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技艺(偃师传拓技艺)是以偃师府店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传拓技艺源于东汉时期,那时盛行刻碑之风,同时“蔡伦纸”的出现,对传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偃师汉魏唐碑刻名冠于天下,北邙是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
蔡伦造纸传说是流传于偃师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学。自东汉以降,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使得纸张推广开来,是人类大规模的印刷成为可能,加快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蔡伦造纸的传说在偃师地域广为流传,基本上处于口耳相传和半文字化状态,有史籍可查,有故事可讲,有遗址可看,有地名可证。
玄奘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玄奘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玄奘传说讲述了玄奘传奇的一生,有神奇的“凤鸣陈河玄奘降生”,有少年时代“随父学《孝经》”、“净土寺出家”等少年颖悟;有“冒死出关”、“大漠孤征”、曲女城大会、“恒河遇险”等西行传奇;也有“矢志东归”、“潜心译经”、“磨头槐传说”、“玄奘祭母”等系列故事,塑造了玄奘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民族脊梁”形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说中所保留的大量传统民俗、孝德文化,使玄奘传说在民间文学中熠熠生辉。
银条种植栽培可谓久远,据传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
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所限,适宜种植银条的地方极少,长期以来,农民刨银条一般都在寒冬腊月,以供人们购买少许,在过年时全家吃上几顿,再备以招待客人。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我国稀有的民间曲艺,属河南四大曲种之一。由唐代的“说话”、宋代的“鼓儿词”、“诸宫调”、元明清三代的坠子、大鼓书、琴书等发展而来,成型于清代中叶。被称为“活的文物”。
河洛面塑是流传于豫西地区的民间技艺,俗称捏面人。起源于古代礼制典礼上的祭祀活动,至清末发展成为单一的祭祀面塑,传承至今。它经千百年来不断创新和变革,而今传承于洛阳偃师。
作为祭祀组成部分的“供馔”面塑艺术,从夏、商、周祭祀文化演变而来,东周始兴,后经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东都、北宋西京,一直是民间显贵乃至宫廷祭祀供馔食物的重要部分。时至今日,在洛阳一带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端馔习俗,它仍是隆重的祭祖、祭神及亲人丧葬风俗的组成部分,
河洛面塑,上承十三朝古都洛阳的祭祀"供馔”文化,俗称“端馔”或花供。它是在祭祖或祭神时摆在香案上的供品,以悦神为内容,作品题材有二十四孝故事,八仙,福禄寿及戏曲人物,同时配以花鸟、鱼虫、仿真蔬果等物,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河洛面塑内容丰富,造型灵动活泼、色彩明快,作品形式多样,有精致细腻,亦可粗犷奔放,成品易于保存。它保留了豫西乃至中原地区以祭祀活动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豫西地区民众祭祀礼制活动和生活情况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花灯又名灯笼,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成为照明工具。牡丹花灯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它酬神娱人,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
牡丹花灯的制作技艺复杂精巧。传统的制作常用竹子破成边条,用蒸汽加热晾干,抛光裁取所需长度,用绳子托成花灯骨架,用白色宣纸裱糊底层,用红色宣纸剪出人物、花鸟、仕女等,将稀释的浆糊均匀的平刷在花型上裱好,也可彩绘、书写。现代花灯制作技艺经过创新,更具有现代气息,用铁丝代替了竹子,一条铁丝可以任意造型,旋转、弯曲成圆,之后裱糊,由于丝绸色彩艳丽,防雨坚固,逐渐取代了宣纸,同时融入结构力学、电学、美学、材料学等专业学科。
牡丹花灯手工制作包含设计、绘画、雕塑、雕刻、剪纸等技法。制作种类有宫灯、龙凤灯、阁楼灯、生肖灯、五谷灯、动物灯、历史人物故事灯、有机制的电动灯、走马灯、气动灯、提灯等。作品集南北花灯之长,造型上简约大方,色彩明快。品位上大俗大雅形成了洛阳牡丹花灯声、光、动特点,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具有浓郁的洛阳古都特色。
汝瓷,宋五大名窑之首,徽宗年间进贡宫廷二十余载,汝瓷工匠们发挥特有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刻花青瓷,其作品精良,在中国青瓷史上独树一帜,后因金兵入侵战乱而断代失传。
汝瓷刻花技艺,属于宋代陶瓷造型技法下的一个分支。宋汝瓷刻花技艺的恢复与传承,不仅可广泛应用于未来无铅无毒,天然环保的高档汝瓷餐茶具,进入大众的生活,满足广大百姓对传统艺术环保餐茶具的需求,更对于未来的陶瓷雕刻,纺织印染,装饰艺术,历史研究等方面,有不可限量的价值和影响。
在距今4000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的先民们便依对天象、气象与物象的观察,安排着井然有序的农事生产与生活,并逐渐形成了蕴含本地区物候自然认识的古代历法---夏历,即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并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一年12个月,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
夏历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对古代天象与先秦历法研究也有相当重要之参考价值。从全球的视野看,植根于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之中原大地的夏历,是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之东方天文历法的摇篮所在,影响深远,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建议使用1920*1080及以上分辨率,Chrome或IE10以上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