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厨师行业史中,“师承制”曾是除血脉亲情的代际关系外,知识损耗最低的,最安全,最可靠的知识传递体系。
如今,城市化进程伴随社交网络技术兴起,让现代人对围绕自身的社会关系、权力结构,以及边界感都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技术开源、信息共享背道而驰的师承制难逃被声讨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好奇的是,是否“师承制”这个概念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拜师”这个行为在当下是否承载了新的意义和目的?在我们重新厘清这些问题前,先否定这层关系,既忽略了其背后的历史成因,也消解了其中真实存在的情感羁绊。
屈浩(左):世界烹饪艺术大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北京屈浩烹饪学校校长
任德庆(右):鲁采·赋CBD店主厨
Q1:任师傅是哪一年拜入屈大师门下的?
任德庆:我是2023年的3月16号正式拜在我师父的门下。因为我们是做鲁菜的,我师父也是鲁菜传承人,在餐饮界的名气很大。
Q2:拜了一位好师父,等于考了一所好大学吗?
任德庆:是的。
屈浩:因为你拜了一个好师父,就是与高人为伍。你跟什么人在一起,你受的理念、熏陶不一样,它就决定了你的世界观。我们收徒,一个是跟着师父身边学手艺,再一个叫“带艺拜师”,他达到一定境界了,那需要一个更高的平台,希望自己能走的更高。任儿也是这种情况,自己干了30多年了,做了20年的老大、总厨了。那你说像他们这种人还拜什么师呢?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更好。因为现在的餐饮竞争也更加激烈,他们也出去学习,也交流,跟同行也交往。但是相对来说没有我走的地方多。那么就想用师父走天下、吃八方的这种感悟,多与他交流,多传予他。所以徒弟们是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好,那么才去拜个师父,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能够事半功倍。
Q3:屈大师挑选徒弟的标准是什么?
屈浩:有很多推荐的,也有自己毛遂自荐的。自己来找我的,我不敢收。因为我不知道人家的脾气、秉性、性格、爱好、心智是如何,所以我们不太了解就不敢收。那么能收的都是得有介绍人、有担保人,而且他人品得好。那么跟介绍人、担保人一定要先聊,不管他是老板,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不管年龄大、年龄小。很重要的一点,那我得跟介绍人先咨询这个人怎么样,你了解不了解。要说没问题,师父,这是我的磕头拜把兄弟,我们相处20多年了,人绝对是好人,没毛病,这个我们才敢收。就是说大家在一起能相互的携手并进,大家的文化、理念层面大致相同,三观相同,才能够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
Q4:屈大师收徒无数,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多吗?
屈浩:对,学了很多东西。因为有的徒弟在某个专业中,他们确实很专注,那么也是我们觉得可以借鉴学习。高手在民间,有时候你到一乡村,人家这师傅身上都有我们学不到的东西。那天我看一小孩在那挤丸子,那个破世界纪录了。人家这一个手一胡噜,就是五个丸子。这手一挤,小拇指、中拇指啪啪一甩,哗一锅,啪啪一锅。那你说让我挤,我挤不过人家。人家是一个年轻的厨师,他天天就干,负责炸丸子,老干老干,耳熟能详。当然,有的年轻厨师在创意方面做的很好。任德庆身上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很踏实。
我见小任儿第一眼,我一看就是干了有年头了。再一个,他虽然年纪到这儿了,但是很谦卑,见着师父很尊敬,很有敬畏之心。所以他说要拜我为师,有他们店长、董事长、老板做担保,也有他们集团的总监做担保,说任儿特别重手艺,而且手艺在我们集团里是非常不错的,带了很多年轻的厨师,在集团可以称得上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人也好,对企业也忠诚。一听这个我觉得这就靠谱了。再一个任儿呢确实也厚厚道道的,也不善言谈,但是做事很认真啊,这是我很喜欢的。
Q5:屈大师对已经拜入门下的徒弟有什么要求?
