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牙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缺失牙齿的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修复选择。其中,种植牙由于其可靠性、美观性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已经成为主流的修复方式之一。但在种植牙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植骨手术,那么种植牙中的植骨是什么意思?它对种植牙有什么影响呢?究竟种植牙植骨好还是不植骨好,是否一定需要植骨呢?这些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带来详细科普!
在介绍种植牙植骨是什么意思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种植牙。种植牙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中,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假牙牙冠的修复方式。与传统的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相比,种植牙更加稳固、美观,使用寿命也更长!
而所谓的种植牙植骨,就是在种植牙手术之前,将人工骨粉等骨填充材料植入牙槽骨中,以增加牙槽骨的骨量和密度,满足种植牙手术的需求。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种植体能够完全种植进牙槽骨内,从而发生良好的骨愈合,为后续的种植修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种植牙的植骨填充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可吸收生物骨膜等,植骨费用大概在3000元起一克,不过一般一颗牙齿也只需要用到0.2~0.5克。
1.增加牙槽骨的骨量和密度,使得种植牙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同时预防种植牙使用过程中骨吸收的问题。
2.增加种植体的稳固性,种植体的长度通常在10mm左右,要想稳固种植并且长久稳定,足够的牙槽骨量是基础。
3.延长种植牙的使用寿命,就算种植手术顺利进行,但如果种植体无法与周围的骨组织发生良好的融合生长,后期也是会发生松动的,所以植骨能大大延长种植牙的使用寿命。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植骨手术对于种植牙的成功实施和长期稳定性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种植牙手术都需要进行植骨。
对于牙槽骨骨量和密度已经满足种植牙需求的患者来说,通常是不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的。这些患者可以直接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种植体能够顺利地植入牙槽骨内,并与周围的骨组织发生良好的融合。
但是,对于牙槽骨骨量明显不足的患者来说,就需要先进行植骨手术,以增加牙槽骨的骨量和密度,为后续的种植体植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当牙槽骨的骨量和密度满足种植牙的要求后,才能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手术。
因此,种植牙植骨好还是不植骨好?是否需要进行植骨手术,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牙槽骨情况来决定。只有当牙槽骨的骨量和密度无法满足种植牙的需求时,才需要进行植骨手术。而对于牙槽骨已经满足要求的患者来说,则可以直接进行种植体的植入手术,无需额外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