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精选5篇)

人类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习惯共同形成了特色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和时代性特征。自古以来,饮食的制作和消费行为构成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人类特色美食文化发展史。

特色美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范围,是在一定地理区域中形成的产物。我国不同地域范围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江河湖海聚集地区,大多生产贝、虾、鱼等,草鱼地域的肉类食品比^丰富,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传承性特征

1.烹饪食材的传承性。食物的烹饪离不开丰富的食材,而这些食材自身具有鲜明的传承性,都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精心研制和培养种植的,食物制作者将其变化成不同的菜品类型。

2.烹饪技术的传承性。烹饪技术在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色饮食文化的烹饪技艺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来的。比如,我国的面粉发酵技艺,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主要途径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能够把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图画传播和动漫舞蹈等的传播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有了一定的载体,其能够更好地刺激和调动大众的各个感官,使其从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的共同作用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的独有魅力。以下具体介绍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途径。

(一)建立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

媒介传播主体需要考虑怎样把不同传播介质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构成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进而达到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对美食文化的船舶与弘扬。网站的建立需要该地区政府部门进行宣传,联合传媒集团和特色美食文化集团一起构建,做好传播媒介信息的定位工作,采取有效的媒介传播信息技术,将其与媒介信息资源的决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属于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宣传创意网站Logo。

(二)构建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

还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快速传播优势,简洁生动地讲解特色美食文化的发展历史、美式菜肴、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特色美食文化产品品牌和特色美食文化娱乐主题等,保证能够从多个角度,互动化地对人们宣传美食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公众传播平台,把人们相对熟悉的一些影视、动漫等的资料和时频进行播放,通过多个渠道传播和弘扬特色美食文化,比如:可以构建一个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特色美食博物馆等。

(三)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

实现特色美食文化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做好跨文化信息的翻译工作,传播媒介要运用专业的语言翻译人才,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实现团队合作式翻译,保证美食文化的信息能够被广大的人群认知并接受。同时要推进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主题的翻译工作,促进多种跨文化信息实现有效地传递和接轨。

四、结束语

特色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对媒介传播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特色美食文化的这种传播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和技术保障,使得能够利用构建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网站,开展特色饮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网络互动活动,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等一系列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塑造特色美食文化的鲜明特征,弘扬多种优秀的特色美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邵万宽.中国南北区域美食文化自然习性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18-23.

[2]朱文政,周晓燕.创新办学模式,合理培养中华美食高端人才[J].中国食品,2014,(7):42-45.

[3]郭缨.我国电视纪录片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河南大学,2013,11(7):12-15.

【关键词】舟山海鲜旅游文化品牌

一、舟山海鲜饮食文化资源评估

(一)舟山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性。

1.丰富的海鲜资源

舟山地处东海之滨,外侧是浩瀚的东海渔场,而且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95个,约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的20%。境内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虾类60种,蟹类11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

2.独特的海鲜加工方式

舟山传统海鲜菜偏重海鲜的原汁原味、鲜咸合一以及加工方式粗放简易这种地域特点,与舟山先民生存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历史上舟山渔民劳动条件简单,船上劳动强度大,对盐份的摄取就比其他人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日常饮食偏咸的习性。同时为了保存辛苦捕获而来的鱼虾,就采用晾晒、腌制、醉糟等方法进行加工,经过晾晒、腌制、醉糟的鱼类,不易腐变。

(二)舟山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

1.舟山海鲜美食节文化内涵日益丰富,主题鲜明

2007年第五届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在主题活动上,海鲜美食竞赛纷呈,在配套活动中则通过举办摄影、征文大赛等,充分挖掘海鲜美食文化内涵。游客在品尝原汁原味的舟山海鲜的同时,很好地领略了舟山海洋文化。其“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主题不仅沉淀了舟山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文化特色,也突显出舟山地域文化水平和务实精神。

2.强大的海鲜产业链保障

舟山海鲜产业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是舟山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全市拥有养殖、不老、储存、加工、销售等企业近千家。2007年1月,舟山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海鲜之都”荣誉称号。

