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喜欢吃豆腐的人很多,大家平时吃的豆腐都是豆子做的。其实在做豆腐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营养价值更高的米饭。豆腐又称米豆腐。其实豆腐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在家也能做。那么自制米豆腐的做法有哪些呢?
<强>1。生产设备和工具
磨浆机(或石磨)、煮锅、筛子(锡筛或竹子)、水箱、盆、勺等。
<强>2。原料及配方
5公斤大米,100克生石灰。
三、工艺流程
原料→浸泡→精炼→煮沸→过滤冷却成型。
<强>4。生产点
1.准备①使用普通籼米。大米要求新鲜无杂质。糯米不能用,因为太粘,难做。②石灰。使用新鲜石灰,用量取决于原料的多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多的石灰和过多的碱度会使米豆腐有涩味;石灰太少,碱度太弱,制成的米豆腐口感较淡。
2.浸泡准备好的米在桶中浸泡10到12小时。
3、研磨:将浸泡好的大米用磨浆机(或研磨机)研磨成米浆。浆料浓度一般适合浆料水从精炼机流下来。
4.煮沸。先用温水将米浆倒入热铁锅中,再加入溶解的石灰液。注意4点:①开水量要适当,一次加水不宜过多。加水量(温水)要根据糊的软硬程度来定,否则糊太稀,米豆腐不容易成颗粒。如果糊太硬,米豆腐就不够嫩了。②水温不宜过热。煮过头的米浆容易成饺子,不易煮熟。③经常搅拌,以免烧焦。④待煮。将米浆煮至完全煮熟且不粘手,否则米豆腐会变得糊状,不够柔软。
5、成型米豆腐按其形状可分为虾型和方块型。虾米豆腐是将煮好的糊状物趁热过滤到水槽中,用筛子过滤,冷却成虾米豆腐,然后用冷水冲洗一两次。米豆腐是趁热将煮好的糊状物倒入锅中,自然冷却凝固,再用刀将米豆腐切成几片,制成方型米豆腐。湘西南、黔东南的董家苗寨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这种米豆腐做好后用清水浸泡。吃的时候可以随意使用。可以保存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它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凉爽可口。其制作方法如下:
1、材料准备以5公斤大米为例。选择新鲜纯净的植物灰3公斤,食用碱200克或石灰400克可代替植物灰
2、浸泡大米首先,将植物灰或食用碱溶解在5公斤温水(约50℃)中,待澄清后,倒出浸泡大米的上清液。大米必须浸泡24小时左右,才能达到足够的吸水性和金黄色。如果颜色不发黄,说明用碱量不够,必须继续用碱浸泡。
3、研磨或打浆:将浸泡好的大米用清水洗净一次,然后用石磨机或机器将其研磨成粉末或浆状。研磨时不宜加水过多,宜使浆料粘稠流动。如果浆太稀,煮熟后就做不出豆腐块了。
4.将米粉煮成浓稠的糊状,放入锅中,用温火煮,边煮边搅拌,以免结块。豆腐的软硬度可以通过加水来调节。这种米豆腐比普通豆腐稍硬。半熟后趁热倒入碗中,揉成团状。
5.蒸将米豆腐块放入蒸锅中,大火快速蒸熟。建议彻底煮熟。
6、贮藏煮好的米豆腐冷却后,放入大桶或盆中,加水浸泡,置阴凉处。
7、食用时将米豆腐块取出,切成颗粒,用水冲洗干净,或放入一锅开水中煮2分钟,捞出加入调味料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