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滋记食品(黑马营27期成员)
一句话介绍:高端滋补膳食(鲍参翅肚类目)预制菜品牌
当前概况:总部在泉州,100+人(有千人合作工厂),打造多个单品冠军
行业归属:海鲜、预制菜
黑马印象
敢拼、会拼的闽南创业人
王志发,一个非常年轻、有活力,而且眼光独到的连续创业者。凭着对市场数据的敏感和对赛道、平台快速响应的执行力,他在鲍参翅肚这个市场快速拿到了结果,多个单品线上销量第一,并且正在积极探索将自身行业的品类机会转化为品牌机会。
闽南人那种不惧风险,敢于AllIn,又勤劳肯干,有所敬畏的精神特质,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但是,如同许多借助平台快速成长起来的电商品牌一样,滋记现在也有自己的破局任务:
首先,组织和业务规模快速放大,但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准备适配的组织管理体系。如何让企业从机会驱动的增长转变为组织能力驱动的增长?
其次,业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对平台流量和外部达人的合作,这会让企业的营销费用占比越来越高,会压缩企业的盈利和未来成长空间。如何让自己成为真正赢得用户心智的品牌,实现消费者心智预售,自造流量?
显然,王志发自己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和任务,他选择来到黑马加速,让自己和企业都能更上一层楼。
教练点评
如果说,滋记的前期发展,得益于踩中了三个“风口”,那么,他们未来的成长,可能更多地需要比拼“内力”:一是从组织治理和管理角度,企业需要在目标管理、考核与激励方面形成规范的制度,完成阶段性的人才价值评估与价值分配,比如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实现与核心人才的关系强化。同时也需要梳理好价值链,完善与客户、渠道、员工、供应链、其他服务商之间的高效协作。二是从品牌建设角度,企业需要考虑品牌建立的价值和信任基石在哪里,即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植入什么样的定位,进而从供应链的性价比和流量驱动的增长,转向由消费者认可的核心价值驱动的增长。可以考虑提升加工程度、创新口味等角度形成新的供应标准,将自己打造为品类代言者,更好地整合产业力量。此外,作为一名年轻创业者,全方位提升认知,也将让王志发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
创业黑马首席加速教练陈登彪
口述:王志发滋记食品创始人
编辑:九录
我叫王志发,来自福建泉州,滋记食品的创始人。
滋记食品从事的是预制菜行业,确切说是围绕着膳食滋补,做鲍参翅肚类目的预制菜。主要爆款产品为大盆菜、佛跳墙、鲍汁鲍鱼、即食花胶等等,通过线上直播为主的售卖方式,让昂贵的鲍参翅肚走入寻常百姓家。
2021年的11月1日,我们在抖音上正式开播,到现在刚好是三年零一个月。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100多名员工,成为线上头部预制菜品牌,多个单品销量第一。
01
创办“滋记”,我踩中三个“风口”
滋记食品从2021年底开始进入抖音,开启线上卖货,很快就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以滋记金汤佛跳墙为例,2022年就拿到了抖音年度榜单海鲜水产类目第一名、佛跳墙品牌第一名,2024年获得抖音引擎奖。
近几年,预制菜、抖音直播和平民化高端餐饮,是大消费领域中,少数实现了高速增长的几个赛道。一般人能够踩中其中一个风口,就算比较幸运了,而我,则同时踩中了三个。
首先,是预制菜的风口。中国预制菜行业兴起,始于疫情期间,许多人出不去门,就得在家里囤东西。我们投入产出比最好的时候也是在疫情期间,2022年春节,整个生意莫名其妙地就爆发了。到现在,虽然国内预制菜市场整体增速有所下降,但总渗透率还没有达到日本、韩国10年前的水平,相信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量。
其次,是短视频的红利。如果没有抖音短视频的出现,人们平常去吃鲍参翅肚的机会其实是很少的。但是现在如果突然间刷到一条短视频,那么大的海参、那么大的鲍鱼,跟吃牛蛙一样的价钱,消费者就会很心动,想要尝试一下;吃了一次感觉还不错,就会形成重复购买,于是市场也就渐渐做大了。
就这样,消费需求、技术手段和产业链变化同步发生,造就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实际上,就是在我们这些人推动下,中国普通老百姓已经越来越多地吃上佛跳墙、即食鲍鱼这样的高端食品了。
福建人信奉“一命二运三风水”。我自认为,我是踩中了“狗屎运”才有如今的一切。我现在担心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保证这些凭运气挣来的钱,不再凭我的实力亏回去,并且也还想再看看,还有没有这种“运气”,能踩中下一个风口。
02
顺势而为,爱拼才会赢
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来自福建农村的大山里,靠父母做豆腐支撑着完成学业。我也没有清北文凭,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没有任何天赋异禀的才能。
回顾滋记的成长历程,可能正像闽南话所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之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做到现在的规模,除了运气因素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加上几个关键词:因地制宜、坚持、爱拼才会赢,以及顺势而为。
这次开启新项目前,我认真思考了4个问题:
我个人能力与这个项目是否匹配?我就一个普通创业者,各项资质平平,无资本支持。
我能找到哪些人才?我是在泉州这种三线城市,想要找到很多的人才,很难。
如果没有牛逼同事(特别好的主播、策划、运营、商务等),我能否把这个项目做好?
