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就餐学生多了,有走读学校供应“一日三餐”
“中午11点半,看着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的午餐视频和照片,孩子们吃得挺香,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了地。”王女士的孩子在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上二年级,因为离家近,往常中午都是由老人把孩子接回家吃饭午睡。这次复课复学后,在校午餐的孩子数量陡增,孩子能否吃得好成了全家人最关心的事。
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5月16日济南市全学段符合返校条件学生返校复课后,确保让孩子午餐吃得及时、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是不少学校的重点工作。为此,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招聘员工、调整食谱等诸多举措,守护学生们“舌尖上的幸福”。
提前两周摸底,家校联合选定配餐公司
“我们小学部共有1500多名学生,以前每天也就一两百人在学校吃午饭。今天返校复课后,几乎全员选择在校就餐,压力确实不小。”据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壮介绍,为了让全校师生复课首日都能吃上热乎乎又干净的午餐,学校提前两周就进行了摸底,学校领导还和家委会代表一起去配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个过程是学校主导,家长全程参与,考察回来后综合规模、距离、供餐能力等再开会讨论、打分,最终决定使用哪家配餐公司,并通过各种方式告知了家长。”
刘壮介绍,经过复课复学前的准备,原有的4家供餐企业保留了家长满意度较高的3家,并根据配送距离、菜品特点等安排在不同的年级。“这样一来方便严格管理,同时也让他们之间形成竞争,确保饭菜品质和服务水平”。
与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面临类似问题的,还有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面对留校午餐学生人数增加一倍的现状,该校迅速确定了“一演练两落实三培训”工作方案。复课前一天,学校与配餐公司联合组织了“午间配餐工作演练”活动,工作人员都要全面熟悉进校流程、班级布局和定点分餐位置,确保午餐供应又快又好。“为了上好‘双保险’,我们又组织了班主任培训、午餐值班教师培训和服务人员培训会,全员齐上阵,守好学校内部关卡。”
招聘增加工作人员,有走读学校提供一日三餐
“我们还在音乐教室等功能室铺上了地垫,部分班级也提前告知家长给孩子带来了瑜伽垫等,让学生中午不光吃得好,也能休息好。”陈茹表示,虽然疫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压力,但本着担当和为家长分忧的初衷,学校还是坚持面向全校提供自愿的早餐、晚餐服务,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名。
>>吃好篇
复课首日“蓄能”,师生创意满满
鲜艳的红毯、喜庆的拱门、“欢迎同学们回家”的醒目标语,再配上欢快的入校背景乐……16日早上,各式复学礼在长清区实验小学、济南市明星小学、槐荫区润元实验学校、济南市长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校上演。在给复课首日“蓄能”上,师生创意满满。
有班级每人领到一根大葱,寓意“聪聪明明”
小学复学当天,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玩转“谐音梗”,小学部校长孙青在校门口与学生一同敲响大鼓,寓意一“鼓”作气。伴随鼓声,孩子们依次走过“胜利归来”“心想事成”“阳光自信”“守住绿码”“光芒万丈”“智勇双全”和“做最好的自己”的地标,走进教室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有的老师拎来一捆大葱,给班里的每一名学生都发了一棵,寓意“葱”聪明明。还有象征“苹”平安安的苹果、大“桔”大利的橘子,身体倍“棒”的棒棒糖,未来“旺旺”的旺仔牛奶……这些小礼物寄托着老师们美好的祝福和希冀。
“为了让孩子们回校感到更亲切,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三年级6班班主任晋伟早早来到教室门口,当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晋伟给每一名学生都送上了一份盲盒小礼物。“我的是铅笔!”“我的是尺子!”“我的是小护士玩具!它还能发光呢!”随着晋伟的“一声令下”,学生们迅速拆开了手中的盲盒。
冷清了一个月之久的教室再次热闹了起来。晋伟说:“今天,孩子们再次返校,我希望通过拆盲盒的方式,快速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忘记疫情的影响,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学校更有亲切感。”
绘制“能量瓶”、手写“朋友圈”,让学生心理复位
16日上午,久违了的校园课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单调的口罩遮不住孩子们的笑脸,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复学后的校园生活,平稳度过复学初的“心理缓冲期”,章丘区第二实验小学各班级召开了以心理疏导为主题的班会。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杯子”,当心里的“杯子”被爱、关心、热情、尊重等填满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听歌、写小说、做美食、发呆、拆卸零件、看动漫、串手链……”孩子们的“快乐能量瓶”五花八门,里面装满了居家期间开心、快乐的点滴小事,用生活中的小确幸为自己蓄能,为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体验积极情绪,挖掘自身的支持力量,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抗压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复学后健康快乐成长。”章丘区第二实验小学心理教研组组长张开玲说。