二、舟山海鲜饮食旅游发展问题

1.舟山海鲜菜系品质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舟山海鲜餐饮业只是凭借和依赖舟山海鲜本身的“鲜活、味美”这一简单的概念在做些极为传统、初级的经营运作。没有著名菜品、标准菜系,轻视菜品工艺技术标准和规范程序,忽略海鲜营养、药效价值,往往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甚至以店堂豪华、包装别致等为荣。

2.舟山海鲜饮食旅游资源缺乏完善的文化品牌包装

舟山海鲜美食节从第五届打出了“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宣传口号,但舟山海鲜饮食旅游文化的包装、宣传等还略显不够。其一是舟山海鲜品牌的认知体系还未建立,外地游客无法辨别舟山海鲜与其他地方的海鲜。其二是海鲜美食与旅游文化的自然连接尚有一定距离,节后的海鲜品尝与各种旅游文化的结合缺乏延伸。

3.舟山海鲜餐饮市场缺乏创新意识,“个性”张扬不够

舟山海鲜饮食以原汁原味、鲜咸合一为基本特点,如何加入新元素,使舟山海鲜成为不同口味旅游者品尝后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还有明显不足之处。目前舟山众多的饭店宾馆海鲜烹制“个性”张扬不够,雷同化明显,各饭店宾馆的招牌海鲜菜肴创新意识不强,形成了尝一家知百家的局面。

三、舟山海鲜饮食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随着海鲜美食旅游者旅游意识的逐渐增强,海鲜美食旅游必然向重体验、重享受的生态休闲美食旅游、海鲜名菜经典美食旅游等发展。如果舟山海鲜饮食文化依然在较大层面上停留在“吃”的功能上,这种地层面的文化必将制约其发展高质量水平的瓶颈之一。为此,必须提升层次,注重挖掘海鲜饮食文化。

(一)继续办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

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举办至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提升了舟山海鲜美食文化旅游在华东地区的知名度。今后要继续办好这一节庆活动,借节造势,大力宣传“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旅游形象。可以考虑海鲜美食文化节在长江三角洲其他旅游城市举办,如杭州、上海、宁波等地,让这些地区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品尝舟山海鲜,邀请该地区市民参与海鲜大赛评选,扩大舟山海鲜的影响力。也可以考虑参与长江三角洲其他旅游城市的旅游节庆活动,作为该市旅游节庆活动的一项内容,借此提高舟山海鲜知名度,如今年的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就融入了上海旅游节。

(二)传承与穿心并举,丰富舟山海鲜菜口味。

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舟山传统海鲜菜肴的原汁原味、鲜咸合一的特色,这是增强人们对舟山海鲜菜的认同感和归依意识的基点;而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舟山海鲜菜口味变革的重要性,传统舟山海鲜菜的单一的鲜咸合一的口味已不适应餐饮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注意吸纳各地不同风格菜肴的口味,使舟山海鲜菜肴更加丰富。要在保持舟山海鲜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其他菜系的优良烹饪经验,以科学的手段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形成舟山海鲜美食菜系,推向全国乃至国外,真正打响舟山海鲜美食文化旅游精品。在产品研制上,要以旅游饭店和餐饮企业为主体,鼓励厨师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并给以政策上的奖励。

(三)建立舟山海鲜品牌体系,提升舟山海鲜知名度。

目前舟山海鲜餐饮业还基本处在传统、初级的经营运作状态,要做强做大舟山海鲜品牌,必须“以提炼海鲜营养、药效价值为突破口,以提增饮食文化含量为内容,以菜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程序为基础,以建立海鲜菜系体系为核心,以区别于其他同类海鲜餐饮为特征。”

(四)规范海鲜美食经营,提高海鲜美食服务质量。

建立海岛特色的旅游餐饮服务标准体系,推行星级服务。突出包括歌舞伴餐等餐饮环境、菜肴质量与菜式菜品、服务程序等要求。制定舟山旅游餐饮管理条例,加大对海鲜餐饮卫生、食品质量、服务水平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条例。