从上海回来泉州创业,我只有一次机会,否则就要再“滚”回上海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板,在一个人才稀缺的城市,带领一群小白创业,必须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021年的一天,我偶然刷到一个直播间,每天可以卖几十万元佛跳墙。我发现,他们的主播能力、视频内容都一般,卖价还很贵,但是投入产出比竟然极高。我当时就想,这完全就是“三个臭皮匠”的项目,如果换我做,主播比它好,产品比它有优势,视频内容拍得也比它好,至少能分得一杯羹吧?
说干就干,于是有了滋记。
此后,滋记仅用半年就超过了同行,业绩一直蹭蹭上涨,但是问题也很快随之浮现。公司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个人及团队的成长速度,属于业务带着团队在走,小马拉大车,而这匹小马,快不堪重负。
一般来说,创业一个项目,做到三个月左右,就能够看到结果。但是这一次我做了大半年直播带货,只是取得了一点小成果,看不到一个大的结果。这种情况真的很让人焦躁。
当时比较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因为鲍参翅肚这个行业存在很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主要旺季就是过年那一两个月,平时虽然也有销量,但是不会太大。然而直播行业是很耗人的,遇上持续淡季,很多人没有业绩,都有一种快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大约在2022年6月份的时候,我差点把整个公司给卖掉,真的是只差一点。然而,仿佛是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就在我苦苦挣扎,打算放弃的时候,突然间就爆单了。因为这次爆单,整个团队突然就有了信心,于是我们又坚持了下来。
也正是这一次波折,让我和整个团队意识到,创业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定能有所收获。
面对这个问题,我请教过非常多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还是要在遇到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分清楚业务属于什么样的阶段,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也对滋记做了内部评估,判断目前仍处于短视频内容的红利期,中国至少仍有12亿人没有吃过佛跳墙,整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核心任务还是要发展。由此,我们做出决定:
先确保内容优势,稳住基本盘,保订单;
扩大合作的工厂,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保生产;
接入第三方合作云仓,保发货。
简单来说,就是先野蛮增长,只要盈利大于亏损,盈利模式可持续,就先做,再慢慢优化,爱拼才会赢。
毕竟,滋记才刚出圈,又没有大资本的支持,如果在早期就按照大品牌、大公司的方法去经营,可能滋记已经死了。而且我认为市场足够大,先积累、试错,大胆创新,后续完全可以再慢慢往品牌方向去发展。
03
独到“眼光”的背后:只有一次机会
作为创业者,我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我的核心能力?
我总是强调“运气”,但其实更重要的还是眼光。
创业这么多年来,我基本上没有亏过钱,我的所有公司都走出了渐进式的上升曲线。这可能是因为我来自一个一穷二白的家庭,做事之前,我会告诉自己:“只有这一次机会。”
这是我总结的选择赛道的方法论,可能比较适用于电商行业:
对于目前想要进入直播电商行业的人,我也有几点小建议:
这个行业风险很大,而且直播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要做好先亏几百万的准备。
内容力*产品力,决定了你做直播电商的上限,至少在这两个方面,你要有60分以上的能力。
如果一个赛道中已经有头部品牌了,产品同质化又很严重,建议不要进入,除非有资本、资源猛砸。
04
在黑马,发现新的提升空间
以前,我很少出来学习,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但是在公司增长遇到了瓶颈之后,我意识到,创始人需要出来学习。所以我今年报名加入了黑马营,又报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课程。我就是想通过跟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并带领团队成长。
加入黑马营27期之后,我特别明显地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简直爆棚,老师们也是真的很厉害,往往一句话就能点破你的问题所在。
我并不是那种学习能力特别强、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所以我更倾向于有针对性地学习。比如一个人在十个方面都很强,我能不能先只学习他的一个优点,然后很快地学以致用?
黑马营2期师兄韦凯元与27期同学交流
我发现,好多黑马的导师和同学,在管理流程方面都做得特别精细化,这让我看到了新的提升空间。我想,如果我拥有他们那种能力、那种沉淀,我现在的生意肯定还可以再翻至少5倍。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一直属于靠感性经营公司的创业者。也许把感性做到极致,也能做出很好的公司。像泉州有一些商业大佬,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靠着独特的业务洞察能力和对人性的把控能力,一样做到几百上千亿。
总而言之,黑马营给我带来的触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近期其它黑马报道
许海波
吴少俊
付向南
杜根福
张徽徽
在创业的道路上,每一个脚步都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和对成功的渴望,一定要有厚德载物的精神,对自己的能力圈有足够的认知,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要保持极限思考方式,任何决策,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大的风险是什么,能承受吗,一定要考虑清楚;同时,创业中也要学会借势,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六边形战士,而成事的学问,就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