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是一款经典的美食类app,集合了菜谱、商城、社区等功能为一体。
下厨房app的一大特点在于UGC——用户自己上传菜谱,社交基因是下厨房区别于其他美食类app的本质特征。
一、用户使用场景
想自己下厨做饭,但不知道吃什么,于是打开下厨房寻找一些菜谱
想吃某种食材,却不知道怎么做好吃,于是专门搜索某种食材的各种做法
知道菜名,却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找到专门菜品的做法
二、产品的功能框架2.1功能框架图
下厨房app中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菜谱、商城、社区、付费菜谱这四大块,其具体的功能框架图如下所示:
2.2用户使用路径图
下厨房的功能很多,因此使用路径也很多,很难一一列举,因此该部分以用户最为核心的菜谱功能为例绘制用户使用路径图。
三、产品的功能分析3.1菜谱功能
菜谱功能是作为下厨房app的核心功能,是用户长期使用此app和使用其他衍生功能的基础,如:市集、社区等功能就是以菜谱功能为基础拓展出来的功能,因此菜谱功能是下厨房产生新用户和维护老用户比较关键的一步。
在下厨房app中也有很多的菜谱区域,如下图所示,包括菜谱分类、菜谱排行榜、本周流行、菜谱合辑和早中晚餐等,可以看出下厨房本身也十分注重菜谱功能。
下厨房菜谱的分类*,总共包含了6大类、48小类,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种分类的菜谱,菜谱种类和每一种菜谱数量也非常多,据人肉统计,光是可乐鸡翅这一种菜谱下厨房app中就高达200多种,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厨房app作为典型的UGC型平台,其中用户上传的菜谱占据了平台内菜谱的很大一部分。
(1)上传菜谱不经过审核,用料剂量存在着问题
(2)草稿箱设置提醒功能
在上传部分,包含创建菜谱、上传作品和草稿箱这三大部分,草稿箱的设置是为了用户再上传的过程中被其他事情中断,或者菜谱用料不太确定等原因设立的选项,具有提醒和保存的作用,但是提醒的功能有待提高,我认为可以在草稿箱标识后面添加草稿箱中作品的数量,每次用户点击上传界面的时候可以醒目的看到,起到提醒的作用。
(3)菜谱添加筛选功能
下厨房中菜谱繁多,由于app的UGC性质,所以同一道菜品往往有很多种菜谱;例如可乐鸡翅这一道菜品就有100多个菜谱,用户在其中可选择性很大,想要学做菜的用户往往通过智能排序、评分*高、做过*多这几个选项来选择,并且一开始的菜单还有评分;但是刚刚上传或者是做过的人比较少的菜单就没有评分,这样会导致用户选择相对集中选择一些成熟的菜谱,不利于菜品的创新,也会打消一些创作者的积极性。
建议可以增加推荐的功能,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的功能,促进各种优质菜单的传播。由于众口难调,建议增加筛选的选项;例如,口味方面可以设置:偏甜,偏辣,偏酸等标签,难易性方面可以添加简单、一般、中难、较难、高难等标签,材料:少、中等、较多等对目标用户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给用户做出了初步选择和判断的机会。
(4)首页添加推荐功能
通过下厨房app的体验,发现下厨房的菜谱推荐功能,共有发现新菜、本周流行菜谱、菜单推荐、信箱这几大区域;其中这几大区域的菜品推荐对所有的用户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满足了*基本的推荐功能;但是每个用户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口味和爱好,大众化推荐并不能精确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建议下厨房app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使用数据等信息可以结合算法功能,针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个性化推荐的菜品。
每日推荐功能添加的对比图
(5)界面设置
菜谱合集内部界面的设计,主要以菜谱的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查看菜谱字体设计的很小,颜色很浅,初次使用或者对此app不熟悉的用户虽然被做菜图片所吸引,但却很难找到菜谱链接,用户体验效果不好,因此提出改进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I查看菜谱字体放大,变得更加醒目。
II点击菜谱图片,可以打开具体做菜的链接,效果图如下所示:
3.2市集功能
目前此区域的产品销售量和评价都比较多,可以看出已经步入稳定经营的状态,并且,下厨房还专门经营自己的自营产品,其策略类似于京东自营,旨在打造菜谱、厨房用具、食材一体化的品牌,并且也和淘宝的一些食品商家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用户群体。
但是根据用户体验后的评价,发现目前市集方面功能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市集在主页做的宣传太多,几乎和菜谱不相上下,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二是市集里面东西体验较差,让用户不爽。
建议:市集可以建立专区,不要在主页的一级页面中占据太大的篇幅,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是反抗情绪,可以多放在菜谱页面中或者其他二级页面、三级页面等。二是注重线下服务,提高商品性价比。
3.3社区功能
针对此部分的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2)设立交流群
3.4付费菜谱功能
四、运营活动
对于UGC平台来说,运营是体系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厨房也专门展开了厨房活动专栏,用来鼓励用户来参加,有些活动都有奖励,对于参与的用户起到了很好地激励作用,比赛最终评选结果由作品美观度、创意度、点赞数总和这几个方面综合评选得出。
下厨房的厨房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常规活动,每周末举行一次的“周末在厨房”的主题活动
在二十四节气举办的厨房活动
由赞助商冠名的主题类厨房活动
接下来我将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4.1“周末在厨房”、“二十四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这两类活动都是下厨房自己主办的主题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固定的主题。
通过对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周末活动的参与人数在900以下,只有少数周末活动参与人数能够达到1000人,并且还有一部分为经常参加此厨艺活动的人。。活动的主题包括吃百香果、煮酸梅汤、吃卤味、做冰激凌、吃桃子、啃鸡翅、吃冬瓜、吃串串、吃沙拉等,发现越是容易做、平时吃的次数越多的菜谱,参与人数越多。
4.2赞助方举办的作品大赛
赞助方举办的作品大赛数量也很多,与下厨房自己主办的活动数量不相上下。每次赞助商举办的活动也会有特定的主题,例如:养生美食、养膘美食等,此类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月左右,会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规则也会标注的非常清楚,参与人数也比较多。
总结:从参与人数的角度上来说,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都比较有限,而且每次的活动都比较常规,并且有些活动没有奖品,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参与过几次之后就没有继续参与的热情,而且每次活动都有固定的主题,有些不太擅长此类活动的用户就选择不参与或者参与下一次活动。
建议:可以和各大卫视著名的美食节目合作,举办一次大型的“高手在民间”的厨艺比赛活动,不局限于主题,不局限于食材。这次活动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次是线上阶段,根据网友投票和优秀厨师挑出优秀的作品,可以参与第二阶段的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则是线下比赛,可以在下厨房app开启在线直播,为你喜欢的厨师打call,在线直播进行比赛,再由专业评委进行筛选。设置大型的比赛奖项和前期的宣传活动,吸引大量的用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