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食记者这么久,身边的朋友总会让我推荐菜馆。
但每个人的口味和忌口都不一样,坦白讲,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都要想很久。
直到后来我发现了,有一种菜,推荐给谁吃都合适——那就是蒸菜。
论口味,蒸菜清中有味,咸中带鲜。细细品尝,不比那重油重辣的江湖菜缺少滋味。
论食材,蒸菜要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本味,若是滥竽充数的原材料,一口就能吃出来,做不了假。
而现代人吃饭嘛,还论一个健康。蒸菜在这一点上更是能和其他的菜系扳一扳手腕。
就说这道火腿蒸冬瓜,冬瓜、火腿、盐,另外就不需要加任何调料。
上锅一蒸,出来的冬瓜粉嫩,一抿就化;火腿宽厚,汤底清亮,不是一个“鲜”字可以概括的。
这次去的店,老饕应该有听过,叫蒸年青。
老店在501城市广场,开了五六年,每次去都要排很长的队,生意很好。
我去的是新店,刚开出来一个月,就在奥体印象城,离滨江近。
开一家新店,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和老店比起来,新店在装修上更年轻,菜品的种类上没有减少,依旧丰富,还有创新。
因为周边的打工人多,所以店里的菜份量少了些,价格当然也更实惠。
这样一来,就算是一两个人去吃,也能把想吃的菜都点上,性价比更高了。
一句话说,新店更适合一人食,可以当作日常的食堂,对我这样的打工人来说很友好。
前面说蒸菜百般好,但也有缺点,就是出品慢。
以前去蒸菜馆里吃饭,一道现蒸的菜,等半个小时是常事。往往是吃完一道菜,就要眼巴巴等下一道菜。
个人体验下来,十五分钟左右就能把菜上齐。
上菜快,吃到的蒸菜都是刚出炉的,冒着热气的,特别是冬天,用餐体验感就好了。
我还特意问过,他们家除了海鲜用的是蒸箱,其他菜还是坚持用蒸笼蒸。
人就是这般奇怪,平日里追求技术上的便利,但遇上吃,反而讲究返璞归真。
比如包子和糕点,还就是那蒸笼蒸出来的更有一口烟火气。
与萧山蒸菜“万物皆可蒸”的豪迈不一样,蒸年青的蒸菜更讲究搭配,也更精致。
比如,传统有梅干菜蒸肉,店里也有一道类似的菜——干菜牛腩。
干菜没有用绍兴的乌干菜,而是用了包心菜芯做的梅干菜,视觉上白白嫩嫩,吃起来干香十足,很新奇。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道干菜牛腩不像传统的干菜蒸肉那般油汪汪,多吃几块也不会觉得腻,炫起牛肉根本不想停。
同样清爽的还有这道海鲈鱼,也是店里的招牌菜。
海鲈鱼刺少,可以肆意的大口吃肉。
清蒸的海鲈鱼一点腥味也没有,而且必须先吃。若是舌头被更重的食物压过,就不容易感知它的鲜嫩了。
总厨师傅告诉我,每天的海鲈鱼从源头就精挑细选过,然后提前腌制,再送到店里。
品质高,味道好,所以一天卖六七十条不是问题。
别看鱼身上铺满了鲜青椒,其实一点也不辣,只是起到了增色和提鲜的作用。
鱼里贴心配了面条。面是细面,裹满海鲈鱼的汤汁嗦一口面,满足!
蒸鸡算是蒸菜里雷打不动的一道菜。
鸡是竹林鸡,散养半年,吃起来肉嫩,纤维感少;搭配上火腿和笋干,精华就都留在了汤里。
所以你看这汤,偏油,黄的透亮,用来拌饭是极好的。
还有一道让我惊喜的菜——东坡面筋。
用的是富阳龙门的面筋,色泽金黄,馅多料足,吃起来嘎吱嘎吱的,还蛮有嚼劲。
和传统的炸面筋不一样,因为用了蒸,水蒸气和汤汁充满面筋,一口咬下去会爆汁。
紧接着,肉香、笋干香和各种蔬菜的香气开始爬升到口腔,层次很丰富,咀嚼起来,眉毛会不自觉的上扬。
在吃饭的过程中,除了看到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一些带宝宝来吃饭的宝妈们。
宝宝们很可爱,自己动手舀冬瓜和鱼肉吃,执意不让妈妈帮忙。
店里的服务员都很尽责,一直待在桌边,好像随时待命的士兵。
这让我觉得这家店是有温度的。
吃其实是一个蛮大众化,又私人的体验。毕竟,地域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就会导致饮食习惯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