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点手机能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做了为期一周的戒断实验

2月,Google、Facebook、Mozilla等科技巨头的部分前员工,组成了非营利组织“CenterforHumaneTechnology”,并和CommonSense共同发起了“科技真相”(TheTruthAboutTech)运动,旨在“扭转数位时代产生的注意力危机,使技术与人类最大利益保持一致”。

考虑到最早就是这些公司把互联网装进你的口袋,告诉你一个BetterWorld,然后用各种设计引诱你不停地浏览他们提供的信息,这还挺讽刺的。

计算机科学家、硅谷老一代创业明星杰伦·兰尼尔(JaronLanier)从8年前就开始呼吁人们反思互联网,今年他的新书名叫《立刻删掉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十个理由》。

大人控制小孩让人司空见惯,从小长大你怕是没少听到来自家长的不要做这个那个的告诫,直到长大你才发现不是每一句话都正确无误。

所以手机沉迷对成年人来说的问题在哪里?有多严重?

英国皇家公共健康协会的研究发现,Instagram这类社交应用拥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一张张精心修理的照片让人越发焦虑,继而侵蚀自我认同。有五分之一的年轻人会在夜晚醒来检查手机接收的信息,这导致他们白天很疲惫。

相信这也是你翻阅朋友圈的感觉,朋友圈往往是另外一个世界——人们并不希望自己不堪的一面对所有人展示出来。而朋友圈里装一下又比现实世界一直装着要容易很多,所以你看到的基本都是虚拟现实。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78.1%受访者发朋友圈时会设置“分组可见”,因为人们想要维护对陌生人的形象,而只对最亲密的人展示生活琐事。

由此引发的问题可以非常复杂。有了大量用户数据,科技公司可以更容易实现“价格歧视”,不同用户看到同一个商品,却有不同的价格。携程、滴滴都被质疑过这种问题。

技术公司利用算法了解用户喜好,向你喂食最能吸引你的内容,源源不断。所谓“注意力经济”尼古丁有几乎一样的作用,不断刺激、不断上瘾。

人们因此陷入了“过滤气泡”,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你看到的观点和信息更多是你更可能认同或者180度反对的。

在一些国家,民主正受到威胁,Facebook被卷入的一茬又一茬假新闻丑闻正基于此。中国的情况更复杂一点,中国的腾讯和抖音也都在谈“防沉迷”,但动机并非自发。取代成瘾算法的是另一种限制视野的意识形态引导。

可以肯定的是,完全抛弃掉手机不对。更高效率本身不是错事。不过像Twitter联合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说的,他需要长期的正念练习,才能离开手机20分钟而不严重焦虑,则是另一个极端。

本次我们想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何种程度上受到沉迷手机的影响?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

这场实验无法解决技术成瘾所包含的各种宏大命题,我们试验一个实际层面的生活问题——注意力问题。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研究,当你专注于某件事物,此刻如果有人打断,你需要花费23分钟15秒才能回到原本的专注状态。而今天许多人平均每4-5分钟就要拿起一次手机。

简报点进去还有更多细节,包括唤醒屏幕的次数和频率,接受了哪些应用通知,各自有多少条,以及最常使用应用的时长排行。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文/唐云路

实验前每天手机使用时长5小时32分钟,使用期间每4分钟拿起一次手机。因为用了备用机,实验后结果无法统计。

自从做过“18天不出门,只靠手机呼叫互联网服务生活”的实验之后,在同事和朋友的眼里我已经被贴上了“手机是呼吸的一部分、没有手机不能活”的标签。

实验最直接的结论是:我好像没有像我(或者大家)以为的那样依赖手机。

为此我采用的办法是:把手机放远一点。

在日常使用的iPhone之外,我一般还随身携带一支备用的美图手机,主要用于测试Android应用和拍摄人像照片。入手一年多,这支手机上安装的应用没有超过二十个,其中有超过一半是系统预装的应用。

事实证明,把它们放到主要视线之外,是个明智的决定。手机上那些装了之后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的应用,一般来说也用不上。实在要用的时候,拿出备用机(或是现用现下)就好了。

滴滴出行排到了使用时长的前五位是最令我吃惊的。使用时长将近一个小时。事实上在过去7天里我只用手机打到了四次车。

如果你花费了太多力气在研究专注力这件事上,或许会有些本末倒置。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你的习惯已经养成,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动力的话,短期的实验即使能让数据变得好看,显得很高效,实际上也很难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

