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洞古镇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天,菜以味为天。吃饭不光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我国上古就有“伊伊至味”的传说,比喻治国理政者要体察民间酸甜苦辣咸,伊伊使商汤因此得到治民理政经验而收获600多年天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身”。说的是人的生命要靠五味来滋养。苏东坡曾经吃到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情不自禁写了一首称赞环饼的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个字,勾画出了环饼的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式美人环钏的形象,更是仿佛闻到了环饼的清香,这种精神享受胜过食物本身。

图左为杨沧白、图右为(杨沧白孙子)杨同武

精神享受主要表现在对菜的滋味上,根据杨沧白先生的孙子杨同武回忆:“小时候我还记得爷爷(杨沧白)在上海专门请了一个会做川菜的大厨,我们每天的菜肴都出自他之手,所以在嗜甜的上海,我们对家乡川菜的麻辣从来不陌生。木洞老家寄来的腌榨菜,熏香肠,炕腊肉是儿时对春节快乐的期盼,那个花椒放在香肠里,味道简直不摆了,爷爷爱吃,我们也爱吃。”杨沧白还在《答友人话旧兼讯还乡》诗写到。“还乡不复梦,作客聊安居,菽水斋无肉,辛盘食有鱼。”“菽水”是豆和水煮的素菜,“辛盘”是用葱,韭等五种味道混合在一起的红烧鱼。“菽水”和“辛盘”十分简洁地概括了木洞船帮菜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大家、民国大诗人杨沧白虽身在异土他乡,但对木洞家乡船帮菜的滋味是那样的情有独钟,是那样的乡味深长。俗话说“三分食物七分菜,七分滋味三分肴。”木洞船帮菜,滋味不一般。

川菜和渝菜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巴国和蜀国,重庆木洞属古巴国。据《华阳国志》记载:“巴蜀之人,尚滋味,好辛香”。“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和茶蜜;蜀国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由于巴蜀有丰富的蔬菜五谷,泽鱼六畜,加之“和之美者,椒、盐、蒜、姜,”这就有了川菜和渝菜制作的基础。川菜和渝菜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经唐、宋、明、清,日臻成熟,谱系完整。

由于四川、重庆四面都是高山阻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长江河道就是古代中国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木洞就是这条交通大动脉边上直抵重庆的驿站码头。这条交通大动脉带动了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商业发展,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商业和饮食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烹饪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聚居于城市水驿的达官显贵,豪商巨富,名流雅士越来越讲究吃喝享受。他们对菜的样式,口味要求更高,对川渝菜和木洞船帮菜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四川、重庆的气候特征和物产品类,所以川渝菜有“三椒三香”之辨,有“七滋八味”之说。即:花椒、胡椒、辣椒,葱香、姜香、蒜香;甜、酸、麻、辣、苦、香、咸七滋;鱼香,酸辣,椒麻,怪味,麻辣,红油,姜斗,家常八味。

清朝乾隆年间,四川罗江的著名文人李调元在其《函海·醒园录》书中就系统地收集了川菜和渝菜的38中烹调方法:炒、滑、燥、煸、溜、炝、炸、煮、烫、糁,煎、蒙、贴、酿、卷、蒸、烧、焖、炖、摊、煨、烩、焯、烤、烘、粘、汆、糟、醉、冲等,以及冷菜类的拌、卤、熏、腌、腊、冻、酥、酱等。在口味上特别讲究“一菜一格”,且色、香、味俱佳,所以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滋在四川,味在重庆”之说。

为什么说“滋在四川,味在重庆”呢?

