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投稿了12篇糖的味道教育随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糖的味道教育随笔,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糖的味道教育随笔
孩子们在做着“糖不见了”的小实验。只见他们把白糖倒入玻璃杯,用吸管在玻璃杯里搅动着,观察着,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那认真的神情简直就是个小科学家。一个孩子告诉我“白糖不见了”,又一个孩子告诉我“白糖没有了”。
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糖为什么不见了”,他们七嘴八舌。实验继续进行着。我想让孩子们进一步明白“糖不见了,可是水却变了味道”的秘密。于是,我就说:“孩子们,用吸管吸一下,尝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他们一边吸着,一边告诉我:“老师,水变甜了。”突然,一个异样的声音吸引了我:“老师,水变酸了。”“你再尝尝呢!”这个叫凡凡的小男孩又尝了一口,他依然告诉我:“老师,真的是酸的。”凡凡为什么把甜说成是酸的难道是凡凡的.味觉有问题我正在疑惑着,凡凡又告诉我:“老师,我妈妈说糖是酸的。”凡凡的回答,引来了哄堂大笑。是啊,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糖是甜的呀。为什么凡凡的妈妈会告诉他糖是酸的呢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疑问问凡凡:“你的妈妈真的告诉你糖是酸的吗”“是的,老师。我妈妈还让我尝过家里的糖呢,真的是酸的。”
凡凡的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与凡凡的妈妈做了交流。从交谈中我得知,原来凡凡从小偏胖,妈妈怕他爱上吃糖,影响健康,于是从凡凡懂事起就给他灌输了糖是酸的这样一个概念,并且给他尝了加了醋的糖,以致凡凡以为糖的味道就是酸的。原来,是妈妈的爱心与关心,给了凡凡一个错误的概念。经过这件事,在家长工作中,我就会注意提醒家长:关爱孩子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
一块糖引发的爱家乡教育教育随笔
在短短十几分钟的交流中,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家乡和祖国的美丽富饶,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发现,当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就会变得有趣、生动、有力。
彩虹糖的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老师,你吃过彩虹糖吗”
“吃过。”
“那老师你知道彩虹糖为什么这么好吃吗”
“因为它酸酸甜甜的,好吃呗!”
“不对,因为它有彩虹一样漂亮的颜色,所以吃起来才好吃!”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连颜色都是可以吃的,实在是佩服啊!
“老师,你知道彩虹是什么”佳佳的问题一提出,所有的孩子都来了兴趣,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彩虹是七仙女织的彩布,我奶奶说的!”悠悠很认真地告诉小朋友。
“不对,不对,是下雨后折射出的光!”然然也很肯定地说。
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找我来评理。我心想,用枯燥的折射原理和彩虹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来解释吗这样,孩子即使了解到彩虹的秘密,也是硬硬地接受,我不忍心把美美的东西变成生硬的理论。
我把孩子们带到院子里,将三棱镜交到他们手里:“让我们一起找彩虹吧!”孩子们沸腾了,叽叽喳喳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彩虹在池塘里、彩虹在树上、彩虹在小兔子的窝边、彩虹在沙坑边……”各种想法都蹦了出来。于是,小树旁、沙池边、池塘边、鸟笼边,到处都可以看到拿着三棱镜的孩子,蹲着,站着,坐着,不亦乐乎地寻找着彩虹:“老师,我找到了,找到彩虹了!”孩子们异常兴奋,似乎找到了世界上最漂亮的东西!