不如,就享受一下电子产品的乐趣,把罪过都推给手机太好玩、应用太粘人,就像人们喝着肥宅快乐水、赞颂着夏天的空调与冰西瓜一样。

对,这一周我就是这样放弃了自己。

文/徐弢

实验前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使用期间平均4分钟拿起一次手机。实验后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平均6分钟拿起一次手机。

此前我曾设想用iPadMini2与Kindle当作电子阅读设备,因为忘记充电、设备重量、电子书查找等等原因先后放弃,真正用这两台电子设备看完的书屈指可数。

在实验前1个月,我在手机上只看完了《盐脂糖》前面10%的内容。在豆瓣阅读APP上还有十几本书没有看完。

在6月29日开始实验前一天,我制定了2个目标有:

番茄清单APP是我第一次用,相对于番茄钟,它允许用户将清单上的任务交给多次的番茄钟来完成。另外,番茄清单将任务根据紧急、重要、不紧急与不重要这种四象限法则规划,后续计划将其用于规划日常的工作安排。

在无法阅读的环境下,或者是临睡前,我用播客APPCastro播放SongExploder音乐节目,单集大约20分钟以内,避免让手机屏幕亮着。哦,最近发现一个日本女歌手NakamuraEmi的歌不错,可以避免在出勤路上睡着。

7天实验下来,最直接的结论是,通过闹钟、番茄清单APP的组合,在固定的时段或者出勤途中,我可以要求自己集中精力,比预期的结果要好一些。

翻看像《长乐路》这种偏重叙事、情节的非虚构作品还能坚持下去,但像《人类砍头小史》有点接近于学术研究,又有大量历史、人类学资料时,还是会有挺多急躁。

最终基本上是没有超出的。

APP分类是苹果AppStore规定的分类。

经过限制,从平均数据来看,过去七天里,我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长是3小时6分钟。

近期开始使用的番茄清单(iOS)目前用于书籍阅读上还不错,在提醒自己增加知识面上可以主动控制阅读时长。希望这点还能继续坚持下去。

文/周韶宏

实验前每天使用手机6小时,使用期间平均4分钟拿起一次手机。实验后每天使用手机4小时,使用期间平均每6分钟拿起一次手机。

接下来几天我并没有感到太多不适,就好像关闭朋友圈你会还是会点“发现”最上方的按钮,“上瘾”症状发作我也会在写稿间隙打开豆瓣原来所在的位置,然后才意识到那里没有这个应用。

我是一个很难养成习惯的人,To-DoList是我的生活必须,其中包含有很多习惯性动作,比如想到需要购买某样生活必需品、需要打扫房间、甚至洗衣服,我都要在备忘录里记下一笔。

To-DoList是个微妙的东西,设定太密集会丧失高效性。如果你设计了比如10-12点完成任务A、12-14点完成任务B……到死线来临之前你可能会有侥幸心理,拖到最后一刻才会完成。这也是我的常态,密集的待办事项让人逐渐丧失执行的信心。

所以我调整了设计To-DoList的方法,把习惯性事物删除,只保留工作有关的东西。一些小事情比如回复信息和邮件,干脆就不要“事后回复”,立马当下做判断回复。不应该也不必要把所有事情都放到待办事项中去。

每天的习惯事项我用一个名叫“小日常”的应用代替,这类似于打卡,每天点击记下就可以完成记录了。

说实话也没什么具体的效果可言,还要说积极的影响就是这个方案下我的To-DoList清爽多了,起码列表本身不会让我产生额外的焦虑。

最终这还是一个对抗个人生活习惯和人性的问题。

文/杨宽

实验前每天使用手机6小时48分钟,使用期间平均2分钟拿起一次手机。实验后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20分钟,平均1.32分钟拿起一次手机。

对我来说,这场实验基本等同于戒断朋友圈。

恰好实验这周我在一个假期当中,不用每天面对电脑,手机是我获取信息、与人沟通的主要渠道。

我从上周五(6月29日)到本周二(7月3日)关掉了朋友圈入口。

现在来看,关掉朋友圈的做法还是太激进了。在如今万物被互联网连接的时代,朋友圈是一个了解朋友动态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它也是我获得外界资讯的重要入口,很少主动翻阅公众号,但朋友转发比较多的我会点开看一眼。

所以我采取了比较折中的办法,如果觉得一些人的朋友圈看得让人不舒服,可以点开这个人主页右上角的省略号标志,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