虽然川菜和渝菜选材用料都差不多,但地域的区别表现出烹饪手法和产生的口味确有些不同。

川菜以川西上河帮的蓉菜为主,虽是麻辣,但不失温和,调味多变,但相对清淡,精致而细腻,重在“滋”,表现出悠闲、亲民、温和的特点。

渝菜以川东大河帮的重庆菜为主,大方粗犷,花样翻新,不拘泥于用料。麻辣就是麻辣,不加掩饰,直来直去;酸辣、香辣,糖麻,酸麻个性鲜明,重在“味”,表现出耿直、爽快,大方、粗犷的特点。突出巴人“好辛香”“性直率”的人文特征。

图为重庆长江船帮的老照片

川菜渝菜虽然是中国第一大菜系,素有“驰名世界,誉满全球”的褒奖,但它的流派划分名称是源于数百年来川江船运所形成的船帮。川菜、渝菜流派的划分,就是以船帮帮口来称谓的。如大河帮,小河帮,上河帮,下河帮;盐帮,马帮,糖帮。这些帮口的称谓,最早起源于重庆的船帮。《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记载:“各船帮船只以航行河道之间又有大河帮,小河帮之别。大河帮指长江,小河帮指重庆上游长江支流各河。光绪22年(1896年)重庆又先后成立了‘三河帮’,即上河帮,下河帮,小河帮,以及揽载帮24帮。”木洞属大河帮和揽载帮。因木洞广船主要装运粮食、榨菜、桐油等下行出川。尤其是以桐油为最,在1919年至1938年间,每年运送200万斤以上桐油到上海,再出口美国,英国,日本。木洞大河帮和揽载帮造就了木洞人的包容开放,耿介尚美,责任担当和粗犷大方。

因此,木洞船帮菜就是川东或渝东南一带的大河帮和下河帮风味的渝菜。或者说木洞的渝菜就是木洞船帮菜。有的为了简便和突出个性又叫江湖菜,家常菜,大碗菜,私家菜。但其本质是船帮菜。木洞船帮菜的最大特征是带着木洞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的特产,特色,特味。

图为早期长江边上的纤夫

木洞船帮菜的名气通过过往客商和船员纤夫的口碑相传,逐渐声名远播。

明清以来,木洞水陆冲衢,商贾云集,百物萃聚。千帆并舷,是通商航运的重要枢纽。川汉、川黔、川湘等地南来北往的货物,东上西下的物资都在这里吞吐集散。被誉为“五方杂处,百货交通,樯桅林立,市井繁荣”的川东第一大镇。在木洞航行的木船船型很多。本地的有广船、渡船、揽载船、老鸹船,划泊船等。外地的有广船,舵笼子,敞口船,中元棒,滚桐子、舢板船、四角蛇船、五板船、行马船、柳叶船、窝棚船等。木洞码头经常停靠的船只是几十艘。每天夜晚,行船停泊夜宿,商人船夫蜂拥上岸,人流如织,通宵达旦;白天河沙坝码头,八洞桥,水沟街,垭口老街人货往来,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经营生计,又享受口福。

图为102岁的龚柏森老人

根据今年102岁的龚柏森老人回忆,正街上比较著名的做船帮菜餐馆酒肆有:柳春园、鲁文轩、划得来、阎百川、邹家馆、悦来香、人富达、味厚泽等。一听这些餐馆的名称,就有进去品尝美食的冲动。龚栢森说,柳春园的烧,蒸,炒;划得来的担担面;邹家馆的烧腊,任富达做的红糖核桃包子都非常好吃,非常有名。

再根据木洞中学82岁退休老师徐家胤和88岁的蒋自泰老师回忆,八洞桥水沟街一带比较有名的做船帮菜的饭铺小吃是:刘记杂碎汤锅、羊肉汤锅、胡家豆花、文家豆腐、李家小糍粑、张记小蒸笼等棚房餐铺。路边摊有猪油粑,夹心饼子,锅盔,豌豆饼,熨斗糕,桐子叶麦粑等。木洞当时最有名的是熨斗糕,是米粉浆加上鸡蛋,白糖、蜜桂花等调和,再装入专制的烙碗内翻烙成金黄色,形状若帽子。“烫,香,脆,嫩”,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猪油粑也很有名气,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图为刘亨利与亨利酒楼

