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单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
落()折()累()
()()()
扒()载()省()
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诅咒丰硕缀连倔强渲染洗濯寂寥玷污蜕化
堕落贪婪雏形孵化嬉戏金窖抢劫禀告掳去
奢望蹂躏柚子牙龈沉甸甸
碌碌终生夜幕降临繁弦急管果实累累不可磨灭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多姿多彩虚度年华阴晴圆缺举世无双险象跌生
慧心未泯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得失之患心旷神怡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获益匪浅猝然长逝死而后已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
③字词积累: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⑤古今异义:a.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
b.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c.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
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⑥《我的信念》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学研究,不谋求物质利益,追求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心爱的科学研究中
⑦《十则》一文,大体上前四则谈学习方法,五、六、七则谈学习态度,后三则谈修身做人。
4、《论语》背诵、默写:
①别人误解时:
②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③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
④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⑤表现实事求是精神:
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一、单元主题
学期之初,我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通观全局,实行单元重组整合,构建合适的单元体系。虽然语文课本是按单元编排,但有的单元不利于我们采用现行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打破原来的单元编排,根据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文体,归类合并,实现单元重组。
二、整体感知
三、研析理解
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汇总后进行精讲,点出问题实质,使学生豁然开朗,最后我讲解本单元重点、难点,从而让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去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点。
四、归纳深化
五、达标训练
学生学会了还需要用练习来巩固,而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训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先记忆、背诵、默写自己归纳的本单元知识点,然后组长检查,老师抽查掌握情况,而后再反复记忆,争取人人达标过关。另外,根据单元内容我还在本环节中安排片段写作训练,力争当堂完成,当堂反馈。
六、单元过关
1.提高了老师对教材、大纲的把握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自身学科知识体系化,考点明晰点。2.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背书方法、划分层次的方法、归纳中心的方法、分析写作特色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3.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的主体,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真正实现了少讲多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弹子学校莫顺刚
【关键词】小群文阅读;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非常符合小群文阅读的要求。以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语文要素除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外,还有感受山川风物的特征(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本单元后,便设计了一次小群文阅读活动,以探索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摘抄句子
摘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二)师生比对
老师出示本单元描写山水的句子,学生将摘抄的句子与之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多数学生发现忽略了描写山中景物的句子,以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侧面描写山水的句子。
(三)分组讨论
学生以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描法、修辞手法等为主题分成小组,对上述句子进行讨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交流总结
经过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以下结论:
1.景物特征方面:
(2)写水,《三峡》中分别写了夏水的湍急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多姿,秋水的寒冷凄清;《与朱元思书》中则写出了水的清澈和湍急两种状态。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描写景物,既要写出共性的特征,更要写出该景物的个性特征,最好能描写出该景物的不同状态。
2.描写顺序方面: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写景有序,而无定序。至于选择什么顺序,可能与表现景物特征有关。
3.描写角度方面: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三峡山的高峻陡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
4.描法方面:
我和同学们主要讨论了“烘托”的手法。如《三峡》写“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烘托出秋天三峡肃杀凄清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写“猿鸟乱鸣”、“沉鳞竟跃”烘托生机勃勃的气氛;而《与朱元思书》中更是以动写静,以声衬静,以人物的感受衬托山的幽静。
5.修辞手法方面:
(五)由景及情
1.直抒胸臆。如《答谢中书书》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发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2.含蓄地表达情感。如《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便含蓄地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享山水的得意之感。又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鄙薄世俗名利,一心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操。
3.寓情于景。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例子在本单元中不胜枚举。
(六)巩固运用
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习描写景物”。
通过本堂课,我初步总结了一下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系统研究单元教学内容,既要研读阅读文本,又要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据此确定小群文阅读主题。如本堂课便以“如何写景”为主题。又如本册第五单元,也可以设计一堂以“如何说明事物特征”为主题的小群文阅读课。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组进群讨论。
为达到群文阅读“1+1>2”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活动辐射到单元之外,将阅读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我们本次小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教学成果的强化。
由于各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都各不相同,因此进行小群文阅读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一定能因文而异,研究出更多更全面的小群文阅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变革的加快,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网络环境和语文单元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中高年级网络环境语文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整合,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之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和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保证单元版块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网络环境下语文单元教学简介
小学中高年级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使用网络教学,能够极大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和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是“导入主题,单元指导”“能力提升,精讲课文”“迁移知识,归纳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分为4个课型,有引入主题课、精简结合课、阅读单元课、单元写作课4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会用到,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网络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单元化教学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
2.提高网络环境下语文单元教学的措施
2.1四种课型的实施介绍
第一,引入主题课。引入主题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进行良好的主题引入,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在引入主题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单元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第四,单元写作课。学生通过单元阅读课进行了知识的汇总,使用文字将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是语文教学的升华和延伸。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使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素材,并且有详细的文体的介绍和写作方法。学生开始可以按照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模拟写作,然后熟能生巧,进行创新型写作。
2.2使用网络建立合适的情境
2.3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结语】
【参考文献】
【1】陆颖.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0)
一、“选择式”整合文本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遇到好的文本喜欢条分缕析,大到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手法,小至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一个重点词、一个易错字,甚至一个标点,都想一股脑儿教给学生,这样看似面面俱到,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相反,如果我们整合同一主题不同文本内容,选择文本间的融合点,重点落实,使教学目标更明确,课堂效果也会更显著。
1.抓住一个问题
2.把握一种结构
总分总结构在三年级的课文中十分常见,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先请全班学生齐读第一段,再请各组学生轮流读中间三段,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末尾一段,读后引发思考:首尾两段与中间三段是什么关系?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明白了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我还把《秋天的雨》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同是写景主题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读,找出两篇课文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全文总分总结构和构段方式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
