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习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元。

A、60B、61C、62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元。

A、3B、4C、5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习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页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学生联系生活认识圆环,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计算圆的面积

(1)半径是5厘米

(2)直径8厘米

2.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认识环形

(1)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演示:环形花坛、奥运五环标志、光盘等环形图案)

(2)图片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很相似(圆)

(3)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环形或圆环。(环形)

(4)学生找生活中的环形。

2.建立环形表象

(1)利用手边的.工具自己做出一个圆环。

(2)学生可利用工具剪出环形或画出环形。

3.发现环形特点

老师拿着学生制作的环形提问:

“这个环形,你是怎样得到的”(从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

(1)解释什么叫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2)求环形面积是求哪部分面积

(3)你怎样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总结一下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教师点拨、总结,板书: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

师:这道题你们会了,老师的黑板上还有一道例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4.教学例2内容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观察: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讨论。

(3)学生试做,指生演板。

(4)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3.14×(6×6)-3.14×(2×2)

=113.04-12.56

=100.48(平方厘米)

3.14×(6×6-2×2)

=3.14×32

(5)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个环形:R=10厘米,r=6厘米)

2.判断正误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2)环宽=外圆半径-内圆半径。()

3.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它的部分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当总结归纳。

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一步渗透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比较。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出新课。

1、复述回顾: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C、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2、引出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一些特征。当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度又有什么态度呢﹙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之前,提出实验要求。

(1)、记录杯子里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补充完整。

(2)、观察水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播放实验。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3、观看实验记录单,回答三个问题。

①表格中有哪两种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4、课件展示反比例的意义,请学生回答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谁给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1)学生自由举例。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3)当圆柱体的高度一定时,体积和底面积。

(2)、写出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大小。

(3)、这个积表示()。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4)华容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四、积极应用,拓展新知。

出示课件,正、反比例的例题,请学生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表格补充完整。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五、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5)、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挑战一下自我吗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堂堂清练习题。

《早餐的学问》(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二、活动准备

1.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平时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我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课件强调:单一)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第一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荐的营养早餐。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大家会看到,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

师:说到现在吃的,你饿吗?(交流)这么早就饿了呀?现在是第三节课,已经有这么多同学感觉到饿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他第二节课就已经饿了。

5、引导学生发现早餐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对比那张统计图,再加上我们刚刚交流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发现?师生交流:(预设)

(生1)早上吃不好早饭,很快就会饿。

(生2)我们的早餐几乎总是那几样,内容很单一。

(生3)吃有营养的早餐很重要,对我们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师相机评价:大家不仅观察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棒哦。还有什么发现?

(生4)我们不仅要吃饱早餐,还要吃好早餐。

师抓住时机引导:嗯,说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顿早饭,居然也大有学问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早餐的学问,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确立主题:早餐的学问。

师:那好!我们就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进行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研究内容。

师:关于早餐的学问,你们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内容展示到“小问号收集站”上来吧。

(事先让学生准备卡纸,在卡纸背面贴双面胶,用大大的字写下来,便于粘贴)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师: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一下子,我们的小问号收集站就收集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全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好像太繁杂和琐碎了,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归纳一下呢?(能)关于归纳问题的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经实践过了,只需要?(生:把类似的问题圈在一起,再简炼结合一下。)

学生归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国吃早餐的讲究

(4)早餐的起源

(5)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子课题。

(拟写活动计划)师:确定好了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份活动计划。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共享栏,一个是一份现成写好的方案可参照,一个是白纸可自己设计,一个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方案的修改。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方案。)

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提问,教师给予回答,补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网络,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以及询问专业人士等。

学生在指导后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方案。

(预设情况二)师:设计完成,交流一下所设计好的活动计划。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们小组这个活动计划,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适合于实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结

教师总结,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课时: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可选)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9、60“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并分析统计图。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学校六年段共有多少人吗其中男女生又有多少人呢我们的班长了解了各班级总人数情况,并将了解到情况制成了以下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观察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设置悬念,认识复式条形图的重要性

1、老师说班长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完整,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很容易想到,各班人数分男女生,只统计班级总人数是不够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出示第二次收集的数据。追问:如果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还行不行显然仅仅用一种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是不行的。

三、借助多媒体,自主学习复式条形图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制作

2、师借助课件展示制图过程,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学习体会,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

3、师: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汇报。(各班男女生人数不同等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能看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的多少,还便于分析和比较。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9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3、紧接着出示一个小练习

课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4、完成课本60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五、深入生活,做小小统计人

在研究过程中,同生们发现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比男生多。

六、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学习内容:

“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又能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内容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四、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收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五、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具体措施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二、知识新授与应用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你所看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迹