(五)合理规划设置海鲜美食经营档次和经营区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构建由饭店餐饮、专营餐饮、夜排档和酒吧四块组成的海鲜美食餐饮业。饭店餐饮以中高档为主,大众餐饮由专营餐饮供给,夜排档和酒吧为满足休闲游人提供一个优美环境的自由消费空间。着力开发沈家门鲁家峙、东港、嵊泗中心渔港、定海等处滨海海鲜美食长廊。

[1]胡国光.略论舟山海鲜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摘要]基于学界饮食文化意义本身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对物质文化进程中的食物信仰性进行探究。专就族群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的文化属性详加分析,窥探其在体制性与民族民间文化观念的建构过程中,表现路径之不同和所承载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体制性宗教的特殊标志,还是民族民间中以祭品加以改造的方式,都相当程度阐释出信仰食物在与神灵互通实践中的精神营养内涵,以及于此两种文化信仰氛围之下的饮食男女的意义关系。

[关键词]信仰食物;祭品;神性;饮食文化;饮食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吴秋林(1955-),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学、宗教人类学。湖南吉首416000

信仰食物是祭品,以及包含了信仰精神和观念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在日常状态下就是食物,但在经历了某些仪式过程之后,就可以成为信仰食物,并且反过来表达信仰的精神和观念,此时,它们与日常食物有着明显的界线。在体制性宗教中,这样的食物已经被深刻地表现在经典的教义中,对于这些食物的宗教定义非常明确而直接,它们直接参与了宗教精神和观念呈现的意义过程。在某种食物被选中作为祭品,以及以神灵的名义给予食品的时候,这种选择就一定包含了生存者的地域情景和文化情景,食物在经过祭祀,以及上帝之名给予之后,就会包含某种神性“营养”,赐福于人;或者说祭品已经作为一种礼物献给了神灵,在神灵“享受”了这些事物之后,又会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成为一种食品。这种通过仪式的转换,以及以上帝之名给予的食品,我们称其为“信仰食物”。这是一个人类饮食文化比较有意思的角度,它会给予我们一些非常有趣的启示,比如信仰食物对于人的食物欲望的控制,以及信仰食物中“双重营养”意义。

一、饮食文化研究回顾

食物就是人们的一种赖以生存的物品,但人们从来都没有像动物一样把食物仅仅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获取能量的食物,而是把食物与自己的文化存在Y合起来,形成自己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食物就参与了文化的构建,并且成为饮食文化。食物与信仰文化关联也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故我们理解信仰食物的文化意义还应该从饮食文化的一般研究中开始。

对于中国的饮食文化研究,谭志国在《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一文中说:“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明显落后。有着各种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饮食文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还远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1]这意思很明显,我有极为丰富的“吃”,但很少“研究”为什么。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饮食文化研究还是开展了起来。研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二是对于国外饮食文化的研究;三是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研究;四是地方和民族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

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在《中华膳海》[2]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并且根据历史地理、经济结构、食物资源、宗教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世界饮食文化主要分成三个自成体系的风味类群,即东方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文化和清真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概论》[3]中,其概念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在这些认知中,饮食文化中有艺术、科技、习俗、思想、哲学、传统、营养等一系列的要素,以及在这一系列要素之下的饮食文化分类。从中不难看出,饮食不仅仅是“果腹”的问题,而是一个在人类文化中关联性极强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在物质生存上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类食物的文化也有“割不正不食”的问题。

对于饮食文化的概念性质,国内知名学者的见解多方:比如季鸿昆认为,饮食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4]。金炳镐认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在于:继承性和发展性、层次性、地域性、民族宗教性[5]等等。涉及概念和其他,还有徐新建、王铭珂的《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6]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三)国外饮食文化的研究

(四)地方和民族饮食文化的研究

关于地方性的饮食文化研究有方铁的《论云南饮食文化》[20]、谢菊莲的《西域饮食文化初探》[21]、曾国军、刘梅、刘博、蔡晓梅的《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过程研究──基于符号化的原真性视角》[22]、刘慧的《黎平县肇兴侗族饮食文化述论》[23]、胡亚丽的《贵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4]等。