那么到了30岁、40岁略有感悟了,到50岁认为确实是那么回事,到我们现在60多岁了,就感觉越来越深了,觉得当年我们老先生跟我们说的话太重要了。因为你刚开始你作为一小孩在厨房里,你做人好坏,大不了是身边几个小兄弟不理你了,你这混得人缘差,那也就人家就不爱搭理你就完了。但是你以后当了总厨了,你当了经理了,当了老板了,要做人不到位,那就会影响你事业的发展。所以你走得越高、事业越成功,更需要你的做人的这个成功,这是很关键的。所以每年也在给徒弟们修炼这个,有时候他们不懂,师父聚会给我们讲俩菜得了,师父给我们讲点专业知识得了,为什么要讲这个啊?现在我们这些徒弟慢慢明白了,这才是让他们成大业最好的保驾护航。
Q6:二位师傅怎么看待当下“鲁菜没落”的说法?
屈浩:鲁菜不能说没落。比如说以前在北京它很火,上个世纪30年代,北京城迎来了餐饮的大繁荣期,有八大楼、八大居、八大堂,这些的都是非常讲究的大馆子。所以那阵百分之七八十、八九十都是人,都是鲁菜馆。所以在那个时期,在北京城、天津、东三省、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黄河以北地域鲁菜占有绝对的优势。现在是因为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你现在五湖四海,谁都可以来北京,现在北京2,000多万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现在北京的餐饮才叫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做任何一个菜,你做个云南的、江西的、新疆的菜,都有人来捧场,都有人来欣赏,就是都有各地的饮食。
再一点就是我们现在人对口味的需要发生变化。以前就是咸鲜口,我就吃这味,吃一辈子。你看大美食家欣赏鲁菜,就是欣赏它的内在美。你看,比如大虾熬白菜,它是咸鲜口,但它这个咸鲜跟炝锅面的咸鲜味又不一样,跟葱烧海参的咸鲜味又不一样,所以真是做到了看似调味料很简单——酱油料酒醋,咸盐味之素,有糖带点蒜——就这么几味药,但是仍然能烹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现在生活节奏快,人需要刺激就喜欢麻辣火锅、小炒黄牛肉等,这些东西又下饭又解馋,现在人喜欢这种形式。所以叫各有各的欣赏,各个时期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Q7:两位是否曾被食客评价“菜不好吃”?
屈浩:这个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做餐饮就知道,叫“一人难称百人心”。你做得再好,做得再正宗,对不起,不对我口味,我不喜欢。所以有的时候你做了很多传统的、正宗的一些名菜,那他不是这个地域的人,人家吃不惯。就跟北京豆汁儿似的,做得再正宗,也是有好多人受不了,不喜欢吃这味道。我记得当年做学徒的时候,做一个鲜菇扒冬瓜,那客人就说不好吃,为什么?那阵就是因为我们去了一个加盟的小饭馆,人家老板就说你别熬汤了,你快点吧。得了,就自来水加味精。扒冬瓜,北方知道扒菜,你不用好汤,肯定做不出好味来,那就是清汤寡水,它看着很鲜,但是没有汤的那种浓厚,肯定好吃不了。所以那时候我记得我23岁就站二火了,也算主要的技术力量,但是那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所以才知道未来在餐饮中,真正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还得是要尊重传统,这些老味道注重的东西,不要轻易地简化,简化会直接影响你的品质。
Q8:二位觉得最难的鲁菜是哪一道?
任德庆:对我而言,我感觉最难鲁菜是爆炒腰花。无论是刀工、火候、芡汁都比较难,因为爆炒的时候需要迅速地出菜。我感觉比较复杂一点。
屈浩:我觉得其实有时候看似一道简单的菜,都能让你战战兢兢,都想不要让它有失误。那其实你说葱炒海参是一道很传统的、看似也不是特别复杂的菜,但是你要把这道菜做好吃了也不容易。你说山东师傅,包括全国的多少厨师都会做葱烧海参,谁不会做?谁都会做,但是要把这套做好了不容易。所以我们觉得这道菜到今天我们也没做好,我们还在研究,还在努力想让它更好。
Q9:如果鲁菜要进入精致餐饮,“重油重盐”的传统是否需要调整?
