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就此采访专家,根据他们的说法,老火汤、炖汤和滚汤各有利弊,要根据喝汤者的具体情况来取舍,而且要适可而止,“只喝某一种汤”、“每天喝汤”、“光喝汤不吃汤渣”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溯源:老火汤历史由来已久
质疑:汤煲久了不是益反是害
评说:老火汤、炖汤、滚汤各有利弊
很多人都在争论老火汤、炖汤和滚汤孰好孰坏,其实这三种汤的做法也决定它们各有其特点——
老火汤:
一般是将砂锅里的食材煮沸后,再用文火(中小火)慢慢煲上两三个小时,有的则要煲上8-10个小时,其优点在于火候足,汤味浓郁、鲜甜;
炖汤:
一般是将食材和药材隔水猛火炖,起码要炖3个小时以上,而且盖要密封,连汤的香气也保留在内,因为汇聚食物药物精华,滋补效用更明显;
滚汤:
没太多讲究,通常水沸就下料,料熟就能吃,方便快捷,营养素损失比较少。
喝汤要“辨体质”
陈瑞芳表示,喝汤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因当时的症状和需要而异。像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尤其不要喝很多老火汤,毕竟它还是比较肥腻。炖汤在冬天用得多一点,尤其适合体质虚弱、产后、手术后和大病后的人喝,但年轻人从户外活动回来、暴晒后就建议喝滚汤。滚汤多数性凉,而夏天以瓜类为主,瓜也有凉性,喝滚汤不仅鲜甜可口,还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感冒咳嗽初期以及上火、口干、大便干结的人都可以喝。但脾胃虚寒、大便烂、口很淡的人,喝滚汤反而越喝越寒。陈瑞芳认为,老火汤味道好,但不适宜天天喝,一周喝一两次足矣。如果喝汤喝惯了,不喝没胃口,有时不妨用滚汤替代。黑木耳瘦肉汤、鱼片汤、紫菜瘦肉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要中考、高考的孩子,每天早上喝鱼汤既能促进食欲,又有丰富的营养。鱼汤做起来很简单,先把鱼两边煎黄,加点盐,再加一大壶开水在锅里用大火煮15分钟,出来的汤色白味浓,容易吸收,胆固醇和嘌呤也低很多,而且没什么腥味。黑木耳则有“食品阿司匹林”和“肠道清道夫”的美称,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便秘特别有好处。紫菜汤清热下火,又补碘,喉咙痛的时候喝一点能缓解症状。
Q:喝骨头汤能补钙?
A:“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能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公斤排骨熬成的猪骨汤中,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检测表明,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Q:吃肉不如喝汤?
A: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Q:哪些人不能喝浓汤?
A:“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