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
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
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束缚.
男装的变化:中西方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文化的激烈对抗;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而真正流行开来则是在民国成立以后,表现在:被规定为男子礼服之一,着装人数增加.西装流行的原因: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讲,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服装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因为它们是一种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服装作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同一性,显示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
(2)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社会习俗和风尚随之发生变化.
丧礼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的改变: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现象.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呈现出什么特征: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壁、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快餐、流行的服饰、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掺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传统的代步被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作为牵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
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的出现给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也使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出现,人力车夫辛劳困苦而所得有限,收入难以维持温饱.
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出现于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出现于1924年的上海,解放前车少人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先进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与中国利权的关系:它们在中国出现之时,是列强掠夺中国利权的工具,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建设进入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发展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5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③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4、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②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些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①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③1893年,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④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垄断组织出现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②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引发了列强为重新分配世界的激烈斗争.
(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③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⑤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各个国家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历史
多去一些中国博物馆或者是文化馆了解一下。
上课时要提前复习和预习一些内容有助于你巩固大脑的知识。
多看关于历史题材的书籍。有利于你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
上课多听历史老师讲解。记住老师给你的一些诀窍。
做一些历史的题目,以至于加深和巩固你所学的知识内容。
多看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电影,这样有利于你加深记忆。
30个历史趣闻
1
宋真宗时期,一个叫范玲孙的中了榜首,宰相便立马将女儿嫁给了他;宋神宗时期,一个叫蔡卞的中了进士,王安石让其火速娶了自己的女儿。发展到后来,人们便开始“预定”了,只要看好了某个人有可能中榜,便先定下来,只要一中便立马结婚,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这样被人家定下来的。
2
古代秀才
事实上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3
袁崇焕宁远城之役炮石击死努尔哈赤。后来他被押到菜市口,围观人山人海,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人不了解真情,以为他是个大汉奸卖国贼,当刽子手开始行刑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可见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着吃了。
4
5
宋代假冒伪劣盛行。宋朝秀才每年都要祭几回文庙,祭祀完的猪肉,一般大伙分掉,可到了盛夏,天气炎热,上午祭祀的猪肉,下午就臭了,谁都不愿意要。为了避免“浪费”,他们就把那些猪肉兑给肉贩子,肉贩子用血水泡洗一番,异味儿暂时没了,肉色还挺好看,可以一文不少地卖给不懂行的消费者。
6
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是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其不是夫妻
7
618年6月12日,唐高祖李渊受禅于隋恭帝,建立唐朝;1127年6月12日,赵构登基,建立南宋政权。6月12日也是菲律宾和俄罗斯的国庆日:1898年的这一天,菲律宾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1991年的这一天,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8
9
道光二十八年,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
10
鲁国规定凡鲁人在国外见到本族人被卖当奴,可赎之回国库报账。孔子学生赎一奴,却不报账,人人夸学生高尚。孔子很不满,学生问救而不报账,岂不更高尚。孔子骂:呆货,以后别人要是赎了奴去报账,就会被骂不高尚;不报账,做好事又成了亏本的事。渐渐人们就会装没看有人做奴,渐渐就没人做好事。
11
12
《水浒》里的潘金莲可谓是臭名昭著,人人得而诛之。而据史载:武植,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身高1.78米以上,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名门淑媛。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却背负了千载恶名。
13
民国时,四川有个教授蒙文通,是大师。这个大师,有何能呢每次考试,蒙教授不是出题考学生,而是让学生出题考他。实际上这是考学生的学问深浅,只有学明白了,才能问出有水平的问题。而且蒙教授的考场,设在茶馆里,一旦学生出了有水平的考题,教授大喜,就请考生喝茶!如今大师绝矣!
