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猪八样”到现在消费以淮扬菜为主,再配些川菜、湘菜、东北菜、杭帮菜、海鲜等品种,市民是越来越有口福了,选择面越来越广。餐饮业的变化折射出的是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大变迁。
正在做豆腐皮的厨师
市民深情回忆菜点变迁
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镇江市民张先生对菜点的变迁非常感慨。他说:“原来在大西路上的宴春和大西路上的一枝春,是维扬菜的典型代表”。他还记得,当时小时候,父母过年过节会带他们小孩子到大西路上的宴春吃早茶、偶尔会吃一顿饭。后来自己工作了,他会到一枝春吃点素。那时候,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就几十元,他特别记得素什锦这道菜,里面有香菇、金针、木耳等,也就一两块钱的价格,但是味道特别好。
张先生说,如今,一条街上走过去,可能找不到专门做淮扬菜的馆子,可能会找到火锅店、湘菜店、鲁菜店、粤菜店。可能由于交通的发达,作为一名镇江市民,真的弄不清有哪个馆子可以做出纯正的淮扬菜?现在很多菜肴都进行了大融合,因为到饭店吃饭,生日宴、婚宴、同学聚会,不仅有全国各地的菜肴大融合,有的还是中西合璧,变成了大杂烩。
同样生于上个世纪70后的王女士以前住在大西路上,曾经的各种小吃让她百吃不厌。王女士表示,现在在星级酒店、在美团饿了么的外卖中,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以前只有运动员配营养餐,现在不少爱美人士也喜欢上了配营养餐。
市民口味越来越“刁”的40年
做餐饮做了30多年的避风渔港董事长、镇江市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鲁庆告诉记者,镇江餐饮是从温饱型到舒适型再到健康型。
改革开放初期的镇江餐饮,是温饱型的,菜式很简单,也没那么多店。当时,鲁庆父亲在饮服公司工作,1978年,也就是在他10岁那年,他天天盼着家里有客人来,这样就可以拿个锅到京江饭店打几个菜。他还记得那时的京江饭店里很多菜都是围绕猪八样,炒猪肝、红烧肉、炒猪腰,顶多还有红烧鲫鱼、红烧鳊鱼等。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改革开放初期的成果出现了,原料发生变化了,有海鲜了,也有正宗的川菜、粤菜、湘菜。镇江餐饮也从温饱型向舒适型过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鲁庆开始真正接触到了海鲜。他当时在镇江宾馆工作,当时镇江宾馆是三星级宾馆。菜式也发生了变化,经济高速发展,老百姓走进餐厅的次数越来越多,粤菜、湘菜、川菜百花齐放。
2005年起,鲁庆到了天慧园,菜的结构又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吃了,很多酒店开始研究药膳、营养餐,不少市民提出来:“不吃内脏”“不要太油腻”“我胆固醇高哦”“我有三高哦”,现磨的豆浆受到欢迎,喜欢吃小米粥、山芋、玉米等粗粮的多了,温饱型餐饮的东西又上了餐桌,餐桌变得越来越清淡了。改革开放40年,很明显的3个过程,鲁庆打了个比方,他说“就像家里过日子一样,刚开始家里很穷,拼命工作,挣了一点钱了,就想存点起来;又挣了一点钱了,让一家人吃好点,后来又想着吃健康点”。
生于1975年的潘小峰是锦尚花餐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他说,餐饮的变化说简单点就是从以前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吃好包括很多含义,吃品位,吃环境,吃档次,吃食材、吃烹调方法。就拿食材来说,以前是猪八样,顶多还有本地的湖鲜、江鲜,现在随着物流的畅通,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融入镇江。不仅有海鲜,还有大量外地蔬菜、水果。从烹调方法上来说,以前重色重油重糖,现在是相对清淡爽口,该辣的辣,该酸的酸,该甜的甜,口味也有多样化。潘小峰举了个例子,以前是荤油炒菜,现在都是色拉油、大豆油炒菜。
今年68岁的市餐饮、烹饪协会秘书长何绍珍告诉记者,1982年市饮服公司到深圳特区,和深圳、香港合资,开设了深圳香江酒楼,深圳香江酒楼的开设不仅为镇江餐饮业的经营管理、菜肴品种的创新、店堂的装潢、服务质量的提高等多方面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样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是在1985年,他们还在全省首家引进外资,和日本大阪江苏同乡会联营开了京侨饭店,省工商局还派人来送了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营业执照。镇江餐饮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当时还搞了一场鸡尾酒会,很多人都感觉新鲜得不得了,很开阔眼界,还有菜品的创新、环境的优化、吃饭后的结算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推进。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何绍珍说起这些,还依稀记得丝丝痕迹。
菜品将会做得越来越精致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色菜。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锅菜;80-90年代的引进创新,到现在的二十一世纪,镇江的创新菜肴近万种,大大丰富了镇江餐饮市场,随后又流行的火锅、香辣蟹、日本料理、浙系家常菜、粤派海鲜菜……镇江的餐饮市场呈现出多邦菜系聚集镇江,多种特色溶入维扬,多种系列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从供应品种上看,现在的老百姓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是80后,现在80后已不满足于传统中餐,现在主力消费传统中餐的是80后至65后。75后特别是80后对品种选择余地更大,比如铁板烧、日式料理、韩式料理、时尚餐厅、海南餐等……各种形态模式的都有,现在菜肴的呈现方法也是千姿百态,满足了人们的眼观需求。
对于今后菜品发展的走势,鲁庆认为,以后理智性的消费占大头,而且市场越来越细分,有专门的家宴性酒店,传统型酒店吸引的是中老年人,有专门的婚礼型酒店,还有商场型餐饮,基本吸引的是年轻人。他还预测,以后像以往的旗舰店不太可能大发展了,反而小而精的企业会比较多。
潘小峰的说法和鲁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餐饮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励,很多菜品会做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讲究。从菜系来说,包罗万象,家庭聚会、喜庆宴席、过年过节、生日宴席等可能会以传统的淮扬菜为主,但日常消费可能以多元化选择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