“重返校园,看到了久违的花坛生机勃勃,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师和同学,心情无比激动。”五年级三班王凡潇在卡片上的“朋友圈”描述了重返校园的心情和感想。“不负青春,上课认真,乐于助人,争当榜样。”顾笑薇的“朋友圈”里,认真写下期待,为自己设立目标、向新目标出发。
“复学第一课,我们从‘心’开始,以积极心理学为引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复学的心理适应的‘法宝秘籍’,指导学生从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学习状态三个方面调动积极情绪,重拾优良状态。面对疫情下的开学复课,心理健康教育为全面培育学生的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内心的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章丘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枝新说。
制作成小扇子、立体书,创意核酸贴纸秀寄托祝福
“扁鹊是中医的开山鼻祖,而中医在这次抗‘疫’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学生苏冠衡对核酸检测小粘贴上的漫画人物如数家珍,有心的他还在家人的帮助下,将这些小粘贴和荷花、荷叶等卡纸造型粘在一起,制作成了一本立体书。他希望自己心中的泉城抗“疫”天团能帮助泉城早日击退新冠病毒,“疫”散花开。
经十一路小学政教处主任刘震介绍,按照学校规定,学生复学首日要携带居家学习期间的所有核酸贴纸,来展示自己的核酸检测情况。心灵手巧的经十一学子们,为了方便老师检查,各出奇招:二一班学生张议瑾把居家学习期间所做的14次核酸检测小粘贴都贴在了一张纸上,自己写上了“中国加油!”字样,其他班级的孩子也各出心裁,制作了自己的花式核酸检测大全:有制作成小扇子形状的,还有粘成花朵形状的……创意核酸贴纸秀也变成了学子们的特殊复学第一课内容。
>>吃开心篇
“小哭包”少了,“过渡期”前置让萌娃快乐返园
5月16日,“疫”别多日的萌娃们终于回到了幼儿园,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有序入园、快乐游戏,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印象中的“小哭包”少了,这让家长们欣喜不已。
将“过渡期”前置,开学首日鲜见“小哭包”
“一开始还担心孩子哭闹,看来是我们多虑了。不管是复园前的心理疏导,还是复园当天的欢迎仪式,幼儿园将工作都做到了孩子心坎儿里去了。”槐荫区清致幼儿园的家长李女士表示。记者采访了多所幼儿园了解到,复园第一天,除了个别孩子出现哭闹的情况之外,大多数孩子都跟着老师的节奏顺利开启了欢乐的幼儿园时光,究其原因,与幼儿园将“过渡期”前置有关。
幼儿园开展的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也让幼儿的居家生活丰富起来。记者从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轩易国际城幼儿园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通过一系列的“生命主题课程”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其中,复园前不久开展的“童心孵蛋”活动,就为幼儿搭建了顺利复园的“桥梁”。“哇,蛋宝宝开始成长了!你看,这里有红色的血丝!”16日,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孵蛋室,当拉上窗帘给鸡蛋照灯时,受精蛋中出现的一条条红色的血丝,引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好奇,接下来在孵蛋室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成为孩子的最大期待。
仪式感满满,“第一课”既新颖又接地气
“疫”别多日,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的“复园第一课”既新颖又接地气。“这个小麦闻着好香呀,摸着还有点扎手呢。”16日,历下区锦屏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样的“复园第一课”——让孩子们通过收割小麦,感受劳动的快乐。据了解,这些小麦是去年11月份种下的,今年2月份就已经长得绿油油,“那时候,这片小麦是园里唯一的绿色,孩子们非常喜欢。”历下区锦屏幼儿园园长许文娜表示,当下复园,正赶上小麦成熟,幼儿园便将收割小麦纳入到复园第一课当中来。据悉,除了收割,孩子们还参与了磨麦、脱皮、扬麦子、品麦子等环节。
让孩子再次“爱上幼儿园”,济南高新区金汇瀚玉幼儿园也动了“小心思”。“今天一早,孩子们入园后没有直接去教室,而是先跟着老师来到了操场。园里有两棵大梧桐树,平时孩子们都喜欢到树下面捡叶子,抓小虫子。今天我们就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捡种子,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班主任王蕊告诉记者,孩子们回到幼儿园,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回和老师、园所的亲近感,让他们到熟悉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帮孩子建立起回归校园生活的自信。
结合传统文化,紫苑幼儿园也在复园第一天上新了手作“盲盒”。这些“盲盒”正面是老师手绘的关于传统文化故事的图片,背面则是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可以听到老师录制的传统文化故事。“之所以准备这些‘盲盒’,一方面希望给孩子们带去惊喜,另一方面也想让孩子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孩子们精神和心灵的土壤。”园长吕蕴数表示。
除此之外,各幼儿园还在入园仪式上下了功夫,比如历城区凤凰路幼儿园的“cosplay盛装红毯秀”、市中区福景幼儿园的“沉浸式”游戏等,让复园首日仪式感满满。(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世彩朱晓燕曹莫孙墨琦李鹏韩晓凤冷亚茹周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