让孩子亲自去探究、发现和体会,只有亲身体验所发现的答案,才会永久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之中。我相信,寻找彩虹,将成为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糖炒栗子的味道作文
伸个懒腰、极不情愿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床,拿起毛衣从头套下,静电啪啪的响,从床头柜上拿下厚厚的外套迅速穿在身上,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个冬季意外的冷得不像话。
身边的亲人朋友都知道我特别讨厌冬天,离了暖气什么都做不好,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呵出来的气在眼前雾蒙蒙的,让我的镜片都模模糊糊,冰棒、冷饮都统统隔绝,出门裹得像个大粽子还冷得发抖,你看冬天有这么多特点,没有一个是我喜欢的。
今天和爸爸妈妈吃完饭在外面散步,手揣在口袋里也不算暖和,两只脚冰凉凉的,就像是赤足走在大理石上一样,嘴里嘀嘀咕咕咒骂着这个万恶的冬天,这时,一家糖炒栗子的小店进入了我的视野,脚步即刻停了下来,愣愣地盯着那堆糖炒栗子,不是我嘴馋想吃,而是突然间一股暖意油然而生,我想起,我以前是不讨厌冬天的。
我记得有一次她盯着灰白的天空,冷不丁地转过头正对着我的眼睛,笑出了声,然后缓缓道:“你知道吗?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可惜好久都没看到过雪了”,我不言,心里暗暗回应:“你一定会看到雪的,一定会的”,我和她会买一袋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每一颗栗子都裂开了一道小口,露出金灿灿的果肉,好像对着我们笑,我们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一股板栗特有的清香铺面而来,沁人心脾,我塞在她嘴里一颗,她给我塞了一颗,粉糯香甜,回味无穷,我调皮的把栗子壳从她的后脖子塞进她衣服里,她追着我打打闹闹……
同样的是一个冬天,她离开恩施,回了老家上中学,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讨厌冬天,大概是她走后,我就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糖炒栗子了。那些记忆中温暖的回忆确一直留在我的心底。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我都能落落大方,理直气壮,面不改色,气不喘,心不跳的说出一句话来“奶奶对我是最好的人”。在我的童年里,因为父母很忙,奶奶便成为照顾我的人了。
记得那时候我张口一个奶奶闭口一个奶奶,叫的奶奶开心极了,于是他天天都做好吃的给我吃,那些香喷喷的食物,多得叫人头昏眼花,但我最爱的只有一样――糖水饭。
我读幼儿园时,奶奶每天来接我,放学后我就背着个小书包坐在滑滑梯上,安安静静的等着奶奶,同学们陆陆续续的都走了,但我却不着急,因为我体谅奶奶,奶奶是老人家,走路自然要慢些,但它总是会来的,等呀等,终于看见奶奶的身影了。我“炅铩钡幕了下去,朝奶奶飞奔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奶奶,奶奶”,奶奶也远远的应和着我,我疯也似的跑到奶奶身边,拽着奶奶的手就走。
奶奶的'手真温暖啊,只是长着老茧,很粗糙。唉!我无法想象奶奶是怎样把三个儿女拉扯大的,过马路时奶奶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几下停一下,我无比信任奶奶,总是跟着她。走在马路边时,奶奶便把我牵在内侧,怕车撞到我,每当奶奶走的慢时,不体贴的我便嚷嚷起来“奶奶走快点,回家我要吃糖水饭”,这时奶奶总是笑一笑,说“好,我的饿了,我们走快点。”
好不容易到家了,我把书包一丢,大叫我要吃糖水饭,于是奶奶走过去把书包捡起,拍拍灰,这才走进厨房,不一会儿,奶奶就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糖水饭出来了。我赶紧端过来,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还含糊的说着好吃,奶奶便笑一笑,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吃就好,吃了快快长大,长大了照顾奶奶。”
其实,那碗糖水饭很普通,就是开水一泡加点糖,在你眼里可能并不好吃,甚至是不健康的。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那碗糖水饭对我来说是非常好吃的食物,“哧溜哧溜”便下肚了,吃得人心里暖暖的,更重要的是那碗糖水饭里满载着奶奶对我的爱呀!爱的味道是那么甜蜜,胜过任何美味佳肴!
糖的味道优秀作文
为了这种糖我已经跑了四间商店,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
小便利店那个看起来瘦小而精明的店主摆了摆手:“没有!”手指着一种不知名的糖果说道:“这种也可以啊!”
而另一家店的店主听了后,皱了皱眉头:“我们这种小店没有这种名贵的糖,只有大超市有得卖。”我听后无奈地离开了。
心被一层薄薄的阴霾笼罩住了,这里没有卖,要到大超市去买吗?
后来,我与她又在超市的糖果架旁相遇,更巧的.是在升入中学后,我俩竟成了同学,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这种糖是她最爱吃的。有一次在荡秋千时,她嘴里吃着糖,甜蜜的感觉在她脸上散开,她对我说:“这种巧克力有很浓的牛奶味,奶味蔓延开,在唇齿间缭绕不散。”我信服地再品一颗这样的糖,果然刚刚咬下去时是甜,有点儿浓郁的甜,然后瞬间在舌尖融化,像雪,却不冰凉……
前两天我与她吵架了,然后谁也没有说对不起,后来想想,我总觉得很过意不去。后来我问妈妈该怎么办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买她最喜欢的糖送给她再说声对不起不就行了!”