14
林则徐初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在吃冰激凌时,因为冒着气,林大人以为很烫便张嘴吹了吹才放进口中,遭西人耻笑。事后,林盛宴回请。端上来芋泥(闽菜一种甜食),芋泥不冒热气,乍看犹如凉菜,实则烫舌。果然众领事一见佳肴,纷纷舀起就吃,直烫得哇哇大叫。林在一旁微笑不语。
15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千年不腐】唐朝的慧能大师,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至今已历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
17
古代限房令:元世祖忽必烈曾禁止蒙古官员在原南宋统治区买房。原因:一是从前朝继承了许多房产,可供分给。二是一些蒙古官员强买强卖,民怨四起。到明清此令更甚。不光禁止官员在工作地置业,还限制旗人。违者重打50板,房产没收拍卖,公职开除
18
19
包公清廉底气从何而来,包公年收入约为:铜钱二万零八百五十六贯、大米二千一百八十石、小麦一百八十石、绫十疋、绢三十四疋、罗两疋、绵一百両、木炭十五枰、柴禾二百四十捆、干草四百八十捆。包公的年薪折合成现在的美元约为三百八十七万美元。
20
古代人口中的网络语言:【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躺着也中枪;【2】呜呼!——我靠【3】是可忍孰不可忍!——【4】黄袍加身——屌丝的逆袭。【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好基友,一辈子【6】暗风吹雨入寒窗——寂寞空虚冷【7】何以竟至于此——肿么酱紫
21
春秋时期,据传伍子胥逃亡时得到一位少女的救助,伍子胥告诫少女,不要说曾与自己见面。少女为获信任,投江自尽。伍为此伤感不已,在石上血书:“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伍子胥领兵攻入楚国首都,特地在江边用黄金塑少女像纪念她。所以“千金”就成了对未婚女子的敬称.
22
安禄山起兵造反,唐玄宗准备逃亡四川。当晚,玄宗见众人拿着火把等他。玄宗对杨国忠说:用那么多火把做什么杨国忠答:准备焚毁仓库钱粮,以免被安禄山所得。玄宗严肃地说:安禄山到了,如果得不到钱粮,一定会搜刮百姓。不如将这些东西送给百姓,使他们免遭穷困之苦。于是下旨熄灭火把。
23
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苏答:善用贪官,宇又问:那结果出现了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苏答:杀贪官,为民伸冤!把他搜刮来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用背负搜刮民财之名。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收贪财来充实自己腰包,这就是玩弄权术的艺术!
24
【趣解辈份】司马迁在其阉割之前生过一个女儿,这个姑娘嫁给了西汉丞相杨敞后,给他生下一堆外孙。外孙之中最牛的便是生于541年的杨坚,随之诞生了隋朝。外孙女中最牛的是武杨氏,武杨氏在624年生下了武则天。隋文帝杨坚是李世民的姨夫,唐高祖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
25
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个帝皇,却只有7个活过了70,其中5个活过80岁。排第一的是乾隆老爷子,活了89岁,在位60年。第二是梁武帝萧衍,86岁,在位48年。第三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享年82岁,在位15年。第四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在位36年,偏安江南,苟且一生。第五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岁,在位35年
26
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曾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得“三造共和”美誉;他晚年拒绝日本人拉拢,誓不卖国;他资助吴清源等大批棋手;“三一八”惨案后,他对死者长跪不起并终生吃素;他一生无积蓄房产,他是段祺瑞。
27
【袁世凯病故】他是清末头号权臣,襄赞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废科举、建学校、练新兵、办实业。迫使清帝和平退位,1912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1月下令解散国会,1915年底称帝,遭各方反对甚至讨伐,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
28
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地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29
30
【倒楣】一词源于明朝末年。那时中国“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才智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31
【满洲八旗】在十七世纪,满洲八旗是一支横行天下的无敌之师,斗明朝,平朝鲜,战沙俄,这支军队是古代中国军事里最后的辉煌。这支军队的装备是相对低劣的,但尚武精神和士气都是最出色的。严格的军事编制,险恶的生活条件,强大的生存能力,使这支军队最终能击败明朝统一华夏
如何学好历史
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实际上,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爱好。在平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记忆和理解。历史科目需要我们去熟记和理解,以及应用学过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理解基础上去记忆,这样才能实现熟记的目的。当我们记忆一个历史朝代,其中还包含一些小的朝代,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来理解。如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关键时期。
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