THE END
1.16个万能炒菜公式,赶快收藏起来1.炒素菜=油+蒜末+蚝油+生抽+盐 2.炒肉菜=醋+盐+酱油+料酒+糖?勺 3.炖肉菜=盐+料酒+葱姜蒜+糖+醋 +盐+老抽 4.糖醋菜 =白醋+糖+番茄酱+淀粉水 5.鱼香菜 =醋 +糖+生抽+淀粉+葱蒜姜+泡椒+水 6.凉拌菜 =辣椒面+芝麻+生抽+陈醋+小米辣+香油+蒜末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4/05/3462700_1135676056.shtml
2.教大家一个炒菜好吃的万能公式教大家一个炒菜好吃的万能公式阿燕姐说育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母亲在女儿家养老,就在最近,却被女婿赶了出来 最美的生活日记 2跟贴 打开APP 我国十大元帅战功排序:叶剑英勉强上榜,谁会是第一名呢? 乐趣纪史 667跟贴 打开APP 《烈女镖客》一部非常经典的西部片,几乎没人看过! 无花观影 180https://m.163.com/v/video/VYI2IF9J4.html
3.JavaScript学习笔记超详细(b站pink老师)pink老师最新版js笔记找到跟小括号里数据全等的case值,并执行里面对应的代码,例:数据若跟值2全等,则执行代码2;若没有全等let money = 100 while (true) { let re = +prompt(` 请您选择操作: 1.存钱 计算公式:计算时分秒 小时: h = parseInt(总秒数 / 60 / 60 % 24) 分钟: m = parseInt(总秒https://blog.csdn.net/2401_84140442/article/details/137852287
4.Excel公式教程如何用Excel进行绩效管理?这几个公式你得了解在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TREND({6;15},{0.6;1},D2) 03 区间线性插值评价 评价说明: 完成率60%起评,6分为起始分值 60%-100%线性计9分 分别对应6-15分值 低于60%,按0分计算 高于100%,按15分计算 只有60%-100%区间是按线性插值计算,其他区间是固定值。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0693917.html
5.PG电子·(中国区)官方网站BBI=(3日均价+6日均价+12日均价+24日均价)÷4从多空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多空指数的数值分别包含了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的部分权值,这是一种将不同日数的移动平均值再平均的数值,从而分别代表了各条平均线的“利益”。事实上,多空指数是移动平均原理的特殊产物,起到了多空分水岭的作用。 http://www.cftsc.com/quxiangzhibiao/592.html
6.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精选8篇)(三)、100-1=0的服务质量公式含义是:顾客对服务质量评价是一种完整的总体评价,只要有一个细节或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顾客的不满。 (四)、什么是优质服务: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超常服务 (五)、对待投诉的态度:害怕,并主动地去寻找投诉 (六)、如何处理投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nziqd44.html
7.炒菜时菜熟了怎么看,怎么判断菜炒熟了炒菜时菜熟了怎么看,怎么判断菜炒熟了 跟着风走把孤独当自由 2022-10-19 好评回答 1、通过观察1、以水为例,一般取1g/cm3作为水的密度计算。根据质量密度公式m=ρ×v,则6升的质量为6L×1g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后一年开始,例如2001年。世纪来源于拉丁文,这种奇数的https://m.iask.sina.com.cn/jxwd/1kn4V9clq7nu.html
8.万能炒菜公式万能炒菜公式 所有的菜,只要这样烹饪,保证好吃 绝对有你爱吃的~ 炒任何菜: 盐,蒜末,油 (热油爆香蒜末,再加入蔬菜炒软后放盐) 炒任何肉: 生抽,蚝油,料酒,淀粉 (肉切片加入这四样提前腌制15min) 油,蒜末,老抽 (热油爆香蒜末再下腌制的肉,老抽调色)https://www.jianshu.com/p/409deaaa1485
9.每日进食热量需求计算公式为什么你拼命运动还不瘦今天早上吃beans,用称一称,以前觉得100g的量其实足足有200g!!! 赞(1) 回应 mono 2013-05-29 22:45:36 现在烧菜前,都习惯过称了。。。炒菜用油也决不超过10g。10g油就有95个大卡啊。 赞 回应 西门镜湖 (微信公众号:镜湖健身) 组长 楼主 2013-06-03 08:06:46 我更新了 赞 回应 请叫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982241/
10.菜品成本核算的公式和方法燃料成本的计算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统计多个月份的燃料费用和销售额,计算出每100元的菜品的燃料费用。 也可以将菜品分为炒菜类、炖菜类,按照不同菜品估算燃料成本。 二、菜品毛利率的计算 菜品/单品毛利率是指某一个产品或菜品的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企业可以根据单品毛利率来了解该产品或菜品的盈利水平,从而进行https://www.jiushuyun.com/other/15947.html
11.10份降早餐食谱(一周营养早餐食谱安排表)星期一、三、五为牛奶1袋,加营养谷物1袋,鲜肉包1-3个,香蕉一根; 星期二、四、六:白粥一碗(100 克),加煎蛋1个,烧麦包(菜包)1个,酸奶1瓶。 星期一主食:椰子吐司1一2片副食:熏肉2片小菜:水果沙拉1份(类似子肯德基的份量)汤羹:奶油百合汤1份营养成分:热量 685. 2千卡,蛋白质26. 9g,脂肪25. 2g,碳水化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513/1789914242690977794.html
12.炒菜大全环球纪录频道 11-9 转赞人数超过100 来自 微博网页版 万能炒菜公式。收好! 135 4 105 福宝三头六臂_路灯摇晃版 10-30 转赞人数超过10 每天都在四处代的路上甚至开始看起女铜炒菜姿势大全,给我脑补爽了,都不好意思看了,我的天一想到草芸会炒菜……还是好几年的老厨子了,手艺好的不得了,甚至疫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7%82%92%E8%8F%9C%E5%A4%A7%E5%85%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