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打开抖音;第二步:输入菜式;
第三步:“菜谱get!”
显然,在这个万物皆可抖音的时代里,用它解锁一道美食的做法,有时甚至比叫外卖更方便快捷。
据不完全非官方统计,每十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的厨艺是从抖音学来的。
而在他们单方面拜的师傅里,“老饭骨”必须拥有姓名。
戏演得好,我们称之为老戏骨;那么饭做得好,老饭骨也就应运而生了。
老饭骨由三位大爷组成:大爷,64岁的郑秀生;二伯,62岁的孙立新;三叔,56岁的武剑利。
很多人说学做饭,请教妈妈就可以了,但老饭骨之所以能成为“抖音烹饪界的腰椎间盘”,格外突出,靠的是那双操持过国宴的手。
大爷曾是北京饭店行政总厨,二伯是便宜坊集团的行政总厨,三叔更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位以个人身份入选的指定餐饮供应商。
就这样,这个岁数加起来将近200岁、烹饪时长总和超过100年的组合,以又名“抖音国宴天团”的称号,正式官宣C位出道。
抖音国宴天团出没,请控制口水分泌。
(此处手动插播一首《投食歌》:好饿好饿好饿,我真的好饿。)
炒煮烧蒸炸煎炖、焖煲烩烤卤腌拌……中华传统美食的烹饪手法,在三位大师手里被玩得风生水起。
“翻炒是情感的升温,糖醋是情感的蜜意。”汪涵说的这句话就是老饭骨作品最好的写照。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烹饪更是如此,我们在抖音上看到的精彩视频,正是三位大厨从业三四十年来的心得精髓。
拍什么、怎么讲解能更好被理解、怎么融合新元素……
在和三叔武老师聊天时,乐姐明显感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奉献和匠心。
一旦开始,就要做到最好。
光是关于开水白菜做法的视频就一连三个
一人负责做菜讲解、另外的两人则当起了拍摄小助理,穿插着幽默的逗捧解说,瞬间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武老师说到的一句话让乐姐印象深刻:“我们并不想颠覆行业,我们只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做点‘人事儿’。”
所谓人事儿,不过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当你拼尽全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几乎每天坚持更新创作的老饭骨,让越来越多人看见了中餐的魅力。
从最初稀稀落落的几百个赞,到如今一个视频就能收获几十万赞。
“让国宴走进家宴,让普通人在家也能吃到餐厅里的菜式”,抖音国宴天团带着这样的初衷一路走到现在。
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所学,也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中式传统烹饪的魅力。
诗歌分流派,烹饪同样有讲究。
中国烹饪大师何亮何大厨,不仅是一位处处讲究的学术派,还是央视、北京卫视等美食类节目的王牌嘉宾。
今年51岁的何大厨,秉承着匠人匠心,始终坚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
光是做菜用的刀,他就要从声音、刀型、刀把三位一体入手;
就连摆盘也得契合主题(心心相印),色香味缺一不可。
何大厨的作品极其讲究细节,而且内容很接地气,很务实
和别人“子承父业”不同,何大厨是“父承子业”。
朋克养生族,跟着何大厨,从此告别保温杯;
外卖星人不会做饭,跟着何大厨,三分钟出师soeasy。
因为作品越吸引人,越圈粉,之后的作品时长就能增加,这也促使了他对创作质量的要求,必须越来越高。
经典美食电影《小森林》里有这么一句话:“做饭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颜色。”
一部精彩的电影往往让人猜不到结局,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连开头都想不到。
比如说,当全聚德的研发主厨出现在抖音时,这谁顶得住啊啊啊!
夏天炎热没胃口,美容养颜的火龙果银耳羹,了解一下;
秋天干燥乏力,用一口清甜提神的冬瓜肉丸汤,为自己补充元气。
而真正让郝大厨出圈的,是那个一度刷爆抖音、圈粉上百万的《红楼宴》视频。
《红楼宴》的成功,在郝大厨看来其实“纯属意外”,原本不过是为圆自己一个梦,却误打误撞获得了这么多人的喜欢。
但美食的微妙就在于它和人生的契合之处,做人做事,就和做菜一样。
启程时,带上一颗淡泊的心,尽最大的努力;返航时,得之我幸,失之也不可惜。
无论是老饭骨、何大厨还是郝大厨,他们对中式传统烹饪的坚持和创新,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匠人的匠心。
它们的主角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体现。
人们总说,胃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填饱了胃,心也跟着暖了。
人们还说,这世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在抖音,还有无数像这几位大师一样的人,他们或鼎鼎大名、或默默无闻,但他们同样为了每一个渴望温暖、不愿辜负世界的人而坚持着。
他们用美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点亮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更让我们知道了,即使是再平凡的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