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掐着点冲进办公室,又不能亏待了饥肠辘辘的自己,对不少都市白领来说,如何便捷地吃上一顿有品质的早餐也是“费尽周折”。
看好千亿级早餐市场
餐饮、互联网企业均试水“送早餐”
据媒体报道,中国烹饪协会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早餐市场分析》中指出,2009年我国在外就餐的早餐市场规模已达1876亿元,并预计未来两年早餐市场将增长14%。按此粗略估算,2015年全国在外就餐的早餐市场的量级约在3000亿左右。
两个半小时内拼“时效”
早餐O2O花招各出
为了在两个半小时内拼“时效”,杭城的早餐O2O也是花招各出。
投入成本占比过高
早餐O2O能否做到“早起赚钱”?
清晨上演“美味速递”的愿景似乎很美好,但是互联网业内人士却要对士气高涨的早餐市场“泼冷水”。添加了互联网属性的早餐市场,是否真能如其所愿,做到“早起赚钱”?
“国人能接受20元至30元的午餐,却不能接受10元以上的早餐,而早餐恰恰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面对眼下的“早餐生态”,省内一家早餐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坦言,客单价低的早餐,成本占比相对较高,如果要做到配送到家,企业成本压力很大,如果提高配送早餐的单价,消费者却又不买账。
曾经,“早餐佳”、“趁早”、“美团早餐”、“呆鹅”、“汁味”等平台“前赴后继”涌入早餐O2O,如今,这些平台少有活下来的。今年8月,有报道称,美团网外卖早餐业务在北京停止了服务。
作为早餐O2O市场“先驱”,去年在杭城灿烂一时的“呆鹅”,如今也已扼腕离场,引人唏嘘。在业内看来,“呆鹅”的告别,给发展中的早餐O2O市场带来了思考。创始人在奋斗了9个月后总结失败教训,“在纯代购配送及自营生产配送这两个方向做大的机会比较小。”
“早餐‘纯代购+配送’的模式机会,只属于现有国内这些大中型O2O平台。”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中大型平台切入到早餐场景,甚至有机会可以做到提前及临时下单。“即便短期成本会增加配送成本,但可以增加用户粘性和客单价,并和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配送早餐不比派送包裹,食物的保温也是早餐O2O亟需解决的难题。”业内人士还表示,在并发式配送模式下,“呆鹅”之前也设想过自建或外包保温自提柜,分担配送压力,但这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业内人士表示,早餐服务并非没有市场价值,不少创业者期待用O2O手段解决都市白领的早餐痛点。“不仅是外卖巨头进驻,单从目前看,住宅区、写字楼等人流密集点附近的早点店、便利店、流动早点摊,这些线下实体店已经是有力的竞争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