屈浩:这个其实也是对鲁菜的一些歪曲。其实我们看中国,我们讲烹饪教育,那么出的中国烹饪教育的教材对鲁菜的评价就是:鲁菜第一要点是保持和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对鲁菜的评价就不是重油重色。所以重色、黑乎乎、黏乎乎、油乎乎,这是对鲁菜的一种侮辱。德庆一直是做胶东菜的,是很清淡。其实胶东菜跟粤菜有相同之处,因为都是烹制海鲜嘛,他们做带酱油的菜很少,所以它叫“银红色”。济南帮如果说要加酱油,它要求是“枣红色”,就是颜色要重。所以它分两大帮,内陆的这些城市喜欢味浓味厚的,那么它相对说颜色重点、口味重点。但是胶东鲁菜非常讲究保持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过去我们评价一个师傅牛不牛,就是这东西不好,你还能给他它出好味来,说明这师傅手艺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今天我们的要求就是,厨师不管你有多好的手艺,第一点要有好食材。不能像过去一样,你比如说这鱼腥了、鱼臭了,通过我的腌制,通过我的油炸,通过我烹制时候大量加葱姜蒜、加醋加酒遮住它的臭味,最后你吃出来也是味道还行,吃着挺好。那个年代行,但今天我们首先什么都不聊,这条鱼得好、鱼得新鲜。现在不管你多大手艺,先得说食材得好。
Q10:屈大师对门训“敬上、爱下、睦邻、克己”是如何理解的?
首先能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往我们鲁菜中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元素,才使鲁菜为以后的繁荣发展贡献咱们自己的力量,贡献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聪明才智和我们这些经验。
屈浩-单人采访
Q:屈大师,您对这间餐厅印象怎么样?
屈浩:不错。鲁采一直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因为他们这个从服务到出品还是非常讲究的,要求很严格。
Q:您对任师父有什么期待吗
屈浩:小任儿也干了这么多年了,也是经验老道,对传统的东西也算是掌握得非常不错了。那么更希望他从匠人的境界上升到艺术家的境界,以后再通过不断地学习成为烹饪文化人。那么到他老年的时候,也希望他成为餐饮业中的道人,用一生的所学所感所悟,能够传道布业,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的喜欢鲁菜的人,受到好的传播。
任德庆-单人采访
Q:您是当时为什么想做厨师呢?
任德庆:因为我的父亲当时是当兵的,他当兵的时候在部队做大锅饭。我小时候受他影响,从小就喜欢这玩意儿。
Q:您是多少岁进入厨房?
任德庆:18岁。
Q:最开始工作的时候一直就在威海那边?
任:对,老家那边。
Q:然后啥时候到北京?
任德庆:应该是2006年来北京,也有十七八年。但是中间也回去过,也回去回老家干。
Q:任师傅您还记得当时拜屈浩大师为师的那个场景吗?您能描述一下吗?
任德庆:可以。因为当时是我一个师哥帮我们找我们老板推荐,拜屈浩大师为师父。本来之前就很向往,就想拜。当一得到消息后,这心里感觉非常高兴啊,也挺紧张的,屈大师毕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师傅。去到一见面,心情又紧张,包括拜师的头一天,我们都有演练,都要去提前排练一下。
Q:大概有哪些步骤?
任德庆:一个是师父提前跟我们讲一讲家门一些东西,包括做人、做事给我们提前讲一些。再就是向师父敬茶,需要磕头的,这些个流程。回来得好好记住了,第二天正式场合的时候就步骤不能忘。
Q:第二天出什么纰漏了吗?
任德庆:第二天没有。
Q:那您现在有徒弟了吗?
任德庆:我没有,我感觉我还需要再使劲沉淀一下。因为你收徒弟,后续的东西,包括你的资源、平台,一些师父给徒弟带来的一些东西,我感觉我还需要沉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