民族饮食文化研究有刘亚朝的《德宏傣族民间的饮食文化》,他认为:“傣族的饮食文化是傣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对傣族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各种影响。综合而言,傣族以稻米为主食,菜肴则喜好酸味,喜好凉食,少食肉类。其传统的饮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养生之道有许多相合之处。”[25]王希辉的《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考察》认为:“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史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史的重要内容。”[26]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中,就饮食文化本身意义的研究比较多,涉及食物与信仰的极少,如果宽泛而言,在饮食文化中论述认同和族群边界的可以认为涉及食物与信仰文化,但这与食物与信仰文化的之间的极为广泛的存在和联系是不相符的。

二、观念和精神:体制性宗教的信仰食物

体制性宗教主要指在世界上扩张和不断传播,有着“三宝”(信仰主神、法度、传教组织)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佛教等。在这些宗教中,食物也是它们信仰观念和精神表达的一种载体。

佛教的信仰食物可能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吃素”,即佛教规定不要吃“荤腥”,这个“荤”指的是葱、蒜、韭菜、洋葱、蒜苔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植物;“腥”指的是鱼、肉类食品。认为“荤”不利于修行,“腥”多为生命,食之有违“众生平等”的教义。实际上在世界各地的佛教信仰实践中,这只是信仰食物的要求,实践中多有差异。不过,它也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也在信仰食物中来象征和表达自己的信仰精神和观念。

三、祭品:民族民间宗教的信仰食物

在宗教学上,民族民间的宗教有多种概念,一是少数民族宗教;二是民族民间宗教。前者主要说属于民族族群中的,后者主要说的是民族民间中的宗教和信仰文化表现,有纯粹宗教的范畴,也有宗教人类学中信仰文化的范畴。在这些民族民间宗教和信仰文化表现中,信仰食物也是林林总总。我们不一定要从一系列关于宗教人类学著作中去寻找信仰食物的踪迹,仅仅在笔者对于民族民间宗教和信仰文化的田野调查中看到的信仰食物就不胜枚举。但是,民族民间宗教的信仰食物表现的路径与体制性宗教不同,它没有在自己的信仰中直接标定某一种食物为信仰食物,而是通过祭品的形式把这些食物改造为信仰食物。所以,民族民间宗教的信仰食物往往以某些动物和禽类的宰杀和仪式为中心来实现。

羊、牛、猪、鸡、鸭是中国东亚文明中最经常使用的民族民间中的祭品。把羊作为祭品似乎与中国的游牧民族有关。在游牧民族中,有马、牛、羊等牲畜,但主要选择了羊作为祭品,而选用牛和马的很少。在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的祭祀(祭天)中,牧民杀羊作为祭品,因为这是牧民的主要食物,他们想象中的天神和祖先享用的也只能是羊。这样的选择在草原牧民中是一种信仰文化不言自明,而且是东亚所有游牧人的选择。彝族是一个原来具有游牧文化“底色”的民族,它在千余年发展中已经完全进入农耕社会了,但是,它的祭品选择仍然是羊。羊作为祭品被杀死,贡献于神灵之后,其羊肉自然会被作为食物,但这样的羊肉就具有了如回族人通过仪式宰杀牛之后的牛肉,是信仰食物。但区别在于,伊斯兰人的牛肉一定是经过神职人员举行仪式后宰杀的牛而得到的牛肉,意义主要是“洁净”的食物,而羊肉是经过一定的神性仪式作为神性食物之后才会成为一般意义上肉食的,不会具有洁净与否的观念,只是一种转换关系的表达。

牛在游牧人那里主要是奶牛,是供应游牧人牛奶的牲口,比如现今的新疆喀纳斯的图瓦人养的牛就是如此,这样的牛是不会进入游牧人的祭祀仪式,成为祭品,也不会成为信仰食物的。但是牛在其他地区作为祭品表现却丰富多样。首先牛在广大的农耕区域主要是畜力,是用于耕地的,北方旱地耕作主要是黄牛,南方水稻耕作主要是水牛,这两种牛都会被使用为祭品,主要为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中国的苗族是最为注重宰杀水牛祭祀祖先的群体,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地区,苗族十三年一次的“吃咕脏”仪式中,就要宰杀大量的水牛。我在雷公山山区和月亮山山区见到的两次苗族“吃咕脏”仪式,都是宰杀了50头左右的巨大青色水牛,但据说,有一次月亮山某个区域的“吃咕脏”的宰杀记录是130多头。苗族人使用黑色(青)的水牛祭祀祖先,这在所有的支系中都是如此,但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人是群体性的祭祀和宰杀,而其他地区则为分散的宰杀和祭祀。比如贵阳市花溪高坡的苗族使用水牛祭祖,称为“敲巴郎”,他们是一家一户举行的。

