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持续火热,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声音同在。双11作为线上消费趋势风向标,预制菜未来走向也可窥见一斑。
日前,蓝鲸财经记者从京东获得的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双11开门红28小时,门店招牌菜同比增长超200%。不仅双11消费量高增,其《2022年预制菜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京东报告”)显示,1月—10月,京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
截至11月8日,京东预制菜增长超7成,好评率97%,复购率超过30%。
就企业而言,在京东平台上,西贝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18%。海底捞双11期间已通过官方直播、达人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实现抖音平台套餐销售数量超30万份。理象国的葱油饼在天猫手抓饼/葱油饼/卷饼/煎饼品类方面排名第一。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预制菜已经从节日产品到日常品,菜品也在不断升级。不过,预制菜类目增速较快,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鱼龙混杂,利润不可预期。
平台企业的新增长点
京东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双11开门红28小时,门店招牌菜同比增长超200%。截至11月8日,京东预制菜销售情况增长70%,好评率超过96%,复购率超过30%。
从天猫数据看,今年“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共生成了28个“加购榜”、30个“热销榜”,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以上。
就企业而言,截至11月8日,京东平台上,龙大、正大、安井等预制食品销售额的平均增速超过80%。11月10日20时-11月11日24时,海文铭、西贝、美好的销售成交额名列前三。其中美好单日GMV达到333.4万。单日,美好在全渠道的成交额达2037万。
除了传统品牌,同样在京东平台,新晋品牌理象国在10月31-11月11日在手抓饼/葱油饼/卷饼/煎饼品类方面,销售额排名第一。
对于预制菜持续地增长,京东预制菜负责人赵煜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从整体来看,预制菜持续增长的原因包括疫情的持续,当前的主流消费人群对烹饪的疏离,上下游企业以及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不断投入,以及供应链特别是冷链能力的增强所致。就京东自身而言,京东拥有9600万的会员用户,以及19个冷链库房,为主流的城市消费者提供隔日达的服务。
“就B端而言,工业化的制造,能保证菜品品质的一致性,提高餐饮场景的效率,减少成本。就C端而言,预制菜不是取代家庭烹饪菜肴,它是家庭烹饪菜的补充,实现锦上添花。所以预制菜可以持续增长,成为各个品牌和平台的增长点。”赵煜表示。
新趋势显现,节日餐向日常转变
2022年春节,很多品牌也推出了年夜饭预制菜品,消费者在朋友圈晒出了预制菜的年夜饭。不过,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采购节点也由原来的节日向日常转变。京东报告显示,2022年1月-10月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除了在准备年货的1月、京东618与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等都出现了相对的销售高峰,平时预制菜也有较好的销售表现与较高的增长率。
从品类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喜好也更加接近传统菜品。随着预制菜口味的拓展,八大菜系增速亮眼。川湘菜系预制菜在京东平台成交额占比达五成以上,闽粤菜系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93%。
赵煜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闽菜下面的主要菜品为佛跳墙、大盆菜。这两个菜品均是一个以高价值产品,浓郁汤底为产品特征的预制菜肴。消费者在家复制比较难,且这个菜品做成预制菜肴还原度比较高。
从性别来看,预制菜的购买人群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56%,高于京东站均值。其中,36-45岁年龄段女性极具消费潜力,京东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36岁-45岁年龄段女性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81%,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女性,成交额同比增长165%。
对此,京东方面认为,预制菜也是大部分妈妈们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对于高效厨房的解决方案之一。
理象国方面认为,预制菜未来将更多地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地方美食不仅在风味上更契合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背后往往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书与人文底蕴。理象国抓住地域美食这一细分品类,推出了葱油饼、小酥肉、鸡汤云吞、褡裢火烧等地方美食,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升级结合,带来全新的产品和情感体验。
赵煜也认为,目前在预制菜领域也存在不同的乱象,京东也在通过平台的引领能力规范市场。
“有的佛跳墙9.8元,还包邮。消费者敢吃吗?”赵煜发出这样的感叹。
据赵煜介绍,京东生鲜联合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制定颁布了《佛跳墙预制菜产品标准规范》,通过9项举措、16条标准。通过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的规范细则,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的购买体验。