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只鼠,从一生下来,注定是要打洞的,而且注定是会打洞的。
人也好,动物也罢,有一些本领,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也会。而另一些本领,本不是天生的,看得多了,也就会了。
打洞本来是老鼠的一种安居方式,就像鸟在树上筑巢,燕子在檐下垒窝一样,但用在老鼠身上,似乎和它的行为就有了某种关联。洞穴,本就意味着见不到太阳,而见不到太阳,就意味着有些事情需要在暗地里进行,而在暗地里进行的事情,似乎又见不得人,见得人的话,又何须在暗地里进行?一旦见不得人,似乎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事,光明磊落的事怎么会见不得人?
同样是打洞,放在野兔和狐狸身上,就没有了另一种寓意,似乎正常得很。
洞穴不可怕,关键看谁打。
二
在老鼠的近邻——人看来,老鼠干的事,主要以“偷”为主,如偷食人的粮食,偷咬人的猪肉,偷啃人的书籍……这些大量的“偷事”,又坐实了其打洞的不光明磊落性,洞里或洞口的“赃物”就是最好的佐证。
老鼠的这一特性,又与人类中的另一个群体——贼,有了许多共性。
贼主要也以偷为主,这一点与老鼠高度吻合(以抢劫为主的,不叫贼,叫劫匪,比起劫匪,贼又低了一个档次,所以就有了“毛贼”与“悍匪”的区别。在动物界,猴子经常干“抢劫”的事,如抢劫游客手里的包或其他东西,所以猴子比老鼠有出息,人家在花果山出了个“齐天大圣”,还大闹了天宫,最后修成了“斗战胜佛”。而老鼠混得最好的,也就出了个金鼻白毛老鼠精,若不是其干爹托塔李天王及时收走,早已死于八戒与沙僧之手);贼大多是在夜里行动,偶尔会在白天下手,老鼠一般也在夜里行动,偶尔会在白天出来溜达;贼走路一般蹑手蹑脚,不敢发出女士穿高跟鞋走在地板上的声音,老鼠也一样,走起路来悄无声息;贼的胆子很小,所以有“有贼心,没贼胆”之说,而老鼠的胆子更小,小到“胆小如鼠”。
鉴于老鼠与贼的诸多共性,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二者联系到了一起,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成语,叫贼眉鼠眼。贼的眉毛和老鼠的眼睛是有一拼的。
能将人与动物以如此高雅的方式珠联璧合的,老鼠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
老鼠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躲躲藏藏的生涯,像是逃难。
据说蛇见了老鼠要吃,猫头鹰见了老鼠也要吃,但这两种动物吃老鼠的场面,我没有见过。见得最多的,是猫吃老鼠。
猫一旦发现了老鼠,便高抬腿低落足轻轻地走了起来,没有一丝声音,待要攻击时,便前身倾后身弓,两条后腿一发力,瞬间冲了过去,一口便将老鼠咬在嘴里,然后从鼻孔里发出“呼噜噜”的声音,这声音,比平日里的打鼾声又高了几个分贝,像是在炫耀,有胜利者凯旋的意味。
猫吃老鼠时吃法很独特,甚至有点另类。狮子吃羚羊时,一口咬断脖子,大口嘶咬起来,有大块吃肉的豪迈。猫则不然。猫咬住老鼠时,不急于立即咬死,而是先咬一口,给予其重创,然后再将老鼠放了下来。老鼠一看自己未死,拔腿就跑,但速度已远不如被俘虏时的状态,明显慢了许多,猫也不像刚才那样冲刺般去追击,只是往前一跃,又将其咬在嘴里,片刻后再将其放下。老鼠二次被咬,元气大伤,速度又不及刚才,再次逃跑时,猫已懒得用嘴去咬,一伸前腿,一爪子便将老鼠拨拉了回来,老鼠再跑,猫再拨拉。一阵折腾后,老鼠已是筋疲力尽,爬在地上一动不动,猫看看时机已成熟,一口咬下去,老鼠一命呜呼。整个过程,更像是虐杀。
四
有时候,老鼠即便能躲过猫的追杀,也很难逃过人的捕杀。
有一种专门批量生产的铁器,约一尺长半尺宽,叫“耗夹子”,是专门给老鼠准备的。老鼠的小名叫“耗子”,“耗夹子”由此而来。
将耗夹子放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上面放一小块肉,再把弹簧反转后用细铁棍别住,老鼠吃肉时,便会触动铁片,细铁棍立即脱落,弹簧瞬间弹回,将老鼠死死夹住。由于耗夹子弹力太大,老鼠被夹住时,非死即伤。很多时候,在耗夹上会发现一只已经死去的老鼠。当然,耗夹子也不是屡试不爽,有时也会夹空。“啪”的一声响,老鼠跑了,肉也被吃了。当然也有更糟糕的事情——老鼠没夹死,耗夹子没了。当遇到个头大的老鼠时,耗夹子正好夹住了老鼠的尾巴或是后腿,老鼠一跑,连耗夹子也带走了。
再后来,老鼠药已横空出世,一些被毒死的老鼠,会经常裸露在人们的视野内。老鼠药虽然力度大,效果好,但也有副作用,比如,猫吃了被毒死的老鼠,猫死了,狗吃了被毒死的老鼠,狗死了。老鼠与狗本来没有什么瓜葛,但狗若看见一只老鼠在院子里溜达,会猛地扑上去,试图咬一口,于是有了“狗吃耗子——多管闲事”。其实从看家护院的角度考虑,不让主人的东西被老鼠这只“贼”偷走,狗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没有越位。“狗吃耗子”这桩公案,应当给予平反。
鉴于毒性的连锁反应,谁家要是偷偷使用了老鼠药,也不敢声张,这就像两个人在对决,一人突然使用了暗器,终不是件光明磊落的事,为江湖所不耻。
五
世间上的事,有时候充满了滑稽。
鉴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缘故,使得老鼠一生都在东躲西藏,但在十二生肖里,它却位居榜首。榜首,就是第一。第一,状元不也就是个第一吗?而老鼠的天敌——猫,却无缘此列。莫非真是“如果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