仡佬族祭祀山川神灵宰杀的主要是黄牛,并且是一N村落的群体行为,购买祭祀黄牛的钱是大家出资,最后的牛肉也是全村人分而食之。

马在游牧人的文化中很少被作为祭祀使用,也很少成为食品,但在一些族群中却一样会成为祭祀神灵的祭品被宰杀。中国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人就有一个特定的砍马仪式,使用的祭祀品就是马。在中国贵州仡佬族中也有一个祭祀仪式是杀马的,而且一定要是白马。这些被宰杀的马肉最后也会成为食物被人们食用。

在一般村落社会的集体祭祀中,也多会使用猪来作为祭品,祭祀山神,祭祀土地,抬猪祭祀被视为农耕社会重要的祭祀用牲。

以上的这些作为祭品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肉食,但在农耕社会中,其他植物类的食物中,也有作为祭品的,比如各种粮食。在的农区,五谷神灵的信仰仪式中,各种谷物被放置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里作为献给神灵的祭祀品。在其他各族各地的节日神性表达中,植物类别的食品都会赋予特别的意义。仡佬族祭祀仪式中的九个米饭团,苗族、侗族节日神性表达中的五色糯米饭,在汉族祭祀祖先的时候,装有米饭的碗是放置在神龛的中心位置的,一般民间傩坛、道坛都会有米升、米斗出现,里面就是粮食。在彝族中,祖灵信仰是其信仰文化的核心。在祖灵筒的制作中,会在其中放进羊毛、草节、米、盐、茶等等。这米、盐、茶是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但在这里就成为了彝族的信仰食物。他们认为祖先神灵在神灵之地也是需要这样的食物的。

四、神性“营养”与“饮食男女”

以上的这些与信仰关联的食物都是人类在物质文化的创造中出现的,并且在其文化的建构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以“信仰食物”为题来看待我们人类文化中的食俗时,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信仰文化中都有对于人的食物和餐饮的要求和控制,表明人类文明中“饮食男女”的“食欲”的根本性。从中不难看出,“食色”二字对于社会控制的负面力量,所以中都有对于“食欲”和“”的控制性要求,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食欲”的研究少,对于“”的研究多,实际上“食欲”的力量在人们的“饮食男女”过程中更强大。在这一方面,体制性宗教强调的是食物的选择和控制,而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中的信仰食物则主要强调共享和交流。

二是生活似乎需要这样的信仰食物的神性营养,这也是我们理解文化的一条路径。食物的世俗性和神圣性在这里发生关联,人实际上一直被某些食物中的神性所滋养,不是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的实在营养所能完全包含的。

三是我们的生存在食物这个环节上与祖先和一系列的神灵有如此密切的往来,祭祀仪式中给予祖先和神灵一系列食物,并且在与之共享的过程中完成了彼此的交流。人们把得到的食物给予了神灵,神灵也会给予人们更多。

注释:

①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上海:新旧约全书[M].1982:85-87.另外,其中的“、”号,而不是“,”号,为原文如此,是圣经的“习惯”。笔者特此说明。

②见《古兰经》第16章115节。

[1]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3):124-127.

[2]华英杰,吴英敏,余和祥.中华膳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

[3]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季鸿昆.我国当代饮食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烹饪研究,1994,(11):45-51.

[5]金炳镐.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3):87-93.

[6]徐新建、王铭珂.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3-89.

[7]张亮采:中国风俗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2.

[8]董文田:中国食物进化史[J].热大月刊,1929.5卷:(1-2)期.

[9]郎擎霄.中国民食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10]赵荣光.中国食文化研究述析[J]日本《VESTA》,1994.1.

