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食堂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能餐饮服务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智能设备、数据分析技术等,实现对食堂就餐的监控、管理和分析,确保食品安全和职工健康,提高餐饮服务效率。智慧食堂的诞生逐步改变食堂管理模式,为提升消费体验、后勤服务和管理运营水平带来全新思路。笔者以水利系统机关食堂为例,基于智慧食堂建设理念,研究传统食堂向智慧食堂升级的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一、设计思路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食堂智能化设备与后端管理平台连接,提高排菜、采购、备餐、结算等环节的效率,实现食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食堂服务从传统人工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智慧食堂总体架构,首先在餐具底部植入RFID射频芯片,实现不同菜品价格自动计算;打造具有射频读写、信息显示、支付扣款等功能的自助结算台,实现对智能餐具的快速识别,通过语音播报引导就餐人员自助完成支付,支付方式包括人脸识别、刷卡、扫码支付等;建立统一的智慧食堂管理云平台,具备用户用餐管理、后台运营管理、物料进销存管理、食堂结算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解读大数据,提供食堂经营状况、就餐人数、食材进出等分析,建立食堂就餐需求和后厨生产计划的数据链接,便于按需生产,减少粮食浪费。
二、核心功能
智慧食堂的“智慧”主要体现在用户点餐就餐、日常运营、数据分析、场景管理、支付管理、智能硬件等方面,通过搭建包含用户、订单、数据可视化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智慧食堂综合服务软件平台,推动食堂管理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及经营效益。
后台运营管理。智慧食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升级消费系统,为每位用餐人员配备唯一的二维码,实现消费卡码合一。用餐人员可以自行选择消费形式,减少了用餐券等纸质凭证的印刷、核验、统计等工作,访客用餐预订、用餐行为记录全程自动化、数字化,后期核算统计和分析更加高效精准,提升了食堂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平台收集点餐过程数据,结合用餐预订信息,把用户的偏好以及所需食材用料即时传达给厨房,多准备符合大众口味的菜品,制定用料统计表,实现精准备餐,避免浪费。
三、关键技术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海量的数据挖掘等,实现数据的提取、分析和应用。对就餐人员的偏好、各品类菜品销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优化供应策略和菜单选择,推动食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智慧食堂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以下功能:一是运营分析,支持销售数据分析、报表下载分析,销售状况更加清晰;二是采购管理,通过系统分析制定备餐明细,待管理人员确认后,系统自动报送需要采购的原材料;三是库存成本管理,数字化管理进出库,可随时查询进销存控制情况;四是食品数据分析,根据销售实际情况制订菜品计划。
本文基于对智慧食堂在后勤管理中的分析研究,提出智慧食堂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思路并在机关单位进行实践应用,食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实现全过程管理,智慧食堂服务平台具备菜谱管理、食材采购、菜品加工、人员就餐、膳食分析、就餐评价等功能,覆盖了餐饮服务全流程。二是智能化运营决策,提前预估就餐人员数量、就餐高峰期、就餐喜好等,精准备餐,减少粮食浪费;依托智能设备实现出品定价到用餐感应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出品效率,节省了食堂经营成本。三是提升人性化用餐体验,打造高自由度的线上订餐和支付方式,提供线上评价等服务,干部职工满意度显著提升。
(文/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省防汛信息中心胡翌李茂全)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为“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