我另一个坏习惯是喜欢睡前刷淘宝、小红书这类购物应用,放一堆东西在购物车里,或者直接买掉。这几乎成了每天睡前必须要做的事,如果不刷两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往往就是因为这样迟迟不能入睡。

实验勉强算完整,这一周,我每晚睡觉前会习惯性地刷一刷朋友圈,但确实没有再点开过任何购物类应用。主要原因,我觉得是每天睡得比较晚(12:00以后),躺在床上时已经困意已经来袭,习惯性地花上一两分钟刷一刷朋友圈,然后把手机放在一旁,自然就入睡了。

《每日正念》的基础入门翻译自美国声誉度很高的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和塔拉布拉赫两人的作品,每节课在10-15分钟之间。

平时多去运动,工作更卖力,让自己身体或大脑处于稍疲惫的状态,也有利于晚上睡觉时不带杂念,尽快入睡。

但这意味着我们摆脱了手机的控制、生活更美好了吗?答案依然并不明确。

Android操作系统没有在实验范围内,国内的新应用大多不优先上传PlayStore,Android测试版可能不能反映用户真实的使用情况。

如果你想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长,我们有些建议。

没有必要完全删除所有认为在危害你的应用,或者直接关闭朋友圈。如果他们对你有用,这仍然是你生活中需要的东西,最终依然会通过其他方式回来,或者重新开启朋友圈,或者你发现自己在用网页看、用iPad看、用其他的手机看。

很多时候我们拿起手机出于下意识,其实你并不需要它。工作时、睡觉前可以把手机放在无法伸手即得的地方。

比如游戏、社交网络和视频可以放在iPad上,平板电脑并不如手机便携,这会让你更加专注。这也呼应了第一条建议,转移社交网络的使用到iPad或者电脑上,能让你减少没事刷两下的机会。用网页看社交网络其实并没有增加什么不便。

就像我们的实验者会用另一只手机作弊,或者把原本一部分应用转移到iPad上,彻底摆脱手机使用的习惯需要意志力。

至于限制眼界的“信息泡沫”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我们曾经用一期HackYouLife来探讨,实际上你能做的改善非常很有限。

所以如果你真的下决心改善手机上瘾的问题,要改变的是整个生活方式和习惯本身。工作效率低、日常焦虑、睡眠质量差可能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大可能只是因为你经常刷手机。