[11]金涛声.华夏饮食心态与饮食文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3):.9-15.

[12]姚伟钧.二十世纪中国的饮食文化史研究[J].饮食文化研究,2001,(1).

[13]季鸿.中国烹饪文化研究工作中的十大关系[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4).

[14]季鸿.建国60年来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上)[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1).

[15]季鸿.建国60年来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下)[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3).

[16]蔡晓梅、刘晨.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饮食文化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3,(5):36-41.

[17]陈光新.世界饮食文化评述[J].中国烹饪研究,1999,(2):38-48.

[18]孙太群.中美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3-115.

[19]姜毓锋.美国饮食文化综述[J].大学英语,2006,(3):140-143.

[20]方铁.论云南饮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7,(3).

[21]谢菊莲.西域饮食文化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73-78.

[22]曾国军、刘梅、刘博、蔡晓梅.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过程研究──基于符号化的原真性视角[J].地理研究,2013,(12).

[23]刘慧.黎平县肇兴侗族饮食文化述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4]胡亚丽.贵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8-130.

一、武汉地域文化概述

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武汉地域文化视角下导游培养模式的构想

(一)明确培养目标

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重,但相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居多。基于对导游工作的特点及现代旅游活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武汉导游人才现状、武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特征的研究,我认为武汉导游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导游业务技能,还应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要在导游培养模式上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紧扣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及职业技能。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以专业理论为基础,文化知识全面,特别是地方文化知识突出的应用型导游人才为目标。

(二)优化课程体系

旅游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实用性强的学科,要求学习和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知识的整合与人格的塑造,同时也要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给专业教育以必要的知识准备与补充,使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为一体。

1、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块:通识模块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模块课程、地方文化模块课程、实习(实训)模块课程。通识课程包括政治文化课、计算机等;专业基础及核心模块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等;地方文化模块课程包括武汉饮食文化、武汉宗教文化、武汉山水文化等;实习(实训)模块课程包括《模拟导游》等。

2、组织编写武汉地域文化系列教材:如《武汉文化概论》等。

3、重新组合文化类课程:结合“四大块”课程体系,对必修和选修进行精心组合。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应从旅游文化角度,结合旅游业发展实际,对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梳理,突出重点。特别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

导游专业课程从单一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式向“理论+实践+服务地方经济”转变,形成指导性教学与主动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教学方式有: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模拟及现场教学法、学生讲授教师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四)改革评价体系

一、语音形式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语音形式指的是某个语言片断的语音,是从说话人口中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店铺名的语音形式通常是组成店铺名文字的字音。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自然单位。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声)后(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把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叫声调。[1]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一)音节特点音节是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在汉语中,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从音节方面考虑,笔者走访的餐饮行业中,最短的店铺名是由一个双音节构成,最长的店铺名是由12个音节组成,平均为4.69个音节。48个店铺名为偶数音节,所占比例是43%,62个店铺名是奇数音节,所占比例是57%,奇数店铺名要比偶数店铺名所占的比例高7.7%。其中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的店铺名最多,一共94个,占统计总数的85.4%,一、二音节的店铺名的音节数很少,导致这些店铺名所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被使用也较少。而七、八、九、十二音节的店铺名,信息涵盖量相对大,但是太过于冗长,不便于人们的记忆和识别。因此,店主在给店铺命名的时候,一般也不太会选择音节太少或太多的店铺名,其分布特点是以五音节为高峰向大于五音节和小于五音节两个方向逐级减少,呈现出金字塔阶梯形。

二、词汇组合特点

(二)词汇组合根据前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得知,店铺名的长度不宜过长,字数不宜过多,简短有力即为佳。这就要求在命名选词的时候,尽量在有限的字数里体现出店铺的自身特色和自身优势。重庆饮食行业的店铺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合