解放以后,各家餐馆公私合营,由木洞供销社和综合饮食商店统一经营。尽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但木洞船帮菜的滋味特色,样式名品继续传承发扬,在比较困难的岁月里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木洞的人们享受口福,享受生活。当时以刘波、白时木为主厨的供销社一食堂的脆皮鱼,豆花鱼,毛血旺等家喻户晓;以秦公平、张大林为主厨的供销社二食堂的大蒜鲢鱼,酸菜鱼、啤酒鸭等远近闻名;以刘亨利为主厨的亨利酒楼的干烧水米子,火爆肚条、豆豉排骨、芋儿鸡、肉末茄子、大碗扣肉和大碗腌菜烧白妇孺皆知,食者络绎不绝。由于作料的不断丰富和厨师们的知识文化的提升,木洞船帮菜表现出独特式样和味道。

木洞船帮菜除了用料和色、香、味以外,还讲究形、器、境。切菜的形状,方、圆、条、块、丝,盛菜的器具,盆、盘、笼、碗、碟都要讲究;还要讲究吃饭的环境,木洞的环境干净,清静、文静。饭馆酒肆大都临江面河,把酒临风,大块朵颐;酾酒临江,横筷赋诗;风卷残云,齐乐融融,别有一番风情。

(1)四季养生羊肉汤锅

前文提到船帮菜发明火锅,汤锅,在木洞八洞桥的刘记羊肉汤锅很有名气。木洞临江,春冬寒气重,夏秋湿气重,人们吃羊肉汤锅驱寒除湿。加之木洞长坪,仰山适养山羊,羊肉汤锅便是木洞船帮菜的一道传统美食。但受季节限制,能不能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羊肉汤锅呢?在今天的木洞就能吃上“四季养生羊肉汤锅”,吃了还能养生治病。

图为周平医生形容如何做“四季养生羊肉汤锅”

创新此道美食的不是餐厅老板大厨,而是木洞镇长坪墙院村的老中医周平。周平17岁开始承祖传行医。他在钻研和实践我国中医药宝库的时候,深明“上医治未病”的道理。中医认为:“风寒湿热,伤人五藏,酸甜苦咸,损人六腑”,“风,寒,湿,热,百病之始也。”中医之道,药补不如食补,药治不如食治,周平积几十年治病救人之经验,研制出了“中药四季养生羊肉汤锅”配方,专除风、寒、湿、热。

中医认为,羊肉助元气,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脾胃。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壮剂。但羊肉膻味重,燥火,只能适宜少数人和冬天吃。周平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医道,通过中药配方后,男女老少皆宜,春夏秋冬养生。春天驱风,夏天除湿,秋天弃燥,冬天引火归元,清淡厚醇。无论哪个季节,哪种人群吃了周平配方的“四季养生羊肉汤锅”,都浑身清爽,周身温暖,精,气,神为之一振。其实,周平配方的“四季养生羊肉汤锅”就是“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木洞船帮菜的创新。

周医生将配方粉碎成沫

周平配方的“四季养生羊肉汤锅”在木洞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有中医院,中医学院聘周平当坐堂医生和老师,他拒绝了,有酒店、餐馆请他当顾问,他拒绝了。他秉承“医者,德也”的行医标准,将配方粉碎成沫,自己上门为别人做“四季养生羊肉汤锅”,对声誉好的餐馆也提供配方。不德老板,他重金不卖。有个五星级酒店大厨慕名来吃了周平亲手做的“四季养生羊肉汤锅”,赞不绝口,说在他的酒店一锅至少1000元,在木洞只有200多元。

木洞的“三三酒楼”、“开阔酒楼”、“河边船帮菜”、“非辣天下”等餐馆均有“四季养生羊肉汤锅”,有的叫“伏羊汤锅”。特别是“河边船帮菜”的汤锅,要预定才能吃上。“四季养生羊肉汤锅”就是木洞船帮汤锅火锅的创新。

(2)“九”好不怕巷子深的“河边船帮菜”

老板林国伟,早年在木洞工商所旁边专做狗、羊肉汤锅,近年来,他回归传统做起了木洞船帮菜,主要就是九个菜:

双椒炒鸡酸辣血,

飘香猪肝烧羊蹄。

泡椒小肠回锅肉,

狗羊汤锅酸菜鱼。

(九样菜)

