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去皮洗净,上笼蒸熟,切成l厘米大小的丁状;芡实洗净,下锅煮熟,去壳,捣为细末粒状;韭菜子择净。粳米淘洗净,与芡实粒、韭菜子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粒将烂时加入山药丁,同煮成粥。
材料:糯米50克,生姜7片,连须葱白2根。调料:米醋15毫升。做法:1.糯米淘净,姜片切末,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
2.糯米、生姜末放进锅中,加水一同煮沸。
3.再放进葱白段继续煮,快熟时,调入米醋稍煮即成。
注意:
乘热服食,而后盖被静卧,避风寒,以出微汗为佳。
GH特别关照—辩症治感冒:风寒型感冒(俗称寒包热),症状为头痛、身寒、鼻塞、流涕、发热等。明显特征是起病先流清涕,病重才咳。宜进食葱、姜、辣椒等辛温发散之物,保暖微汗。
但若是风热型感冒(俗称热感冒,热包寒),症状为头痛、咳嗽、咽痛、目赤、发热等。明显特征是起病咳嗽喉痛而无鼻塞流涕。上面这些食物相反会助火生痰。应进食辛凉发散之物,如萝卜、荠菜、薄荷、银花。
如为流感,应进食清凉多汗食物,如莲藕、百合、荸荠等。
材料:山药50克,芡实25克,粳米40克,韭菜子15克。做法:山药去皮洗净,上笼蒸熟,切成l厘米大小的丁状;芡实洗净,下锅煮熟,去壳,捣为细末粒状;韭菜子择净。粳米淘洗净,与芡实粒、韭菜子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粒将烂时加入山药丁,同煮成粥。
材料: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做法:用沙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米将熟时入葱白,煮至米熟,再加米醋20毫升,入内和匀。
材料:生姜5克,连须葱白7根,陈皮2克,鸡内金10克,粳米100克,米醋15毫升。做法:将陈皮、鸡内金洗净放入锅内,水煎取汁,与粳米、生姜煮粥,沸后加入葱白,待粥将成时,倒入米醋,稍煮即可。
材料:生姜10克,带须葱白7-8茎,食醋10克,糯米50克。做法:先将葱白洗净拍破,再与淘洗干净的糯米、生姜一同加水1000克煮粥,煮至米烂加入食醋,即成。
材料:竹笋10克,香菇2个,枸杞子5克,红枣2个(药种,可以在中医药店里买到),当归2克,黄芪4克,芝麻油半小匙,酱油1小匙,米80克。做法:①把当归、黄芪用3杯水一起倒入煎锅,煎至水减半为止,使用煎汁。
②用抹布把红枣擦干净,取出核后分3等分。
③把淘好的米在汤汁里浸泡30分钟,然后加入当归和黄芪的煎汁和红枣,再加入切碎的竹笋和香菇,开始煮粥。
④温火煮好后,打开锅盖,去除灰汁,然后放入洗干净的枸杞子,再加酱油和盐调味。
⑤熄火放蒸汽后,倒人容器内,加芝麻油后可以服用了。
材料:炒谷芽、麦芽各15g,山楂15g,橘皮6g,粳米100g。做法:谷芽、麦芽、山楂、陈皮先用冷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
每次1碗。
材料: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黄柏12g,知母12g,当归10g,粳米60g。做法:(1)、先将上味药物煎水,滤去药渣,留药液。
(2)、以药液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时吃1碗。若味苦,可以蜂蜜调味,但不宜用白糖,可用少许红糖。
材料:牛蒡1支,马铃薯1粒,白萝卜1条,红萝卜1条,山药1条,黄豆芽300公克,海带结110公克,菱角75公克,三角豆干6个,鲜香菇3朵,绿花椰菜1粒,素高汤6杯,盐1茶匙做法:1.牛蒡、马铃薯、红萝卜、白萝卜、山药去皮洗净去皮切块备用;鲜香菇洗净切块备用。
2.绿花椰菜去除老化纤维洗净备用;海带结、菱角、黄豆芽以及三角豆干洗净备用。
3.取一砂锅,倒入所有调味料煮至滚沸,放入所有材料以小火煮约30分钟即可。
材料:主料:肉蟹2只,约750克,猪肉末50克,碎米芽菜30克,辅料:青椒粒,洋葱粒,冬笋粒,芹菜粒,香菇粒各10克,熟碎花生米,小葱花,香菜各15克,干辣椒节150克,调料:精盐,料酒,味精,香油,干湿淀粉各适量精炼油1500克(约耗75克)做法:1.肉蟹宰杀后治净,剁去脚尖,斩成小块,再拍上干淀粉,入热油锅中炸熟后捞出;
2.将猪肉末加精盐、湿淀粉抓匀,下入放有少许油的热锅中炒至酥香后铲出。
3.炒锅置火上,放入精炼烧热,投入干辣椒节炸香,再下入碎米芽菜粒、香菇粒炒断生,接着下入蟹块和猪肉末,烹入料酒,调入精盐、味精,淋入香油,撒入熟碎花生米和小葱花,翻炒均匀即起锅装盘,最后用香菜稍加点缀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