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2024年07月08日-07月14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
“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持续发酵
有报道称,运送完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的油罐车,储存罐未经清洗,就直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上述报道提到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名字。
对此,监管部门相继对该事件进行回应。
7月9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与应急处回应称,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近期会向社会通报。7月9日,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目前事件(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调查中,后者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
此外,京粮控股近日在互动易平台表示,不存在运完煤制油再装运食用油的情况。
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不断有新的线索出现,混装油罐车行车轨迹被曝光,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有博主根据媒体曝光的罐车车牌号,调查了该罐车半年内的行踪轨迹,查到该罐车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装车食用油后,于5月27日开进了陕西勉县新力油脂的厂区。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博主还指出,媒体报道的罐车行车轨迹显示,今年6月曾在中纺粮油(东莞)有限公司装车,之后一路向北,在陕西咸阳的金龙鱼工厂卸货。
对此,7月10日,金龙鱼方面对自媒体发布报道中货车轨迹一事作出回应。金龙鱼表示,就近期出现的散装食用油运输安全问题的报道,集团内组织了全面自查,自查结果显示:集团下属各企业在散装食用油安全运输中均履行了监管责任,对运输车辆的专用资质、前续装载、油罐清洗、油罐检查等要求均进行了严格落实。
知名茶饮品牌被曝员工切西瓜时偷吃引热议
近日,CoCo被曝员工切西瓜时偷吃,引发热议。据悉,有网友发视频曝光上海闵行区江文路上的CoCo都可茶饮店,后厨一名女员工在切西瓜时将西瓜心切下吃掉,将剩下的西瓜切块装入盒子,切西瓜时未规范佩戴口罩、未佩戴手套。
该视频发布后,有人认为这样加工水果并用作茶饮配料,存在卫生风险。
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监管人员已于7月8日对涉事门店进行检查,确认网友反映的问题属实。
知名餐企被曝员工健康证造假
知名徽菜餐企“小菜园”日前被曝员工“健康证”造假。
据悉,7月8日,知名打假博主“猴大腕”发布视频,称接到“小菜园”内部员工报料,在“小菜园”北京龙湖长楹天街店面试时,被门店负责人推荐“代办健康证”,应聘人员只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本人白底证件照,并缴纳98元,“无需体检即可办理北京健康证”,时效甚至可以做到“今天办理明日出证”。
对此,小菜园总经理李道庆表示,“代办健康证不可能的事,健康证办理很简单的,不可能有这种说法。”李道庆还表示,涉事门店所有员工已于6月重新体检办证,并且将新办的健康证全部交给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无一例体检不合格的情况。他还强调,小菜园作为连锁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和对消费者保护一直都特别重视。
知名茶饮品牌就“拒卖1元冰杯”道歉
据悉,7月3日,蜜雪冰城官宣上线“雪王冰杯”,大杯价格1元,可堂食点单。但多名网友称在小程序下单蜜雪冰城冰杯后,到店提货时遭遇店员退单。此外还有网友称前往门店购买冰杯时,店员态度恶劣,并表示不卖此产品。
对此,蜜雪冰城官方客服表示,是否上架冰杯是由门店自行决定的,总部没有强制要求。如果有的门店出现冰不够用的情况,那么门店会将冰杯下架。对于网友反映的在小程序下单冰杯后遭遇店员退单一事,对方表示,“如果您在小程序下单了冰杯,但是到店,店员告知您说没有,那您可以来电反馈,由工作人员核实处理。”
随后,7月11日中午,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就“拒卖1元冰杯”事件致歉。蜜雪冰城方面表示,冰杯上线后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部分时段需求过大,出现冰块临时供应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兼顾其他产品,部分门店可能会因此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冰杯。我们也将协调就近门店或区域调运冰块,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于个别门店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蜜雪冰城向大家表示歉意,未来将加强服务培训,也欢迎消费者将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致电热线反馈。
官方回应云南商户给野生菌泡药水
网传视频显示,在一男子指挥下,野生菌加工点工作人员将一筐筐红葱菌放入水中浸泡,直言浸泡过的野生菌“有颜色”,还能增加菌子重量。这名男子表示,浸泡半个小时后,重量至少增加一公斤,“昆明就爱吃泡水菌,要跟随市场发展。”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先生证实了确实是一个长了蘑菇的“果菌王”,同时他公开了课题组对“果菌王”的研究进度。
许容聚介绍,这颗苹果上长的蘑菇实际上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白参)。它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担子菌,一般是腐生真菌(喜欢长在腐烂的木头上),也有研究称可以侵染植物,感染人体或动物。
这颗苹果上为什么会长出白参?许容聚解释,初步推测是苹果在自然环境或储存过程中,有白参的孢子落在上面。由于苹果有伤口,裂褶菌孢子首先侵染苹果的果柄,随后向下逐渐扩散到果核,当温度湿度都达到适合裂褶菌生长的条件时,子实体便从苹果顶部长出来。
市监局回应大排档被质疑卖福寿螺
最高检: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问题的监督
7月8日,最高检举行“行政检察与民同行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
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指出,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问题的监督。
张雪樵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了一起案件,74岁个体经营户曾某因销售一瓶78元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曾某认为处罚过重,经法院一审、二审、再审,6年诉讼未果、申诉无门,最高检到当地召开听证会公开审查,搭建“官民”对话平台,促使行政机关主动纠正。这个案件是一个典型的“小过重罚”问题。实践中对一些小摊小贩、小微企业的行政处罚违反“过罚相当”原则,处以高额罚款,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甚至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生产生活,不利于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张雪樵提出,在行政执法中既要避免“小过重罚”,也要避免“重过轻罚”,要确保“过罚相当”。他指出,曾某销售1瓶价值78元的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罚款数额虽符合食品安全法法定最低处罚标准,但明显与违法情形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