“可是,我不好意思!”我的脸有点儿发烫。
“那有什么关系啊?”妈妈看着我说。
结果我要去“好又多”超市买这种糖。我骑着自行车飞速跑到那儿,又飞奔到二楼食品区,我刚要拿糖,一只纤细的手抢先拿走了它,我抬起头,惊讶地叫道:“菲菲,怎么会是你?那个……前天的事对不起!”
“呵呵,没关系。我听阿姨说你在买糖给我道歉,我知道‘好又多’有,我就来喽!”菲菲笑了笑,付好帐,伸出手来,递给我一颗糖,“给你的。”
我接过手中的糖,塞进了嘴巴里。那特殊的甜蜜在我嘴里散开,我含着糖笑道:“谢谢!”
“嗯,还是以前的味道!”菲菲拉起我的手,向超市外走去。
“不对,现在又多了一种味道!”我和菲菲两人手牵手,路边的树,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看着我们回家。
一颗糖两种味道:一种是糖的甜蜜,一种是友谊的甜蜜。
糖的味道高一作文
思念就像夏日里快要融化的糖果,柔软而绵长。所以我常身携一盒糖,含在嘴里任丝丝甜味侵入心脾,含化之后,空气似乎也飘逸着糖的味道,我的思绪不由飘到远方。
薄荷糖
辛辣中带着清凉。这是我最喜欢吃的糖。
两周前,一回老家,奶奶布满道道岁月刻磨的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可亲的笑容。她粗糙的手抬起,想要抚摸我的脑袋,却最终落在我的肩膀。这时,我才发觉,记忆中常被我仰望的奶奶竟在此时仰视着我,曾经牵着我走过大街小巷的奶奶,是如此的瘦小。
她瘦小的身影蹒跚着步伐回到睡房,一手一个沉甸甸的大口袋,像小孩子般凑到我面前,她望着我,那一对深陷的眼睛格外明亮,眼眸下泛起的点点星光满是对我到来的喜悦。大口袋里,是我熟悉又陌生的酥饼、山楂片、合川桃片……这承载了儿童回忆和奶奶殷切期盼的大口袋,变得沉重而珍贵。
翻找那些回忆,一块如玉似的薄荷糖忽的滑落至手心,蓝白色的包装简单小巧。我撕开糖纸,轻轻咬下一块,清爽的滋味儿在舌尖游荡,糖块在我嘴里滑溜溜地环绕一圈,口腔里顿时弥漫了薄荷的清凉,似含着冰块般的触感使我提起精神来。我的牙齿开始上下摩擦,一种豆沙的丝丝甜意和薄荷的.凉混杂一起,糖味钻进我的咽喉,滑落进喉管,每一处都留下它的踪迹,凉后的点点辛辣刺激了我的味觉,我又咬下了第二口。于是,那一整天,我的身心都充满了薄荷的辣与甜。
如今,我始终忘不了奶奶给我的薄荷糖,它唤起了我沉寂许久的味觉中的甜,让我再次忆起糖的味道。
喔喔奶糖
弹性又有嚼劲。这是我最怀念的糖。
记忆碎片里,拾起这碎片一角,我仍记得糖纸上那只五颜六色的大公鸡。糖纸的颜色变幻绚丽,儿时的我喜欢收集不同颜色包装纸的糖,红的、黄的、绿的……在我手掌间闪亮登场。我甚至收藏起来怀揣衣兜,时而瞧上几眼,便是心满意足了。
因此,对付我这个赖床的小孩,奶奶一不凶二不吼,只会采取引诱我的方式。
当我裹紧棉被在床上打滚的时候,奶奶悄悄走到抽屉前,摸索出一个白色透明的袋子,她伸手一捞,鲜艳可爱的小糖果便落在她的掌心,她转身,向我走来。
“起床才有糖吃。”
奶奶的话语像是一个命令,但又似是咒语,鬼使神差地吸引去了我的所有注意,莫名其妙地控制住了我的整个身体,那漂亮的糖纸在向我招手。
糖块滚进嘴里,都是甜蜜的味道。大公鸡并不柔而丝滑,但它的口味奇多,并不单一,我时常咀嚼一会儿便吞进肚子里。黑黝黝的矩形块,是巧克力,细细品尝,就如奶奶喜欢泡的苦茶,有些干涩;甜甜腻腻的是红豆,正如奶奶家米饭的香醇;平淡而软糯的是纯正的原味,没有任何的掺杂,似山间的溪水,潺潺清亮,甘甜解渴。
天真的我不只一次去翻找抽屉,但是里面却是空空如也,仿佛被施加了魔术,糖果都隐匿起来了,只有奶奶的咒语才能解开。
大白兔
甜而不腻。这是我最不能忘怀的糖。
小学兼换牙期间,父母不曾买糖,加之周围不少小孩患蛀牙一事,我很少看见糖的影子。令我期待的,便是热闹有趣的春节,奶奶会买我们喜欢吃的糖果,以及大家闲聊时必备的瓜子。
夜晚繁星闪烁,月亮高挂于空,呈现出一片深幽的白。而老家里,屋外却是红灯一盏,烟花绽。