所以有顾客给该店送来一个雅号,“九”好不怕巷子深。

图为林国伟

林国伟老板只是小学毕业,他对木头船帮菜虽然没有很深的研究,只有感悟。他说回归原始,麻、辣、酸、辛,好吃就行。有人说他是“乱劈柴”。他自己说是回归简单,回归木洞船帮菜的本原。不用味精,不用鸡精,不用三奈八角。用的是自家的泡姜,泡椒,泡咸菜三样,配料不过三。就连自家酿泡的白酒,也只有“甘蔗”“枸杞”“枣子”三样。但饮者皆赞,没过瘾的,还要装一瓶带走。菜油是当地土菜籽油。有个吃货很简洁的总结了林国伟船帮菜的特点就是两个字“有劲”。该辣的有辣劲,该麻的有麻劲,该酸的有酸劲,该香的有香劲,该爽的有爽劲。一个叫万四的顾客说:“我十天不在这里吃一顿,整个人周身都不舒服。那个双椒鸡又香又嫩,酸辣血嫩得像豆腐脑,闻到口水就出来了。红烧羊肉蹄又糯又香又好看,泡椒小肠脆得像花生米一样,飘香猪肝包你一辈子吃不到这样好吃的菜品,酸菜鱼简直不摆了。”

好吃就行,好吃就是王道,这就是木洞船帮菜的原始标准。

林国伟老板表示,他在这里确实太偏僻了,堂子太小了,请有关部门支持他到木洞河街去。到时,“九”好不怕巷子深,已是“河街深处有‘九’好”。

木洞船帮菜,船帮小吃品类繁多,现举几个历史最悠久,地方特色最浓,最能唤起人们乡愁的几个菜以飨读者。

1、清香长江鱼

木洞长江鱼是人们的美味佳肴,也是船帮菜的主要原料。“沽舶争来去,诗酒夕阳间”、“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船帮江鲜美,贪听渔翁笛”。船帮江鲜有鱼头汤锅、砂锅鲢鱼、酸菜鱼片、红烧鲢鱼、豆花鲢鱼、干烧水米子、干煸翘壳、黄腊丁汤、清蒸肥头(江团),清蒸青鳝等。

最著名的是木洞的清蒸肥头(江团),清蒸青鳝。江团体表裸露无磷,肉质鲜嫩,肥厚刺少,蒸时加点冰糖和枸杞,营养价值极高,味道极美。人称长江最美味,上等佳肴菜。木洞当时很多家庭也做这道菜,通过大小船帮,誉之甚高,重庆周边也纷纷学艺效仿,传之甚远。据有关资料介绍:“抗战期间,北碚澄江镇上的韵流餐厅名厨张世界、郑祖华烹制的‘清蒸江团’闻名遐迩。冯玉祥将军赴美国考察水利之前,曾到韵流餐厅品尝‘清蒸江团’,食后赞扬说:“清蒸江团,名不虚传。”

2、香辣小河虾

小河虾呈青色半透明状,含有丰富的钙、硒、镁、钾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香脆爽口。木洞长江河道两岸,长石梁,桃花岛,中坝岛内浩,五布河盛产小河虾,一年四季均有。打鱼人可捕,舀鱼人可网,钓鱼人可捉,就连儿童都可以在河边捧上一些。小河虾繁殖能力极强,真是取之不尽,捕之不竭。小河虾价廉物美,在生活比较困难的六七十年代,2分钱可以买一勺油酥小河虾,是当时木洞少男少女们最爱吃的零食。炒虾时,如果再加上点香葱,那可真是越嚼越香,回味无穷。小河虾作为木洞船帮菜,当时只是一道下酒菜。后来逐步进入木洞各大小餐馆。或油酥,或爆炒,或油焖,有的还佐以红海椒,青椒,葱花,大蒜,吃起来酥脆细嫩,味道鲜美,口齿留香。不光佐酒,更可下饭。不信?餐桌上最先光盘的一定是那盘金黄灿灿的小河虾。其做法有有青椒虾,红椒虾,油酥虾,火葱虾等等,而今,木洞各大小餐馆均有此菜。

