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外吃饭,点菜可以说是一道学问,不会点菜的人看图片,会点菜的人看门道!
哪些菜该点,哪些菜不该点,往往通过菜名就能判断。比如,菜名中带这几个字的菜,早进了医生黑名单!我们却很爱吃!
1、带“水煮”的菜:水煮鱼、水煮肉
2、带“干锅”的菜:干锅肥肠、干锅土豆片
3、带“干煸”的菜:干煸豆角、干煸茶树菇
4、带“油炸”的菜:油炸茄盒、油炸丸子
5、带“香酥”字眼的菜:香酥鸡、香酥鱼
1、多点带“水”字的,少点带“火”字的
在中国传统烹饪方法中,其实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对不同方法做了区分。如:炒、烧、炸、烤、煸、烩、炖、蒸、煮、煎、汆、溜、涮、泡等,点菜时多点带“水”字的菜,少点带“火”字的菜。
带“水”字:蒸、煮、煎、汆、溜、涮、泡;
带“火”字:炒、烧、炸、烤、煸、烩、炖;
比如:“灬”、“氵”等都代表的是水的意思。我们要多点蒸鱼、少点烤鱼。蒸、煮、煎、涮等等烹饪方法相比起烧、炸、烤、炖,更少油,也更不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2、最好少点汤,一般油盐都超标
通常很多人去餐厅吃饭会点个汤,但你不知道的是,餐厅里的汤每100毫升里就含有1~2克盐。两碗汤下肚,就可能吃下了5克盐。排骨汤、鸡汤等肉类的汤,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尽量少点汤类,以免摄入额外的盐。若是宴请,可以点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银耳羹等家常汤。
3、越家常菜性价比越低、营养越差
很多中老年人下馆子,喜欢点西红柿炒鸡蛋、醋熘土豆丝等家常菜,看似比较省钱,而实际上这些家常菜利润空间最大。
比如餐馆里12元一盘的醋熘土豆丝,大概需要用两个中等大小的土豆,算上食用油和调味料,一盘土豆丝的成本为2.5元左右。所以性价比最低,而且土豆丝中淀粉比较多,没什么营养。因此,建议在餐馆选择中等价位的菜,性价比是最高的。
4、素菜尽量先上,荤菜尽量后上差
空腹时,人的食欲旺盛,总想捡“抗饿的食物”先吃,如鱼肉荤腥、米面杂粮。其实,吃饭也有个健康顺序,吃蔬菜等素菜,再进食荤菜及主食,这样的顺序更有利于健康,避免肉类摄入过多,蔬菜摄入不够。
5、点凉菜时,多选含淀粉的食物
传统冷盘、凉菜以鱼肉蛋为主,空着肚子喝酒吃肉,实际上不利于胃肠的健康,也不利于营养素的平衡,用主食来配菜就比较合理。
最好是可以点些含有淀粉的凉菜,配以水果蔬菜和冷荤。用餐开始时先吃含淀粉的食物和蔬菜,再吃几口含有蛋白质的鱼肉类,再开始喝酒,让胃里面先进入一些淀粉,可以减少后面的蛋白质浪费问题,也能很快地缓解饥饿,延缓进餐的速度,减少空腹喝酒的危害。而且,这些凉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也能够弥补后面热菜中的不足。
推荐凉菜:荞麦面、蕨根粉、凉粉米皮、土豆泥、糯米藕、百合红枣、五香芸豆等。各种少油的生蔬菜、凉拌水果沙拉等。
6、主食尽量提前上,减轻胃肠负担
现在大家吃饭,往往“凉菜—热菜—汤—主食”的上菜顺序似乎成了固定模式,不少人直到酒足菜饱时才想起来要点主食。这样会使人在最饥饿、食欲最强的时候吃进去大量动物性食品。
所以早点吃主食,既能减轻胃肠的负担,还能保护血脂,维持营养平衡。如果喝酒的话,可在点菜时用其他淀粉类食物代替主食,比如点些含有荞麦粉、莜面等粗粮的凉菜,含有马铃薯、芋头或者搭配了荷叶饼、玉米饼等主食的菜肴。
7、点菜时不要点太多同类型的菜
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的菜肴足够丰富,但仔细看看,却是炖猪肉、炒猪肉、猪肉丸子之类少数食材的组合。不妨把食物划分成肉类、水产类、蛋类、蔬菜类、豆制品类、主食类等,点菜时各类食物都要纳入,在肉类当中,尽量选择多个品种,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都可以考虑,食材尽量不要重复。
8、最好不要点菜单上没有的菜
几乎所有餐馆都不愿意烹制菜单上没有的菜。一是厨师对菜品的烹制方法不熟悉,二是食材肯定不会提前准备,加工方式没准也与要求相差甚远。这样往往是花了不少钱,菜还不好吃。所以最好点这个餐馆的“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