大人们或围坐一圈玩扑克牌,或坐成零散的几个观看电视,或独占一角低头玩弄手机。我的哥哥姐姐们沉浸于个人世界,穿梭于他们的人际交往中。而我则安静地端坐于长椅上,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屋子的喧哗吵闹并未让我感到兴奋,反而令我昏昏欲睡。
奶奶缓缓走过来,她的身躯挡住了大片光亮,她双手抱紧我,使我躺在她的怀里。一双干瘦的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糖纸,露出里层光滑的糖块。我含在嘴里,奶香味在唇舌间霎那绽放,缭绕口中,回味无穷。奶糖的甜味让我感到温暖无比,好似全身被大白兔包围,充满了糖果的香气。
那些嘈杂的声音渐渐消失,我感到身体轻飘飘的,眼皮越垂越低,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大白兔的梦乡。
糖的余味儿不曾飘散,老家的味道不曾消逝,奶奶的陪伴更不曾远离。我爱糖,爱老家,亦爱我的奶奶。
戒糖杂文随笔
已经有半个月没用吃甜食了,也已经有差不多两个月没用吃快餐食物,也差不多有十个月没有喝可乐了。
有些是出于健康原因而没有迷恋地戒除,而有些则是目前身体不允许吸收。总是时不时吃一包巧克力的我,却是现在不敢想象的场景,一开始觉得好难戒除,时不时吃一些应该也没有问题吧。但是现在觉得生活里面没有这样一个东西也可以,如果有当然令人愉悦,但是没有,自己也能生活得好好的。从前觉得对于食物的迷恋比起对感情的迷恋更难戒除。每个傍晚想象的美味总是涌入脑海里面,一边吃着现实世界里面无味的食物,一边想象着过去曾经吃过的美味食物。然而这个食物并没有一个实际的形体,即使回到家中也无法再复刻这种平凡的美味,如此一来二去,也渐渐地放弃了对于食物的迷恋了。只是没有想到对于过去迷恋的巧克力自己也能如此轻易地放下,在超市看见巧克力,泡面,可乐的时候甚至不会产生“啊有点想吃”的想法,会凝视一阵,但是并不会将他们从货架上面取下来。
“可乐是一种需要戒除的东西吗?”朋友有点不屑地说。是啊,对于自己毫无关心的事物根本用不着说“戒除”二字。
成功建立起一套生活标准之后,我可能又会觉得无趣而又会去寻找新的刺激吧。在标准化和边缘化之间来来回回,大概就是自身的选择结果,水还是汽水,糖还是水果,米饭还是薯条。
没有正答的选择。
糖果树杂文随笔
在五六岁的时候种下糖果结果那糖果失踪后,我就深刻地认识到――糖果是绝对结不出更多糖果来的。
但糖果树的出现推翻了我的认知。
在听到我的质疑后,乌龟老先生还嘲笑我见识短。我咬牙切齿地告诉自己,乌龟老先生比我老得多,见识当然也比我长啦。
糖果树有着不算太粗糙的`深褐色树皮,每一片的叶子颜色都不太一样。糖果树的花大多是五瓣的,颜色醒目、缤纷,可以吸引来许多的昆虫来为它授粉。重头戏来了,糖果树结的果子就是糖果,糖果为三部分组成――五彩缤纷的糖果,甜滋滋的果肉,以及深棕褐色的豌豆大小的种子。每颗糖果的味道都不一样,不过都很美味。帮助糖果树传播种子的动物当然是人啦。小孩子们总是喜欢比比谁能把种子吐得更远,但一般那些种子都不会发芽――糖果种子发芽的条件非常严格,差了那么一点点都不会发芽,所以说如果有了糖果树,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有些琴国商人看到糖果树那么受人欢迎又很稀少,所以就打起了仿造糖果的主意。他们把五颜六色的糖纸包在各种味道的糖球上,而略去了难吃的种子,于是冒牌的“糖果”诞生了。由于琴国的孩子们很少见过真正的糖果,而见过真正糖果的孩子们又嫌种子不好吃,于是冒牌“糖果”的销量特别好。这种冒牌“糖果”从琴国的各个港口出发销往全世界,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而真正的糖果却很少出现了。
我的情绪低落极了,于是我又拆开一块糖纸,把糖球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如果我能吃出棕褐色豌豆大小的种子就好了!
