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名前十的美食纪录片分别是:《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重庆》,《味道云南》,《小海鲜》,《川菜的品格》,《寻味顺德》,《味道中国》,《火辣辣的湘菜》、《走遍中国:食在八方》、《一城一味》。
1、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是陈晓卿导演的,一部由中演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由于当代中国人都有着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这个纪录片主要是通过串联具体的人物故事来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
2、舌尖上的重庆
《舌尖上的重庆》是一部公益的纪录片,他是第一个重庆人自己关于美食的微**,这个纪录片是由七个爱好者自己出资金拍摄的,它全面的介绍了重庆的美食。它主要介绍了小面、火锅、家常菜、江湖菜、下饭菜和小吃着6大种类的菜式组成。
3、味道云南
《味道云南》是一部豆瓣评分8.2的纪录片,每一集都有一个主人公,通过这种方式介绍云南当地的美食和风情,是国内下饭美食纪录片前十名。
4、小海鲜
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有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材资源。《小海鲜》是关于“小海鲜”的美食纪录片,从“小海鲜”的获取、烹饪、享用等角度,用聚散悲欢的故事,展示美食带来的欢乐,和人们关于家庭、友谊、自然的观念。
5、川菜的品格
《川菜的品格》是一部关于川菜的美食纪录片,通过对川菜麻辣这一特征的讲述来反映川人的一些性格。
6、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是刘硕、费牖明两位导演执导的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它从美食出发,进而讲述顺德人的故事,展示着顺德的人文历史。节目介绍了这的人们在美食之上和美食之外的用功和细心,顺德无处不再透露着顺德人的工匠精神。通过人们对一分家常菜的期待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认真。
7、味道中国
《味道中国》这个片子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及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再走遍大江南北后,后来整理了20个有关食物的小故事,在将这些小故事讲述给人们。
8、火辣辣的湘菜
《火辣辣的湘菜》这个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讲述,发现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进而向人们讲述这些小故事。
9、《走遍中国:食在八方》
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推出特别节目《食在八方》。该系列节目将围绕各大菜系的菜肴特色,展现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饮食习惯以及他们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创造力。
10、《一城一味》
央视纪录频道全新出品,《一城一味》大型美食纪录片。每集纪录一个城市。以专业厨师的视角走进城市深处,在街边小店,在百姓家庭,在餐厅酒楼,寻找发现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民间美食。以美食为主线索,串联起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等纵深元素。以美食的味道,解析城市味道、城市气质。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其生长的背景和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的《变形计》只是把孩子交换给一个陌生的家庭,这次升级后的交换方式是两个家庭的互换,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去感受另一种人生。
不同于单纯地将城市少年和农村少年进行生活环境的对调,这一次是真正做到家庭全员的生活互换,爸妈带着孩子一起“变形”。本次生活互换没有多余的条条框框去设限,唯一要求是只准带身份证和身上穿的一套衣服,以一个较为纯净的状态去告别以往的生活方式,适应互换后的新生活。
而此次的交换模式升级,也是对于原生家庭中潜藏的教育弊端进行一次深入探讨,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问题,才是产生问题少年的根源,所以《变形记之平行世界》的意义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单单只限于看到孩子本身的问题。
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教会人们自我反思和反省,引起全社会的思考和反省,并积极去解决家庭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风味人生》导演陈晓卿说过:
“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就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用我的话,和这个城市才有了肌肤之亲。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但是菜市场装不了,它想装都装不了。”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一部菜市场纪录片。
节目是由一位叫殳俏的美食家和当地的朋友一起探访菜市场。城市烟火气,最美菜市场。
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之中,是最真实的烟火气。讨价还价的喧闹、琳琅满目的食材、偶尔还有小哥的吆喝声,这是城市之中的人情味。
纪录片带着我们走过大理、上海、鹿特丹、日本……
在大理小镇的街头,没有匆匆忙忙的行人,大家都是慢悠悠的节奏。阳光洒在街边,走过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在春天享受自然的馈赠,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
在初春的上海,新鲜的竹笋悄然上市,这是独属于南方的美味。热气升腾的腌笃鲜,是最美的春天。
除了在中国,纪录片的视线还转向了时尚之都米兰、日本已经关闭的筑地市场、巴塞罗那菜市场巡礼、鹿特丹的全球最酷室内菜市场……
松露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材烹饪最原始的味道;筑地鱼场,即将搬迁,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海味市场之一。
如果有机会再去昆明、大理旅游,一定要去那里的菜市场走走。据说在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只有你没见过的菜,没有你买不到的菜。
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去处,是它的菜市场。
这部纪录片便是讲述了世界各地菜市场的风土人情。巴塞罗那、布达佩斯、都灵、赫尔辛基、里昂、阿姆斯特丹……15个欧洲城市的菜市场都在这里。
菜市场有着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一面,亦有着最本真的故事,是生活里最纯粹的人情味。
平时有些吵的声音,一下子变成了生活原本的基调,烟火的气息,不是浪漫,而是生活。
因为不同地域饮食习惯,纪录片里呈现的食材,很多都是想象不到的。但是,没有脏乱差,而是满满的故事感。
在都灵的卖场,热情的摊主会面面俱到的介绍什么蘸料、配料好吃;在里斯本,也有香甜的栗子,栗子的甜品也随之而出;在阿姆斯特丹现代化的农贸市场,番茄都变得尤为可爱。
3、书店与菜市场
书店,装的是智慧与情怀,是人间理想,是这个纷扰世界中的一方净土。菜市场,装的是温情与生活,是人间烟火,是朴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什么时候会让你开心?可能是一本好书,也可能是母亲做的一桌饭。
我们可以选择用书来治愈自己,也可以选择活色生香的菜市场。
纪录片拍摄了杭州、长沙、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书店”和“菜市场”,有的书店装修精美,有的就坐落在菜市场里面。
纪录片的开篇,是杭州的“晓风书屋“,“书屋何其雅致,入室如沐晓风”,是晓风书屋的横联。屋内书墙上丰子恺先生的画与门头相呼应。对杭州来说,也是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独立书店。
也有上海新潮的“茑屋书店”,坐落于历史保护建筑上生·新所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延续茑屋书店“生活方式提案”,以“美育”为主题,一楼是“掌握知性”,二楼是“磨练对于美的意识”。
昆明的“博旅书馆”,依山坐落在长虫山山脚,以自然博物为主题,别有洞天。
在菜市场旁边的破楼里,一人高的二手书墙像迷宫一样,楼梯嘎吱嘎吱响。没有空调,只有吊扇缓缓转动。二层的屋顶很低,稍不小心头顶就会和屋顶来个亲密接触。很多上个世纪的书籍,泛黄的书页和有些残破的书籍是年轮的声音。
看这部纪录片,可以找到久违的宁静。
希望上海可以早日实现菜市场自由。平常百姓所求,也不过一日三餐,平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