三、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现象背后都体现出某种文化心理。店铺名这种具有极强特色的语言现象,其背后也隐藏着其代表的文化心理,反映出某个地域、某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虽然店铺经营大小、经营项目各有不同,其命名方式也各种各样,但归纳起来,体现较突出的文化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吉祥性吉祥文化在餐饮行业最有所体现,不仅仅是“民以食为天”传统文化心理与饮食安全与卫生的心理诉求,而且其根本原因还是吉祥文化暗藏了国人的祈吉心理。期盼吉祥、平安、生意兴隆的民族心理,这是一种传统的、稳定的、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根据各店铺名对吉祥性词汇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直接使用吉祥性词汇。但这种心理是多角度的,这也影响了店铺名对吉祥性词汇的选择。有的店铺名从祝福顾客角度出发,选用“福”“好”“乐”“安”等词汇,这是表达对幸福安康的向往,以此来获取顾客的青睐;有的店铺名从经营者角度出发,选用“旺”“富”“来”“顺”等词汇,来表达对招财进宝、生意兴隆的理想心理;有的店铺名从食品质量角度出发,选用“香”“好”“养生”等词汇,来表达对一种食品质量的自信,借此宣传以吸引顾客上门。不管是哪种心理角度,都是对追求美好的生活本能的共同心愿,取一个吉祥如意的店铺名就是店主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方式。

(三)传统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规范,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道德文化,成为商家命名的依据之一。因此,诚信为本、宽厚仁爱、尊人谦己、义利结合等思想融入店铺名当中。[3]这样的店铺名可以提高店铺的档次,可以吸引有品味的顾客,借用传统文化的典雅特征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在专名中,很多店铺名带有“龙”“红”“德”等字眼;在通名中,很多店铺名爱用“轩”“居”“庄”“府”等字眼。比如:德庄火锅。此外,除了在词汇选择上下功夫;在字体的选择上,有的店铺名会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有的店铺名会使用手写体、隶书、楷书等。这样既弘扬了民族文化,也体现出对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使商家在时尚之风以外营造出古朴典雅之情。