【幼儿教育随笔】味道
邢华
天真烂漫是一种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别有风味,此时无声胜有声则更有一种趣味。味道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格调。潜心工作,我与豆豆班的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多味道。
清晨,有一种味道叫热情。妞妞总是很早就来到幼儿园,刚进门妞妞就大声地跟我说:“花花老师,早上好。”然后就扑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无论是谁来到豆豆班,妞妞总是很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如果有谁需要帮助,妞妞肯定是第一个上去帮忙的。多么热情的味道!
午睡后,有一种味道叫童真。午睡刚结束,我帮孩子们穿衣,浩然一把拉住我的衣角,奶声奶气道:“花花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呀?”“我刚刚做了一个好可怕的`梦,吓得我都出汗了。”“浩然梦到了什么呀,这么可怕?”“我梦到幽灵啦,好可怕的,好像要吃了我。”“哈哈,花花老师还没见到过幽灵呢,你能给我讲一讲吗?”浩然摸摸头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可怕。”“那花花老师明天帮你打败那个幽灵,好吗?”,“好。”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童真,有趣的味道。
我与豆豆班孩子的故事里,存在着许多许多的味道,各种味道让我流连忘返,让我在繁杂工作之余体味快乐,让我觉得幼儿教育特别美好。
南京味道随笔
弄碎了的肉,以形状区分,便有肉块、肉片、肉丁、肉丝,按照“脍不厌细”的原则,其极境就该是肉糜,肉糜像肉片、肉丝一般用去做荤素搭配的菜,比如肉末臭豆腐煲或肉末炒韭菜,在南方似乎是后来的事,我小时不大见到。这样的吃法是一分到底,过去则更多是散而后聚,分而后合——肉剁好或绞好之后再捏搓到一起,是为肉元。
如此分解了以后再聚合,并非多此一举——从口感到味道,与整块的肉相比,迥异其趣。既然经了分解,就算是最密实的后腿,也不会是一坨“死肉”,虽说肉元之中,也有松紧之分。此外既然不像整块肉的天衣无缝,味道自也就有了乘隙而入之便。中国人吃西式大块肉,最不耐的就是它的不入味,弄熟的过程中既不与佐料一起烧,事先也不腌制,全仗事后浇上去的调味汁。
不单便于和入糖、盐、料酒、葱姜之类,其他的辅料也可一并进入。我小时吃到的肉元很少是纯肉的,小部分是因为对口感、味道的追求,大半却还是因为肉不够吃又要满足饱饱吃肉的幻觉,于是添进各种东西去“做大做强”。试想食堂里常见的肉元拳头大小,全用肉,那得多少?做肉元,往里加什么的都有,我知道的就有胡萝卜、木耳、荸荠、老油条、大白菜、地瓜、薯粉等等,当然是剁碎了与肉做一处。这里面我比较有好感的是荸荠和老油条,倘若比例得当,与纯肉的相比,别有风味。无论在我对肉最最贪得无厌的.年头,那些原当起帮衬作用的成分多半都有喧宾夺主的倾向,弄得肉味大减,有失肉元的本意。
我自小喜欢吃肉元,想来也只是喜欢吃肉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常光顾的是住处楼下不远处的一家,他家固然有许多其他优势。比如烧菜不用用过的油,菜看上去较别家清爽,老板娘不是热络到一副拉客的架式,不过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他家的肉元。
他家的肉元做得讲究,那肉比绞肉机里出来的剁得细。最能吸引眼球的不是女的在那儿炸,是男的双手各一把菜刀,此起彼伏地当街剁肉。剁一阵,原先堆起的一堆已然是薄薄的一摊了,贴着案板刮起堆起来,再剁,这也算是当年那一带的一景。
此外味道也调弄得好,不像外间菜通常的情形,咸得吓人,且酒、糖、葱姜都放得恰好,当得起五味调和中那个“和”字。故我但凡买盒饭,荤菜方面独沽一味,就要这肉元。
