菜保温箱端菜时,一个大约16岁的男孩熟练地打开箱门,迅疾地从百碗蒸菜中找到顾客想要的那一碗;收银台前收钱的不是老板娘,而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算账、收钱、拿票,像个小大人一样。
这样的场景,也许在以前的日子里已经上演了几百次。
两个孩子大一点的叫韦义佳,小的叫韦义国,他们俩从小就跟着开餐馆的爸爸妈妈在店里帮忙。韦义国会在放学后到店里帮忙收钱,有时还会去旁边的温州商城送餐;而韦义佳已经跟着妈妈学会了码料、蒸菜、摆碗、找碗,除了爸爸的炒菜技术还没上手,韦义佳几乎能担起店里的所有事情。
下午客人少一些的时候,我想找韦义佳聊一聊,但他却没有休息,而是在准备梅菜扣肉的备料。每一小碗里放多少梅干菜,放几块扣肉,他都一清二楚。他手速很快,不出二十分钟,几十碗的料就摆好了。
接着,擦桌子、拖地、收拾灶台,弟弟已经坐着玩手机了,他还不停地忙碌着。看着他麻利的动作,我心里有点点酸涩。
Part3
关怀无声
这家店的店主叫韦之保,安徽人,剃了一个光头,不过人不凶,反倒有些内敛木讷。我们到店里的时候,他也不怎么寒暄,直接递上了中华烟。
回忆当初到银川开店时,他说主要是看到温州商城附近有很多南方人做生意,在这里开店顾客会多一些,但近些年温州商城已经渐渐不敌附近崛起的新商圈,人流量减少是韦之保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过有两个懂事的孩子帮忙,韦之保轻松了很多。但像很多中国的父子一样,他们之间不怎么沟通。下午人少了一些,我把他们叫到一起,让他们坐着聊聊天。小儿子韦义国还在调皮的年纪,拿着手机打游戏,哥哥韦义佳有点内敛,坐下只是微笑,父亲韦之保倒是说了很多。
他们说的家乡话,我们也听不懂。事后,问韦之保聊的什么,他说,他让韦义佳注意保护手,天冷又干燥,他注意到韦义佳的手已经裂口了。我们都讶异于父亲竟然会注意到儿子的手,但回过头一想,又觉得不难理解。
离开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我们安排的聊天,父亲会怎么表达他的关心,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有一些关怀和保护虽然是无声的,但一直都在。
我在银川开餐馆
《我在银川开餐馆》聚焦在银川开餐馆的各方异乡人,讲述他们到银川、在银川、与银川相融的迥异故事。
来自山南海北的美味
汇聚在银川
你确定不去尝尝?
美食和人的故事
明天再见
原标题:《安徽人在银川开店卖浏阳蒸菜,味道竟然还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