THE END
1.以鸭子起名字的寓意鸭子有寓意吉祥的菜名名字:鸭嚼士 说明:爵士咀嚼。 名字:卤小厨 说明:形象化,卡通化。 名字:楚卤香 说明:楚(湖北古称)卤(卤鸭子)香(万里飘香),寓意客似云来,街知巷闻。 名字:楚鸭王 说明:楚,湖北简称;鸭,卤鸭;王,王者,寓意第一。 以鸭子起名字的寓意 鸭子有寓意吉祥的菜名https://huochengrm.cn/qiming/blef2lvp.html
2.文案菜名范文6篇(全文)[3]潘宝明.解析菜名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 [4]李俊玲.鲁菜菜名的音节及修辞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蔡宇华.湘菜名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6]中华美食网菜谱网之淮扬菜[Z] [7]淮水安澜论坛《中国淮安淮扬菜名单大全》[Z] 女人与菜名 第4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9yxvun2.html
3.美团:湖南家常特色菜,酸辣湘味让人回味无穷小吃火锅烹饪湘菜湘西外婆菜(蒸菜版):食材调味后蒸熟,原汁原味,营养保留好,口感鲜嫩,健康养生,适合追求清淡饮食人群,体现湘菜多元烹饪方式。 湘西外婆菜(炖菜版):食材与排骨或鸡块等炖煮,肉质软烂,外婆菜吸收肉香,汤鲜味美,营养丰富,适合冬季食用,暖身暖胃,增强体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EM03T05569XRI.html
4.八大菜系培训菜品系列有哪些八大菜系厨师烹饪培训课程学费多少钱三、湘菜(100道经典菜品,湘菜菜名菜谱大全): 1、板栗煨鸡、爆炒血鸭、冰糖湘莲、菠萝鱼、豉椒烧白鳝、虫草柴把鸭、船拐子肉、醋焖鸡三件、东安子鸡、冬笋腊肉、豆荚炒腊肉、豆椒焗膏蟹、豆椒排骨、豆椒肉丝、剁椒蒸鮰鱼、发丝牛百页、芙蓉鸡片、芙蓉鲤鱼、芙蓉虾塔、干炸鳅鱼、干蒸活鱼、罐焖八仙、龟羊汤、https://www.xuechu123.com/vip_doc/28277290.html
5.那些有意思的菜名在川菜中有几道菜名也很有意思,比如“蚂蚁上树”、“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第一次吃这几道菜时还真就冲着名字点的,看来人都是充满好奇心的。 “蚂蚁上树”,又名肉末粉条,是四川省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因肉末贴在粉丝上,形似蚂蚁爬在树枝上而得名。了解了这道菜以后,也就不再纠结菜名了,偶尔吃饭时也https://www.jianshu.com/p/ca0282758365
6.中国的这些迷之菜名,让歪果仁大呼“好晕”热狗是美国快餐领域的经典美食之一,但马来西亚最近要求境内一家美国餐饮企业“改菜名”,缘由是热狗中并不含有狗肉,这个名字容易误导消费者。这一决定公布后迅速引发热议,马来西亚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热狗并非由狗肉制成,究竟因何得名?咱们中国又有哪些菜名容易让歪果仁产生误解?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0/24/c156669.html
7.菜名大全饭店菜谱大全.doc菜名大全 饭店菜谱大全.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饭店家常菜谱大全 一 干锅香辣虾 食材的准备: 大虾、生姜、大蒜、葱白、香菜根、朝天椒、生抽、糖和料酒 制作方法: 1 将大虾处理干净,去掉虾头。 2 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生姜、大蒜、香菜、朝天椒和葱白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921/5334133223003000.shtm
8.湘菜湘菜菜谱大全湘菜菜谱香哈网免费教您学做各式各样的湘菜,包括湘菜菜谱大全的做法图文步骤讲解,以及多道湘菜菜谱的介绍,香哈菜谱让您轻松做出美味佳肴。https://www.xiangha.com/caipu/x-xiangcai
9.湘菜婚宴菜单湖南结婚酒席菜单接亲网一般酒店提供的婚宴菜单,菜名是花样繁多,而且各个听起来都还不错,例如:比翼齐飞、早生贵子、并蒂花开等,不少新人冲着名字好听就选择了菜式,没有看清楚菜式的品种。中式婚宴上有些基本菜式是不可少的:鸡、鸭、鱼、肉为材料的菜肴,而现在很多婚宴上海鲜类的菜式也是不可少的:龙虾、扇贝等。小编要提醒新人的事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38008.html
10.湘菜菜名词语的命名三角洲2024年14期湘菜菜名词语的命名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张强谢黎开通知网号 常见的两类湘菜命名方式:一是写实型,二是写意型。写实型主要指以菜肴的主料、配料、调料、烹调方法、盛菜器皿、色、形、味、相关人名或地名等词语组合命名的方式。写意型的是指通过借用诸如汉语方言等各种语言载体,或者带有一些特定色彩的修辞手法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SJZH202414074.html
11.湘菜菜谱大全家常菜名菜谱湘菜介绍 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湖南省为代表,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湘菜以其麻、辣、鲜、香、嫩、脆、糯、酸、甜等口味而著称,其独特的烹调技法和风味,使其在中国菜系中独树一帜。 湘菜家常菜谱 湘菜家常菜谱包括了湘菜中的经典菜品和家常菜品,如剁椒鱼头、口水鸡、红烧肉、辣子鸡等。这些菜品口味独特,https://www.mingcaipu.com/d60a9e3925.html
12.湖南菜系:中英菜名列表专业词汇专业英语酸辣鸡丁(湘菜) Hot and Sour Diced Chicken 焦盐兔片 Sliced Rabbit with Jianyan 豉椒划水 Braised Grass Carp with Dry Chilli 君山银针鸡片 Sliced Chicken with Junshan Yinzhen Tea 子龙脱袍 Braised Eel 发丝百叶 Fried Centifolious Stomach with Yulan https://www.foodmate.net/english/speciality/89216.html
13.#湘菜必吃榜佳肴菜名满#湘菜必吃榜 佳肴菜名 满分原料 ?好味TIPS 绿草地·湘菜(7mall店) ¥56/人 天心区 五一广场 湘菜 4.3万 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 说点什么吧 相关推荐 长沙的!长沙的!它唯一的缺点不能邮寄… 一只夏夏 319 每次来长沙就为了这口!下高铁直接拖行李箱来吃! 被猫吃掉的魏一 109 长沙……我的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824096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