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饮食文化中的精神基因读《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李凯/天地出版社/2024年3月

饮食是生存的第一要素,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古往今来,谈饮食的书不少,大多是讲烹饪方法的,可以照着做。比如苏轼在惠州烤羊蝎子,要“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或者如袁枚,在吃了什么好菜后,都要留心其做法,记在《随园食单》里,而且还能总结、概括出一番道理来——不仅有吃的艺术,还有吃的哲理。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关于食材、厨艺和人们心得的著作陡然增多。

但这本由历史学家李凯撰写的《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和一般食单、食谱不同,作者以“食”之名,由食讲人、讲史,其所感触,较之油盐酱醋、鸡鸭鱼肉更有魅力,更能教化人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作者以一个历史工作者的视角,打破就事论事的窠臼,在基于审美、伦理、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遴选。此书既没有局限于宏伟叙事的大理论,也没有纠结于抽象的历史符号与条条框框,而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过程情节来论述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在历史叙述中突出人,突出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思考。如作者所言,古人也是人,和现代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总有共同的话题。

本书脱胎于央视百家讲坛“舌尖上的历史”第二部讲稿,经过整理润色,以年代为序,用14个章节,选取了伊尹、孔子、屈原、刘安、杜甫、苏轼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糅合他们与寻常饮食的深厚渊源与人文典故,带领我们在饮食与名士的相互关联中,深入体悟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

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以一种食物为引,描写历史长河中与之有关的只鳞片羽,继而由“食”及“人”,再延展到“史”。如首篇讲述厨师鼻祖伊尹,善于调和五味,借烹饪之技向商汤阐述治国之道,作者追溯起源,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路来诠释;孔子“疏食饮水”,倡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主张儒者要提升精神境界和执政水准;作者结合《楚辞》等文献,向我们生动呈现了爱国诗人屈原的另一面,“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同时,也同样爱肉,楚国贵族的身份与他追求高洁精神的形象并不矛盾。同样还有大文豪苏轼,作者从《献蚝帖》的字里行间追寻苏轼在海南“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经历和苦中作乐的精神面貌。他视人生如逆旅,天地一瞬和物我无穷,不过是人的一念之间。

作者引用了大量文集、笔记等史料,把饮馔和叙事、历史和自然融合地交错在一起,一个个大人物的至味人生纷纷跃然于纸上。比如人们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附会给汉武帝刘彻,他威加四海,营建了恢宏的汉家气象;曹操是一代枭雄,煮酒论英雄,体现了政治家的雄心;唐玄宗对胡食来者不拒,期望万邦咸宁,哪想到渔阳鼙鼓、尘嚣直上;宋徽宗的盛宴,玩出了品位,像郑板桥那样当个艺术家多好,青菜萝卜糙米饭,心怀坦荡,返璞归真。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茶淫橘虐”的纨绔子弟张岱,精通饮馔的休闲文化代表李渔,以及能对厨师“执弟子之礼”的文学家袁枚……

书中涉及的14种食物,从俗到雅,从口腹之欲到精神需求,与其说这是一部美食起源史,不如说是一部由人物贯穿而起、内涵深厚的文化史和精神史。书中列举的每位人物都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处世哲学,作者把他们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食材、厨艺、风味之中,发微人生理趣,将中国饮食文化描绘为一幅契合时代精神与民族命运的历史画卷。历史的教育价值在于明理,在饮食中发现人,在共情中理解人,更能体味历史的永恒魅力。

THE END
1.探秘古代美食一览中国传统古菜谱书籍的精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烹饪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味佳肴的渴望,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古代菜谱书籍,不仅记录了当时人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反映了那时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下是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代表性古菜谱书籍及其特点。 https://www.jxacmyfaf.cn/cai-pu/395281.html
2.厨师匠心独运揭秘全能厨师的全部菜谱宝典从古至今,各国都有其独特而悠久的手艺流传下来,这些手艺被记录成书籍、家传秘方甚至是口头相传。在现代无论何种风格,只要选对料子,就能制作出令人垂涎三尺的大碗佳肴。专业厨房通常都会有一套严谨且可复制性包含了一系列基本技能,如剥皮切片、炒勺翻炒等基础动作,以及一些高级技巧如焗烤、中火慢煮等特殊烹调https://www.kuaisuf.com/te-chan/383440.html
3.世界调味料大全,探索味觉之旅的无限魅力全面解答解释落实摘要:本书《世界调味料大全》带你踏上一次味觉之旅,深入探索调味料的无限魅力。书中全面介绍全球各地的特色调味料,包括其起源、种类、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技巧。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调味料的丰富多样性,提升烹饪技能,并激发对美食的热爱。本书为烹饪爱好者、厨师以及美食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http://news.dfxn.cc/explain/12422.html
4.我们今天还能从研究和学习这些古老食谱中获得哪些启示或益处吗首先,从美学角度出发,古法菜谱书籍中的食物制作过程往往充满了诗意与画意,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这种审美追求显得尤为珍贵。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精湛的手艺,更能够感受到那些年代人对饮食的一种尊重与享受。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我们https://www.smfnh865.cn/zi-xun/903291.html
5.餐饮营销书籍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版度新据解态效根据版度新解态效_标准版NF8786,餐饮营销书籍排行榜前十名包括:《餐饮营销策略》、《餐厅经营智慧》、《餐饮业营销实战》、《餐饮品牌管理》、《餐厅运营管理》、《餐饮营销秘籍》、《餐饮营销创新》、《餐饮营销案例分析》、《餐饮营销技巧》、《餐饮业市场调研》。这些书籍涵盖了餐饮营销的各个方面,从策略到实战,http://juliangyuanshu.com/post/8025.html
6.家庭烹调三十六法家庭烹调三十六法 【作者】马树桐著 【形态项】 118 【出版项】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1987.05 【ISBN号】15185·85 【中图法分类号】TS972.1 【原书定价】0.78 【主题词】烹饪(学科: 技术) 【参考文献格式】 马树桐著. 家庭烹调三十六法.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7.05. 家庭烹调三十六法 【作者】马树桐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4560_1047315375.html
7.家庭烹调三十六法查看机读格式 /马村桐著 ISBN/ISSN: 中图分类号:TS972.1 出版::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1985 科图分类号:85.931 统一刊号:CN 责任者:著马村桐 载体形态:93页 ;19cm 烹饪 --技术 评分: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馆藏信息 课程参考书 http://opac.stlib.cn/bookInfo_01a002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