3、油炒五香虫

十冬腊月,大雾弥江的清晨,木洞的人们三三两两,兴致勃勃地去长石梁,中坝岛尾部,其中也有一些打渔人和停靠在码头扎雾的一些船工纤夫。他们掀石头,找石缝,掏石壁,遍寻被木洞人称之为“打屁虫”的五香虫。称它为“打屁虫”是因为一捉它,虫的屁股就会“啪”的一声冒出一股烟来,所以捉它的时候都要戴一只手套,没有手套也要拿一只旧袜子套住手,不然整个手都是粪一样的黄色,很难洗掉。捉虫人把那些冻僵了的黑乎乎的虫子掏出来,一个一个捡进袋子。当大雾散去,朝霞满天的时候,便满载而归,有的将五香虫卖给餐馆,有的拿回家,慢煎细炸,一饱口福。

五香虫源于自身具有的油、辣、芥末等五香味而得名。黑色,每年十月到十一月出现,在大雾天气中饮甘吸露,藏身石缝。五香虫的吃法有二,一是生吃,掐掉尾部,吃头;二是炒熟,先把五香虫放进温水放屁,然后放在锅里炒烩,放点葱盐,吃起来满嘴生香,滋味美极。

图为鱼香村老板万钧展示神虫酒

五香虫含蛋白极高,有滋阴补肾、祛风除湿之特效。2005年,木洞镇有关部门为了弘扬这一特色饮食文化,经有关专家鉴定,推出了“五香虫菜品”和“五香虫泡酒”。取名为“神虫香”、“神虫酒”,“喝了神虫酒,滋阴壮阳天下走”成为木洞谚语。2007年以后三峡大坝每年10月开始蓄水,中坝河滩,长石梁淹没,五香虫稀少了。物以稀为贵,再加上是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所以现在是餐馆的一道名菜,价格不菲。而今,“鱼香村”有“神虫酒”面市。

4、传统刨猪汤

刨猪汤是木洞地区很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流传一句俗语叫“杀猪过年,喜笑颜开”。乡下人家过年,是一定要杀猪的,“家”的下半部分是“豕”字,“豕”就是猪。有猪才能有家,吃“刨猪汤”也是家庭富有的象征。

所谓“刨猪汤”就是农民在要过年的时候杀一头自己养的猪,把新鲜的猪肉,内脏和血旺等煮成一大锅,配上其它菜,邀上亲邻好友,等回离家的游子,大家一起海吃大喝,十分热闹,既庆祝丰收,又筹划未来,既联络感情,又互通信息。因此,吃“刨猪汤”享受的是一道美食,又是一道文化。

由于“刨猪汤”的深刻的文化意涵,有的餐馆老板逐步演化为一种菜品,专营专卖。很受食客们的欢迎。

“刨猪汤”很讲究,要求七大碗八大碟。主菜有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烧血旺,红烧肉,炒小肠,滑肉,烧白等。然后是血、滑肉、猪肝,粉肠,猪大骨,盐白菜,萝卜煮成一大盆汤,把猪身上的各个器官让大家品尝,味道鲜美。解放前木洞石宝街小烫槽巷子旁和八洞桥都有做“刨猪汤”的餐馆,价格便宜,生意很好,成为木洞船帮菜的名品传承下来。

图为木洞港湾传统刨猪汤的老板张元武

今天木洞镇港湾移民小区内就有一家“传统刨猪汤”。老板张元武,今年40岁,2008年从外地打工回乡创业搞餐饮,怎样做出特色。他的表叔刘国兴是木洞屠宰场的师傅,出主意让他开一个“木洞传统刨猪汤”餐馆,并保障他的鲜猪血和土猪肉的供应。

张元武“木洞传统刨猪汤”坚持了传统刨猪汤的“八大碗七大碟”,坚持天天用鲜猪血,鲜土猪肉,坚持天天早上购买鲜蔬菜,过夜的血、肉和菜一律不要。他做的“酸辣猪血”,“泡椒猪肝”,“排骨回锅肉”,“泡椒腰花”集中体现了木洞船帮菜的麻辣,酸辣的泡椒本味,堪称一绝。