倘不舍肉元,又想换换口味,我就会到街对面小巷子里去找另一家。这家是扬州人,老夫妻两个都退休了,没事干,在路边支了一口特大号的钢精锅,卖扬州狮子头。扬州獅子头虽也只好往肉元里归类,做法却见得特别。肉是粗斩,不像通常做肉元,以剁得细为好(贡丸之类似乎是细到极致,真正的肉泥),到一定程度就收手,不能叫肉糜,只能说是较小的肉丁,出锅了在肉元的“集体”里亦依稀看出“个体”的状态,这里面又有一定比例的肥肉,肥肉烧了之后不像瘦肉缩得厉害,肥肉丁也就更见分明。
狮子头的烹制也特别,其实也并非只有一途,那对老夫妇却坚称他们的做法最传统,因而最正宗,——即是清汤白水地炖。经油炸的肉元不易散,所以个大的肉元通常都有油炸的程序,炸后外面像有薄薄一层壳,虽再加烧煮也还有特殊的口感。似乎只有小的肉元才一径在水里氽熟,大了用水氽的法子就不太好办。扬州狮子头因肉是粗斩,黏合度甚低,动静稍大就散到不可收拾,弄成白水煮碎肉,味道散去,没法吃了。故都要小心翼翼安顿好了,加了适量的水使文火慢慢地炖,中间再不碰它。餐馆里的清炖狮子头都是连了砂锅端上,论人头的不算,大份的最多也就四只,那老夫妇当街卖,一口大锅里足有几十只,还要盛出让顾客带走,难度确乎大得多。何以能做到锅里堆在一处的狮子头一只只完好无缺,我不知道,唯见他们从锅里弄出来,绝对地轻拿轻放,脸上的表情端凝无比,简直如对神明。照他们的要求,我都是带一口锅去,连汤带水端回来。狮子头盛进盛出颤颤巍巍,粉嫩粉嫩,仿佛吹弹可破,比有一阵中心大酒店名声响亮的狮子头,嫩度上不遑多让。“嫩度”一词是我发明的,盖因狮子头吃的就是一个嫩字。
群体性剁肉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倒不仅是为了做肉元,过年包饺子、包包子,还有稍迟点流行的做蛋饺,做馅都须先剁好绞肉。过年的吃食,哪一家都要预备的,故到时候,剁肉声四起,刀击砧板声大作,也该算是年味的一部分。唐代长安的“万户捣衣声“没听见过,小时候过年,却真是万户剁肉声啊。
初夏味道随笔
进入初夏时节,阳光变得更为有劲,稍微运动一下就汗流满面。
午后,来到镇上华青路段段家湾的路边。这个时候正是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阳光强烈地射下来,照在身上有些火辣辣的感觉。来到这个地方是看上了这路边崖壁的野山萢,尽管先前过来时一晃而过,但那诱人的紫红色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催促,路上来往的车辆与行人也不是太多,可以不慌不忙地把这里的崖壁看个够。崖壁铺满了厚厚的草、藤。那红色的山萢,真正的学名我并不知道,只晓得是萢儿一类的植物,它紫红色还带有绒毛的果子像成串的葡萄似的挂在枝上,随风摇动,在全是绿色的背景上显得犹为显眼。由于是天然野生的,没有架子,那成串的萢果顺枝而下垂,有的就横卧在草叶之上,无论从哪个方向去看,都不失诱惑。
阳光下,各类植物的嫩枝竞相伸长,那略有弯曲的枝尖伸在空中,随后是由小到大的叶子有序排列,那是生命在阳光下的展示,也许就在下一刻,它又向空中伸延了鲜活的.一节。三七类的植物,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纤细的藤条缭绕在其他的枝干上,步步向上,那一片片叶子就是它一步步向上的脚印,错落有致,有的枝藤交错,顽强相依,让人自然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感动。
阳光下,也看到干枯的叶子挂在嫩叶的上方,发黄的芭蕉叶垂挂在树干上,一丛衰败的楠竹林中也长出了青绿色的新竹,崖壁上细长的野草叶尖整齐向上,竹林间的叶子婆娑油亮。看似平静的崖壁,各类植物都在阳光紧张地展示着生命的热闹。
把车停在磨儿山不远处的路口,靠近一片“棉花”,“棉花”其实是就白色草绒,具体是什么草我也说不出名字来。看着漂亮,要拍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都是杂乱无章的白色,在清风下不停地晃动,费了好大劲也没有拍到自己喜欢的照片,倒是地边上长着密密的小野果的树枝还着实招人喜欢。
行走在一段不宽的水泥路上,旁边地里的玉米正长得茂盛,突然间发现玉米叶上的线条变化多端,柔美多姿。于是找寻各种植物的叶脉线条,还真是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