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春风,催神州大地万象更新;改革开放,让锦绣中华日新月异。乡村振兴,使父老乡亲过上幸福时尚生活。“民以食为天”。农村碗碟饭菜变化“四重奏”,就在千家万户一日三餐的餐桌上奏响,主旋律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令人赞叹的巨大变化。
那年代,常年主食是山芋
几乎全靠吃山芋,乡村百姓们才度过当年尤其是六十年代初生活最困难时期。但它的营养成分也是有限的,连续多年,常年到头天天的主食就是山芋,很少能吃到大米白面等细粮,更是罕见富含营养的肉鱼禽蛋的影子,这非常单一的营养源,所以当年乡村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完全无法与今人相比。吃饭是人生头等大事,吃饱吃好是人之所求。当年,笔者不知听过多少遍父老乡亲们的这几句话:何时能天天吃上大米白面,叫俺白天连着黑夜干,都心甘情愿。
大包干,细粮成为家常饭
奔小康,三天两头食有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大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大村民实现了吃饱吃好、早日发家致富的勇气、智慧和干劲。为了尽快致富达小康,广大村民思想大解放,增收渠道大拓展,千家万户都不再把早日成为小康之家的希望,单一寄托在种好自家那几亩责任田上了,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是大批精壮男女劳力离家进城务工,二是许多头脑灵光者纷纷外出经商或办厂开店,三是留守家园者也搞起了有科技含量、能高收入的规模种植、养殖或加工业。致富门路大展开,腰包很快鼓起来。于是,各家各户的生活质量,随之便出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一栋栋小楼房盖起来了,一辆辆小轿车买进家了,一样样家用电器用起来了,一件件时髦的服装穿起来了。与此同步,一日三餐的饭碗里,又发生了一场巨变,各家各户日常的饭碗里,三天两头食有肉,且是鸡鱼肉蛋轮换着吃。二零一零年后,不少农户随着家庭富裕程度的大幅提升,甚至发展到几乎全年的每一天,天天吃饭总有肉,无肉不吃饭,甚至都吃得孩子们食荤菜成癖,若一餐桌上没有荤腥,随即就噘起了小嘴、皱起了眉头,表现出不开心。
新时尚,均衡营养促康健
2020年,随着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乡村百姓们的幸福生活指数不仅又有大幅提升,在对幸福人生的理念上,又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的时代大潮中实现了新的升华。全民享小康,身体要健康,食品要安全,营养要均衡的科学用餐新理念,逐步深入到广大村民的心坎里。于是,在这科学理念的指引下,近几年间,乡村百姓们的饭碗里又发生了一场新的巨变,形成了当下流行的一种新时尚。绿色食品意识明显增强,各种营养均衡摄入的意识明显增强。五谷杂粮和时令蔬果在饭碗的占比较以往明显增多。如今,大妈大嫂们到超市买米面油,第一要求就是必须是在保质期内,买肉要买当天宰杀的,盖有检疫印章的精肉或五花肉,买鱼要买活蹦乱跳的野生鱼,买新鲜蔬菜要反复挑选少用甚至完全没有用过农药的。一杯牛奶能强壮一个民族,一个鸡蛋能孕育出一个生命,牛奶加鸡蛋,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强健体质的最佳营养源,在富营养食品理念的指引下,如今的农家人,几乎家家户户,天天牛奶加鸡蛋。如今,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村,许多农家的大门外壁都挂有统一式样的牛奶箱,这已成为今天美丽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农家人的饭碗里,主食由精米白面为主,五谷杂粮为辅,就连前些年被挤出了饭碗的山芋、胡萝卜,现在又重返农家人饭碗里,体体面面地当起了的配角。副食上,鸡鱼肉蛋常态吃的格局依旧,但各种新鲜的时令蔬果的占比,较之前有明显大幅增加,不少农户家的早餐是白面馒头配牛奶、鸡蛋,中餐荤素两菜配米饭,晚餐吃全麦煎饼配杂粮稀饭,大豆制品天天必有不空挡,时令瓜果每天都要吃一点。身体健康靠好饭,放心食品保安全,饭碗里面营养全,营养均衡促康健。
如今,农家人饭碗里的新时尚,结出了新硕果。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健康水灵,风华正茂的小伙们健美帅气,花季少女们楚楚动人,顶天立地的汉子们身强力壮,任劳任怨的大嫂们风韵犹存,安享晚年的老人们精气神十足、根本不显老态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