5、特色烧、蒸、炒

木洞各餐馆的烧、蒸、炒既保留了传统船帮菜特色,又有时代演进的创新。

(1)红烧肥肠

过去因价格便宜是船帮纤夫,脚力搬工的主菜,现在肥肠上可登大雅之堂,下可到路边食店。红烧肥肠在木洞丰富了翘头内容,有黄豆焖肥肠,再放点榨菜粒、芫荽。这是木洞豆花馆的必配菜品。根据季节变化还有土豆肥肠,芋儿肥肠,萝卜肥肠,豆花肥肠,粉蒸肥肠等。最普遍的是黄豆烧肥肠,味美,色鲜,甜香,实惠。

(2)猪膀肘子

肘子传说是大文豪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相传,他为一个农家孩子治好了病,农夫为感谢他留他吃饭,苏东坡被此地的景色陶醉,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房煮饭的农夫听了,以为是教他怎样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在锅里煮,不料煮出来的肉颜色褐红,肉也别有一股香味,这道名菜就这样产生了。木洞流行的是猪蹄膀肘子。大多是佐料式肘子。根据木洞盛产的大葱、生姜、榨菜粒等配上十多种佐料浇上,色泽褐红,肥而不腻,耙而不烂,色香味俱全。因猪蹄膀胶原蛋白含量高,所以大家都说是美容食品。在木洞餐馆的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大菜。同时也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荤菜。

(3)腌菜烧白

烧白是大小餐馆宴席里的一道硬菜,更是豆花馆的必备菜。豆花、烧白、红烧黄豆肥肠,二两老白干,是食客们的最美享受。木洞烧白都是小土碗蒸翻,据说是土碗烧白味道更纯,每碗烧白10-12块三线肉,肥而不腻,柔而不烂。

(4)榨菜回锅肉

回锅肉是最普遍的一道名菜,几乎大小餐馆,家家户户都做,回锅肉一直认为是川菜之首,说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当然也是木洞船帮菜之首。所谓回锅肉顾名思义就是把肉混合豆瓣、姜蒜等炒得半熟以后舀起来,加上青椒、红萝卜、蒜苗、洋葱等翘头和肉一起再次回锅里翻炒,口味独特。

由于木洞榨菜有名,就用榨菜炒回锅肉。在反复翻炒中,榨菜的醇香和颜色融入肉中,使榨菜回锅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木洞有的餐馆为了提高档次,满足顾客需求,专门到东泉、接龙等地买黑猪肉做原料。炒出来的回锅肉味道更是浓香爽口。

(5)霸王回锅肉

木洞“水上漂”餐馆还推出“霸王回锅肉”品牌,霸王者,霸气也,高出,大出一般也。其盘有盆子大,其肉有巴掌大,其翘头有10多种以上。爆炒霸王回锅肉火候调节好,吃起来过瘾,油香满口,是绝好的下饭菜。

(6)酸柞蒸肉笼

酸柞肉是木洞地区农村杀过年猪以后,把肥肉切成小条块,然后和上拌有红海椒面的柞面,装在朴坛里用水朴上,等到春节以后取出来用蒸笼蒸着吃的一道美食,细嚼慢咽,酸辣可口,颜色红黄。一些馆子因此用小蒸笼蒸卖,一人一个冒着缕缕热气的小蒸笼,二两白酒,一碗干饭,悠哉乐哉。现在,有的馆子又推出柞辣子面回锅肉,酸辣清香,既开胃又好吃。

6、风味名小吃

木洞风味小吃是根据木洞的自然环境物产风俗,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如前文提到的“文家豆腐脑,李家小糍粑,张记小蒸笼以及猪油粑、夹心饼子,任富达红糖核桃包子,锅盔和熨斗糕等”木洞人记忆犹新的还有以下几种小吃,至今不衰。

