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秋季养生应当注意顺应四时而“收敛神气”,做到收神气、守精神、畅情志。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又到了一年中
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
如果要评选“心目中最爱的季节”
相信不少人会选择秋天
不过秋天也因阳收阴涨
萧条肃杀的特点
常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描绘成萧条没落的模样
其实
我们只要从饮食和作息上
适应秋季的时节之气
便能很好地适应季节转换的过程
今天
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
秋季的养生之道
01.夏长秋收当收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万物之道也。人在秋季养生应当注意顺应四时而“收敛神气”,做到收神气、守精神、畅情志。
秋天是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的季节
为了应顺天地自然
应当早睡早起
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神志安宁
收敛神气
使肺气清降
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
这是适应秋季的养生之道
秋季养生原则
要根据“万物秋收肺旺气躁”的特点,突出“润”和“静”两个字,为冬令的阳气潜藏做准备。
此外,人们的心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夏季的亢奋向秋季的内敛深沉转变,容易出现相对的沉静,平时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朋友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往往会出现一些抑郁的情绪。
所以,秋季应当多注意自己的情志状况,调畅情志,静以养神,摒弃杂念,恬淡从容,使心胸宽广,使视野开阔,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二字,身体、心理二者缺一不可。
02.滋阴润燥正当时
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秋季人体在夏季所耗的阴津尚未复原,又受秋燥耗伤,因此,易出现津亏体燥,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皮肤干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
秋季饮食养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
除了多喝水
还要遵循
“少油少盐、少辛多酸、饮食清淡”的原则
少吃煎炸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葱、姜、蒜、辣椒等
适当多吃酸味食物
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
滋阴润燥食物代表
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为秋季食用之上品。
山药
山药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物,有“神仙之食”的美誉。它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是补养五脏的绝佳之选。山药还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吃法: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但要知道一点:山药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
搭配:可以和枸杞搭配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
莲藕
莲藕生用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瘀;熟用能健脾开胃,止泻,养血生肌。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改善便秘,促使有害物质的排出。
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
搭配: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
梨
梨水分充足,含水量高达85%,酸甜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吃法: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痛风病、风湿病及关节炎有防治作用,同时对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情况效果更佳。
搭配:蜂蜜。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有肺热久咳的人群有明显疗效。
03.不可盲目贴秋膘“贴秋膘”的传统来自古时候的生活经验,那个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食物匮乏、生活条件艰苦。所以,每到秋冬季节,大家就会想办法多吃一些能量高的食物。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防止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生活方式。
用大鱼大肉的方式“贴秋膘”
十分不健康
可能会导致以下4种疾病
1、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
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2、心脑血管疾病
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3、痛风
“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的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如何健康“贴秋膘”?
健康“贴秋膘”的关键在于少贴能量,多贴营养。可以看看下面这份新·“贴秋膘”食谱:
1)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选择新鲜应季的水果、深色蔬菜等,帮助身体多获得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
2)多吃粗粮、谷物
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豆、绿豆等,少吃油炸谷类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也有助保持体重和控制血糖等;
3)肉类应该“多白少红”
选择低脂肪的肉类,多吃鱼类、禽类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也要适量,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当然
对于那些食物不太充足地区的人们
也包括身体瘦弱、营养不足的人
按照传统方法适当“贴秋膘”倒也可以
合理搭配饮食
还是有助于提升健康的
04.三秋症,巧应对
风瑟瑟秋雨寒,立秋后早晚温差大,不少人饱受秋燥、秋乏、秋愁的困扰。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讲如何应对“三秋症”。
秋·燥
最近,不少人感觉皮肤紧绷,头发干枯无光泽,还出现口干舌燥、声哑干咳、大便干结等症状。中医认为,秋季在五脏属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燥邪最易伤肺,可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呼吸和代谢系统失调,出现秋燥症状。为了避免秋燥伤肺,需要从三个方面应对。
1、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秋季养生要顺应秋收特点,早睡以利于阴精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展。
2、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建议选择具有滋阴润燥、养阴生津功效的食物,比如梨、藕、百合、苹果等。少吃油炸、烧烤及热性食物,比如辣椒、羊肉。
3、皮肤干燥要保湿。
沐浴后及时涂抹身体乳,减少水分流失;室内放置加湿器,避免干燥。
秋·乏
秋天人们常感到周身疲惫、昏昏欲睡,即使睡眠很好,仍然觉得精力不足,这其实是秋乏在作祟。这是人体对季节变化的正常反应,但会对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以下几个方法,可以远离秋乏困扰。
1、伸懒腰。
伸懒腰时,要让身体尽量舒展,以达到伸展腰部、活动筋骨、放松脊柱目的。伸懒腰能挤压、按摩心肺等脏器,有利于心脏充分收缩,使更多含氧血液供给大脑,消除疲劳。
2、常梳头。
梳头时用梳齿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可保持头脑清醒,消除疲劳。秋天干燥,头发容易干枯、带静电,最好选用天然材质、防静电的宽齿木梳或角梳。
3、勤泡脚。
秋·愁
秋凉以后,自然界草木枯萎,会使人产生悲凉感。此时,尤其要注重精神调养,为避免不良情绪干扰:
一要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二要宁心安神,保持良好心态,尽可能多晒太阳,逐步适应气候变化;
三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使秋愁在愉悦中悄然而去。
05.立秋按三穴
1.列缺穴:润肺养喉
入秋后,常常会觉得口鼻咽喉干燥或有干咳等症状。此时,常揉揉列缺穴可以达到润肺养喉的作用,对慢性咽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方法:将两手张开呈八字形,再将虎口轻轻相扣。食指沿着桡骨的方向轻轻搭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这时指尖能摸到一个裂缝,这个地方就是列缺穴。
用大拇指的指甲来掐按列缺穴,一般每天早晚各掐按1次,每次3分钟左右,以局部酸胀舒适为度。
2.合谷穴:缓解便秘
秋季气候干燥,按揉合谷穴,可以缓解轻度便秘。
方法:把手并拢,拇指使劲往里收,这块肌肉的最高点就是按压合谷穴的地方。从最高点上向掌骨位置去按压,按压时会感到酸、麻、胀、痛。
这个穴位可以每次按压30到40次,一紧一松,每天早晚各1次。
3.迎香穴:去燥润肺,宣通鼻窍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方法: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到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3分钟左右。
敛气凝神
早睡早起
饮食清淡
加强锻炼
秋季养生正当时
一起学起来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