最后这还是一个怎么用好智能手机、让它为你服务而不是控制你的问题。

THE END
1.菜谱是什么意思?四、现代菜谱的特点 现代菜谱不仅注重烹饪方法的描述和食材的选择,还越来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理念。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菜谱开始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如在线菜谱、APP菜谱等。这些数字化菜谱不仅方便快捷地传播和分享美食文化,还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和https://localsite.baidu.com/site/wjzsorv8/8cd47d9a-7797-42f3-9306-b902ded71161?qaId=646359&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efs=1&ch=54&srcid=10014&source=natural&category=%E5%8E%A8%E5%B8%88%E7%83%B9%E9%A5%AA&eduFrom=136&botSourceType=46
2.中式简餐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简中式餐厅中式简餐在网络用语中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种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许多人认为这种饮食方式能够让他们保持健康,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品尝到美味的饭菜。 在现代社会,中式简餐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饮食方式。许多家庭都会在家里准备中式简餐,并且在网上分享他们的美味菜谱。中式简餐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因为他们认为这种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48357.html
3.www.knfkj.com/aplhtml15046.htm中国侨网11月7日电 据《星岛日报》欧洲版报道,近日,英国内政部公布数据,截至2018年3月,英国批出223839份第四级(tier 4)签证,比上一统计年度增加7%。当中涉及留学深造的签证中,超过一半是发给中国、印度和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共获发88675份签证,占所有涉学签证40%。|_。 http://www.knfkj.com/aplhtml15046.htm
4.关于规范用字的建议(通用8篇)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街上贴的广告、在一些小店门前的广告板上、小店里总会有几个错别字杵在那儿:水果店品种介绍的牌子上,“芒果“的“芒“总会被写成"芝",“西瓜“的“瓜“写成了“爪“,还有,快餐店的`牌上,“餐“字总会写成“占“,菜谱上,“马铃薯“有的还写作“马0焦",我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后来问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c65ic1w.html
5.www.quinovare.com/xxxr84821217<!DOCTYPE/617023.htm美女黄色一级黄片 英语课代表哭着说捅的太深了 ChiheseGaySCX魅男 3d性爱电影人与兽 女人就是男人的未来什么意思 四虎影院精品观看 bxbx黄片 少妇女XXHD麻豆ⅩⅩHD骆驼 国产传媒 18禁裸体动漫 久久优购网科技有限公司 操屌不带马赛克视频 操逼一级大黄片操逼播放 啊啊啊啊啊啊啊91919191办公室 乱伦http://www.quinovare.com/xxxr84821217%3C!DOCTYPE/617023.htm
6.天刀乐伶怎么自动弹奏天涯明月刀乐伶自动演奏1、网游里“MT”是什么意思 MT 就是抗怪的职业 主要有野德 防御骑士 防御ZS MT,全称Main Tank,主坦克的意思,坦克就是打副本的时候直接对抗BOSS的战士,由他来承受BOSS输出的伤害,然后治疗职业给他加血,是这个意思。 2、游戏mt是什么意思 mt的简单介绍 MT是指主坦克,是MMORPG中承受攻击的一种人物,以网络游戏https://www.773hf.com/wiki/11259.html
7.www.seidai88.com/aplpage14212.html该主播将大部分视频打上“林俊杰”话题标签,且在“某某分杰”的主页标注了“只接商演合作”等字样。通过其在主页留下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对方经纪人,了解到该主播在婚礼上进行商演的报价为1.5万元,可以演唱4首歌曲,另需自备音响等设备。 茅台集团总经理刘自力在发言中坚信,茅台会迅速走出“三公消费”的舆论危http://www.seidai88.com/aplpage14212.html
8.网络上韭菜什么梗意思网络上韭菜什么梗意思一帆风顺 精选回答 网络上的韭菜的意思是玩家对自己的自嘲,网络游戏之间的竞争是很厉害的,有些网游会压榨老玩家,就是俗称的割韭菜,"韭菜"起源于股市中的“割韭菜”,网络用语韭菜就是一些普通的股民啊,他们把一点积蓄投入股市,无非是希望放几年能有点盈利,市场不好亏一点也可理解,但被恶意https://edu.iask.sina.com.cn/jy/lVoPqZ4myV.html
9.www.jxmzxx.com/appnews这次中国对印度颁布的“禁令”背后,实际上包含着对印度市场的警觉。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核心技术不仅仅是利润的源泉,更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一旦技术外泄,对企业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国家,深知技术的重要性。 因此,中方的政策显然是为保护自主技术和企业利益,而非草率的“撤资”决定http://www.jxmzxx.com/appnews_729188.html
10.www.hnjkxy.com/xxxr96925072.shtml有人说要把部落里的牛杀掉,把牛头砍下来,用火烧牛身,这些牛就会变成一支鬼军,把英国人打败。结果这个部落真把牛杀了几千头,结果鬼军没来,最后还是被英国灭了。 现在流行的观点是,一群人是乌合之众,很容易被煽动,很容易陷入群体无意识,做出蠢事来。http://www.hnjkxy.com/xxxr96925072.shtml
11.人教版小学美术(1札记: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https://www.360doc.cn/article/15685499_1046691218.html
12.新手入门版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上部)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如果你的菜肴非常复杂,可能需要用到多个“菜谱”上的技巧,也就是说,你的程序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每个文件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在编译之后,这些单独编译的文件就像是切好的食材和调好的调料,虽然准备好了,但还没有组合在一起。这时,就需要一个“连接器”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菜肴(程序)。连接器会找到这些文件https://blog.csdn.net/m0_48007757/article/details/141017294
13.奥里给是什么意思奥里给怎么用接亲网该词源于方言,走红于游戏解说,后被网友广泛用于社交网络。“皮”在方言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皮一下”用于吐槽对方很调皮,不按常理出牌,常用于微博上具有反转性的搞笑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奥里给的意思、出处以及近年来比较火的流行用语。年轻一代了解流行用语的可以相互用流行用语交流,但是在与不太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23999
14.十大正能量十大网络上免费的你懂我意思的正能量软件今天为大家提供一些LSP们懂的都懂的软件,这些软件内容非常的精彩刺激,并且有着超多的更新资源,这些内容都是免费为小伙伴们所提供的,在这里看到你需要的一切,并且每天都有着不同的更新内容,让你可以在这里看个过瘾,软件中超多宅男,老司机必备的影视app,拥有各种影视资https://www.yxwoo.com/heji/sdz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