(1)肉沫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著名小吃。相传为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后来多以店铺经营,木洞石宝街解放前出名的担担面铺名叫“划得来”。“划得来”面铺是一个姓张的老板开的,面的主要特色是用花生米粒,芝麻、肉沫、黄豆等20种调料调兑,清香可口,老少皆爱。生意非常火爆,老人们回忆,大人要哄小孩听话,做事的话,就会带小孩去吃“划得来”担担面。

解放后,“划得来”归供销社经营。木洞老街邮局旁边的供销社小吃店担担面经营方式独具地方风味特色。在木洞流传着担担面的调料需20种才能叫担担面不然只能叫小面的说法。供销社小食店在售票处搁置约1米长的三层阶梯型木架,木架上依次摆放酱油、醋、葱、姜、蒜、肉沫、榨菜粒、熟花生碎、熟芝麻、炒黄豆、花椒粉、油辣椒、味精、红油、猪油等20种调料。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小吃店晚上也营业,俗称“开夜堂”。有趣的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当服务员在给已买票的顾客打调料碗的同时,大人会饶有兴趣地在心里默数放调料的碗有没有20只;小孩也会有模有样地掰着手指头去清点调料碗的个数。小吃店的担担面好吃的秘诀就是配料的丰富,肉沫要细要嫩要香,均匀地散布在每根面条上。木洞肉沫担担面色泽红亮,鲜而不腻,辣而不燥,几十年都难以忘怀那鲜香的滋味!。

(2)鸡汤抄手

抄手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传统美食。广东人称“云吞”,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台湾人称“扁食”;四川和重庆称“抄手”。叫抄手的原因有两种。一说是因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间,就已煮熟上桌;另一种说法是它的样子像人们在冬季为避寒将两手抄在怀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解放前,木洞商会旁边有家鸡汤抄手很有名气。

解放后,木洞供销社小吃店售卖的抄手皮薄馅嫩,味美汤鲜,店门外就能闻着抄手的香味,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小吃店的抄手馅料、原汤都很讲究。面皮为边长约7厘米的正方形。肉馅是将新鲜的猪肉剁碎、锤茸后加上盐、胡椒粉、味精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成糊状做成。原汤是猪大骨在砂锅里小火慢煨而成,这样熬出的原汤是又白、又浓、又香;二是黄灿灿,香喷喷的鸡汤。木洞人喜辣,店里有红油抄手和清汤抄手两种。红油抄手汤汁微辣浓香,滋味浓极;清汤抄手清爽可口,味道鲜美。往事如烟,当年盛在一只土碗里、咬上一口便会口舌生香的抄手成了木洞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3)白糕和油饼

在木洞老街黄家大院旁有家卖早餐的小吃店,特色早点就是白糕和夹心油饼。

白糕又称糯米糕、发糕、泡粑是人们喜爱的早点之一,它是用糯米或者大米泡涨后,再用石磨推出成细面,并用酵母发酵的方式发酵,最后用蒸笼蒸熟食用。

清晨,进入店内,遇热气腾腾白糕出笼,热气氤氲,夹杂着白糕特有酵母香扑面而来,香气四溢。圆形状的白糕,软糯弹牙,甜中有回味,这样的美食当年只需3分一个,所以是木洞老老少少们的早餐首选。

另一种早点夹心油饼,夹心油饼综合了以前夹心饼和猪油粑的做法。里面包的是肉馅和糖馅两种,外皮酥脆,入口绵软,油而不腻,甜而不过,味道香美。而今,木洞的这些风味小吃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随着时代的演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长江盛产的鱼虾做成的各式美味佳肴,还是石缝中掏出的五香虫酿成的美酒,以及特色烧、蒸、炒、风味小吃和木洞船帮菜的创新品牌“四季养生羊肉汤锅”“‘九’好不怕巷子深”等都是大自然对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木洞人的馈赠!是木洞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饱含着木洞民俗风情的木洞船帮菜在新的时代一定会进一步传承创新,服务大众,造福木洞,带动文旅!加油哦!木洞船帮菜!