3.学会一种修辞
《翠鸟》一课中,作者仔细观察,充分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序、生动地展现了翠鸟外形的美。精读课文第一段后,我又讲了郑振铎写的《海燕》一文,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在更丰富的阅读材料中体会修辞之美、语言之美。接着,我出示熊猫、孔雀、大象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有序、生动地仿写其他小动物的外形。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收到见木知林的效果。
4.习得一种策略
阅读同一主题的文本时,“求同比异”的策略非常适用。学生习得这种策略,在以后的阅读中便能举一反三,提高阅读能力。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在主要角色、主要事件、表达主题、表现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可能各有异同,教师在充分比较和考虑的基础上,设计阅读单,激发学生比较异同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今后自主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习惯。这样的整合学习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与表达能力。
二、“并列式”整合单元内容
三、“螺旋式”整合学段内容
学生分析:实习所在班级为初一3班。由于是村镇中学,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所以无论视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简单狭窄。与小学相比,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整体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大大增多。学生正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对此仍然不适应,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性较低,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学生语文基础素养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仍然存在,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不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缺乏自己的见解。但令人欣慰的一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不怯堂、不抵触,积极质疑、踊跃发言。课后背书情况良好,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极主动的背诵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问,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在原语文老师黄华忠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按照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学三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争取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劲头更足、热情更高、成绩更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
1、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
1、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
1、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
1、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
1、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本期教学进度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计划安排:高二《语文》(必修五、选修),每周4-5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70节左右(其中阅读课40节,写作、口语课22节,复习机动8节)。高三第一轮复习。
三、本期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四、本期教学建议
1、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应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五、教研组活动安排
教研组
语文
人数
七人
组长
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及改革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评价标准,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及教师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作为活动目标,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语文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坚实的平台。
活动内容
第一次
9.1-9.14
1、业务学习
2、教师到博客交流业务学习心得,互相提高
3、互听互评课
第二次
9.15-10.7
1、语文测试背默课文掌握情况
2、总结得失
3、业务学习
4、写好教学反思
5、组织教师公开课演示
6、互听互评课
第三次
1、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学段目标,钻研教材,积极备课
2、优秀教案展评
4、互听互评课
第四次
10.22-11.5
1、语文背默课文测试
2、制定学生阶段发展目标
5、互听互评课
第五次
11.6-11.19
2、组织期中考试
3、作考试总结,写好考试质量分析表
第六次
2、写好教学反思
3、在博客上进行学习心得讨论
第七次
12.3-12.16
2、语文背默课文测试
3、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八次
第九次
1.2-1.14
2、互听互评课
第十次
一、引入之准备:构建校本课程
所谓《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就是指在对《三国演义》原著的内容、结构、主题和风格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从指导初中生阅读的需要出发,整体重构《三国演义》文本内容,形成便于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校本教材,构建可操作的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措施。因此,构建有效的载体――《三国演义》校本课程,是《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一)教材框架设计
在编写《三国演义》校本教材(即《三国作品选编》)时,我们按以下框架设计:
1.确定单元数目,加注单元标题
2.编写单元提示语和主要人物评语
单元提示语主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在政治、军事、文化或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人物评语主要对各单元的中心人物而言,我们统一引用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评语进行简要评价。因为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
3.选编篇目,注析诗文
4.设计思考与实践题
这一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5.设立人物欣赏栏目
(二)教材选文原则
在选择《三国演义》校本教材的作品时,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经典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围绕三国主要人物精心选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观,选文时力求通俗易懂。
2.小说和史实相结合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还注意了小说与史实的结合与互补,让两者相得益彰,初步体会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差异。
3.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所以,教材除选择诗歌、小说、散文外,还选了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等,让学生广泛涉猎。
(三)教学安排
另外,我们还通过讲三国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并进行成果展览或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主性,提高阅读效果。
二、引入之过程:实施分类教学
(一)单元导读
从“面”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内容进行导读,使学生对各单元的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1.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二)比较教学
从“点”上对校本教材各单元的具体篇目进行比较教学,引导学生精读校本教材,旨在“点”上突破对三国作品重点、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比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教学环节组成:
2.比较阅读
3.总结归纳
4.迁移练习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名著阅读也可以借鉴运用,设立此项活动。因此,在“单元导读”“比较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搭建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展示阅读收获,交流阅读心得,激发学生对三国作品、三国文化的热爱,也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校本教材。此活动根据校本教材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活动项目,活动主题分别为“走进曹操”“走进刘备”“走进孙权”“走进诸葛亮”“走进关羽”“走进周瑜”。我们如此做的目的是,既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又拉近学生与三国英雄人物的距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学习活动跳出了传统教学的窠臼,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
(四)课外自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3)年级组工作总结。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本学期语文科组的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主题阅读”的研究主题,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依托,树立浓厚的教研风气,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每位教师的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构建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研科组。
一、深耕课堂,凸显主题阅读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加强教材学习和使用,特别是四至六年级,都是全新部编版教材,各备课组内认真落实集体备课,熟悉各年级教材,四至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如何使用部编版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
8月29日(全天)五年级
8月30日(全天)六年级
7.期末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备课组总结、科组总结中,可以写成课例、微论文、教学随笔等,期末上交给主任。
二、自我修炼,助力专业成长
(五)重视练习、试卷的编制
正确把握区里制定的考核方向、集体备课的考点、单元语用目标。力争做到教、学、考一脉相承。试卷及时批改讲评与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1.作业讲评
老师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对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必须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个别错误,要及时进行个别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