THE END
1.传统宴席九大碗,咸烧白的做法,口感耙糯,肥而不腻特色美食美食教传统宴席九大碗,咸烧白的做法,口感耙糯,肥而不腻2024-12-08 14:37:43 阿莱美食汇 河北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阿莱美食汇 7532粉丝 给大家带来脑洞大开的精彩内容 02:06 学书法,只要学会这两个字,就足够了! 02:13 北方人过年https://www.163.com/v/video/VRHVAGPOG.html
2.蒸烧白的做法蒸烧白的做法大全香哈菜谱为您提供了蒸烧白的做法,精心挑选由众多美食家提供的蒸烧白的做法大全,并配有蒸烧白的做法图文步骤详解,教程详细,简单易学!https://m.xiangha.com/caipu/so_651644/
3.烧白——梁鸿接了孟光案抒情散文南方的烧白即梅干菜烧肉,是粗放型家常菜,虽然原材料基本相同,但是做法简单之极:把五花肉切成小块、配上霉干菜,放点糖一锅炖或是蒸出来。 四川人好吃会吃又勤快,表现在饮食文化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同样的原料,他们做得如农夫梁鸿迎娶大家闺秀孟光一样费些周折,这才产生了烧白,与其它相近菜肴比,高出一点档次。因https://www.xinsanwen.cn/meiwen/76111.html
4.肉蛋挞的做法肉蛋挞怎么做最初的最美的菜谱来自 美食天下 最初的最美 的作品 *本菜谱为作者独家发布于美食天下,禁止其他平台或个人转载。已有10人收藏,1人做过 分类: 热菜 家常菜 午餐 晚餐 大家都在做红烧肉 可乐鸡翅 糖醋排骨 麻婆香锅 红烧排骨 鱼香肉丝查看全部菜谱分类 你可能还喜欢…https://m.meishichina.com/recipeshow/401340/
5.最美家常菜五花肉很多人只会红烧,川菜师傅教创新做法,麻辣鲜香简介:最美家常菜上传的原创视频:五花肉很多人只会红烧,川菜师傅教创新做法,麻辣鲜香越吃越过瘾,粉丝数86658,作品数5197,点赞数84,评论数1,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吃了几十年的五花肉,这样做还是第一次见,重口味真叫一个鲜美,做法最简单的一道家常菜,让你吃一次就会忘不了的味道,一起来试试吧,农业,农村,农民https://www.iqiyi.com/v_1t6svwdy27g.html
6.地道川味烧白做法,皮@最美家常菜刘凯的视频视频8,277次观看 弹幕 后可发布你的评论 0/30 稍后观看 正序 已经到底了~ 地道川味烧白做法,皮香肉嫩肥而不腻,每一块吃起来都过瘾,真香 8,277次观看 ·10月前· 发布于 四川 赞赏 28 7 56 最美家常菜刘凯 67.1万粉丝 · 微博原创视频博主 川菜师傅教你咸烧白的做法,很经典的一道川味老菜,看起来就特别靠https://weibo.com/tv/show/1034:4995246455455846
7.成都孔干饭(清江东路店)好吃吗,孔干饭(清江东路店)味道怎么样,环境只想找家家常便饭吃吃,而印入脑海的第一选择跳出来了这家孔干饭,这个西门的小店我知道开了很多年,以前去吃过一次,就因为这饭记住,在我们川东北一带,从小就喜欢家里做箜干饭,腊肉丁、四季豆、土豆颗颗混合炒一下垫底,上面覆盖上沥好米汤的半熟米,最后蒸出来,那一锅饭菜最后一起混合,超级香。孔干饭就是这样每https://you.ctrip.com/food/chengdu104/17524496-dianping.html
8.YnotY not 正如其名 y not不去呢 意外的去到的一家餐厅 就在Restaurant 的楼上 餐厅的环境和景观非常棒 菜品没有一道踩雷 醋香菇真是惊艳了味蕾 第一次吃到这样的香菇 比目鱼特别鲜嫩 没有一点刺 太适合小宝宝了 海鲜饭用料很足 味道正宗 还可以带宠物进来哦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98194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